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建设设计书_第1页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建设设计书_第2页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建设设计书_第3页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建设设计书_第4页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建设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挡水坝 建设设计书 程概况 境主庙水库位于桐城市城区北约 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城镇供水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工程。现装机 400站始建初期,受水库自身续建、加固及资金筹措等因素制约,装机容量与水库来水及调节能力不相匹配。未响应水利部“全面提高农村水电增效减排能力,增强工程安全保障,有效发挥惠农效应”的号召,现对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进行扩建。 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包括引水建筑物、挡水坝和发电厂房,本设计是针对挡水坝。 文气象 境主庙水库位于桐城市龙眠河上游,属于长江一级支流菜子湖水系,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63 2水库属浅山区,植被覆盖良好,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262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温 多年平均无霜期 218天,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 4586 3m ,多年平均流量 m /s。 境主庙水库洪水由暴雨形成,大洪水一般发生在 58月,水库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和 5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 1231 3m /481 3m /s。 形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大别山区东南边缘,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 区内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系大别山群的杂岩地层。地表则多为第四系覆盖层,零星出露基岩为第三系红层。震旦系大别山群变质岩主要为刘畈组地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粒黑云二长片麻岩、浅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第三系地层岩性为紫红、棕褐色细砂岩,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夹泥灰岩和含砾砂岩。 厂房处岩石主要为二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及角闪岩。片麻理产状为00o 。附近未见较大规模断层,地质构造以裂隙为主,裂隙较为发育。弱风化基岩强度尚可,满足厂房地基的强度要求 。 程任务和规模 境主庙水库电站始建于 1985年, 主要任务是结合灌溉用水发电 。电站始建初期,受水库自身续建、加固及资金筹措等因素制约,装机容量与水库来水及调节能力不相匹配,装机容量不足, 经过二十多年运行后, 现有发电设备老化陈旧,高能耗,低效率,电能质量差,安全隐患严重。 2000年桐城市水利局相继编制了桐城市境主庙水库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桐城市境主庙水库发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简明设计书,同年,安庆市水利局安水农电 200010号 “ 关于桐城市境主庙水库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的复函 ” 同意 水库 电站增容 改造立项 。依据该批复 意见 ,同时,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 水利部开展的 “ 全面提高农村水电增效减排能力,增强工程安全保障,有效发挥惠农效应 ” 要求 ,电站 有必要 进行增容扩建改造。受桐城市境主庙水库管理处委托,由安徽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院 承担 编制桐城市境主庙水库电站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任务 。电站技改将不改变水库现状规模和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 。 境主庙水库电站技改后主要任务仍是结合灌溉用水多发电。 境主庙水库 电站主要规划特征值: 正常蓄水位(汛限) 92m,死水位 70m,最低发电水位 82m, 总库容 2480万 库坝址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 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 库 10年一遇、 20年一遇洪水坝前最高洪水位分别为 库电站技改实施后,发电运行方式为等出力控制运行,年发电量为 287 万 kWh( 按月调节 ),保证电量 178 万 证出力 222水库 调节库容 910 万 电站 选定装机容量 1260低发电尾水 3 位为 58m,电站加权平均水头 它设计资料 场地基本烈度为 6度,防护大坝设计烈度为 7度。 表 坝材料的技术指标 建筑材料名称 比重容重( t/ 3m ) 孔隙率 抗剪强度 渗透系数 k ( cm/s) 摩擦角 凝聚力c 土料 24 砂砾料 水上36 水下34 堆石 0 砂砾料坝 基 35 备注:沥青混凝土渗透系数为 cm/s 表 料颗粒级配 粒径 % 料颗粒级配 粒径 % 100 4 表 料颗粒级配 粒径 80 40 20 5 100 5 0 计内容和要求 1、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提出 问题、 分 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工作、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 3、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基本规则和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 4、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规范与规程、查阅文献资料、体会协作共事的能力。 1、枢纽布置 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枢纽布置,阐明枢纽中建筑物的作用、布置原则、布置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本设计坝轴线已知。 2、坝工设计 包括坝型选择、剖面设计、平面布置、绘出坝体平面图及坝体中最大剖面图。 3、根据地形、地质坝型等因素,沿坝轴线选取若干典型剖面,计算坝体渗流流量,总渗流流量及坝内浸润线。 计算工况: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上游校核水位与下游相应最 低水位 4、稳定计算 对坝体最大剖面、典型剖面,折线法验算下列情况的坝坡稳定性。 计算工况:库水位最不利时的上游坝坡(折线法) 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相应最低水位的下游坝坡(圆弧法) 5 校核洪水位下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时的下游坝坡(圆弧法) 施工或竣工期的上下游坝坡稳定计算(圆弧法) 5、细部构造设计及土料的选择 包括:坝顶、护坡、防渗 体、排水体、马道、坝面排水沟等。 6、地基处理,及裂缝的处理 包括:开挖、清理、防渗、加固处理等布置措施等。 7、工程量计算 3 坝址及坝型的选择 址的选择 选址的原则 1、 地形要肚大口小。肚大是坝址内的地形要宽广平坦,可以多蓄水量,口小是坝短,修建时工程经济。 2、 水源要充足。即是谷口以上集雨面积要比较大,能够聚集所需要的水量。 3、 谷地和山坡要不漏水。若有漏水,也必须容易修补。一般如有不能塞堵的岩层裂缝洞口,则不宜选作坝址。 4、 坝址地基要稳固,不会有下陷危险。岩石层也不应有下滑的现象。 5、 坝址附近要有足够的适宜住吧用的土料和石料,能做到就地取材。 6、 最好选用水库四周或土石坝的两头山边,或适当的低凹垭口,或平缓岸坡,高程适当的台地、河道弯道处的单薄分水岭等来做溢洪道的位置。 7、 水库集雨面积的范围内最好是草木茂盛的山区,如果必须在光山地区筑坝,最好同时着手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8、 淹没损失要少,包括水库淹没区的房屋、城镇、人口、田亩数量,交通线路,工业原料,基地等。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和境主庙水库电站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可研报告,权衡利弊,选定坝址如 下图所示 6 图 主庙水库俯视图 由于坝址处地形条件所限,坝轴线无法采用直线,需用“ L”形,如上图所示。 型的选择 坝型选择关系到整个地形的工程量、投资的工期,除筑坝材料是坝型选择的主要因素外,还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坝基处理方案、抗震要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最后选定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坝型 工程中主要的坝型有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现对各种坝型进行比较: 1、重力坝 重力坝基本形状呈三角形,商业面铅 直或稍微倾向上游,坝底与基岩固结,建成挡水后依靠自重维持稳定。 重力坝的优点:筑坝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抵抗洪水漫顶,渗漏冲刷,地震破坏等的能力强;对地质、地形条件适应性强,一般建与基岩上;重力坝可做成溢流的,也可在坝内设置泄水孔,枢纽布置紧凑;结构作用明确;施工方便。 缺点:由于坝体剖面尺寸往往由于稳定和坝体拉应力强度条件控制而做的较大,材料用量多,坝内压应力较低,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且坝底面积大,因而扬压力也较大,对稳定不利;因扒体体积较大,施工期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也较大,为防止温度裂缝,施工时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要求较高。 7 2、拱坝 拱坝是三面固结与基岩上的空间壳体结构,拱向上游凸出,且不设永久性分缝。 拱坝的优点:具有双向传力的性能;拱是推力结构;拱坝具有较高的超载能力;拱坝轻韧,富有弹性而整体性好,借助岩基对地质功能的吸收,它又具有较 强的抗震能力。 缺点:拱坝是不设永久性横缝的整体朝静定结构,设计时需计入温度变化和地基位移对坝体应力的影响;拱坝体形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对施工质量、筑坝材料强度和防渗要求,以及对地形地质条件及地基要求均较高。 3、土石坝 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而成的坝。 土石坝的优点:就地取材,与混凝土相比,节省大量水泥,钢材和木材,且减少了筑坝材料远途运输费用;对地质地形条件要求较低,任何不良地基经处理后也均可筑土坝;施工方法灵活,技术简单,且管理方便,易于加高扩建。 缺点:不允许坝顶溢流,所需溢洪道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与造价往往很大,;在河谷狭窄,洪水流量大的河道上施工导流较混凝土坝困难;采用粘性土料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本设计中,境主庙水库的挡水坝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差,公路标准低,运输不方便,如从外运入筑坝材料,工程投资大大增加,因此 不运用重力坝。拱坝应力分布均匀,不利于发挥材料强度,节省工程量,但对地质和地形要求严格,通常要求对称均匀,因此地形不对称,且地形地质条件也不甚好,如采用拱坝。坝体相对条件差,不利于坝体强度稳定,设计施工复杂。因此不宜选拱坝,境主庙水库挡水坝因当地土料、沙砾料、石料丰富,可就地取材,节省大量运输费用,并且综合考虑土坝与其他坝型相比具有的特点,最终选择土石坝。 影响土石坝坝型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主要的是坝址附近的筑坝材料,还有地形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坝基处理、抗震要求等。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比较,选定技 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坝型。 由于坝址处雨水多,黏土施工较为困难,故也不易采用厚心墙坝和厚斜墙坝。沥青混凝土具有极佳的防渗性能及适应变形能力。故本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斜墙坝。 8 4 坝工设计 土石坝剖面的基本尺寸包括 :坝顶高程、坝顶宽度、上下游坝坡,防渗体与排水体的形式与尺寸等。 顶高程 土石坝的坝顶应高出坝前水库水域的计算静水位,能防止风浪溅越坝顶,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度,所以土石坝的坝顶高程tD=+e+A (4式中: 土石坝坝顶高程( m); 坝前水域的计算静水位( m),在水库正常运用的情况下是指设计洪水位,在水库非常运用情况下是指校核洪水位; R 自风壅水面算起的波浪沿倾斜坝坡爬升的垂直高度,简称波浪爬高,( m); e 由于风的作用坝前静水位产生的雍高值( k); A 风波面以上的安全加高( m),根据巴德等级和水库的运用情况按表 4 9 表 波面以上坝顶的安全加高 运用情况 堤 顶 级 别 1 2 3 4、 5 安 全 超 高 设计情况 核情况 山区、丘陵区 原、滨海区 于的作用,坝前静水位产生的雍高值 e 可按下式计算 22 c o (4式中: e 由于风的作用坝前静水位产生的雍高值( k); K 综合摩擦系数,其值约为( 610 ,计算式一般可取K=610 ; V 水面以上 10m/s); D 从计算点作水域中线的平行线与对岸的交点到计算点的距离,即水库吹程( m); G 重力加速度( m/ 2s ); H 水域的平均水深( m); 风向与坝轴线中点处法线的夹角。 坝前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 s,正常运行情况下采用 v=s; 死水位为 70m,设计洪水位为 水深为 H=32m; 为安全考虑,钧取为 水库吹程 00米。 2 23 . 6 2 0 . 5 5 8 0 0c o s 0 . 0 0 1 92 9 . 8 1 8 0 02K V 10 波浪爬高1 0 . 60 . 4 5R R m n 设15 340 . 0 1 6 6R V D设 (4中: m = n = A = 查表 ) 则 = R=tD=+e+A=坝前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 s,正常运行情况下采用 1 倍风速,即v=s; 死水位为 70m,设计洪水位为 水深为 H=34m; 为安全考虑,钧取为 水库吹程 00米。 2 23 . 6 1 3 . 7 8 0 0c o s = 0 . 0 0 0 82 9 . 8 1 8 0 02 波浪爬高1 0 . 60 . 4 5R R m n 设15 340 . 0 1 6 6R V D设式中: m = n = A = 查表 ) 则 = R=tD=+e+A=较正常和非常运行情况可知,坝顶高程应取为非常运行期计算的 由于桐城市距离地震区较近,考虑到由于地震作用而产生的附加沉降以及坝前水域产生涌浪的影响。地震涌浪高度可根据坝前水深和地震设计烈度的大小采用 工程采用 为使土石坝在万一溃决是不首先从坝的中部漫溢,以便减缓溃决速度,应在巴德中间段增大预留超高 工程采用 当坝体在运用期可能产生较大沉降,或者是当坝体建筑在压缩性地基上时,在按公式( 4算得的坝顶高程,还应加上雨露的沉降加高 ,才是设计的坝顶高程。预留的沉降加高值等于坝体和坝基在运用期的最终沉降值,在说明书后面会详述,先暂取为 为了降低坝顶的高度,减小坝体的土石方量,常常在坝顶的上游侧设置不 11 透水的防浪墙,以抵御风浪的作用,防止其溅上坝顶。此时防浪墙的顶部高程等于公式( 4算得得坝顶高程,而实际的坝顶高程则率高于坝前水域的计算静水位,即在正常运行情况高于坝前设计洪水位不小于 非常运用情况下高于坝前校核洪水位不小于 防浪墙的高度,一般不超过 工程防浪墙高度取为 则防浪墙顶部高程 H =顶高程 H=顶设计 土石坝的坝顶通常由防浪墙、路面和下游栏墙(或栏杆)所组成,防浪墙通常设置在上游坝肩处,强顶高于坝顶 底部应与坝体防渗设备(心墙或斜墙)上游部分的顶面紧密连接,以防在风波作用下库水越过墙底流向下游。对于斜墙坝,为了便于防浪墙与斜墙的连接,斜墙顶部处的坡度可适当变陡(如下图)。为了保证防浪墙的稳定性及其基底应力不致过大(下游端)和过小(上游端),以及防浪墙与防渗体接触面的防渗效果,防浪墙的地面课适当加宽。根据照明的要求,每隔 30 50 防浪墙应坚固不透水,其结构 尺寸应根据稳定、强度计算确定,冰球每隔一定长度应设置伸缩缝,缝中设置止水。 土石坝的坝顶宽度应满足坝体的构造、施工、运行和地震的要求。根据已建成的土石坝的经验,满足坝体构造要求和施工条件的坝顶最小宽度,对于高坝可选用 10 15m,对于中、低高度的坝可选用 5 10m。本工程无交通要求,坝顶宽度可选用 8m。 坝顶路面可根据当地的材料情况做成碎石路面或沥青路面。本工程为山区水库,采用碎石路面,其表层厚约 碎石黄泥浆做成路面。坡度一般为2% 3%,本工程采用 3%。 坝顶的下游坝肩处,设置栏墙,栏墙的顶 宽为 20出坝顶 25了便于排除坝顶的雨水,栏墙上每隔 40径选用 15水孔应与坝面排水沟相接。 12 图 顶结构图 坡设计 土石坝的边坡通常都设计成直线形或折线形,前者用于高度较低的土石坝,后者用于高度较大的土石坝。 土石坝边坡坡率的大小与坝的高度、涂料的性质和工作条件有关。根据边坡稳定性的要求,对于较高的土石坝,或者是土料抗剪强度较低的土石坝,边坡的坡率应该较大;对于较低的土石坝,或者是土料抗剪强度较 高的土石坝,边坡的坡率可以较小。 对于较高的土石坝,上下游边坡从坡顶到坡底可以分为几段,各段采用不同的坡率值,通常是沿边坡高度每隔 8 15m 分为一段,各段的坡率值自坝顶到坝底逐段增大,形成一个折线形的边坡,各段边坡坡率的差值约为 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施工和检修,以及考虑到边坡排水的需要,在不同坡率的边坡点处,设置宽度为 平台,称为马道,也称为戗台或戗到。 综上所述,本工程上下游边坡均分为三段,上游边坡三段的坡率分别为 部段高 13m,中部段高 15m,其余为下部段;下游边坡三段的坡率分别为 部段高 15m,中部段高 15m,其余为下部段。马道宽定为 游侧马道高程风别为 游侧马道高程分别为 13 图 坡结构示意图 渗体设计 本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体,沥青混凝土斜墙按其构造分为有排水 层和无排水层两种类型,本工程采用有排水层的沥青混凝土斜墙。 有排水层的沥青混凝土斜墙通常由 5 6 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 青混凝土斜墙的构造 ( 1)表面防护层 在上部防渗层的顶面铺设厚度为 3沥青玛蒂脂作为沥青混凝土斜墙的表面防护层,起着填塞上部防渗层和增强上部防渗的作用, 14 并使斜墙表面在冬季不易冻坏。 ( 2)上部防渗层 上部防渗层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防渗层,有厚度为 12径 12青混凝土做成,可分为 1 3层铺设。 ( 3)中间排水层 中间排水层的作用是排除通过上部防渗层渗入斜墙的渗水,有厚度为 12松的粗粒沥青混凝土做成,这种沥青混凝土通常用直径为 12 15一粒级的石子拌合而成,沥青用量一般为石子用量的 2%3%,压实后的孔隙率保持在 30% 40%左右。为了有效的排除渗水,通常沿坝轴线方向每隔 10 12m,用紧密的细粒沥青混凝土从坝顶向坝脚方向在排水层中铺设一条沥青隔水带,将排水成 分隔成几段,以便进入排水层中的渗水在各排水段内分别排入设在上游坝脚处的排水廊道中。 ( 4)底部防渗层 底部防渗层是沥青混凝土斜墙的第二道防渗层,一般由厚度为 4 6常在平整层的表面涂刷一层沥青玛蒂脂或沥青乳剂,以便使底部防渗层与整体平整易于结合。 ( 5)整平层 整平层铺设在底部防渗层的下面和过渡层的上面,其作用是使底部防渗层有一个平整的接触面,以保证底部防渗层的效果。通常由粘结沥青的石子或碎石组成,厚度为 4 8 ( 6)过渡层 过渡层位于整平层与堆石坝体之间 ,使材料的粒径逐步由较细颗粒过渡到较大的堆石块体,以便斜墙所受的谁何在能均匀的传递给堆石坝体。 排水设备 为了排除进入坝体的渗水,降低坝体的浸润线,以及防止渗流出逸处产生渗透变形。在土石坝的下游坝体部分通常设置排水设备,起作用时控制和引导渗流安全的排除坝体外,降低坝体浸润线和孔隙水压力,增强坝坡稳定保护下游坝坡免受冻胀破坏,排水体由块石及其六层组组成,要求其具有充分的排水能力,不堵塞,以保证坝体和坝基不发生渗透破坏;并且便于观察和检修。 本次设计采用贴坡排水,贴坡排水又称表面排水,是沿坝 体下游坡面筑一层堆石体,在堆石层与坝坡面之间和堆石层与透水坝基面之间设置反滤层,如下图所示。 贴坡排水体顶部的水平宽度为 厚度应大于当地冰冻深度。 15 本次设计无详细资料,为安全起见,水平宽度去 坡排水的顶部应高出坝体浸润线的出逸点,其超高值应使坝体浸润线在该地区的冻结深度以下,本工程为级,浸润线应在冻结深度以下 时不应超过波浪沿坡面爬升的高度。 图 坡排水构造图 这种排水设备施工比较方便,易于检修,能防 止坝体和坝基渗流出逸处产生渗透变形,保护下游坝坡,但不能起到降低坝体浸润线的作用。 16 5 渗流计算 计说明 石坝渗流分析的任务 土石坝的剖面尺寸初步拟定后,必须进行渗流分析和稳定分析,为确定经济可靠的坝体剖面提供依据,渗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确定坝体浸润线和下游溢出点的位置,为坝体稳定计算和排水体选择提供依据; 计算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以计算水库渗漏损失,和确定排水体尺寸; 计算坝体与坝基的渗流溢出处的渗透坡降,以验算其渗透稳定性。 流分析的工况 渗流计算时,应考虑水库运行中出现的不利条件,一般需考虑计算下列几种工况: 上游正常蓄水位 上游校核洪水位 流分析的方法 土石坝渗流分析的方法有公式计算法(流体力学法、水力学法、有限单元法)流网法和电模拟法,本设计采用水力学法,水力学法建立在一些基本假定上,是一种近似解法,只能求得过水断面上渗流要素的平均值,但其计算简单,且精度一般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流计算 本假定 坝体土料为均质,坝体内任一点在各方向上的渗透系数相同且为常数; 渗流二元稳定层流,流动运动符合达西定律: V= 17 渗流为渐变流,任意过水断面上各点的坡降和流速相同。 水力学分析方法 选择水力学方法解土坝渗流问题。根据坝内各部分渗流状况的特点,应用达西定律近似解土坝渗流问题,计算假定任一铅直过水断面内各点渗透坡降均相等。 坝下游雾水,渗流计算可将坝体分为三部分,即斜墙部分、中间坝段和下游三角形楔形体部分。 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斜墙防渗,斜墙厚度 较小,且厚度上下相等,挡水坝有属于中、低高度的坝。在渗流计算时,通过斜墙的渗流流量 q 可以按下式计算 2 2 2 211c o s2 s i ( 5 式中 斜墙的渗透系数,取 1cm/s; h 坝体浸润线与斜墙下游坡面交点处的浸润线高度; 上游水面与斜墙相交点处斜墙的高度; 分别为斜墙的内坡角和为坡角。 通过中间坝段的渗流量可根据杜平公式计算 2 2 2 2000 1 02 2 ( )h h h m h ( 5 式中 K 坝体的渗透系数; 0L 浸润线与斜墙内坡交点到浸润线与下游坝坡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0h 在浸润线与下游坝坡交点的垂直截面上浸润线的高度; L 从浸润线与斜墙内边坡交点到下游坝坡坡角的水平距离; 1m 下游坝坡坡率。 通过坝体下游三角形楔形体的渗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18 0 ( 5 式中 坝的下游坡角 , 1211s i n ( )1 m。 上式可写为 0 h k q (5将公式( 5入到公式( 5,经整理后可得 22 1221h 2 m s i n 1s i n 112 s i n 1 s i n ( )( )( 5 综上所述,渗流的计算公式可汇集于下 2 2 2 211c o s2 s i ( 5 22 1221h 2 m s i n 1s i n 112 m s i n 1 s i ( )( )( 5 0 k q ( 5 计算时先假定 h,然后分别按公式( 5公式( 5算单位宽度渗流量 q,如果这两个公式计算得的渗流量相等,表示所假定的 h 是正确的,此时 h 和 q 即已确定;如果计算得的两个渗流量不相等,则应重新假定 h 值,直至两式计算的 5即可计算0时坝体浸润线可按下式计算 220010()y mh x ( 5 19 H 1L 0 m1 h 0流浸润线图 正常蓄水位时渗流计算 斜墙部分计算 坝基高程为 60m 则1 9 6 . 4 2 6 0 3 6 . 4 2 ; 查资料可得 81 1 . 0 1 0 /K c m s ,即 101 1 . 0 1 0 /K m s 由前可知,沥青混凝土斜墙防渗部分厚度为 18 , c o s c o s 0 . 9 2 9 , s i n s i n 0 . 3 7 1 c o s 0 . 1 8 0 . 9 2 9 0 . 1 6 7z 又1 / c o sH hL z ( )利用公式( 5 2 2 2 211c o s2 s i 即可求得通过斜墙部分的渗流量,计算表格如下 20 表 常蓄水位斜墙部分渗流计算 水深1H ( m) 浸润线高 h ( m) 斜墙厚 ( m) Z ( m) L ( m) 1K 通过斜墙 q ( m3/s) 0 8 6 4 2 0 8 9 1) 中间坝段计算 查资料可得 56 . 0 1 0 /K c m s ,即 76 0 /K 又0 下游坡率 1m =211s i n 0 . 3 7 11 m 计算表如下 21 表 常蓄水位中间坝段部分渗流计算 浸润线高 h ( m) 坡率 0h ( m) 0L ( m) 中间坝段 K 中间坝段 q ( m3/s) 30 8 6 4 2 0 8 9 核水位时渗流计算 ( 1) 斜墙部分计算 根据坝址处地质、地形资料将坝基高程定为 60m。 则1 9 8 . 8 4 6 0 3 8 . 8 4 ; 查资料可得 81 1 1 0 /K c m s,即 101 1 1 0 /K m s由前可知,沥青混凝土斜墙防渗部分厚度为 18 , c o s c o s 0 . 9 2 9 , s i n s i n 0 . 3 7 1 故 = c o s 0 . 1 8 0 . 9 2 9 0 . 1 6 7z 又1 / c o h z ( )利用公式( 5 22 1221h 2 m s i n 1s i n 112 m s i n 1 s i ( )( ) 即可求得通过中间坝段部分的渗流量,计算表格如下 22 表 核水位斜墙部分渗流计算 水深 m) 浸润线高 h ( m) 斜墙厚 ( m) Z( m) L( m) 过斜墙 q ( m3/s) 0 8 6 4 2 1 9 0 2)中间坝段计算 查资料可得 K=s,即 K=s 又0 下游坡率 1m =211s i n 0 . 3 7 11 m 计算表如下 23 表 核水位中间坝段部分渗流计算 浸润线高h( m) 坡率 0h ( m) 0L ( m) 中间坝段K 中间坝段 q ( m) 30 8 6 4 2 1 9 0 流稳定结果分析 渗流稳定:对非粘性土,渗透破坏形式的判别课参考伊斯托明拿法,根据土体的不均匀系数6010 来判定: 10 时为流土 20 时为管涌 10 20 时不定 根据砂砾料颗粒级配曲线查得60 34;10 ,则; 6010d 34 6 8 2 0d 0 . 5 ,则渗透破坏型式为管涌。 管涌自上而下渗流的临界坡降公式为: 24 2 5 2 ( 1 ) (1 )s n d ( 5 式中: 管涌土临界水力坡降; 土的比重, 3m ; n 土壤孔隙率,初步拟定为 5d 相应于粘粒级配曲线上含量为 5%的粒径, m; 20d 相应于粘粒级配曲线上含量为 20%的粒径, m。 对坝基内水平方向产生的临界坡降为: ( 5 式中: 土的内摩擦角,( 。35 ) 管涌的允许坡降为: (自下而上渗流 ) ( 5 (水平向渗流) ( 5式中: K 为安全系数,根据建筑物级别和土壤类别选用, , ,则有: 225 . 82 . 2 ( 1 ) (1 ) 2 . 2 ( 2 . 6 8 1 ) (1 0 . 3 3 ) 1 . 1 2 55 1 . 3 n d 1 . 1 2 5 0 . 7 0 0 0 . 7 8 8 t a n c 1 . 1 2 5 0 . 7 5 0K 1 . 5 (自下而上渗流 ) 0 . 7 8 8 0 . 5 2 51 . 5 (水平向渗流) 渗流逸出点的实际渗透坡降为: (5 25 已知 9 . 0 5 3 . 2 3 1 5 . 8 2 ; L 近似取计算长度 L= 1 5 . 8 2 0 . 1 0 81 4 6 . 8 ;因为 0 . 1 0 8 0 . 5 2 5 ,故满足渗透稳定要求。 渗流稳定: 对非粘性土,渗透破坏形式的判别课参考伊斯托明拿法,根据土体的不均匀系数6010 来判定: 10 时为流土 20 时为管涌 10 20 时不定 根据砂砾料颗粒级配曲线查得60 34;10 ,则; 6010d 34 6 8 2 0d 0 . 5 ,则渗透破坏型式为管涌。 管涌自上而下渗流的临界坡降公式为: 2 5 2 ( 1 ) (1 )s n d ( 5 式中: 管涌土临界水力坡降; 土的比重, 3m ; n 土壤孔隙率,初步拟定为 5d 相应于粘粒级配曲线上含量为 5%的粒径, m; 20d 相应于粘粒级配曲线上含量为 20%的粒径, m。 对坝基内水平方向产生的临界坡降为: ( 5 式中: 土的内摩擦角,( 。35 ) 管涌的允许坡降为: (自下而上渗流 ) ( 5 (水平向渗流) ( 5 26 式中: K 为安全系数,根据建筑物级别和土壤类别选用, , ,则有: 225 . 82 . 2 ( 1 ) (1 ) 2 . 2 ( 2 . 6 8 1 ) (1 0 . 3 3 ) 1 . 1 2 55 1 . 3 n d 1 . 1 2 5 0 . 7 0 0 0 . 7 8 8 t a n c 1 . 1 2 5 0 . 7 5 0K 1 . 5 (自下而上渗流 ) 0 . 7 8 8 0 . 5 2 51 . 5 (水平向渗流) 渗流逸出点的实际渗透坡降为: (5已知0 2 0 . 4 8 3 . 6 6 1 6 . 8 2H h h ; L 近似取计算长度 L= 1 6 . 8 2 0 . 1 1 31 4 9 . 4 ;因为 0 . 1 1 3 0 . 5 2 5 ,故满足渗透稳定要求。 27 6 稳定分析及计算 计说明 对土石坝进行稳定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坝体剖面的稳定安全度来检验坝坡在各种工况下是否安全,断面尺寸是否经济合理。 坝坡坍塌失稳滑裂面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