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_第1页
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_第2页
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_第3页
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_第4页
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某分配原油库防雷防静电工艺设计书 1基本参数 某油库有 93#、 97#汽油、 0#、 10#柴油见表 1。主要是由船舶来油和管道来油,其中船舶运送 60%,而管道运送各种油品分别为 40%,油品由铁路和汽车油罐车运出。 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16,最冷月平均气温 6,最热月平均气温 39,日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41。当地大气压 759平均降雨量 1500下最低动水位: 高动水位 头水深 15m。 表 1品性质 对于 1 号 97#车用汽油: 370000 336463 0 . 7 3 0 . 9 5s 选取 2 个 20000 3m 的双盘式内浮顶油罐 2 号 93#车用汽油 360000 288393 0 . 7 3 0 . 9 5s 选取 3 个 10000 3m 的双盘式内浮顶油罐。 3 号 0#轻柴油 320000 84563 0 . 8 3 0 . 9 5s 选取 2 个 5000 3m 的拱顶罐 4 号 10#轻柴油 310000 42273 0 . 8 3 0 . 9 5s 选取 2 个 2000 3m 的拱顶罐 序号 油品名称 密度 t/m3 年销量 t/年 种类 规格 1 车用汽油 97# 70000 2 车用汽油 93# 60000 3 轻柴油 0# 20000 4 轻柴油 10# 10000 2 油库的总容量为: 3 3 6 4 6 2 8 8 3 9 8 4 5 6 4 2 2 7 7 5 1 6 8V 3m 表 2 储罐区罐种及数量 97#汽油 93#汽 油 0#柴油 10#柴油 罐个数 2 3 2 2 罐容量( 1 104 2 1 类 浮顶 浮顶 拱顶 拱顶 3 2防雷工艺设计 库防 雷规定 上固定顶金属油罐 根据油库设计手册规定:对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固定顶钢油罐,当顶板厚度大于等于 4,不应装设避雷针,但罐体要做良好接地。当顶板厚度小于4,需要装设避雷针,且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m。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油罐,保护范围应高出呼吸阀不小于 2m,罐体做良好接地。 顶油罐 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积不小于 25软铜复绞线。对于内浮顶油罐,钢质浮盘油罐连接导 线应选用横截面积不小于 16软铜复绞线;铝质浮盘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直径不小于 不锈钢丝绳。 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且接地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20。 他区域防雷 ( 1) 易燃油品泵站(棚)的防雷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 如下规定: 易燃油品泵站(棚)属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故应设置避雷带(网)防直击雷。网格是为均压分流,降低反击电压,将雷电流顺利泄入大地。 若雷电直接击在金属管道及电缆金属外皮或架空槽上,或其附近 发生雷击,都会在其上产生雷电过电压。为防止过电压进入易燃油品泵站(棚),所以在其外侧应接地,使雷电流在其外侧就泄入地下,降低或减少过电压进入泵站(棚)内。接地装置与保护及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合用,是为了均压等电位,防止反击雷电火花发生。 ( 2) 可燃油品泵站(棚)的防雷 可燃油品泵站(棚)属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要比易燃油品泵站(棚)的防雷要求宽一些。在雷暴日大于 40d/s 的地区才装设避雷带(网)防直击雷。 ( 3) 装卸易燃油品的鹤管、装卸油栈桥的防雷 露天进行装卸油作业的,雷雨天不应也不能进行装卸油作业,不进行装卸油作业,爆炸危险区域不存在,所以不装设避雷针(带)防直击雷。 4 ( 4) 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的防雷 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装运易燃可燃油品时宜装阻火器。 铁路装卸油设备(包括钢轨、管路、鹤管、栈桥等)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 罐防雷设计 本设计中油库储油区中,柴油储存区采用的 方 和 方 的拱顶油罐,查表得其顶板厚度为 5大于 4以不应设置避雷 针,故取而代之的防雷措施为于罐体四周设置接地点,其示意图见下图,图中圆形为柴油储罐,黑色三角形为接地点。平均每个油罐有接地装 置两套,电阻为 10 。 图 2库防雷分布 本设计中油库储油区中,汽油储油区采用的 1 万和 2 万的外浮顶罐, 由于浮顶油罐采取了密封措施,浮顶上油气少,达不到爆炸下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浮顶与油罐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 25铜质复绞做电气连接。故 采用横截面积为 30软铜复绞线做电气连接 , 以达到防雷电的目的 。 他爆炸危险区域防雷要求 房 泵房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采用避雷带(网)。网格为均压分流,降压反击电流,将雷电电流顺利泄入大地。避雷带(网)的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并应沿建筑 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应不大于 10m。网格不应大于 10m10m 或 10m 8m。 卸区 ( 1)露天装卸油作业设施,雷雨天不允许作业。没有作业就不存在爆炸危险区域,所以不装设避雷针(带)。 5 ( 2)在棚内进行装卸油作业设施,雷雨天也可能进行作业,这样就会存在 爆炸危险区域。因此,在棚内进行装卸油作业的设施应装设避雷针(带),避雷针(带)的保护范围 应为爆炸危险区。 油管道 ( 1)输油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其主要原因是防治法兰连接处发生雷击火花。当不少于 5 根螺栓连接时(接触电阻不应大于 ,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 2)为防止平行管道之间产生雷电反击火花,平行敷设于地上或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离小于 100,应用金属线跨接,接地点的间距不应大于 30m。 配电系统 ( 1)当电源采用 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柜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统。 ( 2)建筑物的防雷区,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0057)划分。工艺管道、配电线路的金属外壳,在防雷区的界面处应做等电位连接。在个被保护的设备处,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保护 器。 ( 3)避雷针(网、带)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 。 6 3防静电工艺设计 品的起电方式 品在管内流动起点:油品在管内流动,由于不断发生与管壁的接触与分离,因而使油品带有静电荷。 或杂质在油品中的沉降起电:在脱水过程中,水滴或机械杂质将在油品中发生相对运动,这种运动就意味着接触与分离,于是使油品带有静电。 品飞溅、晃动起电:在装车、装船时,油品飞溅也将使油品带静电,这是因为油滴飞起后,与空气摩擦、与容器壁接触,而发生接触 与分离,这样便产生了静电;油品在装运过程中,由于车船的晃动,使油品与容器壁之间频繁地接触与分离,使得油品带有静电。 射起电:油品从喷嘴或管口喷出时,油品与喷嘴或管口之间存在着迅速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从而产生了静电 响静电产生和积累的因素 质电阻率对静电的产生、积累的影响 油品电阻率的大小对静电产生、积累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 K 处于 10101012 m 时,最易积累静电,达到放电的电场强度。 当 m 时,不易积累静电。 影响油品电阻率 K 的几个主要因素有: ( 1)油品所含杂质的影响 杂质包括:胶质、沥青质、盐类、机械杂质、水分等。 杂质含量越高, K 值越小。 ( 2)介电常数对电阻率的影响 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其电阻率就越小。例如烃类产品 2r ,水 80r ,在同样杂质含量条件下,烃的电阻率要比水高出 105106 倍。 ( 3)液体粘滞性对电阻率的影响 液体粘滞性越大,电阻率越高。 ( 4)混合溶质对电阻率的影响 7 一般情况是,一种液体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溶质),电阻率会大大下降。 线材质及管壁粗糙度对介质带电的影响 液体带电主要是双电层中电荷的分离,不同的管线材质使液体中产生 的双电层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流动电流也就不同。 管壁粗糙度对静电产生也有影响,粗糙度大,则接触面积大,冲刷、分离电荷的机会较多,冲流电流较大。 路中设备、附件对带电的影响 油品在管线中流动时,若通过泵、过滤器、阀、弯头等设施时,油品带静电量会急剧增大,产生阶跃式的剧增。因此经过这些设备后,要有足够的管长让静电消散出去。 动状态的影响 通常是紊流条件下流动电流比层流大。这是因为:分子本身热运动加剧,容易产生电荷;紊流条件下,管截面上的速度梯度大,使扩散层电荷更容易趋向管中心 电放 电的类型 静电放电通常是一种电位较高、能量较小、处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击穿。按放电形式的不同,主要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形式。 晕放电 电晕放电通常都是在一些小的尖端、毛刺儿等的周围出现微弱的辉光,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放电。一般发生在电极相距较远、带电体与接电体表面有突出部分或棱角的地方。这种形式的放电能量小而且分散,不能点燃轻油混合气体。因此这种形式的放电危险性小,引起火灾的几率较小。 花放电 火花放电是两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而形成放电通路,可以看到一道火光,或者在尖端附 近看到光亮很强的火花。但该通路没有分叉,其放电在电极上有明显的集中点,放电时伴有短爆裂声,有明亮的光束,在瞬间内能量集中释放,因而危险性大。 形放电 刷形放电一般发生在油面相对于平板或球形电极之间,其特点是两极间因气体击穿而形成放电通路,其击穿通路在金属端较集中,其后分出很多分叉,散落在油面上。因此,此种放电不集中在某一点上,而是分布在一定的空气范围内。该放电在单位空间内释放的能量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电晕放电引起灾害的几率高。 8 止静电事故的措施 少静电的产生 ( 1)控 制流速: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应大于 s。 ( 2)控制装油方式:灌装时将鹤管插至容器底部,防止油品飞溅,注意选用合适的鹤管分流头,以减少静电产生。 ( 3)防止油品中混入水或空气:在输油、加热、扫线时,应注意防止水、空气混入油品;油品调和时不得用空气搅拌;轻油扫线不得用空气吹扫。 速静电的流散 ( 1)加抗静电剂:给静电危险性较大的油品,如航空汽油、航空煤油等加抗静电剂,以降低油品的电阻率,加速油品静电荷的流散。 ( 2)良好的接地与跨接:油罐及管线应做可靠、良好的接地。接地虽然 不能迅速导走存在于油品中电荷,但可以迅速导走油罐及管线上感应出的电荷,以减少放电的可能。在装车、装船或灌桶时,应将鹤管、灌油栓及装油容器用金属导线跨接在一起,使它们成为等电位体,不致因静电电位差造成放电而引起危害。 ( 3)设置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消除油品自身所带静电的有效工具,其原理是通过感应和尖端放电来中和油品中的静电荷。静电消除器一般安装在管线的末端。 除火花放电 为了消除火花放电,应清除油罐、容器内的突出物和油面上无用的漂浮物,以防静电荷在其上积聚而放电。 止形成爆炸性混合 气体 ( 1)采用浮顶油罐:浮顶油罐消除了油罐内油气混合气体空间,有效地防止了爆炸性气体的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会含有较多的可燃气体,所以仍必须防备顶盖上部的火花放电。 ( 2)加惰性气体覆盖油面:在可能形成爆炸性气体的装油容器油面以上的气体空间,充以惰性气体,以达到隔离氧气及抑制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 3)加强通风:对于泵房、灌装间等场所,应加强通风,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设置静电接地场所的要求 罐 储存甲、乙、丙 A 类油品的金属油罐,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其静电接地连线应单独与接地 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相互串联接地。油罐内壁涂层的涂料体积电阻率应小于 108,表面电阻率应小于 109。 若油罐检修过程中,其静电连接断路或破坏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接地,检修 9 完毕后及时恢复原有静电接地装置。 桥 铁路装卸油栈桥的首末端及其中点处,应与铁路钢轨、输油管道、鹤管等相互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且至少应有两处以上接地体。 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 在地上或管沟敷设的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 200 300置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且两种接地装置宜合用。其接地 电阻不宜大于 30,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 当输油管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与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合用时,其接地电阻要求不应大于 30。 油油罐车或油桶灌装设施 用于甲、乙、丙 A 类油品的汽车油罐车或油桶灌装设施,应设置与油罐车或油桶跨接的防静电装置。 10 4结论 储油区防雷工艺设计中,柴油储罐为 10000 20000质拱顶油罐,油罐钢质顶部厚度为 5设阻火器,根据 油库设计手册规定:对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固定顶钢油罐,当顶板厚度大于等于 4, 不应装设避雷针,但罐体要做良好接地。 故不设置避雷针,采用电气接地方法进行避雷。汽油储罐为外浮顶罐, 根据油库设计手册规定: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积不小于 25软铜复绞线。 故对原油汽油储罐的避雷工艺采用电气连接并接地。 铁路装卸区以及公路装卸作业区因为雷电等恶劣天气不允许作业,正常作业时雷击危险区不存在,故不设避雷针。但应对铁轨,油罐车以及装卸鹤管做等电位处理并接地。 库区防静电工艺设计主要采取方法主要包含主动和被动措施。 其中主动措施包含,装卸油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