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6.1_第1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6.1_第2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6.1_第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6.1_第4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6.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古代史板块) 古代中国宏观结构 小农经济(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 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文化(三、四) 古代:适合小农经济(封闭、分散) 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古代西方世界宏观结构 (一)雅典:民主制(直接民主) (二)罗马:罗马法(法治原则) (三)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产生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线索】 一、早期政治制度(先秦): 夏王位世袭制 内容 商内服外服制 周分封制是核心,宗法制是分封准则,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 特点 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终身制;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 权而言,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斗争;明朝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解决 3演变的特点: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 4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2 5影响:明代中叶前积极为主明中后期消极为主 积极:政治上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融合;促进农耕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 消极:政治专制主义强化易出现失误、暴政、腐败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演变 历程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机构 选官制度 监察、谏议制度 战国 萌芽 县制、分封制 秦朝 确立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爵 御史大夫 西汉 巩固 内外朝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征 辟制 地方:刺史 魏 晋 南 北 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完善 创立与完善三省六 部制 道府(州)县 唐后期增设节度使 科举制 中央:御史台、谏院 地方: 十道监察区 二府三司制 路府(州)县 地方:通判宋元 加强 中书省、枢密院、 宣政院 行省 废丞相(明太祖) 设内阁(明成祖) 明清 顶峰 军机处(雍正) 八股取士 中央:都察院 地方:十三 道监察御史 2015 东方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主体知识结构 第 3 页 共 9 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必修二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5)商鞅变法 (6)孝文帝改革 【知识线索】 生产力:生产工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水利工程:都江堰 农业 公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 (主体)生产关系 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商鞅变法开始确立 自农耕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租佃式:战国产生,汉较普遍,宋仅次于自农耕, 明清成为最主要方式。 经营方式 自农耕经济(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 有土地出现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三大内容 优点:生活稳定,积极性高 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冶金业:冶铜业(商周) 、冶铁业(注意冶铁燃料变化) 主要部门 纺织业:丝织业(汉“丝国” )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传到内地, 明中叶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手工业 陶瓷业: 制陶、制瓷业(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景德镇 “瓷都” 、 元彩瓷(青花、釉里红) 、明五彩和斗彩、清粉彩珐琅彩 (补充) 官营:产品不入市场,明前期占主导 经营方式 私营:商品生产,流入市场,明中后期占主导 家庭手工业:二者的补充,一直存在 特点: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世界领先;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种类多;三 种经营形态并存;重心南移影响分布。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政府政策、商品、货币、商人、商帮、城市(职能的转变, 商业 以唐宋为转折点,唐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时间空间受官府直接严格控制, (补充) 坊市分开;宋开始经济功能为主,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 、商路(陆上、海上丝 绸之路) 、思想文化等因素。 古代商业发展历程:重点明清时期 条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特征:雇佣关系的出现 发展迟滞的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贫 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专制制度、重农 抑商、海禁闭关政策阻碍;传统观念束缚 原因:生产力低是根本原因 表现:重视农业,征收重税,打击商业、限制商人、 重农抑商 发展历程:战国形成、西汉全面控制、中唐至宋相对松动、明清固守 经济政策 评价前中期积极作用为主,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剧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强化农耕经济。 海禁闭关政策: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统治者盲目自大。 影响: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打击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开辟海 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中西易位。 4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三 第一单元 1-5 课) 【高考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宏观视野】主流思想概念及演变趋势:由百家争鸣到儒家主导。主流思想指儒家思想,传统思想指儒 释道三家思想。 【知识线索】 背景: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政治、经济、文化、阶级 道家老子:道、无为、辩证法;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1.百家争鸣 主要派别 法家韩非子: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社会变革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 兵家 影响 :思想解放、为传统文化奠基、促进社会转型 春秋(产生):孔子创立儒学。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主张对鬼 神“敬而远之” 战国(发展):孟子、荀子发展儒学。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养浩然之气” ;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知天命而用之” 秦朝(重创):焚书坑儒 西汉(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君权有限性) 、三纲五常 2儒家演变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三教合一 (受挑战) 背景:文化上儒学出现危机;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 权,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商品经济迅速发 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的思考 宋明(哲学化):发展为理学 主要派别及观点:程朱理学(受道教启发)二程 是开创者,朱熹是集大成者: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 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受佛教启发) 心即理,内心反省;致良知 评价: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气节品德,自我节 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 人性的庄严;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明清之际批判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提供物质条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观点: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 评价:理学是主流的前提下,批判更新儒学,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商品经济 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启迪后世,开拓务实求真的学 风。但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儒学体系,形成完整的民主思想。 2015 东方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主体知识结构 第 5 页 共 9 页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 6 课、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线索】 一、文艺的相似背景 1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国家分裂,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 芽;铁器与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百家争鸣”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科学进步。 2秦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专制、文化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文人才情,个性突出 4唐:盛世气象,科举制完备,政策开明、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 5宋: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政策。局部统一,山河破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经济 重心南移;科技发明多,理学兴起, 6元: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繁荣;汉文人地位低下 7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改朝换代,社会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出现反专制进步思潮, 科技总结;海禁闭关。 二、成就 时期 科技 诗歌小说 书法 绘画 戏剧 先秦 时期 甘石星经 、九九乘法 口诀、司南 诗经 、 楚辞 源头 秦汉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 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圣 张仲景,华陀、太阳黑子 记录 汉赋 小篆、 壁画、帛画 傩仪 魏晋 南北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 文人画兴起, 顾恺之 隋唐 雕版印刷术、发明火药、 唐本草 、 千金方 诗歌黄金时期、 (传奇)小说渐趋 成熟 张旭、怀素草书; 颜真卿、柳公权楷 书 全面繁荣,吴 道子 傩戏 宋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梦溪笔谈 、指南针运 用于航海、 宋词、话本 宋四家 文人画独立、 残山剩水;风 俗画兴起, 清明上河图 南戏, 标志戏 剧形成 元 授时历 、简仪、 农桑 辑要 、珠算 散曲 杂剧, 戏剧成 熟 明清 三大科技总结性巨著: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章回体长篇小说四大奇书、三大批判 文人画风格奇特、风俗画盛 京剧,戏剧鼎 6 本草纲目 小说、三言二拍 行 盛 【宏观视野】特点及趋势:时代性、审美性、个性、民族性、平民化(世俗化) 专题五 古代希腊罗马 (必修一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确立过程、主要机构、特点、评价) (2)罗马法(含义、发展历程、评价) 【知识线索】 源头: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文明 黑暗时代 发展历程 定义: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城邦政治 五个类型: 贵族制、民主制 、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实质:公民国家 典型代表:雅典民主制 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繁荣 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主要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适用范围:本邦成年男性公民 评价:实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积极: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消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社会不 公的暴力机器,小国寡民的产物。 罗马政治制度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适用范围:公民法适用于本邦自由民;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内所有自由民 罗马法 发展历程 成文法的开端: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 , 完善: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评价:积极:维系帝国,巩固统治,法律完备、后世借鉴 局限:维护贵族利益,未实现真正平等 【宏观视野】 古中国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区别 古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民主政治、法治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农本商末 手工业、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为主 文化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并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科技领先,文艺成果辉煌 人文精神产生,哲学、神话、建筑、雕塑、体育等成果丰硕,人才辈出 文明特征 大河、大陆文明(安土重迁、群体导向、 专制集权、关注实际应用) 海洋文明(开放、勇敢、个性导向、民主法治,注重人文主义、 ) 认识 世界文明是多样的,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要尊重文明多样性,包容发展。 2015 东方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主体知识结构 第 7 页 共 9 页 第二编 迈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世界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宏观结构(15001917 年)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六)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 (九)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 (十) 资产阶级代议制(八)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七) 工业文明纵深发展(现代化) 横向传播(全球化) 文明史观 需要 保障 思想科学理性化 推动 【宏观视野】须用近代化或现代化概念理解、对应近现代史各专题 政 治:民主化、法治化 经 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思 想:理性化、自由化、 社会生活:文明化、现代化、大众化、多元化 专题六、专题 十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近代科学(必修三第三 单元) 【高考考点】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3)宗教改革 (4)启蒙运动 (5)近代科学技术 【知识线索】 源头 兴起 发展 弘扬 科学论证 11 课希腊先哲 12 课文艺复兴 13 课宗教改革 14 课理性之光 15 课近代科学 时间:BC7C-BC4C 14C-17C 16C 17C、18C 17C-20C 概况: 主题:人文主义 从文学、艺 术角度解放 人,赞扬人 之美,提倡 人性,反对 神性,核心 思想:人文 主义,代表 前三杰,后 三杰,莎士 比亚 从宗教角度反 封建神学,建 立符合时代特 征的人文主义 宗教观。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 加尔文先定论, 为资产阶级发 财致富作辩护。 涉及政治,经济, 文,史,哲,美 诸领域。主要从 政治角度矛头直 指封建制度,构 筑资产阶级未来 理性王国(君主 立宪制、民主共 和制、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社会 契约论) 。 从哲学角度 论证人的主 体地位:智 者学派:人 是万物的尺 度;苏格拉 底:知识即 美德:亚里 士多德:逻 辑学 从科学角度反 封建神学,建 立科学世界观。 天文学,物理 学,生物学, 蒸汽,电力时 代。 现 代 化 8 【中观规律】相似之处 : 【宏观视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产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真理 2复兴: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追求现世享乐幸福,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 3发展: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精神上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4成熟: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理性、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博爱 专题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 7-9 课) 【高考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知识线索】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原因和条件(略) 雏形新航路开辟 过程:迪亚士、达伽马 葡萄牙向东 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向西 对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 对非亚拉:微观看以破坏为主,带来灾难;宏观看传播了工业 文明,有利于现代化进程 对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人类由分 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人种、物种交流 16世纪:海洋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西班牙(扩张方向、财富加速形 发展殖民扩张 未转化为资本) 17世纪初期:海上马车夫荷兰 (成果,金融制度创新) 18世纪后期:日不落帝国英国(背景、海外活动方式、影响)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时间、原因、成就、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时间、原因、成就、影响),20 世纪初 深度、广度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原因、成就、影响) 【宏观视野】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角度一:经济、政治、文化 生产力: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工业化时代,由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经济 生产关系:工厂制度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化,铁路加强各地联系,汽轮加强洲际联系;带来环境污染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紧殖民扩张。 阶级分化: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与革命兴起(英国、法国、美国 政治 俄国、日本等) ;工人运动兴起,巴黎公社发生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东方从属于西方 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或发展; 内容:反封建,反神性,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抨击封建神学,弘扬人文精神,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15 东方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主体知识结构 第 9 页 共 9 页 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传播。 文化 科技文艺: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大发展;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流行。 2.角度二(对英国、美国、中国、世界的影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32 年议会改革、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对外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 美国:美国内战,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国:(见下表) 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过渡到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普及;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动力 能源 特点 发明 者 结构 中心 时序 组织 工业布局 思想 时代 第一次 18世 纪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