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 前前 言言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全社会关注的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全社会关注的 焦点,儿童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焦点,儿童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每一个家庭。 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特殊性,做好儿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特殊性,做好儿 童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职责。童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职责。 打倒病菌打倒病菌 ,决不放过决不放过 ! * 3 传 染病的 预 防措施 1、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2、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3、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4、控制医院感染 5、学校执行两个制度: 学生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晨检制度 * 4 传 染病的 控制 措施 1、对 传染源 的控制措施: “五早 ”(早发现、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 人分级管理;污染场所、物品的卫生处理 和预防措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2、针对切断 传播途径 的措施: “消、杀、灭 ” (消毒、杀虫、灭鼠) 3、针对保护 易感人群 的措施:免疫预防(接 种疫苗)、个人防护、预防服药 * 5 七种常见传染病:七种常见传染病: 麻疹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水痘水痘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 风疹风疹 * 6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 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 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 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 RNA病毒,人是唯一宿主,存在于病人 的呼吸道中(鼻、咽和气管的分泌物中),血 /尿液和 WBC中 也含 MV。 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室温下仅能存活 2 3小时,如开 窗通风半小时病毒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阳光、紫外 线和一般消毒剂都能杀灭它。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至出疹 后 5天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 嚏或讲话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 未患过麻疹或未经疫苗免 疫者都易感染(显性感染 90%); 病后免疫力持久; 6个月内婴 儿因有母传抗体而不易感染发病;外来流动儿童 /成人麻疹多见 。 1A 麻麻 疹疹 * 7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 10天左右) 典型麻疹 :分 3期,若无并发症,病程约 10 14天。 前驱期 : 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 咳嗽、打喷嚏、流泪、眼睛发 红、怕光、眼分泌物多等 ),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与腹泻 等症状。病后 2 3天时,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出疹期 : 高热,可伴嗜睡、谵妄和抽搐。发病第 4天左右出疹 。 出疹顺序 :先耳后、发根,逐渐发展到颜面、躯干和四 肢,最后到手、足心。 皮疹特点 :充血性(手压退色)斑疹和丘疹,疹间皮肤正 常,大约 2 5天皮疹出齐,疹多可融和成片。 恢复期 :热退,症状减轻,按出疹的顺序皮疹消退,可 出现小的脱屑,皮疹色泽变暗短期留下褐色的色素斑 。 1B 麻麻 疹疹 * 8 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 : 轻型麻疹:见于 1岁以内婴儿(母传抗体尚未完全消退) 、曾接种麻疹疫苗者往往表现为轻型。 重型麻疹: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因严重细 菌感染所致。可表现为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 成人麻疹:全身症状较重,尤其是胃肠道症状多见,粘 膜斑持续时间长,肝脏容易受累,但并发症较少。 1C 麻麻 疹疹 * 9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原发性 /继发性肺炎)、喉 炎及中耳炎、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脑炎等 治 疗 一般治疗及护理: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1D 麻麻 疹疹 * 10 预防控制 v 免疫接种: 儿童满 8月龄时接种 1针麻疹疫苗, 1岁 半时复种 1针;小学一年级、 初一、高中三年级、大学新生 加强 1针。 v 病人管理: 及时报告、转运、隔离、消毒、个案调查。 v 流行时措施: 疫情监测( “五早 ”)、室内空气消毒 /空气流通、减 少人员流动和聚会活动等。 学校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和晨检制度 。 1E 麻麻 疹疹 * 11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 “猪头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 身性病毒性感染,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涎腺(唾液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良性自限性 疾病,可出现脑炎、睾丸炎等合并症。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之一 。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 人是唯一宿主, 感染后 1/3表现为亚临床感染。病毒存在于早期患者(腮 腺肿大前 7天至肿大后 9天)以及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 病毒在外界环境里的抵抗力较差。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传染性很强。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 感,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多见。 2A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 2 3周,起病急,多无前驱期症状。 涎腺炎 : 多见腮腺炎,如有前驱症状则表现为发热( 39-40 ) 、头疼、食欲不振等,随后腮腺肿大。 特征:局部发热 不红 、发 亮、不化脓,两侧肿大不对称,肿大以耳垂为 中心,周围的蜂窝 组织水肿,出现面部不对称,腮腺触之柔韧且有触痛,进食时疼 痛加重,肿大约 4 5天逐渐消退,口腔检查可见腮腺管口红肿。 可伴有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肿大。一般病程 10 14天。 脑膜脑炎 胰腺炎或睾丸炎 2B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 13 并发症 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或卵巢 炎,胰腺炎等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性,局部 红 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 晚 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可挤出脓液(涂片及培养可见化脓菌)。 症状性腮腺肿大 :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腮腺 肿大。特点: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 性。 治疗 无特效治疗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无效。 一般护理(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 洁,避免酸性食物,流质或软食为宜);对症治疗(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治疗并发症 )。 2C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 14 预防措施 预防要点:隔离患者,接触者检疫 3周,接种疫苗。 v 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 止。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接触者留验 3周,对可疑者 立即暂隔离。 v 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接 种。 v 切断传播途径 2D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 15 概述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该病流行范 围广、传播快、发病率高、特别是洪涝灾害地区,一旦水源受污 染,更容易发生和蔓延菌痢,食物受污染可引起食源性暴发。菌 痢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 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 G-杆菌,依抗原结构不同,分为四群: 志贺、福氏 、鲍氏及宋内氏 。在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 抗力,宋内氏最强、福氏次之,志贺最弱。在蔬菜、瓜果 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 1 2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 数周。对酸和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日照 30分钟、加热至 6010 分钟或 1001 分钟即可杀灭。 3A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16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 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 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学校等集体单位若食 品、水源等受污染会引起暴发。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患同型菌痢 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间无 交叉免疫力。常年散发、夏秋季高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3天(数小时至 7天);病前不洁饮食史。 依据病程及病情分急性与慢性两期及六种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 急性典型菌痢、急性非典型菌痢、急性中毒型菌痢 ) 慢性菌痢( 急性发作型、迁延型、隐匿型 ) 3B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17 v 急性菌痢: 1.急性典型菌痢 :起病急,畏寒、高热( 38 39 以上 ),伴头昏、 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开始为稀糊便或稀水便 、量多,继而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 10次至数十次不 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因 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 克。 2.急性非典型菌痢 : 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 3 5次 /日 ),多粘液、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 4 5天。 3.急性中毒型菌痢 : 多见于 2 7岁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 情危重,病死率高。突然高热起病,肠道症状状不明显,依其临床 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即: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 竭型)、混合型。 3C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18 慢性菌痢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 2个月以上者;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 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1.急性发作型: 约占 5%,临床表现较急性典型菌痢轻,恢 复不完全,一般是半年内有痢疾病史或复发史。 2.迁延型: 发生率约 10%,常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胀、腹 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亦可腹泻与便秘 交替出现,病久可有神衰症状。左下腹压痛,可扪及乙状结肠 ,呈条索状。 3.隐匿型: 约 2 3%,一年内有菌痢史,临床症状消失 2个 月以上,但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3D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19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 粪便镜检: 可见较多 WBC或脓细胞,少量 RBC或巨噬细胞 ; 粪便培养: 检出痢疾杆菌(分群) 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3E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20 预防措施 v 管理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 疗);特殊人群定期体检以发现带菌者(调离岗位) v 切断传播途径: “三管一灭 ”( 管好水源、食物和粪便, 消灭苍蝇 ),个人卫生(洗手),卫生制度,环境消毒等 。 v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服药,口服活疫苗 v 医护人员防护: 规范操作,注意消毒 3F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21 概述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 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老弱者、婴幼 儿易并发肺炎。潜伏期短、常呈自限性、传染性强、传播迅 速。 病原学 系 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分甲、乙、丙三型。病毒结构由内到外分三层:核心层、 膜蛋白层、包膜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HA、 NA决定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抗原结构,具有变异特性。按 HA和 NA抗 原差异, HA分 15个亚型, NA有 9个亚型。 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 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流感病毒 不耐热、对消毒剂敏感, 但对干燥、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流感可能有动 物传染源( 猪 /马、牛、鸟 );病初传染性最强,传染期 5 7天。 4A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2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及隐性感 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说话、咳嗽、喷嚏散布至空 气中。也可经接触毛巾、食具、玩具等日常物品传 播。传播速度与人群密集程度有关。 学校幼托机构! !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一般以 5 20岁发病较高,还 有年老体弱者、特殊人群( 医护人员、教师、保育员等 )也是高危人群。新型流感病毒出现时则各年龄组 无显著差异。 流行季节流行季节 : 冬春季较多 ,南方在夏、秋季也可流行 。 4B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3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2天(数小时至 3-4天)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突然起病,高热、头痛、 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或不明显,少 数还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 3-5天后仍感明显乏力 。 年老体弱者、年幼者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 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 促、紫绀等。 据临床表现分三型: 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流感。 4C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4 临床表现 单纯型 : 最常见,急起畏寒、发热( 39-40 )、头痛、肌 肉酸痛,显著乏力,咽干痛。时有上感症状(鼻塞、流涕、 喷嚏、干咳等)。一般症状持续一周左右。 肺炎型 : 多见幼儿及年老体弱多病者 。高热持续,咳嗽剧烈 、血性痰、呼吸急促、发绀、双肺湿罗音, X线检查可见双肺 散在絮状阴影。重者因心血管功能不全及肺水肿而死亡。 中毒型 : 极少见,患者有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脑炎 或脑膜脑炎的症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谵妄、血压下降 ,儿童抽搐,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改变等。 4D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5 治疗原则 对症处理 :解热镇痛剂和支持疗法,抗继发感染。 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 /甲基金刚烷胺(阻断病毒进入 细胞,抑制病毒复制),阿洛昔韦 中药治疗: 4E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6 预防措施 疫情监测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药物预防) 4F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 27 概述 水痘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 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病毒先在上呼 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 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 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传染性强;患者为 主要传染源 ,出疹前 1 2天 至出疹后 5天都有传染性,无免疫力的儿童接触后 90%发病; 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 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染。 也可接触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 要为 2 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 免疫。 5A 水水 痘痘 * 28 临床表现 1.本病潜伏期为 14 15日左右。 2.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 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 3.在为期 1 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 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 旁疹 症疹 脱症的 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 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辐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 ,约 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5B 水水 痘痘 * 29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预防皮肤 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 1%甲紫,未 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 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5C 水水 痘痘 * 30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 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 至全部结痂为至。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 可在 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以 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保护易感人群措施: 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通风、避免接触病 人等 5D 水水 痘痘 * 31 6A手足口病 概论 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的皮疹、溃疡 。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 者 传染途径 空气传播、经口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易 感人群 主要为学龄儿童 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后 1 周内传染性最强。一般需隔离 2周。本病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 * 32 6B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 2-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多突然 发病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 1-2天或发病同时发热 ( 38 左右), 1-2天内手脚、口腔内出 现疱疹,伴有疼痛、拒食、流涎。病程 7 -10天。 * 33 手足口病严重病例 起病急,进展快。发热,伴手、足、口 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猪饲养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职业生涯与考试的关系探索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ClBrI含解析新人教版
- 综合性药剂考试考题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3.2旋转现象教案2冀教版
- 2025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角度问题及其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5
- 文化产业管理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2.2中国名景欣赏课时训练湘教版选修3
- 实现高效学习的光电工程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2.2.1醇学案鲁科版选修5
- 矮小症的护理措施
- 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中国酸奶饮品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黑吉辽蒙卷(含答案解析)
- 新增值税法的变化要点与实务要领
- 2024年电子商务物流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5 阅读七选五(练习)(解析版)
- 门式架搭设方案
- 铁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