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件辩太阳病脉并治_第1页
中医课件辩太阳病脉并治_第2页
中医课件辩太阳病脉并治_第3页
中医课件辩太阳病脉并治_第4页
中医课件辩太阳病脉并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w 目的与要求: w 1掌握太阴病提纲;太阴病本证及治法、方剂 ,太阴病兼邪陷络瘀的证治。 w 2熟悉太阴兼太阳表证及太阴病的转归。 w 3.了解太阴病治疗禁忌、欲愈的脉证及欲解时。 w 4背诵第 273、 277条 w 计划学时: 3 Date 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w复习 三阳病 三阴病 邪气盛实,正气不衰,正邪交争有力 表证、实证、热证、阳证; 疾病之初、中期阶段 邪气盛实,正气已虚衰,正气抗邪无力 里证、虚证、寒证、阴证; 疾病之中、后期阶段 Date 2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生 理 概 况 经络: 脏腑: 生理特点: 手太阴肺经 足 太阴 脾经 手阳明经 足阳明经 肺和脾;以脾为重点 始阴、五行主阴土,六气为湿 脾主运化,通调水道,喜燥恶湿 与阳明和少阴的关系密切 Date 3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病 理 概 况 病因来路 : 传经、直中 病期病性: 六经病证中期 三阴病初期的虚寒证阶段 病机 : 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病证类型 : 本证 兼变证 Date 4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病证类型 本证 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 自利益甚,口淡不渴,手足自温 舌质淡、舌苔白润、脉缓弱等 兼 证 兼太阳病表证 NO66兼湿阻气滞证 NO161兼痰气中阻证 兼邪陷络瘀证 还有吗? Date 5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w三、治疗概况 w正治法:当温之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w代表方:四逆辈 包括 理中汤、四逆汤等方 w禁忌:汗、吐、下诸法。 Date 6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w四、预后及转归 w1预后良好 痊愈。 w2阴证转阳 w3阳衰阴寒内盛 病势加重 w4变证 寒湿内盛,土壅木郁,而变为 寒湿发黄证。 w太阴病篇仅 8条原文。 Date 7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w一、太阴病提纲 w【 原文 】 273 w太陰之爲病 , 腹滿而吐 , 食不下 , 自利益甚 , 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w【 提要 】 太阴病的提纲及误下后的变证。 Date 8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 解析 】 太阴之为病 因机:邪入太阴,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证候 腹满 而吐 食不下 时腹自痛 自利益甚 误治: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提示 : 脘腹胀满 呕吐 纳差食少 阵发腹中隐疼 泄泻日益加重 (脘腹痞满更甚) 脾虚中寒证 太阴病禁攻下 Date 9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w 太阴病与阳明病主症鉴别 阳明病 太阴病 病机 燥 实 阻 结 腑气壅滞 里 热实证 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里虚寒 证 腹 满 腹 满 不减,减不足言 持 续 腹 满 ,按之硬痛 腹 满时 减,复 满 如故 时轻时 重,按之柔 软 腹 痛 腹痛 剧 烈持 续 不减疼痛拒按 时 腹自痛 隐隐 而作喜得温按 下 利 自利清水色 纯 青臭 秽 灼肛 大便溏泄澄 沏 清冷无灼肛 食不下 不能 进 食 纳 差食少 其 他 潮 热 心 烦 口渴甚 则 神昏 谵语 舌 红 苔黄干燥脉沉 实 而有力 无 热 口淡不渴畏寒怯冷喜暖 舌淡苔白滑 润 脉 缓 弱而无力 Date 1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 问题 】 本条为什么会误下? 【 鉴别 】 腹满、腹痛、下利、食不下诸症有虚寒、实 热之异。临证若审证不细,辨识不明,极有 可能将太阴虚寒证误作阳明实热证而攻下。 结论: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Date 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w二、太阴病欲愈候 【 原文 】 274 w太陰中風 , 四肢煩疼 , 陽微陰澀而長者 , 爲 欲愈。 w【 提要 】 太阴中风欲愈的脉证。 w【 原文 】 275 w太陰病 , 欲解時 , 從亥至 丑 上。 w【 提要 】 太阴病欲解的时间。 Date 12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w【 原文 】 277 自利不渴者 , 屬太陰 , 以其藏有寒故也 。 當溫之 , 宜服四逆輩。 w【 提要 】 太阴下利的辨证要点、病机、治法 及代表方剂。 w【 解析 】 当联系 273条理解。 w要点 : 太阴病下利的特点? w 藏有寒 的涵义? w 四逆輩 的涵义 ? Date 13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 解析 】 太阴病本证 因机 : “以其脏有寒故也 ”; 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证候 腹满(脘腹胀满) 而吐 (呕吐) 食不下(纳差食少) 时腹自痛(阵发腹中隐疼) 自利益甚(泄泻日益加重) 治法:当温之 (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 方剂: 宜服四逆辈( 理中汤、四逆汤类方) 自利不渴 (自发泄泻而口淡不渴 ) Date 14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w思考 : w太阴病下利的特点? w藏有寒 的涵义? w四 逆輩 的涵义 ?为什么举其类而不拘其方? Date 15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w一、 兼太阳表证 w【 原文 】 276 太陰病 , 脈浮者 , 可發汗 , 宜桂枝湯。 w【 提要 】 太阴病兼太阳表证,表证为主者可发 汗。 w Date 16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w【 原文 】 102 : 傷寒二三日 , 心中悸而 煩者 , 小建中湯主之。 w【 提要 】 太阴脾虚兼太阳表证,里虚为主的 证治。 w 163: 太陽病 , 外證未除 , 而數下之 , 遂 協熱而利 , 利下不止 , 心下痞鞕 , 表裏不解 者 , 桂枝人參湯主之。 【 提要 】 太阴病兼太阳表证,需表里双解的证 治。 Date 17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w二、兼湿阻气滞证 w【 原文 】 66 發汗後 , 腹脹滿者 , 厚 朴 生薑半夏甘草 人參湯主之。 w【 提要 】 太阴脾虚,湿阻气滞腹胀满的 证治。 Date 18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w二、兼邪陷络瘀证 w【 原文 】 279 本太陽病 , 醫反下之 , 因爾腹滿時痛者 , 屬 太陰也 ,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 大實痛者 , 桂 枝加大黃湯主之。 w【 提要 】 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气滞络瘀 ,偏虚、偏实的证治。 Date 19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 解析 】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因 尔 腹满 时痛 大实 痛者 腹部胀满 腹痛时作 挛急而疼 时轻时重 喜得温按 按之柔软 腹部胀满 程度较重 腹痛剧烈 持续不减 疼痛拒按 或不大便 脾伤 气滞 络瘀 较轻 脾伤气滞 络瘀较重 宿食积滞 实邪壅结 治法:通阳活络缓急止痛 治法:通阳活络 泻实止痛 方剂:桂枝加大黄汤 即上方 再加大黄 方剂:桂枝加芍药汤 即桂枝汤倍用芍药 Date 20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w【 原文 】 280 w太陰爲病 , 脈弱 , 其人續自便利。設當 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 弱,易動故也。 w【 提要 】 脾胃虚弱者,应慎用苦寒阴柔 攻伐药。 w【 解析 】 Date 2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节 太阴病兼证 w【 解析 】 太阴为病 脉缓弱 其人 续自 便利 脾胃 虚弱 设当行 大黄 芍药 宜 减 之 以其人 胃氣弱 ,易動 故也 问题 : 1.“宜减之 ”的含义? 为什么? 2.本条体现了什么精神?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以脉代证) Date 22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节 太阴病转归 w【 原文 】 278 傷寒脈浮而緩 , 手足自溫者 ,繫 在太陰。太 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 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 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w【 提要 】 辨太阴病的脉证及寒湿发黄和脾阳 恢复的转归。 w【 解析 】 Date 23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节 太阴病转归 w【 原文 】 187 傷寒 , 脈浮而緩 , 手足自溫者 , 是爲 繫 在 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爲陽明 病也。 w【 提要 】 辨太阴病的脉证,寒湿发黄及转 属阳明病。 Date 24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第四节 太阴病转归 w 187、 278条 伤 寒 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者 是为系在太阴 至七八日虽暴烦 下利日十余行必 自止阳复病向愈 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脾阳恢复,运化渐旺 至七八日 大便硬者 为阳明 病也 当发身黄 阳衰阴盛,则病转少阴、厥阴 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 阳复太过病转阳明 小便 不利寒湿壅滞,变为黄疸 Date 25陕西中医学院 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