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1_第1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1_第2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1_第3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1_第4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宇宙环境 、 大气环境重要考点复习1宇宙环境 重要考点复习建议2自 转 公 转轴 或中心 地 轴 ,地 轴 北端始 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 日地 质 心,公 转轨 道 为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方向 自西向 东 ,“ 顺 南逆北”自西向 东周期 一个恒星日, 23时 56分 4秒 一个恒星年, 365日 6时 9分 10秒速度线 速度从赤道向两极 递 减,南北两极点 为 零在近日点 处较 快( 1月初)在 远 日点 处较 慢( 7月初)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 处处 相等, 约 15/ 小 时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 3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计算原则: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1小时 时区差等于区时差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同一天内东边的时间数值比西边大) 重要概念: 北京时间 我国各地共同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 120E 的地方时40 计算方法: 用画数轴方法,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利用代数方法解。 例题:当多哈(东三区)的区时为 1日 22时,广州的区时为 _日 _时。 +3 +85小时1日22时 +52日3时=27- 245 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两条日界线:0时所在的经线; 1800经线不同日期的划分: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 “ 今天 ” ,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 “ 昨天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重点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7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纬度相差 1 ,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 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该地所在纬线与当天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小值。8某时刻,在右图中北回归线标志塔测得年内最大太阳高度。 3小时后,北半球某地应用竿影法也测得年内正午最大太 阳 高度。此时,竹竿影长等于 3 3竿长,则此地的位置是( )A 5326N, 7140EB 8326N, 164EC 634N, 16140ED 3634N, 7140E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9 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 地球公转图 注意地轴倾向和两分两至日地球的位置10 侧视图 注意晨昏线、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四时点( 0时、 6时、 12时、 18时)11大气环境 重要考点复习建议1213太阳辐射 吸收、反射 散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热量损失向上向下宇宙空间温室效应(保温作用)直接热源大气的热力作用联系示意图14高气压低气压 低气压高气压 高气压低气压热冷 冷DE FA CB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过程及应用 15高空等压面高空等压面A BD C1216AB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 AB为河流。判断河流流向为河流。判断河流流向1724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局部地区等温线,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局部地区等温线,1810121016A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 hpa)北半球1910121016A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 hpa)10121016A北半球 南半球20图图 2示意某示意某 区域区域 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地气压高于地气压高于 P地地。3、 N 地风向为地风向为A、东北风 、东北风 B、东南风、东南风 C、西北风 、西北风 D、西南风、西南风21等压面与等高面等压面与等高面22 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太阳辐射 地区间 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3 热力环流实例海陆 陆 海 城市郊区 郊区山 山 山 山谷 谷24906090300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060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热力暖低压动力暖高压动力冷低压热力冷高压极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移动规律 252627080 60 50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50 60 80A B CBC纬度年降水量南北1750毫米12507505502500 2028运用知识分析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天气 29地区 东亚 季 风 南 亚 季 风成因 海 陆热 力性 质 差异 海 陆热 力性 质 差异气 压带 和 风带 的季 节 移动冬季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 亚 地区 蒙古、西伯利 亚 地区风 向 西北 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