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_第1页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_第2页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_第3页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_第4页
2014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直通中考”语文热点主题读与作:把握时代脉搏 主图解读 近几年时事与中考语文的关系越来越“暧昧” ,究其原因,原来是命题者意 欲为“媒” ,让时事与中考语文命题“联姻” ,把语文与生活衔接,进而引导考 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当今社会大事、新闻动态,形成关心时事的意识,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近年各地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看,选文更具时代特色,更富有生活气息。 如 2011山东菏泽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何谓幸福 ,2011江苏宿迁中考语文 试题中的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这些题都紧扣时事,考查考生的语音、文字、 书写知识和能力;对有关词语、句子掌握的情况,如选词填空、理解词义、解 释成语、分析句意等。这些题针对时事材料设计,对阅读感悟、信息提取、材 料改写、对联运用等方面,都各有涉猎,并且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宽泛。 美文赏读 一、4200 次对话 黄兴旺 清溪川,曾是流经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重要河流。在近代历史上,这条 河曾几次被填埋覆盖,特别是从 1958 年开始,韩国政府在清溪川上进行大规模 工程建设。原来的河床被彻底填平,下面埋下纵横交错的各种管道管线,上面 变成了一条混凝土公路,而路上又架起了一层高架桥。流水潺潺的清溪川,从 此被掩盖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进入 21 世纪后,运行几十年的清溪川高架桥已是老态龙钟:桥身混凝土老 化,部分钢筋裸露,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随着首尔经济的发展,清溪川高架 路两侧城区逐渐成为最落后的地区,沿街小商小贩众多,周边环境脏乱不堪。 据统计,沿清溪川地区有流动人口 100 多万,6 万多个店铺林立,20 多万名商 人聚集。因为落后与脏乱,这一地区与首尔的国际大都市身份格格不入,俨然 已成为长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疮疤。 为此,首尔市政府决定重新规划治理清溪川,拆除高架桥,彻底解决安全 隐患问题,同时将被覆盖 40 余年的清溪川重新挖开,建设一条崭新的城市型自 然河道,重新塑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河岸文化空间,从而彻底改变首尔 的城市面貌。 清溪川改造还原工程方案提出后,立即引来一片反对之声。社会各界从自 己的立足点出发,强烈批评政府的这一举措,一些市民甚至走上街头示威游行。 环保人士认为,重新挖开旧河道,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会使城市环境 更加恶化;历史学家认为,挖开河道,会使现存的一些历史文物遭到破坏;而 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寄居于此的几十万摊贩,道路拆迁和周边环境改造会使他 们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时间,可谓是民情汹涌。 但是,首尔市政府并没有采取强行拆迁的手段,而是建立了若干临时办公 室。这些办公室,专门用来听取来自当地居民、专家及有关组织的意见。据工 作人员记录,在清溪川工程开工之前,时任市长李明博共会见反对拆迁者 4200 人次。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耐心给这些反对者摆事实、讲 道理,说明政府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区域内住户和商贩未来居住和生活的安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经过这种不厌其烦的沟通与对话,最终,大量持反 对意见的市民都被李明博说服了,这使清溪川工程得以顺利无阻地开展。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清溪川终于清波重现。不但重要的文化历史遗迹都保 留了下来,沿河两岸还修建了滨水生态景观及休闲游憩空间。如今,清溪川水 边青草丰茂,堤岸绿树成荫,这里不但是首尔市民闲暇时最钟情的去处,也成 了韩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城市拆迁,是目前世界普遍存在的难题,而在短短两年内,首尔市清溪川 地区便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整洁美观的华丽转身,这使清溪川改造工程被称为 “奇迹” ,也成为了世界城市人文理念改造的典范。 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城市管理者到这里学习经验,而曾任首尔市长的 韩国总统李明博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与反对者见面沟通 4200 次,就没 有办不成的事。 ” (选自辽宁青年2010 年 12 月) 赏析 为了清溪川,韩国首尔市市长准备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竟遭到市民强烈 反对,在政府与市民作了 4200 次对话沟通后,才得以顺利进行。从这 4200 次 的对话中,让我们看到了和谐与沟通的内涵,领略到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也从 中获得深刻的哲理。文章语言平实,叙事具体,让我们既能在阅读中了解时事, 又从时事中得到启迪。 二、分享亚运 肖复兴 亚运会已经闭幕了。我们再一次毫无疑问地夺得金牌第一,成为亚洲的巨 无霸。只是糖吃多了容易不甜,亚运会金牌的意义,如同闭幕式燃放的璀璨焰 火一样,短暂地迸发出我们的激动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我想起古奥运会由来的传说,当年古希腊国王伊利斯得到太阳神阿波罗的 精神馈赠,告诉他,举办一次奥林匹亚的体育赛会吧,奥运会才在人间诞生。 那时候,人们从奥林匹亚山上取下圣火,点燃投入新生活神谕一般富有寓意的 启迪,胜利者并没有金牌,而是从雅典娜神庙旁摘下橄榄枝,作为比赛第一名 的精神奖励。 是的,金牌已经不再那样让我们神情激越。并不是竞技比赛不需要金牌, 也不是我们的金牌拿得太多,也不是我们足、篮、排成绩的尴尬。 说实在的,亚运会作为竞技体育比赛,金牌的含金量并不那么高,因此亚 运会作为一场全民体育和友谊的联欢的意义,应该比金牌的意义更加凸显。让 热情关注并以精神和物质都大量投入的全体人民,能够分享亚运会的成果与荣 耀,在亚运会期间和亚运会结束以后的日子里,就越发显得重要。 在亚运会期间,在激烈比赛的赛场之外,关于金牌和全民健身的一场争论, 无疑增添了本届广州亚运会独具特色的意义。人们渴望并呼吁,淡化金牌意识, 反思唯金牌论的思维模式,更好更大地投入和重视全民健身,无疑更有意义。 这样的思考,在我国新时期体育发展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绩的时候,让更多的 人知道,体育并不仅仅属于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同时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金牌第一和全民体育健身的双翼齐飞,才能够让我们成为世界的体育强国。 亚运会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教育,它以品技兼优的运动员为榜样,以群众性 参与为呼应,创造了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体育教育模式。在这样以一个民主 得任何人都可以介入、平等得任何人都会欢迎、通俗得任何人都能接受的方式, 让这种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之中,水滴石穿,开花结果,其意义是深 远而不可估量的。其意义首先体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早 就提出过的: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建立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而这正 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实际也是马克思早就说过的体力与智 力的总和,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统一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说,亚运会 不仅仅只是一时的赛事,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员金戈铁马的激烈竞争,它同时也 属于全体人民。让民众同样拥有体育锻炼的机会,达到身心的全面健康,体力 与智力的全面发展的境界,这才会体现亚运会的魅力。这种体育独特的教育方 式,不仅仅属于民众,也同样属于举办的领导者。 (选自今晚报2010 年 12 月 5 日) 赏析 本文在赞赏金牌获得的同时,旨在告诉读者:亚运会不仅仅只是一时的赛 事,它同时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让民众同样拥有体育锻炼的机会,达到身心 的全面健康,体力与智力的全面发展的境界,让亚运会的魅力得以体现。这是 一篇说理性的议论文,由亚运会的举办到举办亚运会的意义,由表及里的论述 让人信服。另外,文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也耐人寻味,我们在欣赏阅读中 关注亚运会的同时,会接受到另一方面的教育,从时事中发现更多生活方面的 意义。三、人民军队本色依旧 宁开会 文学家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思想家说,军人是民族之魂;历史学家说, 军人是战争的产物;政治家则说,军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保证。 有人说,军人是绿色的。因为陆军在大地上匍匐,与大自然的绿色融为一 体,他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孕育着新的更美好的生命和生活。也有人说,军 人是蓝色的。因为海军在碧海游弋,空军在长空搏击,他像大海一样深邃,像 蓝天一样宽广,具有碧海一样清澈、纯洁的心灵,具有蓝天一样宏伟的目标和 使命。还有人说,军人是红色的。因为军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将红旗染成红色, 绽放着悲壮、激烈的情怀。 在我的心里,军人最无私、最勇敢。因为他们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一座又一 座的胜利纪念碑,他们用青春的激情昭示着强大的生命力量,给人以安全的保 障。 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先烈为中国人民“站起来”抛头颅、洒热 血;凯歌行进的和平建设时期,多少英雄为国家“强起来” 、人民“富起来”奋 勇担当、牺牲奉献。攻坚克险,军旗插到哪里,胜利就出现在哪里;捍卫和平, 人民军队铸成幸福生活的钢铁长城。无论岁月怎样更迭,人民子弟兵本色依旧, 老红军的传人与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 人们不会忘记,无论是 1998 年抗洪抢险,还是 2008 年抗击冰雪灾害,无 论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还是 2009 年乌鲁木齐“75”事件中维稳 安民,人民子弟兵都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以英勇无畏的奋斗和牺牲,保护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人们不会忘记,为开辟天山坦途,上万名官兵受伤或残疾,178 名官兵献 出生命;为早日让群众喝上甘泉,千余名官兵硬是在“找不到”水的内蒙古荒 原上打出 78 眼井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心中那神圣的使命,哪里最 危险,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矫健身影,哪里就抒 写着子弟兵的英雄本色和火热青春。 如今,伟大的人民军队已走过了 83 年的辉煌历程。从当年几万人的起义部 队,到今天现代化的强大军队;从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到今天机械化、现 代化的武器装备,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军魂永远不变, 军民鱼水的深情始终不变,人民军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脚踏着祖国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和人 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人民军队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 我们相信,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人民军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09 年 8 月 4 日) 赏析 文章用颜色来阐释军人的责任,来体现他们的精神,用颜色勾勒出他们的 本色。让人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安宁。 全文运用了排比段的形式,语言时而铿锵,时而优美,在洋洋洒洒的带有 情感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地保家卫国,读来令人感动。因 此说,这是一篇形式、语言都很独特的散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我 们在阅读中会深深感受到军人的魅力,也会更多地去关注时事,总结时事中蕴 涵的情愫。 强化练兵 一、倘若要真的“控烟” 茅家梁 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让全世界震惊的“无烟世博”的良好控烟大环 境,使多少人对我国政府曾经的承诺“2011 年 1 月 9 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 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 100%禁烟” ,充满希望,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调查结果 显示, “和八年前相比,中国 15 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仍高达 53%”。履约 5 年内, 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却在 3 年内增加了 2 亿人。 “禁烟”未果,新时代里,要诞生几位大义凛然的林则徐,非常困难。 “控 烟”呢?也有些失败。我们就这样草草了事很尴尬地“谢幕”了吗? 在物价上涨的严峻形势下,唯有无数烟民手中的“小白棍”涨幅最为委婉 优雅;现在的税种多了,却唯独对烟民“网开一面” ,而在国外,倒有征收专门 的“健康与吸烟税”的。 在上海黄浦江的游船上,中华烟卷公司的所谓公益广告“爱我中华” 四个大字,油腔滑调地转换概念,成功地演绎着“爱国”的逻辑,让人啼笑皆 非。 我们的好多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控烟” ,派专人盯梢吸烟者,态度认 真,并要求加大罚款力度,而转过身子来,自己却在办公室里吞云吐雾,当 “瘾君子” 。 有人自豪地声称,正是吸烟者养活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 健康,这就是“奉献” 。这种“理论”到什么时候,也少不了“粉丝” 。 在福清烟草专卖局新落成的大楼顶上,前后都有一面巨幅广告牌,广告牌 上写着“纯香橄榄味,尚品七匹狼” ,图案上一名男子仰着头,闭着眼,神情十 分陶醉。谁说不让做烟草广告?烟草企业的利益代言机构就这样为“尚品七匹 狼”肆无忌惮,不遗余力。 “控烟”失败,说到底,还是短视的经济利益观在长期作祟。政府对纳税 的烟草大户,偏爱有加, “吃了人家的嘴短” ,当然下不了手。要“控” ,也是似 “控”非“控” ;要“打” ,也是不痛不痒,所以说,要真正地“控烟” ,政府就 得少依赖“烟草财政” ,既要避免犯那种“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的错误,又 要防止干“让孩子始终泡在脏盆子里”的蠢事。 有时候,阻止我们崛起的不是贫穷。 “人有畏更衣之寒,而忍一岁之冻,惧 一针之痛,而甘必死之疡者。 ”好多聪明人就怕这一“更” 、这一“针” 。当我们 真正有智慧的时候,烟草才会连同它的危害性、它的“贡献”及各种利益的博 弈,一起消失。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 全球共有 11 亿吸烟者,烟草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计为 1000 万人,每 10 秒就有一 人死于“香烟” 。2009 年 11 月,美国佛罗里达的一个陪审团,命令香烟制造商 菲利普莫里斯美国公司支付 3 亿美元给一位 61 岁的前烟民,作为对这位因肺气 肿坐上轮椅的被害者的赔偿。可惜,中国还缺乏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好汉, 否则,我们的“控烟”就会向前实质性地跨出一大步。 我们国家的“控烟”陷入窘境,还在于有些政府部门的“政企合一”的本 质,集几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就难以做出真正控烟的决策。如同一条畸形的 大鱼长了三个鱼鳔,一个要沉下去,而两个要浮起来,势必把它撕扯得东倒西 歪。解决这个问题,其意义肯定比“在所有财政供养单位内控烟 ,不予报销 任何用途的公家用烟 ”等提议,要重大许多。 (选自杂文报2010 年 12 期) 训练题 1.请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小白棍” “网开一面”采用何种修辞?有什么表达 效果?分析黑体词“委婉优雅”在文中的含义。 3.通读全文,你认为控烟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第八自然段都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二、智利营救矿工成功, 价值观的胜利 王石川 北京时间 10 月 13 日 11 时 10 分,被困 700 米深井之下 68 天的智利 31 岁 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成功升井。在那让人激动、令人骄傲的一刻,世界 的目光聚焦智利,救援现场“希望营地”的人们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这一刻是智利的骄傲!智利创造了奇迹! 8 月 5 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因严重塌方发生矿难,被困 700 米井下的 33 名矿 工的命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智利举国救援的大场景,无形中凸显出,此 次救援绝不仅是对智利一国国民以及政府处置能力和行政理念的考验、检视 我们关注智利救援,我们关注被困矿工的命运,我们关注智利政府的救援细 节和理念,但我们不是看热闹的旁观者,从中,我们应该汲取更多的经验。智 利总统皮涅拉表示,此次营救行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奇迹,不是无缘无 故,也不会凭空生成,一切皆于偶然之中存在必然。智利总统皮涅拉说:整个 智利都学到了“信念与希望的价值、友谊与团结的价值” 。这里说的是价值,这 种“信念与希望的价值、友谊与团结的价值” ,不仅智利应该学到,其他国家在 品赏之余,也应该学习与践行。其实,此次营救行动彰显的价值无处不在,比 如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就要构建生命免于伤害的制度框架。制度框架一旦完善,即便 灾难来袭,生命幸存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为获得营救留下空间和机会。智利 此次矿难就是如此。发生矿难了,矿工为何安然无恙?因为井下有紧急避难所, 储存着大量的食品、水、氧气,如果没有避难所、没有一系列必需物品,矿工 再有神助也不可能支持 60 多天。 尊重生命,就要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营救。且看此前媒体披露的智利 营救行动的一些内容:第一步,让受困矿工恢复营养,接受专业治疗。政府将 高能量的葡萄糖凝胶和牛奶罐装液体通过已经挖好的一个长达数百米的巷道输 送到井下。第二步,打造居住环境。考虑到地下长期居住的环境,与国际空间 站有相似之处,智利政府求助于美国宇航局,这一细节令人激赏而赞叹。第三 步,缓解矿工心理压力。政府采取必要的手段,以缓解矿工心理压力,确保被 困矿工开展娱乐活动,包括唱歌、能活动的游戏、纸牌游戏、画画以及一切他 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如此人性化,如此不惜高昂成本,矿工在井下心态保持稳 定便是必然。 尊重生命,就要公布被困矿工的名字。日前,有媒体分门别类地报道了被 困矿工的独特个性,比如,最年长的矿工、前足球队员、井下的“主持人” 、最 年轻的矿工、唯一的外籍矿工被困的“33 人”成了所有为命运而努力拼搏 人的代表,值得人们记住他们的面孔。公开名字,记住名字,显然是一种仪式, 更是体现尊重生命、捍卫生命尊严的一种行动。 当然,33 名矿工被救的经验不止于此,不只与国家的不离不弃、全力拯救 有关。最主要的是,这 33 名矿工的获救,与他们自救有关,比如坚定信念、永 不放弃、团结协作。同时,这次营救活动,所体现的价值观,也不止是尊重生 命这一价值观。 有人说, “通过人性化的救援, (智利)将其变成了国家形象的宣传片” ,显 然这是于智利而言,那么于世界而言呢?智利总统皮涅拉说:“营救矿工的宝 贵经验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实际上,智利营救矿工的宝贵经验,值得全世界分 享。最重要的是,生命重于一切不是说说而已,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也不是说 说而已,智利的营救行动是一个令人欣赏更值得其他地方学习的标本。因此, 我愿意把智利营救矿工的成功,看做是价值观的胜利。 (选自河北青年报2010 年 10 月 14 日) 训练题 1.为什么说智利营救矿工成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2.智利总统皮涅拉说:“营救矿工的宝贵经验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你能从 文中找出有哪些宝贵经验吗? 3.你怎样理解文题“智利营救矿工成功,价值观的胜利”? 4.在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后,有关方面发出了“为尊 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 38 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 。这同智利 政府营救矿工公布被困矿工的名字的做法相比,你赞同哪种做法?为什么? 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 王爱军 2010 年 10 月 5 日,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曼彻斯特 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这对师徒对人类的巨大贡 献在于,他们找到了“史上最薄和最强”的石墨烯材料。就在 52 岁的海姆和 36 岁的诺沃肖洛夫收获意外惊喜的时刻,有一个中国人却在扼腕叹息,因为他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仅仅在几微米之间。 这个中国人是安德烈海姆教授在 2003 年新招的一个博士生。博士生刚一 来,海姆就交给了他一块石墨,让他打磨出小薄片来,交代他说越薄越好,同 时交给这名博士生使用的还有一部精密的打磨仪器。 三个星期后,博士生兴冲冲地拿着打磨出来的石墨薄片来见海姆,说成功 了。海姆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这个薄片大约有 10 微米,也就意味着大约有 1000 层碳原子。 海姆问博士生:“你还能弄得更薄一点吗?” 博士生回答说:“那样的话,我就需要一块新的石墨。 ” 海姆提供给他的这种石墨叫做“高定向热解石墨” ,大约 300 美元一块。作 为从俄罗斯流失过来的科研人员,海姆深受经费紧缩之苦,但也使他养成了节 俭的习惯,他的主张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手边的器材和知识做出好的科学。当 他听到中国的博士生毫不在意多费一块石墨的口气时,海姆的话就不那么中听 了。他对博士生说:“_” 博士生则回敬道:“_” 博士生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海姆作为导师别无选择,只有亲自上阵了。 这次海姆选择了连博士学位还没有拿到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作为助手, 他看中诺沃肖洛夫的是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工作态度。 面对博士生的逼迫,海姆显然不能示弱,他们在博士生送回来的那片石墨 上继续研究。 海姆没有在博士生面前丢脸,并不是因为他使用了什么更为先进的仪器。 恰恰相反,他用的是最便宜的工具透明胶带。 之所以想到透明胶带,是因为研究小组当时引进了一位技术员来搭建低温 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这位技术员清洁石墨样品表面的方法就是用透明胶带把石 墨表层粘掉。这提醒了他们,用胶带粘或许能够得到更薄的石墨。 于是,师徒二人就用透明胶带粘在石墨的顶层,粘好再撕下来,这样就会 有碎片脱落,粘在胶带上。当然这时碎片仍然是相对很厚的。海姆对折胶带, 再粘一次,这样就能得到更薄一些的碎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在一个星期的 时间里,他们就成功地把石墨薄片做到了只有 10 层厚。后来,延用这一方法, 海姆与合作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最终得到了单层的石墨,也就是石墨烯, 一种有可能成为硅的替代品,带来下一次电子工业革命的,只有一个原子厚的 新型材料。这一重大发现的历史性时刻是 2004 年。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诺贝尔基金会的人跟海姆通电话,他说,他的实验 “向人们展示了,你事实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剑桥,也不需要在集纳了最聪明 的人和最先进的设备的地方,你即便是在设备上处于二三流的大学里,也能做 出令人惊讶的东西” 。 “我希望,这作为一个案例能给年轻一代带来更多的激发, 启示他们,不在最好的地方和最好的时间也照样能做出东西。 ” 是的,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事实上,1000 层碳原子与石墨烯 的发现只差一步之遥,中国人的诺贝尔梦想是如此之近,但却因为博士生浮躁 的心态,使咫尺变成了天涯。很多时候,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就决定了他成长 的高度。 (选自意林2010 年 12 期) 训练题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扼()腕叹息:_ 2.结合文章上下文,请在第六、七自然段横线处填上海姆和博士相应的对 话。 3.文章思路是:先写_,再写_ _,后写_。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按_来 写的。 4.文章重点写了两个事例,请概括出是哪两个事例,并回答详写这两个事 例有什么意义 5.仿照文章第十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进行仿写。 你事实上不需要在_,也不需要在_,你即便 是在_,也能_。 答题技巧 解答时事类文章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一、结合时事,对语音、文字、书写等加以考查。如给材料中的有关汉字 注音,根据给定的拼音写汉字或判断语音的正误等;在时事材料中找出并改正 错别字,判断汉字书写的正误等;或者指定时事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要求书写。 如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中的第 1 题,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考生要按照 课标要求,掌握常用的 3500 个汉字,尤其是所学教材中的注音字、多音字、形 近字。 二、就时事材料中的某一内容,考查考生对有关词语、句子掌握的情况。 如选词填空、理解词义、解释成语、分析句意等。有时也就时事材料中的某一 内容,指定某一词语或句子要求修改,或判断句子的正误等。如倘若要真的 “控烟” 中的第 2 题, 智利营救矿工成功,价值观的胜利中的第 5 题,解 答此类题时,考生需多借助课本,善于寻找答题的规律,不断强化自我语文素 养。 三、发表见解题。如智利营救矿工成功,价值观的胜利中的第 4 题,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首先要通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所揭示的内容,明确作者 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以及从文中所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其次 要准确答题。谈体会、提建议要紧扣材料内容来写,谈体会要学会多角度地思 考问题;提建议要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大胆设想,力求有创意。再次要清楚表 述。选择贴切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语言力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最好分 点表述,让人一目了然。 四、就时事材料中的某一内容,提取信息或对材料内容进行改写、仿写。 如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中的第 5 题,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综合性 地理解句意、分析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理清句子与中心句的关系,理 顺句子的内部关系,理清词语或句子的层次。 把握时代脉搏 安宝杰 吴孝梅 主题导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中考作文 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而社会热点问题关于国家强盛、社会进步、 百姓福祉等,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因而也进入了中考命题者的视野,成为中考 的亮点。如 2011江西省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 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 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 只要考生激活思维,善于构思,就能写出紧扣时代脉搏的佳作。而在精彩纷呈、 个性迥异的考场作文中,那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热点的作文,往往因蕴 涵激昂的时代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邃犀利的人文思考而备受阅卷老师 的青睐。 写作支著 一、 “取”与“舍”热点素材具有时代性和鲜活性,出现在作文中,利于增 强作文的时代感,所以考生应具有首用意识,即能用热点素材的,要优先考虑 热点素材。如写话题作文“力量” ,抗震救灾中就有许多素材可供考生演绎。当 然面对中考作文题,考生还要审慎地进行选择和筛选,如果其他材料的契合度 超出热点素材,那你就要“忍痛割爱” 。 二、 “知”和“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很多热点素材的 意义具有多个指向,备考时考生既要广泛地搜集积累热点素材,又要注重热点 素材的多向应用。如刘翔退赛又重归赛场的素材,可以运用于“拼搏” “选择” “放弃” “挫折” “人生”等诸多话题。 三、 “小”与“大”平日,考生既要注意收集“大”热点素材,还要学会从 生活实际中发现、挖掘“小”热点素材。如写作“凝聚” ,考生不妨以小见大, 紧扣时代脉搏,运用平时积累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反映时代变化的鲜活素材, 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四、 “详”与“略”引用热点素材需恰到好处,详略得当,紧扣话题。如果 仅是一个典型事例,可以作概括性的定向叙述;如果是一个具体的场景,那就 需要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细节描写。如有学生在爱心冠军 中写道:“跑道上的牙买加人博尔特仿佛是一道闪电。当其他选手龇牙咧嘴、 憋足了劲在后面拼命追赶的时候,他却开始减速,摊开双臂,得意扬扬地环顾 四周,并在跑过终点前自信地拍打胸部。博尔特今天的成功,与他的那双独一 无二的爱心鞋子是分不开的” 误区提醒 一、材料“撞车”热点素材,备受瞩目。如果“你用我用大家用” ,这样就 很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 二、简单堆砌不少考生习惯于一味地罗列素材,而忽视了材料间的联系与 区别,以致文章素材堆砌,主旨难以突出。 三、以叙代议有些考生只是将大家熟悉的故事重复一遍,最多添加一些不 重要的内容,并无恰切的见解发表。这势必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四、良莠不分众多热点其实都是焦点与疑点问题,如果一味求新求异而忽 视了大是大非的立场,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一败涂地。 作文升格 【病文精评】 不曾改变的信念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气候、心情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唯有我的 信念,不曾改变,不曾动摇。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点题,但语言不精彩,无新 意。 ) 信念,是什么? 山林里,小草拼命地生长,就是信念;悬崖边,野百合坚定地开花,就是 信念;运动会场上,运动员为集体而拼搏,就是信念;病房里,坚持给身患绝 症的儿子喂药,就是信念;废墟中,父亲用手不停地寻找孩子,就是信念。课 堂上,好好学习,更是信念。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事例,感知信念,深 入浅出,通俗易懂。 ) 我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就是我的信念。我期待有一天,这个理想成为现 实:总有一天,我会出人头地。我想,这也需要奋斗吧!(点明自己的信念, 但与上段末句重复。 )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不仅仅是因为白日梦能促进健康,更是因为我渴 望将这些梦想转换为现实。刚刚升入初中,七门功课的压力让我有些吃不消。 曾有几次我不想学习,可是,那对得起谁呢?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写成长路 上的挫折,写得很真切,但未能紧扣“信念” 。 ) 曾经的我,想过要偷懒,想过不想学习,但是,这些有什么用呢?还不是 自己的空想?我猛地打醒自己:不努力,什么也没有了;不奋斗,什么也终究 是泡影。扎扎实实做好眼前的一切,稳稳当当干好应干的所有,这才是我们应 走的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的,在经历风雨的过程中,信念必须保 持始终如一,才能欣赏到美丽的彩虹。 (运用亲身体会写“信念”的力量,虽有 动人之处,但事例不典型,无说服力。 ) 总是说黄昏永远是见不到夜晚的,但是,也许某一天,夕阳也会领略到月 光的恬静与淡然。这就是信念,执著的信念,不曾改变的信念。 (诗意地表达自 己对“信念”的理解。 ) 所以,我坚信,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有希望;我坚信,只要认真听讲, 就一定出成绩;我坚信,只要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攻克难关。因为我坚信,成 功的背后是汗水在支撑,荣誉的背后是刻苦在浇灌。 (将主题重新扣回“学习” , 未能升华主旨。 ) 我坚信,永不改变的是信念。 (本文最大的失误在于:一是事例的典型性不够,视野只局限于学习与成 绩,文章品位不高;二是化用野百合、病房等素材,没有切题,影响了文章的 整体表达效果。 ) 【升格佳作】 不曾改变的信念 秦超 有一种力量能让嫩绿的小草顶开头上的巨大石块,只为迎接生命里的第一 缕阳光;有一种力量能让平凡的蚕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 飞翔;有一种力量能让生命短暂的夏蝉唱彻整个夏天,只为创造生命中的第一 次辉煌。 这种力量便是信念。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登上成功山巅的阶石。双耳失聪的著名钢琴家贝多 芬不是最好的例子吗?他没有沉浸在失去听力的悲伤之中,他口咬铁棒感受声 音的振动。他在“要把自己的音乐带给世人”这一信念的驱动下,又创作了受 世人赞叹的交响曲命运等不朽之作。在悲伤、挫折面前,不曾改变的是信 念,因而他登上了成功的山巅,看到了无限风光!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雄鹰的翅膀。 “飞人”刘翔有一个信念:“我相信自 己可以创造奇迹。 ”正是这个信念,让他在比赛中取得冠军;正是这个信念,让 他在因伤退赛后,积极训练,重返赛场;正是这个信念,让他挑战巨大的舆论 压力,重新冲向终点。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天空中的启明星。当灾难发生时,舟曲幸存者唯一 的信念就是“挺住!” “孩子,坚持住,爸爸不会松开你的手!”这是一个父亲 的信念!“只要有一线生机,绝不放弃寻找。 ”这是志愿者的信念。 “舟曲,我 们与你同在!”这是全国人民的信念。特大山洪、泥石流冲毁舟曲人的房屋财 产,却夺不去他们的信念。 青春的天空,不总是艳阳高照,也有阴雨的日子。刚刚升入初中,七门功 课的压力让我有些吃不消。曾经的我,想过要偷懒,想过不想学。但我转念一 想,失去了信念,会如何呢?不要埋怨为何总有那么多岩石,试问,没有岩石 怎能激起美丽的水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信念 是人生动力的永恒的源泉。我的信念,是一种坚持。 总有人说黄昏是永远见不到夜晚的,但是我想,也许某一天,夕阳也会领 略到月光的恬静与淡然。这就是信念,执著的信念,不曾改变的信念。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作文有三点值得称赞:一是增添了三个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例, 这样,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充实多了;二是在语言表达上下了很大工夫,开头、 结尾采用修辞手法精心设计语言亮点,增添了语言的意蕴;三是运用时事素材 时,紧扣中心作定向论述,使文章主旨更鲜明。 考侧预测 一、_,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我们感 情的神经。 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成散文。牵动“我” 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 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品等。文章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 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从语言的运用来看,关键是要以情感 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工夫。具体来说,或叙述含情,使读者从 叙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愫;或描写融情,将情感融入描述的文字之中; 或议论显情,恰切精粹的抒情议论往往能画龙点睛,使文章意蕴丰厚,情感浓 郁。 【范文示例】 风雨“舟曲” ,牵动我的情思 陈丹阳 2010 年 8 月 7 日,一个噩梦般的日子,又一场灾难扑面而来。有“陇上桃 花源”之称的“舟曲”突发泥石流,房屋塌陷,河水暴涨,生命消逝,人们如 陷人间地狱,哀恸不已。 一位勇敢的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门口,希望阻挡无情的泥石流, 拯救自己的三个孩子;一位军人得知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后, 更加努力地救人,希望忘掉伤痛;一位父亲,看见自己女儿的遗体被挖出后, 用清水给她洗脸,为她梳最后一次辫子。 家园不再有,亲人不复还。我的心在哭泣。那里的人们还好吗?那里的同 龄人现在如何?我能做些什么?悲伤的痛苦像蛇蝎一样再次刺痛我的心。 冒着还在下的大雨,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和泥石流危险,脚踩泥泞, 长途跋涉,救援队来了,自发的群众来了,捐款来了。源源不断的各种救援力 量,温暖、抚慰着受伤和受惊的人们。此刻,全国人民心手相连;此刻,我们 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大灾面前,一曲曲感人乐章在不断奏响。 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让太阳为之掩面,让天空为之动容。我潸然泪下。 我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我捐出了自己的学习用品,我折千纸鹤为他 们祈福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加油,舟曲!加油,中国!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垮。回首 2008 年,汶川地震震垮了祖国的山河,震裂了祖国的大地,但是震不碎那颗赤 诚的、热血澎湃的中国心!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我们的爱心足以修补那山河 大地。困难只是暂时的,如今的汶川已经焕然一新,比以前更有活力。可见灾 难永远动摇不了人民的意志,永远摧毁不了民族的脊梁,中国人只会用百折不 挠的意志去面对困难,在困难中磨砺,愈挫愈勇。 逝者安息,生者奋发。擦干眼角的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写作借鉴 大灾大难彰显大爱。作者立足社会热点,谱写了一曲风雨同舟、抗震救灾 的交响曲。文章叙中有情, “我的心在哭泣” “我潸然泪下” ,有感而发,情意深 深。文章由事生发议论,饱含着“多难兴邦”的激情,富有时代感! 二、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 10 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 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 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 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话题”的作文题。公益广告词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 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如果我们仅仅从生活角度谈文明,那么文明 的作用就狭窄了许多,所以我们可以将视野扩展到社会领域的重大事件中,如 日本奥运会的“无纸屑”退场、上海世博会的排队、公众人物的修养、文明礼 仪教育等等。引入这些活水,文章就会映照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天光云 影” 。 【范文示例】 细节,传递文明 相文静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文明 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 那么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甜甜微笑,文明是同学有困难时 的热情帮助,文明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宽容,文明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问 候,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 ,文明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 的举动,文明是看到有人做错事时的主动制止文明就在我们平时生活的细 碎琐事中。 然而,不文明的现象,却总时时玷污我们的眼睛 在世博会热门场馆前,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在绿色通道前排起长队。我发 现,规定的一位残疾人由一位家属陪同的“一人一车”制度变了味,一辆轮椅 陪同两位甚至三位家属的不在少数。有的人把轮椅当成了便捷工具,孙子困了 让他在轮椅车上睡觉,真不知是谁需要轮椅?更有甚者,还有假装残疾人的行 为发生。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让许多遵守排队秩序的参观者产生了不满情绪。 后来,许多场馆直接取消了“绿色通道”这一人性化的服务。文明排队看似小 事,却事关上海乃至中国的形象。我想上海世博会是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 是一场世界文明的盛宴,我们应通过此次盛会向世人展示我国国民的素质。如 果我们每一个参观者都能遵守秩序,自觉排队,就能杜绝类似不文明现象的发 生。 文明礼仪,不能仅仅停留那一刻,更应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正如老子所 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细节决定成败。 一句“你好” ,就会绽放你我的笑容;一声“对不起” ,就会融化心中的冰 雪;一句“您先请” ,就会赢得他人的赞许;一语“我帮你” ,就会架起心灵的 沟通之桥 文明的事很容易做到,但它却也是最难坚持的事。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 文明人! 写作借鉴 文章由上海世博会的细节入手,分析文明排队这一细节, “事关上海乃至中 国的形象” 。以小见大,有高度,显示出新时代的新追求。另外, “文明”是一 个抽象词,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也阐述了“细节,传递文明”的观点,形象 生动。 三、 “秀”源于英文“show” ,台湾率先使用这个词,含有“表现、展示、 表演、炫耀、活动、节目”之意。大陆电视台先后推出的“超女” “超男” “我 型我秀”和“星光大道”等栏目,把选秀节目推向高潮。这类节目给了那些勇 敢的普通人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请以“秀”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构思这篇文章,可以按照“谁秀、秀什么、怎样秀”的思路进行谋篇构局。 谁秀?秀什么?超女,秀出自我;跳楼秀,秀出制度缺陷;刘翔,秀出精神风 貌;千手观音,秀出人生的美丽。针对这些素材,你持什么观点?有什么感受? 【范文示例】 秀出真正的美 王烁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荧屏上突然出现了一群“非同凡响”的身影, 他们以特有的张扬、排山倒海的阵势席卷了人们的生活。一时间, “我型我秀” “达人秀”等选秀类节目火暴全国各大城市。 对此,人们看法不一,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秀的 就是自我, “我的地盘我做主” ;有的则批评说这是哗众取宠,借机炒作。我的 见解是:要敢于“秀” ,但要“秀”出真正的美丽。 看一看那些“选秀明星”吧?你一定能说出你最欣赏的偶像,甚至能说出 很多的理由。我不否认,这些明星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没有先天的禀赋,没有 后天的努力,没有大胆出位的张扬,没有敢闯敢冲的勇气,他们只是默默无闻 的普通人。但是,时间可以证明,曾经那些在舞台上“作秀”的所谓“新星” 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就像掠空而过的流星,就像只能一现的昙花,那些带着稚 嫩跻身“明星”行列的人们, “红”的时代已经过去。 的确,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渴望,每个人都有权利展示自己青春的活力 与风采,但绝不可让自己的青春迷失在功利之中。 刘翔敢秀,他以其惊人的短跑速度跨越重重障碍,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 升起在雅典奥运赛场上。挑战自我,他秀出了青春,秀出了奇迹。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 她用手指勾勒出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出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 我。挑战自我,她秀出梦想的花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青春年少的我们,正处在多梦的年纪,作为明 天的栋梁之材,应该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一个小小的舞台,怎 么够容下真正的青春,怎么能够展示我们真正的风采?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 创造美好明天! 写作借鉴 文章透过热闹的“秀”场看到“星”们短暂闪亮的本质,可谓“拨开云雾 见月明” 。作者在否定了这一种迅速成名迅速陨落的“星”光大道之后,提出了 自己“秀”出真的青春、真的风采的观点,可谓破中有立。 素材积累 【哲思妙语】 1.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 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林清玄 2.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 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 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邰丽华 3.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 ,意思是自己除了 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 。 毕淑敏 4.只要听到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