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_第1页
环氧乙烷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_第2页
环氧乙烷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_第3页
环氧乙烷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_第4页
环氧乙烷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0 0 环氧乙烷 的性质作用以及应用 1 概述 环氧乙烷 (名氧化乙烯 (是最简单的环状醚。分子式 子量 燃易爆有毒的液体。 在环氧乙烷的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都有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环氧乙烷都是用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的。直接氧化法中,首先出现的是空气氧化法,而后氧气氧化法问世,二者并行:近几十年来,许多厂家都采用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因为氧气氧化法不需要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氧气氧化法的环氧乙烷收率高于空气氧 化法,乙烯单耗较低。由于用纯氧作氧化剂,连续引入系统的惰性气体大为减少,未反应的乙烯基本上可完全循环使用。 本设计采用氧气直接氧化法,对原有的单元设备进行生产能力标定和技术经济评定。在此基础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根据设计条件,通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反应器的选型及尺寸的确定,计算压降、催化剂的用量等,设计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反应器。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1 1 2 环氧乙烷的性质 理性质 常温下环氧乙烷为无色、具有甜醚味的气体。在较低的温度下环氧乙烷成为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易溶于水、醚和醇等有机溶 剂,沸点为 熔点 点 702K, 自燃点 844K, 爆炸范围为 78%(体积分数),在空气中允许浓度为 150mg/度在 10 时为 导率在 25 时 在标准状况下比热容为 学性质 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很多化合物进行反应,其反应主要是环氧乙烷开环与其它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放出大量反应热,有的反应进行得非常剧烈,甚至产生爆炸。 (1)分解反应 气体环氧乙烷在约 400 时开始分解, 主要生成 2、 (2)加成反应 环氧乙烷与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生产含 与水反应 环氧乙烷与水反应生成乙二醇,这是工业上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C 224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为 96 3kJ/应过程不采用催化剂。 与醇类反应 环氧乙烷与醇反应生成醚,其反应的最终产品是至少含一个羟基的醚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2 2 224222 )( 环氧乙烷) 与苯酚反应 环氧乙烷与苯酚反应生成苯氧基乙醇。 2565642 (3)氧化还原反应 在钠汞齐及催化剂存在下环氧乙烷加氢还原生成乙醇,此反应没有工业意义。环氧乙烷在铂黑等催化剂存下可以有控制地氧化成羟基乙酸,最终则被氧化成二氧化 碳及水。 (4)异构化反应 环氧乙烷在三氧化二铝、磷酸、磷酸盐等催化剂存在下可异构化为乙醛。 C H 在一定的条件下银催化剂也有此功能,这是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过程的副反应之一,要极力避免,因为醛的存在增加了环氧乙烷提存净化的难度。 (5)与双键进行加成反应 环氧乙烷和以下一些含双键的化合物可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例如、 、 、 O、 等。 (6)与格利雅试剂反应 环氧乙烷与格利雅试剂反应可生成比原来烷基多两个碳原子的醇,这是实验室制备加长碳链醇的一种办法,羟基在链的端部。 ( 7)齐聚反应 环氧乙烷进行齐聚反应可生成冠醚,催化剂为含氟的路易斯酸。反应在室温、常压下进行。 (8)与二甲醚反应 在 反应在工业上用来生产低分子量的均聚物,其产品广泛用作溶剂。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3 3 3 设计方案及反应器型的确定 氧乙烷的生产方法的确定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环氧 乙烷的方法有氯醇法和乙烯氧化法两种,乙烯氧化法又分为乙烯空气氧化法及乙烯氧气氧化法。 (1)氯醇法 氯醇法环氧乙烷生产分两步进行: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再与乙烯反应生成氯乙醇; 氯乙醇用石灰乳皂化生成环氧乙烷。 (2)直接氧化法 直接氧化法,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两种。这两种氧化方法均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是关键性设备,与反应效果密切相关,其反应过程基本相同,都包括反应、吸收、汽提和蒸馏精制等工序。 空气氧化法:此方法用空气为氧化剂,因此必须有空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有害杂质带入反应器 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通常以低转化率进行操作,保持在2050范围内。 氧气氧化法:氧气法不需要空气净化系统,而需要空气分离装置或有其它氧源。由于用纯氧作氧化剂,连续引入系统的惰性气体大为减少,未反应的乙烯基本上可完全循环使用。从吸收塔顶出来的气体必须经过脱碳以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循环返回反应器,不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5 (),将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2)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比较 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各具特点。 氯醇法生产工艺的严重缺点大致有: 消耗氯气,排放大量污水,造成严重污染; 乙烯次氯酸化生 产氯乙醇时,同时副产二氧化碳等副产物,在氯乙醇皂化时生产的环氧乙烷可异构化为乙醛,造成环氧乙烷损失,乙烯单耗高; 氯醇法生产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4 4 的环氧乙烷,醛的含量很高,约为 50007000mg/低亦有 2500mg/醇法生产环氧乙烷,由于装置小、产量少、质量差、消耗高,因而成本也高,与大装置氧化法生产的高质量产品相比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故根据环保及成本的限制要求本实验采用直接空气氧化法、。 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虽然大多数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都能使乙烯发生环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环氧乙烷的选 择性很差,氧化结果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银催化剂例外,在银催化剂上乙烯能选择性地氧化成环氧乙烷,该催化剂在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 氧乙烷生产工艺条件的确定 环氧乙烷的生产受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间速度与空管线速度、原料配比和循环比、抑制剂等工艺条件的制约。 应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反应过程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反应温度高时,一是转化率增加,这意味着乙烯氧化的总速率提高,二是生产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即更多的乙烯转化成 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这时反应热量的急骤增加,不是使更多的乙烯被氧化,而是使反应过程的选择性降低,副反应增加是更重要的原因。此外,在催化剂使用初期,其活性较高,宜采用较低的操作温度。 应压 力 乙烯直接氧化反应过程,主反应是体积减少的反应,副反应 (深度氧化 )是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采用加压操作有利。 速 空间速度简称空速,所谓空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催化剂的反应物的体积数量。通常用每小时每升 (或 化剂通过的原料气的升 (或 来表示。对于乙烯直接氧化过程,实践证明,提 高空速,转化率会略有下降,而选择性将有所上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空速可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5 5 化剂的选择 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虽然大多数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都能使乙烯发生环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很差,氧化结果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银催化剂例外,在银催化剂上乙烯能选择性地氧化成环氧乙烷,该催化剂在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近年来国内外对活性组分银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有不少学者试图开发另一类金属取代银,但至今仍认为活性组分银是乙烯氧化生 成环氧乙烷的最佳催化剂。 氧乙烷生产的工艺流程 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反应器、吸收塔、反应系统的气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 13400 吨环氧乙烷,设计运转时间为 287 天年。 艺流程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氧气氧化法进行环氧乙烷的生产,以氧气作为氧化剂,乙烯在1250 下通过装有银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直接氧化为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的生产系统分为三部分:反应系统、回收系统和二氧化碳脱除系统。 如图 。 氧化反应器再生塔接触塔环氧乙烷洗涤塔环氧乙烷解析塔再吸收塔乙二醇进料解析塔环氧乙烷浸渍塔乙 烯氧 气循 环 压 缩 机工 业 水产 物 出 口去 乙 二 醇 系 统二 氧 化 碳碳 酸 钾氧化反应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6 6 4 设计条件 工艺参数优化包括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两部分。物料衡算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主要计算所需物料量和产品量,还可以算出物料的组成,确定物料中各组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定量转化关系,并通过衡算求得原料的定额消耗。其计算依据是工艺流程图、在工厂采集的数据及设计时要求的和查得的各种参数。 热量衡算以能量守恒定律及物料衡算为基础,计算传入、传出的热量,从而确定公用工程的能耗以及传热面积。其计算依据与物料衡算相同。 应原理 乙烯和氧气在 银催化剂上,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反应方程式可表为: ( 1) 主反应: 1 反应为放热反应。 ( 2)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发生其它副反应,其中主要是乙烯的燃烧反应。 副反应: 2222 223 反应为强放热反应。 料组成 原料气的组成 组分 2 量( 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7 7 应器条件 原料进入反应器的温度为 483K 反应温度为 523K 反应压力为 981烯转化率为 20%;选择性为 66%;空速为 5000工作时间 287 天,年产量 13400 吨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为 90% 反应器内催化剂填充高度为管长 根管长 8m 采用间接换热方式:导出液进口温度 230C,出口温度 235C,导出液对管壁的给热系数为 0 = 2717m2hK) 催化剂为球体, D=5层孔隙率为 523K, 981反应气体导热系数为 )/(1 27 , 粘度为 , 密度为 料衡算 (1)反应部分的工艺参数 环氧乙烷生产能力: 13400 吨 /年; 年操作时间: 287d; 进入反应器的温度: 483K; 反应温度: 523K; 乙烯转化率: 20; 选择性: 66%; 反应空速: 5000 1h ;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 90% . 原料组成如表所,示: 原料气的 组成及各组分的分子量 组分 2 量( 组分的分子量如表所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各组分的分子量 组分 2 22O 分子量 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8 8 (2)反应部分的基础计算 根据已知原料气的组成,计算出每小时进入反应器的各种气体组分的摩尔数,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根据反应方程式及已知数据,计算反应器出口的气体量。 主反应: 1 (1) 副反应: 2222 223 (2) 已知乙烯转化率为 20,选择性为 66, 按年产 13400吨环氧乙烷计算,考虑过程损失后每小时生产环 氧乙烷量为 34001000 GW kg/h 有第一反应器加入乙烯的量 hk m o 161)( 420 按原料气组成,求得原料气中个组分含量为: hk m 34)2(0 hk m 34)( 20 hk m 34)( 20 在( 1)中 消耗乙烯量: h 消耗氧气量: h 生成环氧乙烷量: h 在 (2)中 消耗乙烯量: 1 h 消耗氧气量: = h 生成二 碳 氧 化 量: = h 生成水量: = h 则可知 未反应的乙烯量: h 未反应的氧气量: h 出反应器的二氧化碳量: h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9 9 出反应器的水量: 0+h 出反应器的环氧乙烷量: 0+h 出反应器的物料总量: h 氮气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所以出口气体中各组分的量如表所示。 反应器入口和出口的气体量 () 组分 4222N 2 入口 0 出口 量衡算 反应器的热量衡算 (基准温度取 298K) 反应热根据试验数据 , 在 298K 时的标准反应热为 物料 进料 出料 0F(h) W0(kg/h) F0(h) W0(kg/h) 乙烯 氧化碳 氧乙烷 0 0 0 0 计 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10 10 m o o 2 3;/ 3 21 。 反应器的热量衡算 , 设原料气带入的热量为 化气带出的热量为 应热为 反应器的撤热量为 Q, 当忽略热损失时,有 2= (1)各 组分的比热 由化工设计在热量衡算中可知 , 在工程计算中,常使用物质的平均定压摩尔热容 假如物质在 2范围内的 以证明,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热容 )( 21 温度下物质的热容,也等于 2温度下物质热容 )( 21 C ,一般来说,物质的 他的曲率并不大,只要计算时温度范围不大,常把曲线关系当做直线关系来近似处理,所以上述平均热容的办法可行。 在物理化学书中差得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如下表 组分 298C /( J K) 483C /( J K) 523C /( J K) 乙烯 气 气 氧化碳 氧乙烷 2)(21 计算得平均热容如下表 组分 ( 298 J K) (298 J K) 乙烯 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11 11 氧气 气 氧化碳 氧乙烷 热量计算式 Q=m 1( 1)气体原料带入的热量 298483 )7 5 7 . 6 4 2 9 6 . 3 1 0 1 . 0 1 2 3 Q= 107kJ/h 反应后气体 产物带走热量 2Q 的计算 2 9 85 2 3)1 5 9 7 1 9 6 . 3 1 0 3 . 1 4 0 0 . 6 8 5 4 Q=107kJ/h ( 3) 应热的计算 103+103=107kJ/h ( 4) 传给导生油的热量 Q 的计算 按热量衡算原理(忽略散热损失)反应前后 热量守恒则 0231 则传热量为 k J / 2 0 8 7 7321 r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2 12 5 反应器的设计 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基础上,可以对反应部分主要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计算。这一部分主要是反应器的工艺参数优化。 设计生产能力: 年年操作时间: 287天 6888小时 ;本设计采用两台反应器并联进行反应。 已知: (1)每小时输入的原料气量总为 h; (2)以银为催化剂,颗粒为球形, d=5隙率 ; (3)反应温度为 523K,操作压力为 1速为 5000 (4)反应器列管规格为 27 (5)反应热用油撤走,导出液进口温度 503K,导出液出口温度 508K; (6)原料气进口温度为 483K,氧化气出口温度为 523K。 计算催化剂床层体积 进入反应器 的气体总流量为 h,空速设为 000 1h ,则反应器中催化剂的装填体积 : 由于气体进料则 PV=V= 1336 mo 3330 3 9 . 5 0 8 9 总 反应器的管数计算与确定 对于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首先应根据传热要求选定选择 27 求出反应管根数 n。 给定管子的规格 ,故管子的内径 2 (根据化工原理(上)附表 反应管根数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3 13 由于管长 l=8m,催化剂充填高度 L=以反应器管数 9 0 5 9422根) 如果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取实际管数为 N=3675根 。 第一反应器内径的确定 按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 t= 外端管心与反应器的器壁距离 e=60则管排总截面积 反应器内经 222 2 2 0 0 4 0 7 560s i n 反应器内经 t 取反应器的内径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4 14 热面积的核算 层对壁面的给热系数 对于氧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是被冷却的。此时催化剂床层与反应器内壁的给热系数 1 ,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 式中 1 床内气体的给热系数, )/( 2 ; 反应管内径, m; 催化剂颗粒直径, m; g 通过床层的气体的导热系数, )/( 2 ; m 气体的粘度, kg/ms: u 气体的线速度, m/s; g 通过床层的气体的密度, 3/ 气体的线速度可由公式 600总269 0 33 9 5 3 05 0 0 09 0 5 9.7 总 得 9 5 3 03600 总由公式得 )( )/(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5 15 传热系数的计算 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碳钢反应管导热系数取 )/( 。 其计算公式如下 21221211 工原理(上) 6由公式可得 K)/( 热面积的核算 对数平均温差公式为(化工原理上 21212121 )()( 换热介质采用逆流,则由上式得 Kt m 83508()503523( 又 需则有 27 6 3 5 8 5 8 101 2 9 7.2 需又 实则有 实可知 即实际传热面积大于按传热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所以设计符合要求。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6 16 层压力降的计算 由基本有机化学工程 (下册 )可查得如下计算公式 (1 5 013 式中 P 床层压力 降, 2/ H 催化剂床层高度, m: G 质量流速, kg/ g 气体密度, kg/ g 重力加速度, m/ 固定床空隙率; 催化剂颗粒当量直径, m; 气体粘度, 或 (kg/ms); 本次设计所选用的催化剂为 d=5算其直径为 )/(289 9 64. 217 22 3/17.7 由 上 式得 6 6 5 0( 0 6 6 3 P M P 0 0 5 5 0 6 3 4 2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7 17 设计结果汇总 氧化反应器的参数 名称 数据 原料进料量 h 产品产量 13400吨 /年 原料进口温度 483K 氧化气出口温度 523K 催化剂用量 热油温度 进口 503K 出口 508K 氧化反应器台数 2 氧化反应器直径 2780管根数 3675根 列管尺寸 27 化反应器高度 5700热面积 化 学 反 应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18 18 设计评述与总结 本论文采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对年产 置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主要对环氧乙烷的氧化反应器进行了工艺和设备的参数进行计算为环氧乙烷专置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氧化反应器是环氧乙烷生产中的最重要设备,在操作温度为 523K、过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决定采用两套直径为 管总共有 3675根,催化剂的床层高度为 强降和总传热系数核算结果表明,选型合理。 此次的设计选用的都为标准的材料,选用标准材料的优点是在进行维修时可以及时找到可以替换的材料,在生产中不会影响生产进度 ,不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困难,减少了损失。 通过本次的设计,提高了我查阅文献和自主设计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的计算机水平,巩固了我的工程制图知识。也加强了我的化学反应工程的知识,加深了对环氧乙烷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