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场急救技术 一、 人工呼吸 操作者疾步奔至病人右侧,低头观察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 触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呼吸心跳停止。迅速松开其领口和腰带,并抽去枕头,用纱布 或手帕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 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唇紧贴病人口唇,深而快的向病人口内吹气, 时间应持续 1 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刻脱离接触,以便再行下次人工 呼吸。 (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 8-10 次,每次吹入气体约 800-1200ml) 二、 胸外心脏按压 疾步奔至病人右侧,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呼叫后判断神智消失;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 口鼻无气息吐出,触摸颈动脉消失,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置病人于平卧 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操作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 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 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 5CM 以上(婴幼儿下陷 1-2CM) ,突然放松,按压频率 100 次/ 分以上。单人抢救时,每按压 30 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 次。按压 5 个循环周期对病人作 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和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 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比 仍为 30:2。 并发症: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栓,塞 临床基本技能 一、 一般检查 体温的测量常用腋测法,测量前病人应安静休息 30 分钟,使体温计读数小于 35。 擦干腋窝,将水银头放置腋窝顶部,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10 分钟读数,体温正常为 36.3-37.2,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 超高热。 测血压,一般选取肱动脉进行血压的测量,被检者在安静环境休息 5-10 分钟,脱去衣 袖,手臂肘部与右心房水平同高并稍外展(坐位平第四肋间,卧位平腋中线) 。血压计直立 放稳,汞柱位于 0 点,将袖带的气袋中部对准肱动脉缚于上臂,下缘距肘窝 2-3CM,袖带 的松紧以能放进一个手指为适宜,检查者在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肘 窝处肱动脉上,轻压体件与肱动脉紧密接触。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 再将汞柱升高 20-30mmHg,缓慢放气,听到第一次声响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数值 为舒张压。 (血压正常值:上肢收缩压为 90-139mmHg,舒张压为 60-89mmHg) 皮肤检查的内容包括颜色、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和毛发的分 布等。 在检查皮肤的颜色时注意有无苍白、发红、发绀、黄染和色素沉着等。皮肤苍白常见 于贫血患者,皮肤黄染常见于黄疸患者,皮肤发绀常见于缺氧患者; 皮下出血是常见体征,直径小于 2mm 为瘀点,3-5mm 为紫癜,大于 5mm 为瘀斑,片状 出血伴皮肤隆起为血肿;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 分布区域,常见于肝功能减退者及妊娠期妇女。检查方法是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 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迫后有复出现。 水肿分为可凹性水肿和非可凹性水肿。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可表现为 眼睑、下肢以及全身疏松组织的水肿,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出现凹痕为可凹性水 肿。 毛发异常见于某些疾病状态。如,体毛异常增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检查皮肤弹性时,常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皮肤,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然后松开,弹 性好者松手后迅速平复,松手后久不平复为弹性下降。 淋巴结检查部位包括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 检查左侧颌下淋巴结时,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者的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用右 手四指并拢进行触摸,检查右侧时,使被检查者头倾向右前下方,用左手进行触摸; 检查颈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组,应该依次检查,检查 时检查者头稍低并偏向检查一侧,使皮肤放松,检查者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 触诊(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耳下、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 检查锁骨上淋巴结,被检查者头稍前屈,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左手检查右侧,右手 检查左侧,由浅入深滑动触诊; 检查腋窝淋巴结,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手,使其前臂稍外展,右手四指并拢稍 弯曲直达腋窝顶部,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触摸,依次检查左侧腋窝的内壁、外 壁、前壁和后壁,检查右侧时用右手进行;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者用右手托被检查者右前臂,用左手向滑车上部位由浅入深 进行触摸,检查左侧时,以左手托被检查者左前臂,用右手进行触摸; 检查腹股沟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四指并拢由浅入深滑动触诊, 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二、 头部检查 检查眼球六向运动时,检查者伸出右手指置于被检者左眼球前外方 30-40CM 处,嘱被 检者固定头位注视手指,依次将手指移向左侧、左上和左下方以及右侧、右上和右下方; 检查结膜用拇指按压被检者的下睑,嘱被检者向上注视,即可暴露下睑结膜; 检查巩膜时注意观察巩膜有无黄染,检查者用拇指轻轻压住上睑,嘱被检者向下看, 观察上方的巩膜,再以拇指按压下睑,嘱被检者向上看,即可观察下方的巩膜; 检查角膜时,注意角膜的透明度,有无溃疡、瘢痕、老年环(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浑 浊圈)和 Kayser-Fleischer 环(角膜边缘出现黄、棕色的色素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 瞳孔的检查包括瞳孔的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然后检查瞳孔的对光反射和集合 反射(调节反射和辐辏反射) ,检查对光反射时,嘱被检者向前看,检查者将手电筒的光线 自侧方迅速照射被检者的眼睛,可以见到瞳孔收缩,这是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让被检者用 手放在鼻梁上挡住光线,用手电筒重复照射眼睛,观察对侧瞳孔有无收缩,为瞳孔间接对 光反射,然后进行对侧瞳孔的检查;检查集合放射时,嘱被检者注视检查者 1m 外的手指, 然后将手指逐渐移至被检者的眼前,观察两眼球的内聚和瞳孔缩小情况; 检查外耳有无耳廓畸形、痛风结节、耳廓红肿等。检查外耳道有无红肿、溢夜、牵拉 痛。乳突压痛常见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 鼻的检查,检查鼻道是否通畅,有无出血和特殊分泌物,检查鼻中隔有无偏曲和穿孔, 穿孔常见于感染、肿瘤。鼻窦的检查顺序为额窦、筛窦和上颌窦。鼻窦压痛常见于各种鼻 窦炎。 检查口腔,注意口唇有无 苍白、发绀和疱疹。注意粘膜有无出血等,牙齿有无残根、 龋齿和义齿等,牙龈有无水肿和溢脓,伸舌是否偏斜(见于舌下神经麻痹) 、震颤(见于甲 亢) ,检查眼部和扁桃体时,嘱被检查发出啊的声音,并用压舌板按压舌前 2/3 以充分暴露。 (不超过咽腭弓为度肿大;超过咽腭弓为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为度肿大) 三、 颈部检查 颈部血管检查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的检查。注意颈动脉异常搏动,正常颈动脉搏动不 明显。检查颈静脉时,可以让患者取半坐位(30-40) ,观察颈静脉有无充盈或怒张。 甲状腺触诊: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 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 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后面触诊,一手示指、中指 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 示指、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甲状腺峡部的检查,检查者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际 进行触摸。注意甲状腺的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结节和震颤。 (甲状腺不能看到,但能触 及为度肿大;甲状腺肿大未超过胸锁乳突肌后缘者为度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后缘者 为度肿大)检查震颤时,用示指和中指轻轻感触。检查血管杂音时,用听诊器听取。 检查气管时,将示指与环指置于双侧胸锁关节上,用中指置于气管正中向下移动,观 察气管是否正中。也可以用示指和中指分别触压气管与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观察 气管的位置是否有偏移。 四、 胸部检查 1、 胸部视诊 (1)胸部体表标志 锁骨上方的凹陷为锁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为胸骨上窝;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 陷为腋窝。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出形成胸骨角(Louis 角) ,胸骨角两侧分别与左右第 二肋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在被检者直立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时,两侧肩胛下角的连线一般通过第 8 胸椎,第 7 或第 8 后肋。 第七颈椎是计数椎体的重要标志,检查时让被检者低头,沿颈椎从上而下触摸所触到 的最突出的椎体即为第 7 颈椎。 肩胛下区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 12 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为前正中线;通过锁骨的胸骨段与肩峰端中点与正中线平行的 直线为锁骨中线;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是心脏大小测量的重要参照;通过腋窝前皱 襞与腋窝后皱襞沿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分别为腋前线和腋后线,自腋窝顶端与腋前线和腋 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为腋中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为肩胛下角线或肩胛线;通过椎 骨棘突的垂直线为后正中线。 (2)胸廓外形 正常人胸廓横泾:前后径=1.5:1。还要观察大侧胸廓是否对称。 桶状胸(见于肺气肿) 、佝偻胸、漏斗胸、鸡胸等 (3)呼吸运动 呼吸方式:胸式呼吸多见于成年女性,腹式呼吸多见于成年男性及儿童。 正常呼吸频率 12-20 次/分,与脉搏之比 1:4。呼吸过快:大于 24 次/分,见于缺氧、酸中 毒、高热等;呼吸过缓:小于 12 次/分,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及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运动节律异常:潮式呼吸、间停呼吸、Kussmaul 呼吸、叹息样呼吸 2、 胸部触诊 (1) 胸廓扩张度 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查者胸廓的前下侧部,使两拇指沿两侧肋下缘在前正中线上接触, 嘱被检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观察拇指的运动幅度以及手掌的感觉了解两侧呼吸运动是否一 致。 (2) 语音震颤 检查语音震颤时,可伸直手掌或半握拳,用手掌的尺侧缘轻放在被检者的胸壁上,嘱 被检者发低音调“yi”长音,可通过单手或双手检查的方法,自上而下,左右对比,检查 语音震颤是否增强或减弱,是否对称。 (3) 胸膜摩擦感 手掌轻贴被检查胸廓的前下侧胸壁,嘱被检者深吸气,同时进行触诊。 3、 叩诊 正常肺野叩诊呈清音,心肺及肝肺交界处叩诊呈浊音,肝脏和心脏部位叩诊呈实音, 胃泡区呈鼓音。 肺下界、肝上界叩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采 用间接叩诊法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肩胛线,由肺区至腹部,清音变为浊音为肝上 界(肝相对浊音界) ;再向下 1-2 肋间,浊音变为实音为肺下界(肝绝对浊音界) 。正常值: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 5 肋间,右腋中线第 7 肋间,右腋中线第 10 肋间) ;肺下界(右锁 骨中线第 6 肋间,左右腋中线第 8 肋间,右肩胛线第 10 肋间) 。 肺底移动度叩诊:先于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然后嘱受检者深吸气并屏住气,同时 向下叩肺下界,做一标记,恢复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住气,自肩胛下角下方向下 叩诊至浊音,标记。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底移动度,正常值为 6-8cm。 4、 肺部听诊 包括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和胸膜摩擦音。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微张 口均匀呼吸,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应左右、上下进行 对比。 正常呼吸音包括支气管呼吸音(见于喉部、锁骨上窝、背部 T1/T2 水平) 、支气管肺泡 呼吸音(见于胸骨两侧第一、二肋间、肩胛间区) 、肺泡呼吸音(见于大部分胸部听诊区域) 。异常呼吸音包括肺泡呼吸音增强或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粗糙性呼吸音、断续性呼 吸音。啰音包括干湿罗音。胸膜摩擦音为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摩擦的声音。 5、 乳房检查 视诊时注意两侧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发红、溃疡、乳头内缩等。检查时手指和手掌平 放在乳房上,以指腹施压,旋转或滑动触诊。从外上象限开始,检查左侧乳房沿顺时针分 别触诊四个象限,检查右侧乳房时沿逆时针分别触诊,最后触诊乳头。检查乳房的硬度、 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等。发现包块时注意其部位,大小、外形、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 痛等。 五、 心脏检查 1、 心脏视诊 被检者取坐卧或仰卧位。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检查 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双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正常心尖搏动在左侧第 五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范围为 2.0-2.5cm。 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和心底部异常搏动。心前 区隆起见于心包积液;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心室肥大、甲亢;心尖搏动减弱见于心肌炎、 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等。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高血压心脏病。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左 移,但不下移;左室增大向左下移。 2、 心脏触诊 检查者用右手全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感觉心脏搏动的大体位置,然后逐渐缩小到 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对心尖搏动进行详细触诊。触诊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 感时用小鱼际检查。 3、 心脏叩诊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叩诊部位,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卧位时板 指与肋间平行,以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叩击板指。叩诊顺序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左侧心尖搏动外 2-3cm 开始(一般为第 5 肋间锁骨中线稍外) ,清变 浊做一标记, 。右侧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从肝上界上一肋间开始,逐个肋间向上至第 2 肋 间,并做标志,测量各标记点与前正中线间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 距离。 正常心浊音界:2-32-3;2-3 3.5-4.5;3-4 5-6;7-9。 4、 心脏听诊 听诊顺序:二尖瓣区(心尖部)-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 2 肋间)-主动脉瓣区(胸 骨右缘第 2 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 3 肋间)-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 。 正常情况下可听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正常成人心率 60-100 次/分。心律整齐。 5、 外周血管检查 包括脉搏、血管杂音和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征和 Duroziez 征) 。 六、 腹部检查 1、 腹部视诊 腹部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和 肋脊角。 腹部分区: 四分区法:经脐作地面的平行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右 上腹部、右下腹部。 九分区法:双侧肋弓下缘连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经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 点的垂直线,这四条线把腹部分为九区。 腹部视诊检查包括:腹部外形(腹部平坦、腹部膨隆、腹部平坦) 、腹式呼吸、腹壁 静脉(消瘦、老人、皮肤白皙可见,病理可见静脉曲张) 、胃肠型、蠕动波、手术瘢痕、脐 (肥胖者脐内陷、腹水者脐向外膨出)以及腹纹。 2、 腹部触诊 包括腹壁紧张度(浅部触诊) 、压痛、反跳痛、脏器和包块的触诊、液波震颤和振水音。 (1)压痛和反跳痛:腹部触诊出现压痛时,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 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表情痛苦或呻吟为反跳痛,是腹膜炎的表现。 McBurney 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 处压痛,见于阑尾炎。 Murphy 征: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余四 指与肋骨垂直交叉,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弓下,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吸气,当出现剧烈疼痛 而摒气,表情痛苦时,为 Murphy 征阳性,见于胆囊炎。 (2)肝脏单手触诊 肝脏触诊时,被检查者仰卧位,双腿屈曲,触诊方法为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 示指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右侧或右上腹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 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上述动作, 如此反复,直到触及肝脏或肋缘。肝下缘的触诊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分别进行。 对于肥胖或腹肌较紧张的患者,需双手触诊。注意不要把腹直肌和肾脏误认为肝脏,手指 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巨大的肝脏要从下腹开始触诊。 正常肝脏:肋下1cm,剑下3-5cm, 上下径 9-11cm。 肝肿大测量:第一测量为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第二测量为右锁 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第三测量为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3)脾脏双手触诊 嘱被检者仰卧,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 并稍用力向前压迫脾脏。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 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嘱被检查者腹式呼吸,检查者随病人的呼吸进行滑动触诊, 自脐平面开始直至肋缘下。如果没有触及脾脏,则让被检者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 肢屈曲,是腹壁放松)进行触诊,检查方法同上。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 明情况、压痛、摩擦感等,并进行测量。 正常脾脏:左腋中线 9-11 肋间范围,前界不超过腋前线。 脾肿大测量:第一测量为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的距离;第二测量为左锁骨 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第三测量为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4) 肠鸣音听诊 进行听诊时,应全面听诊腹部各区(左至右、下至上) ,一般在脐周进行听诊,正常 为每分钟 4-5 次。如肠鸣音明显小于正常,应延长听诊时间。 活跃:每分钟 10 次以上,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 亢进:次数多,响亮,音调高亢,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减弱:明显减少,数分钟一次,声音较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低钾血症。 消失:持续 3-5 分钟未听到,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七、 神经系统检查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病理反射:Babinski 征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 征、Bruzinski 征 公共卫生基本操作技能 一、 个人防护 穿脱防护用品顺序: 穿防护用品(在缓冲区进行):戴帽子戴 N95 口罩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 穿胶鞋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脱防护用品(在半污染区进行):摘下防护眼镜,放入黄色塑料袋中解开防护服 摘掉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脱下防护服(里面朝外)及胶鞋放入黄 色塑料袋中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 双手不要接触面部将手指反掏进工作帽内,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 料袋中洗手消毒 二、饮水的水样采集(以管网水为例) 根据所需测定水的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采样方式 1) 用于测定一般理化指标的水样采集 1. 备好采样容器(塑料桶) ,工具,冷藏箱等 2. 打开水龙头放水约 15 分钟 3. 用龙头水洗涤采样容器和盖 3 次以上 4. 采集需要体积的水样(约 3-5L)加盖,填写采样记录,挂上或贴上样本标签,置于 冷藏箱中 2) 用于测定挥发性分类和氰化物的水样采集 1. 同上(玻璃瓶) 2. 同上 3. 同上 4. 采集 0.5-1L 水样,加入 0.5-1g NaOH,使 pH 值大于等于 12,加盖混匀 5. 填写采样记录,挂上或贴上样本标签 3) 用于测定金属的水样采集 1. 同上(塑料桶) 2. 同上 3. 同上 4. 采集 0.5-1L 水样,加入比重为 1.42g/ml HNO3 约 1-1.5mL,使 pH 小于等于 2,加盖 混匀 5. 同上 4) 用于测定耗氧量的水样采集 1. 同上(玻璃瓶) 2. 同上 3. 同上 4. 采集 0.5-1L 水样,按照每升水样加入 0.8mL 比重为 1.84g/mL 浓 H2SO4,加盖混匀 5. 同上+冷藏 5) 用于测定有机物的水样的采集 1. 同上(棕色玻璃瓶) 2. 同上 3. 同上 4. 采集水样充满容器,加盖密封 5. 同上+置于冷藏箱中 6) 用于测定微生物的水样采集 1. 备好采用容器灭菌玻璃瓶(瓶中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每 125mL 水样加入 0.1mg) 、 工具,冷藏箱等 2. 同上 3. 将酒精灯置于水龙头旁,制造无菌环境 4. 采集水样充满容器至 2/3,加盖密封 5. 同上+冷藏 三、空气样品现场采样 空气中污染物采集方法包括: 1 直接取样法 2 液体吸收法和固体吸附法 3 滤膜采样法 4 自然沉降法 1.直接采样法(用于采集空气中的 CO 和 CO2) 采样所需设备: 1)聚乙烯薄膜采气袋和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充气容积为 0.5-2L,所用气袋应进行密闭 性检查,采集 CO2 样品时使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采集 CO 时,两者皆可 2)二联球 3)标签纸和记号笔 4)采样记录单 气袋密闭性检查方法: 1) 用二联球讲采气袋充足气后,夹紧进气口 2) 之后置于水中,进气口管应在水面外,观察水面 3) 检查结果,盆中的水面不应冒气泡 样品的采集(以采集空气中的 CO2 为例) 1) 样品采集前,应用现场空气冲洗采气袋 2) 冲洗采气袋方法:在选定的地点将橡胶二联球进气口口一端朝外,另一端与采气袋连 接,在呼吸带高度处反复捏挤二联球至采气袋充足气,双手轻柔气袋至气体混匀。然后从 采气袋进气口对角方向折叠采气袋放掉空气,如此反复冲洗 3-5 次即可 3) 冲洗完毕,用二联球再次采集现场空气至气袋膨胀后密封进样口 样品编号:采集样品后取标签纸贴在采气袋明显处编号 采样记录单的填写: 1) 采样记录单应在现场填写,记录单上的编号应与采气袋上的编号相同。写明采样地点 和时间 2) 采样结束后,将采集好样品的气袋放入采样箱或大的口袋中以免刮破,尽快送回实验 室分析 2.液体吸收法与固体吸附法 液体吸收法用于采集空气中甲醛、氨、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固体吸附法用于采集空气中苯系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采样所需设备: 1) 大气采样器 2) 三角架 3) 液体吸收管(大泡吸收管、多孔波板吸收管) 4) 固体吸附管(活性炭管苯系物、Tenax 采样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5) 缓冲瓶 6) 温湿度计 7) 空盒气压表 8) 采样记录单和记号笔 液体吸收法(以采集空气中甲醛为例) 采集样品前的准备: 1) 分别将大气采样器与吸收管从采样箱取出 2) 检查大泡吸收管中吸收液有无遗撒 3) 将大气采样器开关拨至直流,打开电源,按下采样键,检查电池电量,如显示红灯表 明欠压,仪器需要充电 4) 三角架放在预先选好的采样点位置,调至呼吸带高度,将大气采样器固定在三角架上 5) 将两个采样管支架分别插入大气采样器侧面,放好两支采样管,取下橡胶管 6) 用胶管将缓冲瓶侧端口与大气采样器连接,大泡吸收管侧端口与缓冲瓶上端口相连接, 大气采样器与采样管连接时不要与进气口连接,否则开机后吸收液倒吸采样器内造成腐蚀, 采样时尽量将缓冲瓶垂直放置 样品采集: 1) 采样时打开电源开关,时间显示 60 分钟,根据需要设定采样时间,分别用加一和减一 键进行调整,按住加一和减一键可以快速进行 2) 时间设定后,按下采样键仪器开始工作。立即按要求调节到所需流量,时间到后自动 停止,时间显示为 0,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按复位键蜂鸣器停止发声 3) 用橡胶管将采样管的两个接口密封,取下采样管 4) 将采样管编号放入采样箱内 5) 关闭采样器电源开关,收好连线等设备,将仪器放入采样箱内 采样记录单的填写 现场填写采样记录单,内容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温度,大气压,采样时间和采样计流量, 采样管编号,采样结束后尽快送回实验室分析 其他污染物的采集: 采集空气中的氨时,与采集甲醛的方法相同 采集空气中 SO2 时,用半只多孔波板吸收管采样 采集空气中 NO2 时,用半只棕色多孔波板吸收管采样 采集空气中 O3 时,用串联好的两支棕色多孔波板吸收管采样,注意:1)多孔波板吸收管 与大气采样器连接时,吸收管球形上方出口应与缓冲瓶上方口相接,不要与进气口连接, 否则开机后吸收液倒吸采样器内造成腐蚀 2)采样时尽量将采样瓶垂直放置 固体吸附法(以采集空气中苯系物为例) 采集样品前的准备 1)将大气采样器开关拨至直流,打开电源,按下采样键,检查电池电量,如显示红灯表明 欠压,仪器需要充电 2)三角架放在预先选好的采样点位置,调至呼吸带高度,将大气采样器固定在三角架上 3)取出活性炭管,如管的两端处于密封状态,则用砂轮将管的两端割断 4)将两支活性炭管分别与采样器相连,与地面垂直放置,如采样管上已标明箭头,则将箭 头指向的一端与采样器相连,采样管上为标明箭头,采用后应标明进气方向 样品采集与采样记录单的填写同液体吸收法 采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用 Tenax 采样管,采用后应标明进气方向。 采样结束后尽快送回实验室分析 3.滤膜采样法 空气中粉尘样品的采集往往采用滤膜法采样 采样所需设备: 1) 粉尘采样器 2) 三角架 3) 滤膜 4) 温湿度计 5) 空盒气压表 6) 记号笔 7) 采样记录单 采集样品前的准备: 1) 分别将粉尘采样器和滤膜从采样箱中取出,将采样器开关拨至直流,打开电源,按下 采样键,检查电池电量,如显示红灯表明欠压,仪器需要充电 2) 三角架放在预先选好的采样点位置,调至呼吸带高度,将大气采样器固定在三角架上 3) 打开采样夹,用镊子将称好重量的滤膜取出,放置采样夹中,拧紧固定于采样头中, 安装至采样器侧面,注意滤膜薄面应朝外 样品的采集 1) 采样时,打开电源开关,根据需要设定采样时间分别用加一和减一键进行调整,按住 加一和减一键可快速进行 2) 时间设定后按下采样键,仪器开始工作,立即按要求调节到所需采用流量,时间到后 自动停止,时间显示为 0,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按复位键蜂鸣器停止发声 3) 待采样停止后,取下滤膜,放入干净的密封袋中,编号,放入采样箱内 4) 关闭大气采样器电源,收好连线等设备,将仪器放入采样箱内 采样记录单的填写 现场填写采样记录单,内容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温度,大气压,采样时间和采样器流量, 滤膜编号,采样结束后尽快送回实验室分析 4.自然沉降法(室内空气菌落数采集) 采样所需设备 1) 平皿 2) 记号笔 3) 采样记录单 采样方法 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处,打开皿盖暴露 5 分钟, 盖上皿盖,翻转平板,写上编号,放回平皿桶 采样点数量:原则上小于 50m2的房间设 1-3 个点;50-100 m2的房间设 3-5 个点;100 m2 以上的房间至少设 5 个采样点。 采样点分布:一般设在房间的对角线或呈梅花式均匀分布。避开通风口,距墙壁大于 0.5m。 采样点高度:呼吸带高度,0.5-1.5m 之间。 采样记录单的填写 填写采样记录单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编号等,采样结束后尽快送回实验室 分析 四、空气现场检测 考核的现场检测项目包括: 空气中 CO、CO2、温度、相对湿度的测定 公共场所风速、气压、照度、噪声的测定 选择仪器的原则: 1. 应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检测设备 2. 测量范围与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规定 3. 应经过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定后,将合格证贴到仪器明显处,方可使用 现场测定所需设备: 1. 部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空气中的 CO 2. 部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空气中的 CO2 3. 空气温湿度现场测定仪主要用于测定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4. 空盒气压表主要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气压 5. 声级计主要用于测定公共场所和环境噪声 6. 照度计主要用于测定公共场所、教室等人工照明照度和昼夜照度 7. 风速计主要用于测定公共场所、通风管道、通风口、通风过道及室内外风速 风速现场测定 测定所需设备 1. 热球式电风速计 2. 数显示风速计 3. 现场记录单 现场测定 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 1. 用前装好 1 号干电池,注意电池的正负值 2. 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移可轻度调成电表上的机械调成电螺丝, 使指针回到零点 3. 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 4. 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丝压紧,使探头密封。校正开关置于“满度” 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满刻度的位置 5. 校正开关置于“零位” ,慢慢调整“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 零刻度的位置 6. 测定时,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探头的白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 大小 7. 测量完毕后,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 注意事项: 在进行调零或调满时,测杆必须垂直向上放置,感应器位于呼吸带位置,如在室内环境检 测时,避开风口 现场记录单的填写 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等。 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照度现场测定 现场测定所需设备 1. 数字式照度计 2. 现场记录单 现场测定 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 1. 测定前,应首先安装好电池,将测光探头连接线插进输入 IN 的插孔内,光敏盖因处于 盖严状态,打开开关,检查示值零点 2. 打开光敏盖,将测光探头的光敏面置于待测位置,将保持(HOLD)键,置于右侧 3. 当量程自动选位稳定后即可直接读数,此时液晶显示片上的读数乘以 100 即为照度值, 单位为勒克斯 4. 如欲保持该测量值可将保持键拨向左侧位置 5. 读数完毕,将保持键拨回右侧 6. 盖上光敏盖,关闭开关,拔掉插头 现场记录单的填写 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等。 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噪声现场测定 现场测定所需设备 1. 声级计 2. 现场采样原始记录单 现场测定 1. 测定前应首先安装好电池,将仪器侧面声级计按钮设定为 A 声级,将电源开关打开。用 标准生校准器校准仪器 2. 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待稳定后读数,测量完毕将开关推至 OFF 档 注意事项:外界环境比较恶劣时,可以使用风罩保护传声器 读数方法: 1. 稳态与似稳态噪声用快档读取指示值或平均值 2. 周期性变化噪声用慢档读取最大值并同时记录仪器时间变化特性 3. 无规则变化用慢档,每隔 5 秒度一个 A 声级,每个测量点要连续读取 100 个数据代表该 测点的噪声分布 现场记录单的填写 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等。 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温湿度现场测定 温度的测定方法 玻璃液体温度计法、数显示温度计法 湿度测定的方法 通风干湿表法、毛发湿度法、氯化锂湿度计法 常用的仪器:数显示温湿度计 现场测定所需设备 1. 数显示温湿度计 2. 现场记录单 现场测定 1. 测定前,应首先安装好电池,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 2. 按下开关键,将拉杆拉出预热 3. 按下温度键(TEMP) ,读数稳定后读出温度 4. 按下相对湿度键(%RH) ,读数稳定后读出相对湿度值 5. 测量完毕,将拉杆推回,按开关键 现场记录单的填写 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等。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气压现场测定 现场测定所需设备 1. 空盒气压表 2. 现场记录单 现场测定 1. 按相关标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高度 2. 打开气压表盒盖后,轻敲盒面待指针摆动静止后读数 3. 读数时视线需垂直刻度面,读数指针尖端所指的读值应精确到 0.1 千帕 现场记录单的填写 将读数填在现场记录单上,记录单上还应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所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等。 测定结束后,将仪器收好 五、公共用品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考核样品包括: 茶具、餐具 毛巾和枕巾、枕套 床单和被罩等卧具,脸盆、脚盆和浴盆、拖鞋、理发用具 六类不同公共用品的采样 采样所需设备 1. 灭菌试管(内装 10mL 生理盐水) 2. 100mL 无菌烧瓶(内装 50mL 生理盐水) 3. 250mL 无菌烧瓶(内装 125mL 生理盐水) 4. 无菌棉拭子 5. 灭菌剪刀 6. 灭菌 5cm*5cm 规格板 7. 酒精灯 8. 酒精棉球 9. 工作服(白大衣,帽子,口罩) 10. 记号笔 11. 灭菌镊子 12. 采样记录单 采集样品前的准备 1. 穿好白大衣,戴好帽子及口罩 2. 点燃酒精灯 3. 手消毒 茶(餐)具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试管盖,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 2. 随即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茶具或餐具,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在茶具或餐 具与嘴唇接触处 1-1.5cm 高度的内外缘涂抹一周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10mL 生理盐水中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试管标明样品编号 毛巾、枕巾(套)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试管盖,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 2. 随即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毛巾、枕巾或枕套,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在毛 巾、枕巾或枕套对折后两面的中央各 25cm2 面积上,在灭菌规格板里用力均匀涂抹 5 次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10mL 生理盐水里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试管标明样品编号 床单、被罩等卧具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试管盖,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 2. 随即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用品,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分别 在床单或被罩两端的中间 25cm2 处以及床单或被罩中央部位 25cm2 面积上,在灭菌规格板 里用力均匀涂抹 5 次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10mL 生理盐水里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试管标明样品编号 6. 注意浴巾、浴衣或浴裤采样时可随机选择某部位 25cm2 面积上用力均与涂抹 5 次 脸(脚)盆、浴盆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 100mL 无菌烧瓶的烧瓶盖,用酒精灯烧灼瓶口 2. 选择在脸盆或脚盆内壁 1/2-1/3 高度处,相对两侧壁采样,采样时,用两支浸有无菌生 理盐水的棉拭子分别在两个采样点的规格板 25cm2 内来回均匀涂满整个方格并随之转动棉 拭子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后,将涂抹脸盆、脚盆的两支棉拭子一并放入 50mL 生 理盐水中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瓶壁标明样品编号 6. 注意浴盆采样时,应在盆内四壁及盆地呈梅花状布点,用五支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 子分别在五个采样点的规格板 25cm2 内来回均匀涂满整个方格,并随之转动棉拭子,用灭 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后,将涂抹浴盆的五支棉拭子一并放入内装 125mL 生理盐水的 烧瓶中 拖鞋中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试管盖,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 2. 将无菌棉拭子沾取生理盐水,在每支拖鞋鞋面与脚趾接触处 25cm2 面积上有顺序均匀涂 抹 3 次,一双拖鞋为一份样品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10mL 生理盐水里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试管标明样品编号 理发用具微生物的采样方法 1. 打开试管盖,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 2. 将沾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理发刀或理发剪、修脚工具的两个侧面各涂抹一次, 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 3. 用灭菌剪刀剪去棉签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10mL 生理盐水里 4. 用酒精灯烧灼试管口,盖好试管盖 5. 试管标明样品编号 6. 注意:推子采样时,在其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三次,一个推子为一份样品 采样原始记录的填写 填写现场采样单,内容包括采样单位,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采样位置,采样时间。 采样结束后,四小时内送回实验室分析 六、食品样品的采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现场采样所需物品的准备 样品种类 采样方法 采样数量 采样标签 送检 1.现场采样所需物品的准备 1) 采样工具: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棉拭子,消毒纱布,镊子,长柄勺,吸管,洗耳 球,剪刀,火柴,皮筋,记号笔,标签纸等 2) 样品容器:无菌塑料袋,广口瓶,运送培养基试管,灭菌平皿,一次性小试管,样品 冷藏设施等 3) 防护用品:白色工作服或隔离衣,医用手套,口罩,帽子等 4) 取证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取样前应该查阅的相关专业的其他资料 2.样品的种类 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散装食品:凉菜(含沙拉,果盘) ,糕点(热加工,冷加工) ,裱花蛋糕,生食或半生食海 产品,冷冻饮品,鲜榨果蔬汁饮料,盒饭等 3.采集方法 食品样品的采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中的规范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内容详见: 1) GB/T4789.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2) 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3) GB14934-94(食具消毒卫生标准) 无菌采样操作基本步骤 1) 工作人员采样前应对手进行消毒,然后对采样样品开口处及周围消毒后方可将容器打 开 2) 使用灭菌和无菌的采样容器采样 3) 盛有样品的采样容器在火焰下燃烧瓶口,加盖封口 4.采集的数量 采集数量应更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兼顾考虑理化检验 和微生物检验两个方面,所采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查,备查和仲裁使用,每 份样品不少于检验需要量的两倍,以供检验留样备查之用。 5.样品标签 采样后,没见样品必须贴上标签,明确标记品名、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 时间等内容 6.样品送检 采样结束,应按规定合理保存和运送样品,样品送到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 七、消毒剂的选择、配置与使用 广义上的消毒可分为消毒与灭菌,消毒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就是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用于杀灭传播媒 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叫做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 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叫做灭菌剂。 常用消毒剂 1、戊二醛 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的作用,常用杀菌浓度为 2%。剂型有 2%碱性戊二 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 2%中性戊二醛。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如内镜、口 腔医疗器械等消毒与灭菌。 配制:戊二醛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带橡胶手套、口罩、防 护眼镜。使用前加入 0.5%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常用方法是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 的溶剂中,灭菌浸泡 10 小时,消毒 20-45 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并擦干,在使用 过程中应经常检测戊二醛浓度(低于 1.8%停止使用)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 于通风良好处。 2、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等特点。浓度为 16%-20%。 剂型: (1) 一元型:即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期为 0.5-1 年。 (2) 二元型:A 液为冰醋酸、硫酸,B 液为过氧化氢,有效期 2 年。使用前按 1:1 比例 配制,常温放置 24h 后才使用。 使用:浸泡法:0.05%-0.2%;喷洒法:0.2%-0.5%;擦拭法:0.1%-0.5%;熏蒸法:过氧乙 酸原液 7ml/m3。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过程中谨防溅 入眼内和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3、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和织 物有腐蚀性等特点。常用含氯消毒剂:漂白粉(25%) 、漂白粉精(80%) 、次氯酸钠(10%) 、 二氯异氰尿酸钠(60%) 、三氯异氰尿酸钠(85%-90%) 。 适用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使用方法:浸泡法(500-5000mg/L) 、擦拭、喷洒法(500-1000mg/L,30-60min) 、干粉 消毒法(排泄物的 1/5,2-4h) 。 4、碘类消毒剂 碘类消毒剂属中性消毒剂,具有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稳定性好等特点, 适用于皮肤、粘膜等消毒。碘伏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 常用方法:擦拭(0.5%碘伏,3 分钟) 、浸泡(0.5%碘伏即 500mg/L 有效碘,30 分钟) 、 冲洗(2500mg/L-5000mg/L,3 分钟) 例 1:选择 5%的 84 消毒液,配制 10L,浓度为 1000mg/L 的消毒液。 有效氯含量为 5%相当于 100ml 消毒剂中含有 5g(5000mg)有效氯,每升(1000ml)中 含有 50000mg 有效氯,即有效氯含量为 50000mg/L。 公式计算法:V 1=CV/C1 C1 为原液浓度(%) ;C 为拟稀释浓度; V1 为原液容量(ml ) ;V 为稀释液容量(ml ) 。 V1=10L1000mg/L/5000mg/L=200ml 加水量 X=10000-200=9800ml 例 2:泡腾片(含有效氯 80%,0.5g/片)配制 1200mg/L 的 5L 消毒液。 有效氯含量 80%相当于 100mg 泡腾片中含有 80mg 有效氯。一片泡腾片 (0.5g=500mg)含 400mg 有效氯。 公式计算:V 1=CV/C1=1200mg/L5L/400mg/片=15 片 例 3:应用 20%过氧乙酸原液,如何配置 1000mg/L 的过氧乙酸 5000ml 对餐具进行消毒? V1=5L1000mg/L/200000mg/L=25ml 加水量=5000-25ml=4975ml 八、 消毒喷雾器的使用 1、 安装:按说明书将各部分装合,不要旋的过紧; 2、 试喷:液筒内加少量清水,打气、试喷,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气/漏水,喷雾是否正常。 3、 根据消毒目的、对象和空间大小确定消毒剂种类、浓度和用量,如为固体消毒剂,要 过滤除去不溶解的成分,混匀,装入消毒桶内。 4、 装入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应超过规定的刻度线,将盖盖好,并拧紧螺丝。 5、 加压打气,筒内压力达到足够时,拧开喷杆阀门,对消毒对象进行均匀喷洒消毒,如 压力不足,再关闭阀门加压后再消毒。 6、 消毒后,要用清水刷洗消毒桶内残余消毒剂,擦拭清洁晾干后备用。 7、 填写记录单 8、 个人消毒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 传染病暴发调查 (1) 调查目的:确定疫情性质、查清暴发危害程度、查明病因和暴发影响因素、确定高 危人群、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控制传染病疫情的传播蔓延。 (2) 调查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3) 调查内容:初步确认暴发、核实诊断(收集报告病例和现场所搜索到病例的流行病 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资料) 、初步调查(包括确切发病情况,人口、 环境等其他与疫情相关的资料、生物及环境标本) 、暴发因素调查研究(如病例对 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 (4) 调查表设计:基本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已采 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年汽车总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事故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
- 2025至2030年敲击梅花扳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青少年脊柱侧弯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年开盘磁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风险与风险管理》课件-第十三章
- 2025至2030年圣诞雪松装饰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喷塑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可转位刀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课件
- (2024年)剪映入门教程课件
- 提升服务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 眩晕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按摩椅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2024年上海外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校园足球教育知识讲座
- 关于设备性能评估报告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化妆品研发与美容技术学习资料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4 Volunteer Work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