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简答题_第1页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简答题_第2页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简答题_第3页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简答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6、试述现行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限制性规定。 本题参考答案:2 1 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限制性规定有:(1)对延长工作时间适用人员范 围的限制,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怀孕 7 个月以上的女工和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工加 点;(2)对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进行限制,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 劳动者协商方可决定延长工作时间;(3)时间上限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 1 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超过 3 小时,但每日不得超过 36 小时; (4)规定了较高的报酬标准,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的工资报酬。 57、 简述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本题参考答案:3 1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 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8、试述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对象。 本题参考答案:3 1 劳动合同法第 2 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对象: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以下 4 种类型: (1)中国境内的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民办非企业单位;(4)与劳动者建立劳动 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59、 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本题参考答案:2 1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调 整劳动关系。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60、简述我国社会保险的体系构成。 本题参考答案:2 1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由三个层级构成: (1)国家基本保险,是由国家统一建立并强制实行的为全体劳动者平等地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 社会保险。 (2)用人单位补充保险,是由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主地为劳动者建立的,旨在使 本单位劳动者在已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 (3)个人储蓄保险,是由劳动者个人根据自己收入情况自愿以储蓄的形式为自己建立的社会保 险。 61、试比较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差别。 本题参考答案:1 商业保险是保险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而经营保险业务的行为。其内容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 大类。就集中资金和分散风险这一运作机制而言,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相似之处,但整体观 之,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而商业保险属于商业活动的范畴。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几方 面: (1)从保险关系产生的角度来看,商业保险以自愿为原则,其法律关系的确立必须经当事人同 意方为有效;而社会保险则以强制性为特点,凡法定保险对象都必须参加保险,承保机构也不 得拒绝。 (2)从保险基金的来源看,商业保险的全部费用都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承担;而社会保 险的费用只由被保险人承担一部分,其余的由被保险人所在单位及国家补助或分担。 (3)从保险人的动机来看,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而社会保险以保障社会成员生活 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的。 (4)从危险的范围来看,商业保险的保险人可以承保的范围非常广泛;而社会保险所针对的危 险范围要狭窄得多,通常包括可能对被保险人或其家属造成生活困难的事件,如年老、疾病、 生育、失业等。 (5)商业保险根据保险利益的大小以及保险标的受损状况进行赔偿;社会保险首先要 保障被保险人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被保险人的缴费或工资状况实行差别对 待。 (6)商业保险是私法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地位平等,其权利义务的内容由协 议确定;社会保险是一种公法关系,其权利义务的内容由法律法规确定,并且具有强制效力。 (7)责任承担不同。商业保险中,保险人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无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 赔偿责任;社会保险中,保险人在被保险人遭受社会危险时,必须无条件地对被保险人或其 家属支付一定的金额。 62、试述倾斜保护原则的内涵和体现 。 本题参考答案:2 1 倾斜保护原则是指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它是劳动法制度构建的基础,彰显了劳动 法的价值取向。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二是在一般劳动者和特殊劳动者之间,倾斜保护特殊劳动者的权益。 体现: (1)在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要体现为解雇保护。 (2)在劳动基准法中,主要体现为基准法定。 (3)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的救济保障。 63、试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主要特征。 本题参考答案:1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这种关系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 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其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人单位。(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 离为核心,劳动者将劳动力渡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进行分配和安排,以同其生产资 料相结合。(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就其本来意义 说是一种人身关系,但以付劳动而获取工资报酬,因此又是一种财产关系。(4)它是平等性质 与不平等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决定劳动平等。因此是平等性质的 关系,但建立关系后则又有了隶属关系的属性,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居于弱势地位, 因此又有不平等的性质。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这种关系包括下述类型:(1)劳动行政关 系;(2)劳动服务关系;(3)劳动团体关系;(4)劳动争议处理关系等。其特征是:(1) 它与劳动者有密切联系,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社会保险机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等,在具 体建立关系时与这些机构发生经常的联系。(2)这种关系有的是赖以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有 的是使劳动关系正常运转伴随产生的关系,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64、 试述工伤的范围。 本题参考答案:1 1.典型工伤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视同工伤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