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开学生的慧眼让习作纷呈多彩语文课程标准(20xx 版)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在习作指导中,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呢?其实,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一语道破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习作素材无非来源于留心观察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笔者深有感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重视指导小学生留心生活,有效组织指导小学生的观察活动,启开学生的慧眼,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渠道。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是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情感,也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对此,我注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一、培养写好观察日记习惯色彩斑澜、五彩纷呈的童年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没有养成良好观察习惯之前,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许许多多的写作好素材就不知不觉地犹如过眼云烟。叶老先生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 ”在教学中,我注重不断地要求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搜集起来,写好观察日记。以建起一个充实的“习作素材库” 。如:一位学生说:“当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时,看到一位走路还不稳的小女孩,能主动地拾起地上的纸张并把它扔到垃圾箱,心里格噔一怔” ,我就适时点拔:“同学们:这样的事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位同学能仔细观察,心里一定有所想有所悟,若能把这些事与悟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观察日记。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留意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留意校园、社区、街道、小河、公园、山村等在某一时间内特有的环境景物特点:如节日的夜景、雨景、雾景、雪景。留意在大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态的、静态的不同的变化等。从不同视觉角度留心观察分门别类地作好观察笔记并养成习惯,平时定期组织学生评议、交流各自的观察日记,让学生在品赏中学会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美,人物美,事物美、情感美。二、培养学生观察技能1、学会整体、有序观察为克服观察事物的随意性,避免学生习作时语无伦次。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观察事物,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观察能力和观察的兴趣。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程序,然后对事物的各部分依次进行观察,再着重仔细看能够代表总体,反映事物总体性质的特征。最后加以归纳、汇总,形成对总体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到具体形象的景物形象。这种观察思路,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感知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对此,在观察指导中,我把“注意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细节力求全面”的观察方法授于学生:一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等,总之目之所及,顺其自然,使观察有一定的层次;二是内容观察:先整体后局部,先中心后陪衬,先主体后细节;三是按记叙要求观察: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背景。促使学生习作时能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完整和谐地表达。如教公园一角的看图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观察公园中都有哪些景物,公园的一角整体布局,大小怎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如何?其次再深入到部分,就是根据画面的物点,有层次,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白鹭湖”的景色仔细观察,着重抓住白鹭的姿态和它嘴里喷出的清泉展开想象。这样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观察,对公园的一角就获得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作文也更加生动具体。2、引导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叶圣陶先生说:“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这一话语指出了观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抓住各种事物与众不同之处,反映它们的本质特征。只有让学生学会比较观察,才能在表达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特征观察,才能写出形象逼真的景物来,使人有如见其人,如见其物,身临其境之感。因此,随着学生观察兴趣,观察方法的不断提高,就相机提高观察要求,注意指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可以借鉴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火烧云的特点观察: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课文抓住“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2、为什么要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来进行观察和描写?3、自己过去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今后应怎么观察和描写?通过交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观察时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注意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态特点来观察描写,因为这里的火烧云和一般的白云、乌云比较特点就在于色彩绚丽,而且颜色变化极多,因此更有特点。又如少年闰土 、 丰碑 、 搭石等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举不胜举的例子可以借鉴、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怎样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或特征细致观察,知晓所谓特点、特征就是人、事、物、景特有的地方,也就是和其他人、事、物、景的不同之点。3、诱导观察思考、想象“在能烘托出郁那(人名)的苦恼的地方,作者都细细地描写。有的地方作者不止白描一些情态,他还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叶圣陶语)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时能“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呢?观察是由感官去感知事物,而感觉到的东西,只有经过思考(比较、联想、想象) ,才能认识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获取的事物形象更鲜明。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技能, “使学生在获得鲜明的知觉形象和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学会联想,能进行相似联想(找出事物相似之处) ,关系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联想(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还要教儿童学会再造想象” 。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学习体会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从事物之间关系中看清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正确把握主题思想。使作文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如二年级看图作文美丽的春天 ,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美丽的春天:先出示背景画面,让学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1)春天来了,天空中、大地上、小河里、河岸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添补画面,想象说话先来看小河里,应该画上什么小动物呢?(贴上“小鱼”图片。 )小河里,河水怎么样?小鱼在干什么?(板书:小河里河水小鱼)小结:春天来了,小河里涨满了水,小鱼多高兴啊!你瞧,它们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河岸上应该画上什么呢?(贴上“柳树” 、“青蛙”图片)春天来了,柳树怎么样了?(板书:河岸上柳树青蛙)当春风吹拂着大地的时候,在这一片土地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选一选。这一指导片断印证了一位名师所言:一件平常的事情,通过观察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又特别,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又如学生在写我的邻居这篇作文时,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写所看到的人物的表面现象,字里行间不能表达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为此,一位在指导这篇作文时,针对学生这一现象,巧妙结合落花生 这篇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懂得对一事物的观察,既要看到它的外表,又要透过外表或言行探索研究,体会其性格和品质。生活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揣摩就能透过平静的表面,看到生活的激流,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门户,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观察的智力技能,启开学生的慧眼,能使学生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习作纷呈多彩。语文课程标准(20xx 版)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在习作指导中,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呢?其实,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一语道破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习作素材无非来源于留心观察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笔者深有感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重视指导小学生留心生活,有效组织指导小学生的观察活动,启开学生的慧眼,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渠道。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是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情感,也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对此,我注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一、培养写好观察日记习惯色彩斑澜、五彩纷呈的童年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没有养成良好观察习惯之前,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许许多多的写作好素材就不知不觉地犹如过眼云烟。叶老先生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 ”在教学中,我注重不断地要求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搜集起来,写好观察日记。以建起一个充实的“习作素材库” 。如:一位学生说:“当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时,看到一位走路还不稳的小女孩,能主动地拾起地上的纸张并把它扔到垃圾箱,心里格噔一怔” ,我就适时点拔:“同学们:这样的事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位同学能仔细观察,心里一定有所想有所悟,若能把这些事与悟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观察日记。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留意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留意校园、社区、街道、小河、公园、山村等在某一时间内特有的环境景物特点:如节日的夜景、雨景、雾景、雪景。留意在大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态的、静态的不同的变化等。从不同视觉角度留心观察分门别类地作好观察笔记并养成习惯,平时定期组织学生评议、交流各自的观察日记,让学生在品赏中学会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美,人物美,事物美、情感美。二、培养学生观察技能1、学会整体、有序观察为克服观察事物的随意性,避免学生习作时语无伦次。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观察事物,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观察能力和观察的兴趣。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程序,然后对事物的各部分依次进行观察,再着重仔细看能够代表总体,反映事物总体性质的特征。最后加以归纳、汇总,形成对总体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到具体形象的景物形象。这种观察思路,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感知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对此,在观察指导中,我把“注意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细节力求全面”的观察方法授于学生:一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等,总之目之所及,顺其自然,使观察有一定的层次;二是内容观察:先整体后局部,先中心后陪衬,先主体后细节;三是按记叙要求观察: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背景。促使学生习作时能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完整和谐地表达。如教公园一角的看图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观察公园中都有哪些景物,公园的一角整体布局,大小怎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如何?其次再深入到部分,就是根据画面的物点,有层次,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白鹭湖”的景色仔细观察,着重抓住白鹭的姿态和它嘴里喷出的清泉展开想象。这样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观察,对公园的一角就获得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作文也更加生动具体。2、引导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叶圣陶先生说:“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这一话语指出了观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抓住各种事物与众不同之处,反映它们的本质特征。只有让学生学会比较观察,才能在表达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特征观察,才能写出形象逼真的景物来,使人有如见其人,如见其物,身临其境之感。因此,随着学生观察兴趣,观察方法的不断提高,就相机提高观察要求,注意指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可以借鉴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火烧云的特点观察: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课文抓住“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2、为什么要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来进行观察和描写?3、自己过去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今后应怎么观察和描写?通过交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观察时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注意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态特点来观察描写,因为这里的火烧云和一般的白云、乌云比较特点就在于色彩绚丽,而且颜色变化极多,因此更有特点。又如少年闰土 、 丰碑 、 搭石等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举不胜举的例子可以借鉴、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怎样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或特征细致观察,知晓所谓特点、特征就是人、事、物、景特有的地方,也就是和其他人、事、物、景的不同之点。3、诱导观察思考、想象“在能烘托出郁那(人名)的苦恼的地方,作者都细细地描写。有的地方作者不止白描一些情态,他还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叶圣陶语)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时能“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呢?观察是由感官去感知事物,而感觉到的东西,只有经过思考(比较、联想、想象) ,才能认识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获取的事物形象更鲜明。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技能, “使学生在获得鲜明的知觉形象和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学会联想,能进行相似联想(找出事物相似之处) ,关系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联想(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还要教儿童学会再造想象” 。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学习体会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从事物之间关系中看清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正确把握主题思想。使作文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如二年级看图作文美丽的春天 ,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美丽的春天:先出示背景画面,让学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1)春天来了,天空中、大地上、小河里、河岸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添补画面,想象说话先来看小河里,应该画上什么小动物呢?(贴上“小鱼”图片。 )小河里,河水怎么样?小鱼在干什么?(板书:小河里河水小鱼)小结:春天来了,小河里涨满了水,小鱼多高兴啊!你瞧,它们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河岸上应该画上什么呢?(贴上“柳树” 、“青蛙”图片)春天来了,柳树怎么样了?(板书:河岸上柳树青蛙)当春风吹拂着大地的时候,在这一片土地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选一选。这一指导片断印证了一位名师所言:一件平常的事情,通过观察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又特别,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又如学生在写我的邻居这篇作文时,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写所看到的人物的表面现象,字里行间不能表达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为此,一位在指导这篇作文时,针对学生这一现象,巧妙结合落花生 这篇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懂得对一事物的观察,既要看到它的外表,又要透过外表或言行探索研究,体会其性格和品质。生活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揣摩就能透过平静的表面,看到生活的激流,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门户,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观察的智力技能,启开学生的慧眼,能使学生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习作纷呈多彩。语文课程标准(20xx 版)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在习作指导中,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呢?其实,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一语道破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习作素材无非来源于留心观察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笔者深有感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重视指导小学生留心生活,有效组织指导小学生的观察活动,启开学生的慧眼,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渠道。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是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情感,也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对此,我注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一、培养写好观察日记习惯色彩斑澜、五彩纷呈的童年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没有养成良好观察习惯之前,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许许多多的写作好素材就不知不觉地犹如过眼云烟。叶老先生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 ”在教学中,我注重不断地要求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搜集起来,写好观察日记。以建起一个充实的“习作素材库” 。如:一位学生说:“当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时,看到一位走路还不稳的小女孩,能主动地拾起地上的纸张并把它扔到垃圾箱,心里格噔一怔” ,我就适时点拔:“同学们:这样的事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位同学能仔细观察,心里一定有所想有所悟,若能把这些事与悟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观察日记。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留意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留意校园、社区、街道、小河、公园、山村等在某一时间内特有的环境景物特点:如节日的夜景、雨景、雾景、雪景。留意在大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态的、静态的不同的变化等。从不同视觉角度留心观察分门别类地作好观察笔记并养成习惯,平时定期组织学生评议、交流各自的观察日记,让学生在品赏中学会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美,人物美,事物美、情感美。二、培养学生观察技能1、学会整体、有序观察为克服观察事物的随意性,避免学生习作时语无伦次。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观察事物,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观察能力和观察的兴趣。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程序,然后对事物的各部分依次进行观察,再着重仔细看能够代表总体,反映事物总体性质的特征。最后加以归纳、汇总,形成对总体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到具体形象的景物形象。这种观察思路,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感知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对此,在观察指导中,我把“注意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细节力求全面”的观察方法授于学生:一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等,总之目之所及,顺其自然,使观察有一定的层次;二是内容观察:先整体后局部,先中心后陪衬,先主体后细节;三是按记叙要求观察: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背景。促使学生习作时能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完整和谐地表达。如教公园一角的看图作文时,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观察公园中都有哪些景物,公园的一角整体布局,大小怎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如何?其次再深入到部分,就是根据画面的物点,有层次,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白鹭湖”的景色仔细观察,着重抓住白鹭的姿态和它嘴里喷出的清泉展开想象。这样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观察,对公园的一角就获得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作文也更加生动具体。2、引导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叶圣陶先生说:“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这一话语指出了观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抓住各种事物与众不同之处,反映它们的本质特征。只有让学生学会比较观察,才能在表达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特征观察,才能写出形象逼真的景物来,使人有如见其人,如见其物,身临其境之感。因此,随着学生观察兴趣,观察方法的不断提高,就相机提高观察要求,注意指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可以借鉴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火烧云的特点观察: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课文抓住“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2、为什么要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来进行观察和描写?3、自己过去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今后应怎么观察和描写?通过交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观察时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注意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态特点来观察描写,因为这里的火烧云和一般的白云、乌云比较特点就在于色彩绚丽,而且颜色变化极多,因此更有特点。又如少年闰土 、 丰碑 、 搭石等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举不胜举的例子可以借鉴、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怎样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或特征细致观察,知晓所谓特点、特征就是人、事、物、景特有的地方,也就是和其他人、事、物、景的不同之点。3、诱导观察思考、想象“在能烘托出郁那(人名)的苦恼的地方,作者都细细地描写。有的地方作者不止白描一些情态,他还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叶圣陶语)那么,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相关性强的2024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线缆测试题 及答案
- 罗湖技师考核试题及答案
- 目视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规划设计师备考资料分享试题及答案
- 税务师考试后备计划准备试题及答案
- 半天妖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精细化心理咨询师考试准备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中的常见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中考历史复习- 阶段检测卷三(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 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总结与改进措施分析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人原发性腹壁疝腹腔镜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中国信通院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2025“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
- 公司签约主播合作协议(2025年版)
- 新疆地方教材五年级可爱的中国计划、教案
- Module10++Unit1+What+did+you+put+in+your+bag-说课【知识精讲精研】外研版(一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民法典版)
- 1-二乙基氨基-4-氨基戊烷(2-氨基-5-二乙基氨基戊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道路堆场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