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1页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2页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3页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4页
《祭十二郎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教案教学目的:、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理解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叙事和抒情结合的写法,从而领会此文散发出的浓浓悲情亲情真实的展示。3、指导学生饱含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魅力的能力和习惯。重点难点:、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2、本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并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应抓住一个“情”字,梳理层次脉络,强调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理解,从而学会在叙事中抒情。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评点此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 ”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的祭文。二、解题1、作者: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他主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 , “惟陈言之务去” ,力求“文从字顺” ,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2、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 ,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3、释题:祭文也称“悼词” ,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 ,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三、初读,正字音,归纳落实文言知识点四、再读,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2理清的感情思路。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2、 、10、11 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 。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的特点?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 “惟兄嫂是依” , “中年死殁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 “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板书:悲情之始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感情,后自然转入对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板书:三会三别韩愈与老成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青殁而长者存” ,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到: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板书:疑讯之真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板书:推测死因安排后事作者好像在向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愤再一次喷涌而出。 “彼苍者天,局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还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板书:痛海之极作者通过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悉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总之,全文 12 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五、品读,鉴赏特点1、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思考:作者何以对侄儿的死悲恸欲绝?结尾的“言有穷而情无终”抒怎样之情?明确:为世间少有的哀情叔侄情深(1)悲家事不幸;(2)悔“旅食京师” ;(3)叹未老先衰;(4)恨小病丧命;()哀后辈孤苦;(6)疚丧葬难周。2、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语气词的运用,增强全文的感染力。本文读来似叔侄二人之间,生者死者之间的无尽交谈,语言形式独具特色,文中多用重叠的语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使用也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多处接连不断地连用“而” , “邪” , “于” , “也” “矣”字。加重语气,强化情感,并使形为散体的这篇祭文,含有了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3、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本文却不拘格式,破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