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docx_第1页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docx_第2页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docx_第3页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docx_第4页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城带乡 建设苏南新农村 苏州市以城带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通 过“以工补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通过 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三阶段,通过推进 “三个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苏州市已进 入第四阶段,即以农村十项实事为抓手,加快推进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苏州市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在巩固发展乡镇工业的基础 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约 化和农村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得到创新 农业税征收方式改革提前完成。XX 年,苏州市在充分 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附加,取消 了农业特产税并改征农业税,农业税不再直接向农民征收, 改由镇村代缴、各市、区政府补贴。原定这项任务分两年 完成。但由于各地认识统一,推进力度很大,在 XX 年已经 提前全面完成。与此同时,税费改革中政策允许分三年逐 步过渡减少的“两工”统筹,也在去年全面取消,目前, 苏州市农民已经实现了合同内“零负担、零交费”,人均 减负增收 60 多元。 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加快推进。到 XX 年底,全市组 建社区股份合作社 149 个,6.94 万农户、19.95 万农民拥 有股权。吴中区长桥、木渎两个镇所有村都已完成社区股 份制改革。组建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社 74 个,入社农民 2.51 万户,入社承包土地 6.62 万亩。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 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69 个,其中,建立各类种养业专 业合作社 183 个,入社农户 7726 户;建立农业专业协会 129 个,入会会员 1.55 万人;成立投资性富民合作社 157 家,入社农户 11423 户,入股股金 2.46 亿元,投资总额 4.32 亿元。通过“三大合作”改革,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 农民非农化的步伐,实现了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 创新了土地流转形式,保障了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收 益;优化了农民收入结构,增加了农民来自集体的资本收 益;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 化程度;推进了村民自治进程,提高了民主管理村级事务 的水平。据统计,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已使全市 11.8 万 户农户成为股东,30 万农民成为股民,带动农户 18.4 万户。 XX 年,“三大合作组织”为全市农民人均提供收入 280 元, 比上年增收 57 元。 农村社保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权益得到保障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贫有所扶,困有所 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 标志,也是打破城乡分割、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苏州市就依托镇村集体经济的强大 实力,在农村全面建立了合作医疗体系,并在乡镇企业职 工、农村干部和部分种养大户中间开始了基本养老保险的 探索和试点工作。进入新世纪之后,苏州市按照“低水平, 广覆盖”和“一个体系,两个模式,留有通道,逐步接轨” 的思路,参照城镇社会保障的做法,在全市农村全面建立 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风险型合作医疗和农民基本养 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XX 年 6 月,市政 府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的意见, 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健 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等方面提出了 明确要求,制订了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全市框架相对统 一、待遇大致相当、体现社会公平、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 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全市农村基本保障参保率在全省保持 领先。尤其是在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苏州市根据 农村的实际情况,重点实行两种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即农 村各类企业、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城镇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采取调节缴费基数的过渡办法,至 XX 年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接轨,并全面推行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从事农业生 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纯农人员的 参保率,XX 年达到 60%,XX 年达到 100%。对男满 60 周岁、 女满 55 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农民,建立社会养老补贴制度, 享受社会养老补贴的人数,XX 年达到 60%,XX 年达到 100%。到 XX 年底,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已达到 100%,凡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 130 元的农民均已进入低保 范围,有的县市区甚至已将标准提高到了 200 多元,全市 有 1.53 万户农户、3.4 万农民按月领取了生活保障金;农 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已经达 93.4%,人均基金由去年 的 50 元提高到今年和 106 元,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 已全面建立。昆山市从今年对农民实施了“农村基本医疗 保保险度”,参保率达 100%。人均基金水平 200 元;全市 累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突破 140 万人,参保率达到 78%;有 56 万老年农民无门槛进入农村社保,每人每月领 取 80 至 120 元的养老补贴,占全市老年农民 78%。 对农民而言,稳定的就业是最牢靠的保障。在建立健 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苏州市还在建立城乡统筹就 业机制、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预备制方面作出了 努力。一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 的各种限制政策,用人单位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不再实行 调控和限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作用。构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就业、 失业登记制度等。充实镇级劳动就业保障工作机构,为农 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教育培训等基础服务工作,构建 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的基础平台。加快发展农村各类社会 化劳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二是打破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 分割的局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企业用人 先城镇、后农村的歧视性规定,城乡劳动力一样凭学历、 技能和素质等条件参与市场竞争;从 XX 年起,市和各市城 镇劳动力市场全面对本地农民开放,实行城乡劳动力同等 就业、同工同酬。凡具有就业愿望和能力,且在国家法定 劳动年龄内的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经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门劳动预备制教育培训合格的本地农村初次就业者, 统一发给就业登记证,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求职。目 前,全市各个乡镇都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职业介绍 所,并实行了全市联网,以方便农民就近登记、全市就业。 至今已有 20 多万农民进行了就业登记,并领取了就业登 记证。 农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近年来,苏州市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 体,配套完善”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 入力度,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 同步协调发展。XX 年、XX 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 分别为 7.77 亿元和 10.74 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 5.69%和 5.85%,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建 设、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各地还积极尝试 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探索财政支农的新途径。今年,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全市对农民种植水稻实 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每亩合计补贴 30 元,两级财政安 排支出 4920 万元,65.96 万户农户直接受益。同时,农村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 村庄”为重点的“三清工作”持续推进,以改水、改厕、 改造村级公路为重点的农村“三改工程”进一步加快,全 市初步形成了“三纵五横”城乡道路交通骨干框架,每百 平方公里已拥有上等级公路 55 公里,实现了镇镇村村通公 路,道路全部达到刚性化或黑色化,各县级市基本实现 “乡镇 XX 速公路不超过 30 分钟,穿越全境不超过 1 小时” 。以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 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资源布局日趋合理、配置不断优化, 全市农村已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100 万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 2 万名,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平均 受教育水平已达到 13.5 年。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同时,按一 定比例配备预防保健人员,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在每个县级市办好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所卫生监督 所,在每个中心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一所卫生监督分所。 农村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发展更加和谐 城市统领农村,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方面,苏州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规划制定,城乡一体。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这些年来,无论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生产力布局规划等总体规划,还是制定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人口与就业规划等一些相关规划,苏 州市都是按照以城市统农村的思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 个整体来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以谋求城乡优势互补、良 性互动、交融发展。尤其是在生产力总体布局上,苏州市 始终按照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的要求,打破城乡 分割和区域封闭,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整和重组,努力形 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充分体现了城乡 统筹科学发展的理念。 信息资源,城乡共享。苏州市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规 定,现代科技、人才资源、产业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开 发、调控措施、投资环境、集约用地等,做到城乡联网共 享共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交通设施,城乡联网。由于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实施 的是城乡统筹、城乡联网,到今天,在苏州已经形成了市 县联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