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 副本_第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 副本_第2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 副本_第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 副本_第4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1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2 心理正常与 精神障碍 (指异常心理?) ICD10中的精神障碍 :弃用精神病( psychosis),改用 精 神病性 ( psychotic): 幻觉、妄想 显著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持久的社会性退宿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紧张症性 (catatonic)行为,如木僵 3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4 一、 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P289 心理学分支。研究 异常心理 的性质与特点,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 二、 精神病学研究对象 医学分支。研究 异常心理 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5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6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p290 公元前(如前 400年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中世纪( 5-16世纪) 文艺复兴和 17世纪以后的科学发展 7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理论解释 (见补充) P290 1. 对异常心理的认识(两个基本命题): ( 1)心理过程(包括情绪、思想、欲望)主要是 潜意识 的 ( 2) 性的冲动 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8 2.在上述两个命题基础上,该理论推演出的判断: ( 1) 力比多 (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 2)力比多驱动性心理发展, 口欲期 、 肛门期 、 生殖器期 等 ( 3)心理结构: 潜意识 、 前意识 和 意识 ;人格: 本我 、 自 我 和 超我 ( 4)本我 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道德原则 (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心理防御机制 ” 9 3.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 1)固着:未能顺利地度过 性心理发展 某个阶段性,导致 人格异常 ( 2)焦虑:自我在处理本我、超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会 体验到焦虑 ( 3)压抑:为消除焦虑必须压制非理性冲动 心理防御机制 (如 压抑 )可减轻自我焦虑,但可以病态; 被压抑在被压抑在 潜意识潜意识 中的冲突是心理异常的动力性原因。中的冲突是心理异常的动力性原因。 10 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漂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 (下图 ) 11 1意识( Conscious) 当前注意到清晰的心理活动。 2 潜意识 ( Unconscious) 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 分心理活动,包括原始冲动、被压抑的愿望、被意 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3前意识( 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与压抑( repression)或潜抑有关;与梦有关;与分析治疗 原理有关。 12 (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1本我( 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 ,即 “ 性欲或欲力 ” ( libido),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 其控制机制是 “ 快乐原则 ” 。 2超我( superego) 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 成 ,类似人类的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按 “ 至善原则 ” 行事。 3自我( 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 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 “ 超我 ” 的要求,按 “ 现实原则 ” 调节和控制 “ 本我 ” 的活动。它是 人格 的执行部门 。 13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1 Freud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潜意识心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mental defense mechanism)。 3被压抑的心理冲突可通过某种防御机制以病态方式 表现出来。 4通过对梦境的分析或病人的自由联想挖掘和疏泄压 抑着的心理冲突以消除病人的症状。这就是精神分析 治疗方法。 14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简单浏览补充) P291 *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用实验(生理学的)解释神经症 兴奋 与 抑制 机制:如神经衰弱(兴奋优势,抑制薄弱)和 癔症(抑制优势,兴奋薄弱) *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它理论 15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与行为学习理论概念 1.行为主义 二十世纪 20年代,狭义的行为概念。 2.行为科学( behavioral science) 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则是广义的行为概念 3.行为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 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16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 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 实验结果说明, 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 与非条件刺激( 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 为条件刺激( 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 UCS)才能引起的行为 反 应 。 这 就是 经 典条件 发 射。 17 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 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射训练。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强化 ( 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 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泛化 ( generaliza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 ( CS)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 消退 ( extinction) 取消强化,条件反射逐渐消失。 18 (三 )操作条件反射 1. 实验依据 斯金纳( Skinner BF) 1953年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回避操作条件作用( avoidance conditioning)实验 : 19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 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 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这一理论 可以解释个体不良行为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用 来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 20 3.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正强化 ( 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 RS (积 极) R(促进)。 负强化 ( nega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 RS (消 极) R(促进)。 21 消退 ( extinction) 行 为 的 结 果是原有的 积 极 刺激减少,从而使行 为 反 应 逐 渐 减弱。即 RS ( 积 极) R(减弱) 惩罚 ( punish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 ,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 RS (消极) R(减 弱)。 22 (四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Miller NE1967年内脏学习( visceral learning )实验如下图: 23 2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显示: 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 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 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 肉系统概念的一种挑战。 24 (五 )示范作用 班都拉( Bandura A)的社会示范作用( modelling)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 个具体模型( 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 类型。 25 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 (异常心理 )的发生可以是因为 “ 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 。 3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4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治疗方法。 5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cognitive behavior learning)是 197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行为理论, 强调 S O R 的关系 。其中的 O是指有机体特别是个体的认知因素。 26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简单浏览补充部分) p292 * 幼年发展受社会规范制约,幼年发展受社会规范制约, 潜能潜能 被压制,被压制, “自我 ”无法实 现 。倡用无条件关注治疗。倡用无条件关注治疗。 * 马斯洛的 “存在焦虑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27 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要点 1潜能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太多的带有社会规范成分的有 条件关注,个体的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个体就会用太多的 社会规范要求来否定自我,使心理陷入冲突和痛苦之中。 无条件积极关注 潜能 (社会规范)有条件关注 潜能 价值条件 价 值 条 件 实现倾向 实 现 倾 向 图 2-4 条件关注、潜能与自我实现 28 2自我论: 该理论强调人主观的自我。自我一旦失调则就是 心理障碍的原因。罗杰斯指出,一个人所希望的、未 来的自我形象叫理想自我 (ideal self),而对现在自己 的认知、情感态度及有评估意义叫现实自我 (real self), 3需要层次论 29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p293 30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p293 31 *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p293 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家庭、社团) 正确认识世界 * 异常心理丧失以上三大功能 32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p293 33 一、标准化的区分 p293 李心天( 1991): (一)医学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三)内省经验标准(病人、观察者) (四)社会适应标准 34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p294 郭念峰( 1986、 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行为突变) 补充说明: 1.知情意的统一 2.社会适应 3.自知力 35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p296 36 以下以姜佐宁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2003)内容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37 一、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过敏;(神经症) 2.减退: (抑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3.内感不适:(精分、抑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正常人偶有,但可验证;谵妄状态时的错觉具恐怖性质) 2.幻觉 : 无对象的知觉。很重要( 见后 ) 3.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非真实感: (对周围事物) (抑郁症、神经症、精分) 窥镜症:(认为自身变形)(精分、器质性精神障碍) 38 2.幻觉: P297 ( 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 幻听:(语言、非语言)(命令、评论、争论)(多种精神疾病) 幻视:(闪光、火花、或具体事物想象)(精分、器质、高热) 幻嗅:(精分、颞叶癫痫或肿瘤) 幻味:(水、食物中)(精分) 幻触:(皮肤上虫爬、电灼)(精分、癫痫) 内脏性幻觉:(体内明确的异常知觉)(精分、严重抑郁症) ( 2)根据幻觉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形象清晰生动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引发相应行为)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牙齿内) ( 3)根据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如幻觉与开关收音机时一致,但内容不同)(精分) 思维鸣响(回响):(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精分) 心因性幻觉:(内容与巨大精神刺激密切联系)(应激相关障碍) 39 二、思维障碍 p298 (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与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案例 4-1) p298 (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2.思维迟缓 ( 语速慢) 3.思维贫乏 ( 语速不慢)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 内容散漫,答非所问) 5.破裂性思维 (意义不连贯,无法理解) (案例 4-2) p299 毫无主题,称为 “ 词语杂拌 ” 6.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 7.思维中断 (不应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 40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 自己思考 过程中突现意外联想,认为是 别人强加 的或自己的想法 被被人夺走了) 9.思维云集,又称 强制性思维 ( 乱七八糟的想法大量涌现)(与思维插入的区别在于, 无自己的 思维,自己无法支配 ) 10.病理性赘述 (案例 4-3) p301(说话啰嗦,自己不知)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p301 形象概念 (暖气片)与抽象概念(工人阶级)之间的联想障碍 12.语词新作 (创新词:手,心,课桌的意思)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推理荒谬:动植物是我们的祖先,吃它们是 对祖先的不敬) 41 (二)思维内容障碍 p301 1,妄想 ( 1)妄想的特点: 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违背逻辑 坚信不疑 自我为参照系 ( 2)按妄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种类: p302 关系妄想 如马路上交谈的人是在议论他 被害妄想 受妄想的支配,可逃跑、拒食、伤人 特殊意义妄想 p302 如妻子分梨子一半,被理解为想与其离婚 42 物理影响妄想 p302 受无线电等控制 夸大妄想 夸大自己的财富、能力等 自罪妄想 自己罪大恶极 疑病妄想 肝脏已经腐烂了(言谈时往往不紧张,但深信) 嫉妒妄想 多跟踪配偶,坚信其不忠,有外遇 钟情妄想 p303 被钟情的妄想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 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过的事情 43 ( 3)其它:被窃、变兽、非血统 p303 ( 4)按妄想的起源以及与其它精神症状关系,可划分为: 原发性妄想: 表现形式: 突发性妄想 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妄想知觉 对正常知觉赋予妄想意义; 妄想心境 对熟悉环境突觉气氛不对 继发性妄想: 在幻觉、妄想、情感障碍等基础上产生,诊断意义不如原发者 44 二、思维障碍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 p303 某种观念或概念,不由自主反复在脑海中出现。 自知不必要 与强制性思维(见 “ 思维云集 ” ,多见精分)不同 3.超价观念 p304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多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 障碍)( 如: “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是绝对公平的 ” 观念) 特点 :有事实基础,片面,伴感情色彩,不能自拔,影响到行为 45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p304 (一)注意障碍: 1.注意 减弱 易疲劳,不易集中,见于神经衰弱、意识障碍等 2.注意 狭窄 范围缩小,注意 A就不能注意 B。见于意识障碍、激情、智能障碍 46 (二)记忆障碍: p304 1.记忆 增强 见于躁狂、抑郁发作,偏执状态 2.记忆 减退 器质性精神障碍往往近期记忆损害开始 3.遗忘 症 顺行性遗忘:伤后的记忆受损 逆行性遗忘:伤前的记忆受损 心因性遗忘症:生活中某一段经历遗忘掉,如癔症 4.错构 症 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多见器质性) p305 5.虚构 症 从未有过的事情(多见器质性) 遗忘综合征 记忆减退、错构、虚构、定向障碍(多见慢性酒 精中毒和其它器质性) (此外,还有潜隐记忆、似曾相识,旧事如新等) 47 (三)智能障碍 p305 智能即一般能力,包括注意、记忆、理解、分析判断、想象、计算等 1.精神发育迟滞(生长发育成熟前致病因素造成) 2.痴呆(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受损)(多数器质性的)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即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神经症存在自知力 “ 精神障碍 ” 患者往往自知力缺损 48 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 49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p306 (一)情感高涨(躁狂) “ 三高 ” ,过分自信 (二)情感低落(抑郁症) “ 三低,不自信 (三)焦虑(焦虑、惊恐障碍) 缺乏事实根据(对象)的紧张、害怕,直至 惊恐 ,伴有躯体症状 (四)恐怖(恐怖症) 对特定对象的的忧虑、紧张、害怕、回避 50 专栏 4-1 焦虑 p312-313 加线条 ( 1)焦虑也是有益处的 ( 2)弗洛伊德的三种焦虑 (焦虑是自我的体验和表现) 客体焦虑(对外部事物环境的焦虑和恐惧) 神经性焦虑(本我有关) 道德性焦虑(超我有关) ( 3)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 5个特点( Lewis A,1967): 一种情绪;不快;指向未来;与现实不一致;伴躯体不适 ( 4)焦虑症状的三个方面: 体验:与处境不相符的痛苦情绪体验 行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如坐立不安) 躯体: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躯体症状 ( 5)躯体化:精神分析认为心理的可以变成躯体的 51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p309 (一)情感迟钝 (对原来特定事物反应变迟钝,与病前比判若两人。多见精分早期 ,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情感淡漠 (对周围漠不关心。多见精分衰退期,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情感倒错 (情感与现实刺激不相称,如高兴的事情反而哭泣。多见精分) 52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309 (一)情感脆弱 (小事伤感,神经症) (二)易激惹 (细小事引发强烈情感反应,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强制性哭笑 (无刺激情况下哭或者笑,器质性) (四)欣快 (在痴呆基础上的情感高涨,器质性) 53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p310 54 一、意志增强 p310 忙忙碌碌,虎头蛇尾(躁狂、妄想支配下) 二、意志缺乏 生活散漫,卫生极差(精分衰退期) 三、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减少(抑郁患者;意志缺乏者)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 思维情感行为与环境一致(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 以上不协调(精分青春型或紧张型) 55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p310-312 1.木僵状态 (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两便潴留,吞咽抑制)(精分紧张型紧张 性木僵;抑郁症的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 2.违拗症 (做出与要求相反的动作)(精分紧张型) 3.蜡样屈曲 (不仅木僵,而且任人摆布)(精分紧张型) 4.缄默 (精分紧张型;癔症) 5.被动性服从 (绝对服从)(精分紧张型) 56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p310-312 6.刻板动作 (刻板重复动作)(精分紧张型) p315-317 7.模仿动作 (漫无目的模仿别人)(精分紧张型) 紧张性木僵症候群 = 木僵 + 以上症状中的几个 (精分紧张型 ,其它) 8.意向倒错 (意向活动与常情相背,如吃泥土)(精分青春型) 9.作态 (幼稚古怪动作,怪相,鬼脸)(精分青春型) 10.强迫动作 (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强迫症,少数精分) 57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p313 58 F00-F09 器 质 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 质 所致的精神和行 为 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障碍 F40-F48 神 经 症性 /应缴 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 为综 合征 F60-F69 成人人格与行 为 障碍 F70-F79 精神 发 育 迟 滞 F80-F89 心理 发 育障碍 F90-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 为 与情 绪 障碍 F99 未特定的精神障碍 F99 未特定的精神障碍 ICD-10的十一类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十一类精神与行为障碍 59 ICD-10 DSM- CCMD-2-R F4神 经 症性、 应 激相关的 及躯体形式障碍 F40恐怖性焦 虑 障碍 F41其它焦 虑 障碍 F42强 迫性障碍 F34.1恶 劣心境 300.22广 场 恐怖无惊恐障碍史 300.29特殊恐怖症 300.23社交恐怖 300.01惊恐障碍不伴广 场 恐怖 300.21惊恐障碍伴广 场 恐怖 300.02广泛性焦 虑 障碍 300.00焦 虑 障碍 ,未特定 300.3强 迫性障碍 300.4心境 恶 劣障碍 神 经 症 40.0恐怖性神 经 症 40.1焦 虑 性神 经 症 40.2强 迫性神 经 症 40.3抑郁性神 经 症 补充参考 ICD-10、 DSM- 与 CCMD-2-R神经症分类与比较 60 ICD-10 DSM- CCMD-2-R F34.1恶 劣心境 F44分离 (转换 )性障碍 F45.2疑病障碍 F48.0神 经 衰弱 F48.8其它特定的神 经 症性 障碍 F48.9神 经 症性障碍 ,未特定 300.4心境 恶 劣障碍 300.11转换 型障碍 300.12分离型 遗 忘 300.13分离型漫游 300.14分离型身份 识别 障碍 300.15分离型障碍 ,未特定 300.7疑病症 300.81躯体化障碍 300.81未分化型躯体型式障碍 300.81躯体形式障碍 ,未特定 300.9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未 特定 40.3抑郁性神 经 症 40.4癔 症 40.5疑病性神 经 症 40.6神 经 衰弱 40.8其它神 经 症 40.9未特定的神 经 症 61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p313 62 一、精神分裂症 p313 (知情意协调性遭破坏;社会适应障碍;自知力缺损。但意识和智 力存在) 附:分型, 新书已经取消 青春型 全面紊乱 偏执型 妄想、幻觉为主 紧张型 紧张性木僵、紧张型兴奋交替 单纯型 起病慢,逐渐退缩、懒散。疗效差 二、妄想性障碍 (即偏执性精神障碍。单一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但内容有一定现 实性,人格完整但固执,社会能适应)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心因,精神病性症状, 2周内急性起病, 2-3个月内痊愈 ) 63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p313-314 64 一、躁狂发作 p314 “ 三高 ”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抑郁发作 “ 三低 ”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 三、双向障碍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并起伏的心境障碍,但不足以达到轻躁狂和轻度抑郁) 发作形式: 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 恶劣心境(持续心境低落) 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65 第三单元: 神经症 p314 66 以下内容已经取消: 共同特点: 知情意基本失调;社会功能基本良好;自知力基本存在 一、 恐怖症 场所恐怖 社交恐怖 特定恐怖 二、 焦虑症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三、强迫性障碍 强迫思维 强迫动作 四、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疑病症 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五、神经衰弱 易激惹;疲乏;失眠 67 一、 神经症的五个特点: 1.心理冲突,对症状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主动求医 3.持久性 4.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基础 68 二、 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定方法: 1.分清心理冲突的性质 心理冲突的 “ 常形 ” 特点 : a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如夫妻不和是否离婚) b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的 “ 变形 ” 特点 :(神经症) a与现实处境没有联系(如是否出门) b不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2.简单的评定方法 总分 =6分,诊断为神经症 a 病程: 3个月 =1; 3月 -1年 =2;超过一年 =3 b 痛苦程度:自己可摆脱 =1;需别人帮助摆脱 =2;均不能摆脱 =3 C 社会功能:轻微妨碍 =1;中度妨碍 =2;完全妨碍 =3 69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p316 70 补充附: CCMD-3之 应激相关障碍分类 41 应激相关障碍 41.1 急性应激障碍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41.3 适应障碍 41.31短期抑郁反应 41.32 中期抑郁反应 41.33 长期抑郁反应 41.34 其它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41.35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41.36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41.9 其它或待分类的应激相关障碍 71 一、 急性应激障碍 p316 数分钟、数小时发病 症状: 意识障碍; 定向障碍; 对外部事物感知迟钝; 可人格解体; 强烈恐惧;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72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p316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数月至半年内出现 症状: 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闪回、闯入等); 选择性遗忘; 麻木、迟钝、回避; 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警觉、失眠; 伴焦虑抑郁和自杀观念 73 三、适应障碍 p316-317 应激性事件 (居丧、分离;移民、难民;入学、退休 ) 在易感个性基础上(应激易感性) 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适应不良行为和社会功能受损, 事件后 1个月内起病,不超过 6个月 症状: 1.抑郁、焦虑或其混合 2.无力应付的感觉、无法计划、难以维持现状 3.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一定限制 4.可伴随品行障碍(青少年) 74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 p317 人格偏离正常;行为模式致使社会适应不良;病人感到痛苦但 不能改变;自幼开始; 75 1.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偏执)( p317) 2.分裂性人格障碍 (观念、行为、外貌奇特;情绪冷漠;人际缺陷)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漠) 4.冲动性人格障碍 (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攻击行为) 5.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型,过分情感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注意) 6.强迫性人格障碍 (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为特征) 7.焦虑性人格障碍 (一贯感到紧张,自卑,总需要被人喜欢,敏感) 8.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独立性差,常感到无助) 9.其它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 F60.8 76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p318 77 1.进食障碍 p318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 2,睡眠障碍 失眠症 嗜睡症 发作性睡眠异常(夜惊、梦魇、梦游症等) 3.性功能障碍 阳痿;早泄;性欲减退;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78 第七单元: 癔症 p318 79 歇斯底里。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 一、分离性障碍 p318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最常见,包括 :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 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 、癔症性精神病 二、转换性障碍 1.运动障碍 瘫痪等 2.感觉障碍 感觉缺失、失明等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 80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p319 81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p319 82 (身、心、社会最佳状态)(身、心、社会最佳状态) * 1946年三届世界心理卫生大会: p319 身体、智力、情绪协调;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能彼此协调; 有幸福感; 在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 “ 我们 ” 的心理健康定义: 各类心理活动协调; 内容与现实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 83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p319 84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 三标准 (许又新, 1988) 1.体验标准: 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状况(是否有良好心情和良 好自我评价) 2.操作标准: 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个体心理活动过程 和效应(是否有良好社会功能) 3.发展标准: 对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分析(是否健康发展 ) 85 二、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郭念锋, 1986) p319-321 心理活动强度: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耐受力:同上 周期节律性:如黑白周期节律 意识水平:能专注于某工作 暗示性:水平不能太高 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力: 自信心: 社会交往: 环境适应力: 86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p321 87 一、 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p322 * 临床心理学分三个概念: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异常的心理 * 凡属于可疑神经症以下的,都属于临床心理学的干预对象 心理正常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心理不正常 心理异常心理异常 (含变态人格,神经含变态人格,神经 症等各类精神障碍症等各类精神障碍 )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心理心理 不健康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可疑神经症 ) 88 二、 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 健康心理活动:一种 动态平衡 的心理活动过程 (与常模比较处于 2个 SD之内) * 不健康心理活动:一种处于 动态失平衡 的心理过程 89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 ”的分类 p324 90 第一单元: “心理不健康状态 ”概述 p324 91 * 理论上, “ 健康心理咨询对象 ” 是 “ 心理不健康状态 ” * 现实中,心理咨询师又不得不面对各种 “ 神经症 ” * 本书将 “ 神经症 ” 列入 “ 心理异常 ” * 但对 “ 健康心理咨询对象 ” (即 “ 心理不健康状态 ” )的分类, 只好学习许又新的 “ 用途 ” 和 “ 效度 ” 两个维度,作为分类可靠 性的标准 92 一、 用途 p324 即对 “ 心理不健康状态 ” 进行分类的作用: 1.利于将咨询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相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有利于咨询方案制订 5.有利于疗效评估 6.有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有利于职业培训 8.有利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93 二、 效度 p326 即确定 “ 心理不健康状态 ” 的真实性 (一)症状学效度 1.临床经验证实 “ 心理不健康特征 ” 的真实性 2.情绪心理学说明 “ 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 ” 的真实性 94 (二)预测效度 p326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两种预期,可证实 其真实性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三个月内部分人可自然缓解 如果迁延时间过久,可泛化为 “ 杯弓蛇影 ” 长期不得改善,可进入神经衰弱边缘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p327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 “ 不健康 ” 早期有效,三月半年以后无效 专业的心理咨询: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大部分可以康复 95 (三)结构效度 327 理论上, “ 心理不健康状态 ” 的影响因素有: 1 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生活、婚姻、 家庭、生活方式等均可以影响 “ 心理不健康 ” ) 2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观念等影响 “ 心理不健康 ” ) 3 身体健康水平(身体不同情况,影响 “ 心理不健康 ” ) 4 社会变迁(影响心理不健康) 96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 ”的分类 328 “ 心理不健康 ” 第一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 “ 心理不健康 ” 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 “ 心理不健康 ” 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97 一、 “心理不健康 ”的第一类型 心理问题 p328 “一般心理问题 ”的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 * 由事件产生内心冲突,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刺激性质) *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者间断持续两个月 (反应持续时间) * 不良情绪尚在理智控制下,维持正常行为和社会功能 (反应强度) * 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是否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 ”的定义: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 “心理不健康 ”状态 案例 4-4 刺激、时间、强度、无泛化 = 一般心理问题 案例 4-5 p329 怕看到老师,成绩下降 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时间、强度、泛化 98 二、 “心理不健康 ”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 329 “严重心理问题 ”的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 * 事件较为强烈,威胁较大,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 * 不良情绪持续或者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短暂失去理性控制,一定程度影响正常行为和社会功能 * 不良情绪可由最初事件相类似的刺激所激发(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 ”的定义: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 久,内容充分泛化的 “心理不健康 ”状态。 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时;应与神经症相鉴别 (后者是 “变形 ” 冲突;且时间往往超过半年) 99 三、 “心理不健康 ”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p330 内心冲突是 “ 变形 ” 的。神经症评估得分未达 6分。 已经接近神经衰弱或者神经症(或者其早期 案列 4-6 因为 忆苦饭 “ 好吃 ” 或 “ 不好吃 ” 而苦恼引起;近 2 个月 “ 讲话 ” 或 “ 不讲话 ” (变形) ;社会功能受损轻度( 1分)。 诊为 “ 可疑神经症 ” 100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p332 101 第一单元 概述 p332 102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 1.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促进与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订 本章节将局限在 “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 103 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104 一、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332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方式变化 2.注意力转向自身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慢,回忆往事)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某些变化) 105 二、心理学对躯体 疾病治疗的意义 p333-334 应同时重视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心身相关) 病人可能产生某些精神障碍,应给予心理帮助或行啦治疗 某些躯体及疾病伴有精神症状,应注意结合心理治疗 某些病人人格发生变化(例如自卑、宿命),应及时疏导 重病患者情绪问题,甚至冲撞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和心理帮助 某些心身疾病的抑郁症状,应心身同治 某些疾患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应精神科会诊 长期躯体疾病可能出现神经症类症状 (都是 “ 常识心理学 ” ) 106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335 107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335 108 一、压力的定义 p335 压力源 和 压力反应 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现实生活中需要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二、压力源的种类 (一)生物性压力源 (二)精神性压力源 (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纯社会环境 性压力源 自身状况造成 适应问题等社会环境压力源 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考虑 p336 例子 社交不良的 社会性压力源 背后有 认知错构的 精神性压力源 背后又有 小太阳导致的 社会性压力源 109 三、压力源的测评 p336 1.社会再适应量表 SRRS Holmes和和 Rahe( 1967)编制,现不太用)编制,现不太用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坎纳(坎纳( Kanner,1981)编制,)编制, 118条目。有报道,条目。有报道, “ 日常生活日常生活 中小压力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预测健康中小压力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预测健康 ” 3.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问卷(知觉压力问卷( perception stress scale, PSS) 110 四、压力的内省四、压力的内省 体验体验 p337-338 (勒温等将(勒温等将 心理冲突心理冲突 分为四类)分为四类) 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 两个都有利的对象,只能选取其中一个两个都有利的对象,只能选取其中一个 3、双避冲突、双避冲突 两个都有弊的对象,必须接受其中一个两个都有弊的对象,必须接受其中一个 2、趋避冲突、趋避冲突 既有利又有弊的一个对象,既想获得又想拒绝既有利又有弊的一个对象,既想获得又想拒绝 4、双重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两种选择都既有利又有弊(两个工作,工资和前景相反)两种选择都既有利又有弊(两个工作,工资和前景相反) 111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112 一、压力的种类 p338 按 强度 ,压力可分为三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也可以是有利于适应 2.叠加性压力 p339 同时性叠加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 (四面楚歌)(四面楚歌) 继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叠加压力 (后一个压力发生在前一个搏斗或衰竭阶段)(后一个压力发生在前一个搏斗或衰竭阶段) 3.破坏性压力破坏性压力 战争:战争: “ 战场疲劳症战场疲劳症 ” 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天灾:天灾: “ 灾难症候群灾难症候群 ” (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113 二、压力的适应二、压力的适应 p339-340 1920年代,年代, Cannon提出了适应环境压力的应急概念提出了适应环境压力的应急概念 1936年,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塞利(年,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塞利( Selye)的研究,提出一)的研究,提出一 般适应综合征:般适应综合征: 1.警戒阶段警戒阶段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脏功能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脏功能 2.搏斗阶段搏斗阶段 个体内在资源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个体内在资源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 3.衰竭阶段衰竭阶段 114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115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340 叠加性的压力或破坏性的压力 易造成反应性疾病易造成反应性疾病 压力致病机制解释:压力致病机制解释: (一)体质、压力论(一)体质、压力论 (二)器官敏感论(二)器官敏感论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三阶段,见图(三阶段,见图 4-2) (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 认知系统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生物调节系统 116 图图 4-2 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117 1.认知系统的作用认知系统的作用 341 ( 1)认知评估作用(是否有关)认知评估作用(是否有关) 认知方式三种:事件性质;严重性;自己能力认知方式三种:事件性质;严重性;自己能力 ( 2)调节控制作用(是否可控)调节控制作用(是否可控) 控制类型三种: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控制类型三种: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 ( 3)人格的影响作用(影响认知)人格的影响作用(影响认知) 342 外控型人格:认为外部决定一切,自己无能为力;外控型人格:认为外部决定一切,自己无能为力; 内控型人格:认为成功与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