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皮病PPT课件_第1页
病毒皮病PPT课件_第2页
病毒皮病PPT课件_第3页
病毒皮病PPT课件_第4页
病毒皮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病 毒毒 性性 皮皮 肤肤 病病 病毒性皮肤病是指 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 一、 病 毒 特 点 1.病毒的形态 4 极小, 20-200nm, 结构有 三三 : 4 核酸核酸 4 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 (保护、抗元表达、致病作用) 4 囊膜囊膜 或 触须触须 (蛋白质、 类脂 和 糖 组成) 4 球型 (立体对称型)、 4 杆型 (螺旋对称型)、 4 砖型和蝌蚪型(复合对称型, 即立体对称型 + 螺旋对称型 )。 一、 病 毒 特 点 1.病毒的形态 2.病毒的生存条件 4 病毒无细胞的器官, 必需生存于 活的 细胞内 ,通过宿主细胞的核糖体、酶来转录和繁殖 。称: “ 专性细胞内的寄生虫 ” 4 病毒 +活的 敏感 细胞 病毒生长繁殖 合适的生活环境 4 相应受体 + 适合病毒入侵复制的潜在条件 病毒亲嗜性的细胞 一、 病 毒 特 点 1.病毒的形态 2.病毒的生存条件 4 敏感细胞有病毒特异性受体,如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 Ig、 粘附分子、 CD4)、 激素受体( EGF、 肾上腺能受体)、唾液酸、乙酰胆碱、 癌胚抗原等 4 病毒吸附蛋白 ( VAP) : 衣壳蛋白、包膜糖蛋 白 4 适合病毒基因入侵、复制的潜在条件: 入侵 部位的结构特点、病毒停留的时间、 细胞的 某一分化期、局部的抵抗力、 PH、 酶等。 病毒具有较严格的细胞亲嗜性。 一、 病 毒 特 点 1.病毒的形态 2.病毒的生存条件 受体与 VAP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穿入细胞。 4 不同的病毒可有相同的受体;相关的病毒( 人冠状病毒与鼠冠状病毒)可有完全不同的 受体;同一个病毒可有多种不同的受体; 4 同一种受体可分布与多种不同的组织细胞; 同一种组织细胞在不同的分化生长阶段表达 不尽相同的病毒受体; 4 病毒受体可被诱生及调变, VAP与受体结合后 出现构型诱变,使结合更加牢固稳定 一、 病 毒 特 点 3.病毒入侵与繁殖 过程 4 病毒体 入侵 吸附 脱去衣壳 核酸游离 指令 复制、合成蛋白 质 (包括:结构蛋白质、非结构蛋白质) 4 复制、装配 - 特定的细胞部位 4 复制的时间 - 特定的细胞分化程度 (传染性软疣病毒在基底细胞上开始复制) 4 新合成病毒 细胞死亡破裂后释放 有包膜病毒细胞芽生释放 一、病 毒 特 点 4. 对宿主细胞的 影响 在病毒核酸的指令下 , 宿主细胞本身的新陈代谢 4 大多数 停止合成 细胞成分; 4 有的则未受显著的影响而 继续进行 ; 4 个别情况下,使宿主细胞 复制合成 增强 ,而出现增生性的病变 。 二、 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1. 分 类 DNA病毒:(引起皮肤病的主要病毒 )4 痘病毒组 240*300nm 无包膜( 正 痘 病毒:天花、牛痘、猴痘、牛痘疹; 副 痘病毒:羊痘、挤乳者结节; 传染 性 软疣 ) 4 疱疹病毒组 120-200nm 有包膜 (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 EB 病 毒) 4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组 45-55nm 无包膜 (人乳头瘤病毒) 4 细小病毒 20nm 无包膜(人类细小病 毒) 二、 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1. 分 类 RNA 病毒有 3组 4 小 RNA病毒 20-30nm 立体对称型 无包膜 ( 柯萨基病毒、 埃可病毒) 4 副粘病毒 150-300nm 螺旋对称型 有包膜 ( 麻疹病毒 ) 4 披盖病毒 40 -60nm 立体对称型 有包膜 ( 风疹病毒 ) 二、 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病毒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皮肤的 3种不同途径 : 4 接种 。病毒从人皮损脱落,传播给他人 ,如疣、单纯疱疹、传染性软疣等。 4 系统感染 。病毒血症时,真皮毛细血管 炎症感染早于表皮,如水痘、风疹、肠 道病毒等发疹。 4 病灶的局部播散 。潜伏的病毒局部播散 代表性例子:复发性单纯疱疹、带状疱 疹。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病毒感染类 型 4 以有无临床表现分为: 显性 感染 和 隐性 感染; 4 以感染时间的长短分为: 急性 感染 和 持续性 感染; 4 以作用细胞的形式分为: 杀细胞性 感染和 非杀细胞性 感 染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直接致病作用 -细胞 病变 4 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自身大量增殖、影 响细溶酶体,细胞 形态改变、细胞大分 子合成抑制、 最终死亡, “ 溶细胞性 ” 4 非杀细胞性感染 : ( 1)细胞 稳定 状态,见于有包膜的病毒 。 ( 2) 潜伏 状态,不复制,保留完整的基 因 ( 3)基因片段 整合 于染色体中, 转化 细 胞增殖的正常控制,引起 肿瘤 。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间接致病作用 -免疫 病理 4 诱导免疫炎症反应 4 致敏 T细胞分化 迟发性超敏反应 T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细胞组织受损; 4 致敏的 B细胞 产生特异性 Ab, 血中 Ag- Ab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 血管组织的 炎症损伤。 4 编码蛋白表达于膜表面 靶抗原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间接致病作用 -免疫 病理 4 损伤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1.病毒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病毒因子 ,分子 模拟 细胞膜分子、细胞因子及 其受体, 竞争性抑制 细胞因子 、 抗体 或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补体的 激活 、 细胞分子识别过程中的信号传 导等。如 HHV-8编码的 vIL-6是人 IL-6 的同源物。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间接致病作用 -免疫 病理 4 损伤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2.直接感染 免疫细胞 功能改变、死亡或清除 ( HIVCD4 ; 麻疹 VTh1;EBVB ; 风疹 V、 CMVMP ) 3.下调 免疫反应分子表达麻疹 V 、 CMV、 腺 V 抑制 MHC分子的合成与表达; EBV 抑制 粘附分子的表达 4.诱生 抑制性因子( IL-10、 TGF-B) 和抑制性 细胞( CD8) ,由于下调 TNF、 IL-1、 IL6 影 响 T细胞增殖分泌。 二、 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病毒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4 病毒的 毒力 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而病毒 的毒力是由多种基因决定的,大致分为 3类:与 亲嗜性 有关的基因(吸附蛋白 等)、与 复制水平 有关的调控因子以及 病毒因子 基因。 4 感染性皮肤病是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 结果,毒力的大小也受 宿主的 易感程度 及抵抗力大小的影响。 二、 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病毒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机体抗病毒感染的多种免疫反应表现: 4 局部的免疫应答(如 SIgA) 能抵御病毒 的入侵和扩散; 4 游离病毒的清除则主要依赖抗体的中和 作用。 4 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主要通过细胞毒性 T细胞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病毒。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2.发 病 机 制 病毒感染皮肤的 3 种转归: 4 1)急性感染后,病毒被免疫机制 清除 ,常见于发疹性病毒 , 如:麻疹病毒; 4 2)急性感染后病毒 潜伏 , 侍机复发, 如 :疱疹病毒; 4 3)慢性感染,某些病毒可在皮肤中感 染 持续活动 数月、数年,如:传染性软 疣病毒、乳头瘤病毒。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3.宿主抗病毒的免疫 反应胞外免疫 : 1) 特异性抗体 ,通过中和作用、增强巨噬细 胞吞噬作用和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抑制 或清除 病毒血播散。在早期发挥辅助作用, IgM非特异性天然抗体, IgG特异性抗体,减 轻疾病的严重性,控制传播和复制, 减少潜 伏感染。 2) 特异性细胞免疫 ,致敏的 T细胞 杀伤、溶解 病毒感染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吸引吞噬细 胞。此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病毒特异性 细胞毒淋巴细胞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细胞。 3) 巨噬细胞 。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3.宿主抗病毒的免疫 反应 4 Th1型 CD4细胞起关键作用,能提供足够 的免疫。而此免疫与其分泌的干扰素 r联系在一起的。 4 通过干扰素 r增强感染细胞上的 DR表 达,有利 T细胞的识别; 4 上调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分子表达,有利 吸引淋巴细胞到感染部位; 4 介导趋化因子,活化巨噬细胞和中性白 细胞。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3.宿主抗病毒的免疫 反应 胞内免疫 干扰素 病毒核酸 炎症细胞 、 靶细胞 病毒复制受抑 多种 抗病毒 蛋 白 干扰素还 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增强免疫应答功 能和抗肿瘤等一系列生物学活性。 4 宿主的免疫反应能力,与疾病的严重性、最 终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如果免疫功能缺陷, 就会出现易患、难治的状态。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4.病毒感染的皮 疹 4 广泛的发疹是感染发生病毒血症的一个重要 表现。通过追踪到达皮肤的血源性病毒颗粒 ,来试图解释病毒发疹的不同类型。 4 有些病毒(如:痘病毒 、有些披盖病毒)在 血管内皮细胞内复制,引起直接损伤,或通 过 3型反应( Athus) 引起梗塞和出血。 4 绝大多数病毒作为异物与循环抗体、致敏的 淋巴细胞作用、沉积 ,产生炎症、皮疹。炎 症反应中复杂大量的炎症因子介质,增强巨 噬细胞等细胞的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和坏 死。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4.病毒感染的皮 疹 4 在 大多数 的 RNA病毒情况中没有复制, 只有免疫 炎症反应 ,病毒颗粒被清除( 如 Echo病毒、 Coxsackie A、 大多数披 盖病毒和风疹),表现为 斑丘疹 。 4 极少数 的 RNA病毒进入活动、代谢的表 皮细胞中 复制 ,伴有细胞的溶解和 水疱 皮损的产生(如: Coxsackie A的水疱 性发疹,及一些少见的疱疹性发疹。) 二、和 皮 肤 病有 关 的 病 毒 4.病毒感染的皮 疹 DNA病毒具有在表皮细胞中复制的特征 : 痘病毒、疱疹病毒感染表皮、复制 水疱、 脓疱和坏死性皮疹 免疫反应、细胞浸润。 人乳头瘤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的感染、复 制 细胞增生 局部的肿瘤。 4 特异性抗体与体液中病毒结合 防播散。 4 细胞免疫反应是局部的抑制和治愈机制。 4 如果细胞免疫 皮损广泛的播散,如水痘 ;或容易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和病毒携带状 态。 二、和皮肤病有关的病毒 5.皮疹类型与相关的病 原体 斑片 和 /或 丘疹 (全身性) 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微小病毒 (传染性红斑 ) Echo病毒( 2、 4、 6、 9、 11、 16、 18)、 CoxsackieA( 4、 5、 6、 9、 16) 和 B( 5)、 人疱疹病毒 6(婴儿玫瑰疹) 、 人疱疹病毒 7 、 披盖病毒、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乙肝病毒( Gianotti-Crosti)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5.皮疹类型与相关的病原 体 风 团 Coxsackie A9病毒(偶尔) 乙型肝炎病毒(偶尔) 斑丘疹 -瘀点 ( 全身性) 数种虫媒病毒: ( Toga病毒、 Bunya 病毒、出血热病毒 ) 天花病毒 麻疹病毒 二、和 皮 肤 病 有 关 的 病 毒 5.皮疹类型与相关病 原体 斑丘疹 和 /或 水疱 Coxsackie A病毒(偶尔 5、 9、 10、 16 ) Echo病毒(偶尔 4、 9、 11) 绿猴病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手、足、口病( Coxsackie A 16、 5) 丘疱疹 和 /或 脓疱 牛痘苗病毒 天花病毒 二、和 皮 肤病 有 关 的 病 毒 5.皮疹类型与相关的病 原体 局限性病毒疹 丘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 羊痘病毒 牛痘病毒 丘疹 人疣病毒 牛奶工人结节病病 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 三、 病 毒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4 病毒分离培养 (传统诊断法、 “ 金标 准 ” ) 标本的采集运送:早期、无菌、快速。 如果需运送 1小时:置低温容器中; 如不能运送,应置 -70度冷冻。 根据标本需要,置于规定的运送介质中 。 4 直接镜检 (光镜、电镜、荧光抗体技术 、染色制剂) 直观 准确性、特异 性 三、 病 毒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血清学试验 (需 2个 +血标本同时测定 Ab) 4 急性期和恢复期( 2-4周以后); 4 体征出现的当天和 5-10天后 (抗体达高峰 ) 2个血清滴度差别大于 4倍可作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标记同位素的探针与标本杂交 ) PCR( 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快速扩增病毒核酸 ) 四、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免疫预防比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更为成功。 4 灭活疫苗 (乙脑、狂犬病、等) 减毒活疫苗 (牛痘苗、脊髓灰质炎、麻疹 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 DNA重组技术 (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 等) 4 抗体 /特异性抗体 (丙球、高价免疫血 清) 细胞免疫 (转移因子、胸腺肽、干扰素等 ) 4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病毒唑等) DNA 病 毒 疱 疹 病 毒 人疱疹病毒有 9 种: (按基因组的类同分 、 、 疱疹病毒) 4 单纯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