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病建设要求_第1页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_第2页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_第3页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_第4页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基础条件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床位数 专科床位数不低于 30 张,专病床位数不低于 15 张,或者高于医院 设置病床的 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 2.设备配备 共用与专用的 诊疗设备满 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 配备必要的中医 专科诊疗设备 3.经费投入 建设经费做到 专款专用 本院对专科建 设按计划足 额投入专项经费 4.信息技术应用 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能 够满 足工作需要 建立数据库 ,内容包括:项目所在科室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 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及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信息 5.接收进修人员 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 2 名 6.对口协作 建设周期内至少与 1 个以上专业相关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 五”重点专科( 专病)建设项 目单位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并有较密切 的协作关系,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基础管理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医 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 2 2 对重点病种 实行单病种 质量管理 2.技术标准与规范 的执行 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 实行中、西医双重疗效判断,并 严格执行相关的疗效标准 严格执行其它相关技 术标 准与规范 3.患者随访 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 访制度 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大于 50% 4.医德医风 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 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 实施 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 发生 门诊及住院患者的 满意度达到 85%以上 5.监测数据报送 按照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监测数据 6.协作组工作 积极参加协作组的各项活动并完成所承担的协作组中的相关任务 7.中医药文化 体现本专科(专病)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 作 三、临床能力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门诊量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 5 2.平均门诊人次 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 3.出院病人数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 5 3 4.病床使用率 达到 90%以上 5.平均住院日 低于省内同级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的平均水平 6.平均住院人次 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住院费用 7.收治病种 专科: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专科收治人次的 60%以上 专病:收治专病人次占项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次的 50%以上 8.临床诊疗规范 研究制定本专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突出中医药诊疗 方法的综合运用 规范应用本 专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定期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进行分析、 总 结和评估,及时修订、优化诊疗方案 9.诊断水平 诊断准确率达到二 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中医辨证论 治优良率达到 90以上(辨证论治优 良率采用综合 评价的方法,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症状、舌象、 脉象等)、病因病机分析合理、证候诊断准确、治 则 治法正确、依 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体 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 10.疗效水平 专病:该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期间有显著提高 专科:重点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期间有显著提高 四、特色优势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4 4 1.中医药治疗率 重 点 病 种 门 诊 中 医 药 治 疗 率 达 到 85%以 上 ,住 院 中 医 药 治疗率达到 70%以上 2.临床经验整理与 应用 对本专科( 专病)领域文献 记载的诊疗方法进行发 掘、整理与 应 用 对民间具有一定科学和实用价值的中医验方、诊疗经验和方法 进行收集、总结、整理、应用、提高 3.特色疗法 不少于 1 项 ,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积极应用中医非 药物疗 法,重视中医康复 4.院内中药制剂 品种数量,重点专科不少于 2 种,重点 专病不少于 1 种 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 诊疗 人次的 50%以上 5.引进吸收中医药 治疗优势单病种诊 疗方案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 目单位引进、 吸收中医药治疗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专科不少于 2 个、专病不少 于 1 个,并在临床上广泛验证,效果明 显 6.护理 开展辨证施 护 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 科护理常规 对中医特色 护理进行评 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五、人员队伍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人员结构 中医类别执业 医师占执业 医师的比例达到 70%以上 具有大专学 历以上医师 占医师总数的 50%以上 至少有 1 名高 级职称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和 3 名大专 学历以上的本专科学术继承人 5 2.老 专 家 作 用 的 发 挥 充分发挥本专科(专病)老中医专家的业务指导作用,并开展本专 科诊疗技术和学 术经验的传承工作 3.专科学术带头人 年龄:一般 为 60 岁以下(院士、全国各中医学 术团体和二级学会 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全国 师承指导老师除外) 资历:具有高 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影响:在省内 该专业领 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知识结构与 创新能力:熟悉本 专业国外进展和现 代医学信息技 术;能把握学科前沿动态,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诊 疗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获得同行认可;对本专科的人才梯队 建设有思路、有措施 4.专科学术继承人 年龄:一般 为 50 岁以下 资历:具有大 专以上学 历 知识结构和 创新能力:有扎 实的中医专业基础知 识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对本专业的学术建设有创新思路,具有解决本专业临床 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5.其他人员 中医类别执业 医师熟练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医师熟练应 用本专科诊疗 技术开展诊疗活动 6.继续教育 全体人员每年均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