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科学篇一:八年级科学 全套课时练习上册-浙教版全套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23 课时) 第 1 课时 水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 态形式存在。 2 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 71 的表面。 3. 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 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 温度 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答 可以利用水蒸气遇冷能液化成液态水的知识来回答。例如,在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刚拿出时,瓶子外面是干而冷的,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从而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气。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 生存 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其中水母占 98 ,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 界条件之一就是 要有充足水分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水。它为了能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可以通过关闭汗腺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 “闻到”水源。三、水的循环 1.阅读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 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蒸发和 蒸腾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蒸发 、 输送 、凝结、 降水 和径流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 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 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地球上水体总量确实不少,但有是海洋水,淡水只占,且淡水的主体又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各个地方水资源不同;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相差也很大;(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用水。 答 略 例 2 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 A、B、C、D、E 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 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 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 明。 解析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种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回忆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运动过程,题中第一小题的答案便迎刃而解。 要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用的一些措施,诸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答 (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课内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A ) A.海洋水 D.陆地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它主要包括 ( D )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B ) A.青蛙 B.水母 C.人体 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 固 态、 液 态和 气态,分布于 海洋 、 陆地 和大气中,形成 海洋 水、 陆地 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 海洋表面 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水是 生物 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 课时小结 重点: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 2.水的循环和水体的运动。 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D )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D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C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 ( A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B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 陆地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 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比例极少,但它在 水循环 中的作用却很大。8.陆地水主要指 江河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 和 冰川 等。 深化提高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 B 蒸发 ,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 降水 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 C 水汽输送 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 D 降水 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 F 河流 或 地下河 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 E 蒸发 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 海洋水 、陆地水和 大气水 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第 2 课时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因为水是 生命有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 生命活动 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液态 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 固态 和 气态 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 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 。 植物通过 根 ,吸收 土壤 中的水分,主要由 叶 通过 蒸腾 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 中成为 气态 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电?。 水?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常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篇二: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本标准将 36 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 6 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一)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 1 认识科学探究 2.提出问题 3.猜想与假设 4.制定计划5.观察、实验、制作6.搜集整理信息 7.思考与结论 8.表达与交流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对待科学学习 篇三:八年级科学_全套课时练习上册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 (1)当 F 浮G 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 F 浮G,物体处于 状态。 (2)当 F 浮G 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 F 浮 2.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利用密度判断沉浮 (1) 时,上浮,最后漂浮; (2) 时,悬浮; (3) 时,下沉。 333 例 1 有一体积是 2 分米、密度是10 千克米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 126 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 :(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多大? 课内练习 1.一只实心球浸没在水中,则实心球 (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都有可能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 酒精103千克米 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4.某物体的质量为 100 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 50 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容器底部 C.悬浮在水中 D.无法判断 5.放在水中的一只鸡蛋,由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力,鸡蛋下沉。如果要使 鸡蛋能浮起来,可以 ,从而增加。6.等重的实心铜块和铅块,它们的质量之比是,体积之比为 。投入水中, 3 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投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 铜10 333 千克米, 铅10 千克米) 7.一木块浮在密度为 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若将它投入到密度为 2 的另一液体中,稳定后,木块受到浮力 F,则 F 和 F的关系为 ( ) 2F F 8.把体积相同的实心铝球与铜球浸在水银里,当它们静止时 ( ) A.铝球受的浮力大 B.铜球受的浮力大 C.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 9.质量为 270 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 铝=103 千克米 3 g10 牛千克) 10.如图 l 一 28 所示,A、B 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11.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 A、B 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 129 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 F 甲与 F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 A与 B,则 ( C )甲F 乙,AB 甲 B 甲F 乙,A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一、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 。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 1.轮船: 。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 来实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 GF 浮;当 G=F 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 G 思考 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鱼靠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它的原理是否跟潜水艇一 样? 二、密度计 1.用途: 。 2.工作原理:。 3.刻度值的特点: (1); (2)。 典型例题解析 3 例 1 一艘质量为 1500 吨的轮船,装上 510 吨货物后刚好满载,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轮船的排水量分别是 ( ) 33 10 牛,1500 吨 10 牛,3500 吨 33 10 牛,5000 吨 10 牛,6500 吨 例 2 用同一支密度计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图 13l 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如何? 课内练习 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 )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2.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排出液体的体积 。 33 3.一实心物体放到水中受到浮力为 9 牛,将该物体放入密度为10 千克米的酒精中,受到浮力为 8 牛,则实心物体的密度大小范围为 ( ) 333333 A. 物10 千克米 10 千克米 33 C. 物 4.如图 l 一 33 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
- 现场安全分析月度例会
- 润滑脂振荡磨损性能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
- 空调机房管理规范
- 自建房泥水装修合同(2篇)
- 教科书课件目录
- 教师 党课 课件
- 水调歌头课件在线
- 励志 坚持课件
- 文件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2019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天秤座小奏鸣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完整版)
-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见类型与方法PPT课件
-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 关于加强内蒙古科协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内蒙古公众科技网
- 三国志11全人物信息(五维、特技、生卒年等)
- 第六章 气体射流
-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例Word版
- [语言类考试复习资料大全]申论模拟116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