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_第1页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_第2页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_第3页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_第4页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XX篇一: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设 计 技 术 要 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二四年十二月 0 前言 主要引用和参考的规程规范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XX)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XX)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XX) ;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XX)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 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 (SL 274-XX)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XX)重庆市地方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XX)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 ; 主编单位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编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峡大学。 1 总则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的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勘察和试验工作,以便取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建材、移民状况和灾害经济损失等项基本资料和数据。 地质灾害.由于三峡工程三期蓄水提前一年,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期十分紧迫,为加快工程进度,三期工程设计按以下要求实施: 对于已明确应急抢险紧急实施的治理工程,将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两阶段结合进行,以争取时间,合并后的设计,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 对于该类项目,设计应尽早介入,并做好与地质勘察工作的配合与协调。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供勘察单位及时对方案涉及的工程勘察内容进行勘察。勘察单位应结合设计方案的工程布置,及时调整原勘察设计,使详勘工作能一步到位,勘察成果应满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的需要。 对其他项目,按正常设计程序分阶段进行。 防治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 防治工程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地质灾害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危害对象、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主动减载措施(排水、削方)和(或)被动阻滑措施(如抗滑桩、锚索、锚杆、档土墙)并结合必要的监测预警,进行综合治理。 防治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工程材料及监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设计过程中的变更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单项工程设计执行相应的规范、规程,在设计技术要求中列出的规程、规范名称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殊要求。 设计技术要求仅对地表排水工程、削方减载工程、抗滑桩工程、重力式抗滑档土墙工程、预应力锚索、锚杆、格构锚固及护坡等常用的工程设计提出技术要求,对其他防治工程措施可参考有关现行规范进行。 2 基本技术规定 一般规定 防治工程设计,应在审查通过的详细地质勘察成果基础上进行。 防治工程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与当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防治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崩塌、滑坡、危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类型、规模、动力来源、稳定性、移民状况、邻近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设计。 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先进技术、以达到最少投资、最短工期、安全运行的目的。 总体防治方案的拟定,应在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灾害体稳定性为中心,拟定2 种或 2 种以上的可行的治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各项单项工程设计应执行相应的现行规范、规程,但应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殊要求。 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情况、利用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应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取得如下资料: (1)符合初步设计阶段的地形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应的岩、土试验资料,天然材料的调查报告等。 (2)工程用地红线图,被保护对象和灾害影响区的现有建(构)筑物分布图和规划图,必要时还应取得平、立、剖面和基础图。 (3)地质灾害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主要为降雨、风速、水库运行水位、吹程等。 (4)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移民迁建费用和赔偿费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经济数据。 (5)条件相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 (6)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 按水利部水总XX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费用构成和与之配套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与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XX10 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编制分项项目投资估算综合单价。 防治工程分级表 2-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 3 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布置 篇二:DB50143-XX 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因人身财产和环境保护、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等需要而进行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适用于其它工程勘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GB/T50266-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021-XX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XX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L5013-92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JTJ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251-XX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 DB50/139-XX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3 术语和符号 术语 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滑体 沿滑动面作整体滑动的岩土体。 滑带 滑体与滑床间的软弱岩土夹层。 滑床 滑带下的不动岩土体。 危岩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崩塌 危岩体离开母岩下落的现象。 泥石流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塌岸 河流、水库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后退的现象。 致灾地质体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致灾地质作用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地质环境与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上部空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致灾地质作用或致灾地质体进行控制和整治的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 因防治地质灾害的需要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及所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行为。 符号 岩土性质指标 c岩土体(含结构面)的粘聚力 flk天然湿度条件下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岩土体的重度 ?w水的重度 ?岩土体(含结构面)的内摩擦角 计算参数 A水位变幅 D动水压力 F危岩稳定系数 Fs滑坡稳定系数 Fst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Ft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 h地下水位面至库水位面范围内的高度,浪高 hw裂隙充水高度 Hb波浪爬高 Hp波浪影响深度 Hs设计高水位以上坡高 K渗透系数 Kd与被冲蚀岸坡表面粗糙度有关的系数。 l滑面长度 P滑坡剩余下滑力 Q地震力 R抗滑力 S塌岸宽度 T下滑力 U滑面水压力 V后缘裂隙水压力 W自重与相应地面荷载之和 滑面倾角,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风险概率 地下水流线平均倾角,水上稳定坡角 给水度 滑坡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e地震水平作用系数 其它 变异系数 0算术平均值 k标准值 标准差 4 总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按表 1 进行划分。 表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 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重要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 重要:县级以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设项目; b) 较重要:乡镇集镇及较重要建设项目; c) 一般:村社居民点及一般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重要性可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139-XX 的规定确定。 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损失大:威胁人数多于 300 人或预估经济损失大于 10000 万元; b) 损失中等:威胁人数 50 人300 人或预估经济损失 5000 万元10000 万元; c) 损失小:威胁人数少于 50人且预估经济损失小于 5000 万元。 塌岸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塌岸危害对象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 1km。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划分。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变形差异、物质组成差异、稳定性控制因素多少和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 2 划分。 表 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塌岸勘察中的岸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地质环境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 1km。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阶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视情况确定是否分阶段进行。当致灾地质体规模不大、基本要素明显或地质条件简单或灾情危急、需立即抢险治理时宜进行一次性勘察;当致灾地质体规模大、基本要素不明显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应分控制性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应在充分搜集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测试等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成因、形成机制,对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作出初步分析并对致灾地质体的危险性作出评价,作出是否需要进行详细勘察和防治的结论,控制性勘察成果应能作为详细勘察的依据,但一般不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勘察应考虑城镇建设、移民迁建、道路、沿江港口码头及岸坡治理等规划建设的需要,依据控制性勘察的结果,结合可能采取的治理方案部署工作量,分析评价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防治方案建议。详勘成果应能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依据。 一次性勘察的工作深度应符合详细勘察的基本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期间应开展地质工作,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基坑和洞体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编录和检验,验证已有的勘察成果;必要时补充更正勘察结论,并将新的地质信息反馈设计和施工。当勘察成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不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或设计有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施工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施工工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勘察工作应遵循先地质测绘后勘探和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 所使用地形底图应为能反映现状地形地物的地形图,其坐标宜为北京坐标系,高程宜为黄海高程,在绘制地形底图时应删去使阅读地质内容产生困难的符号、注记,等高线间距以能反映地貌形态又便于读图为原则;b) 地质测绘线路布置对致灾地质体基本要素、变形迹象宜以追索法为主,图面上每范围内线路长宜为400mm800mm,观测点(含工程点)数量宜为 5 个10 个,防治工程为一级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取较大值,防治工程为三级且地质环境简单时取较小值,观测点、线不应均布,应以控制致灾地质体基本要素及变形特征为准; c) 观测点应以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定,点位误差图面上不应大于; d) 地质测绘平面图上,应突出表示各致灾地质体的基本要素及变形迹象,线状要素可扩大到 1mm 宽度表示,等轴状时可扩大到 2mm2 表示; e) 地质测绘的每个地质观测点均应作好原始记录,并应有观测点的平、剖面示意图或素描图、照片等。代表性观测点还应采集相应的标本。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应根据监测位移矢量图等监测成果对致灾地质体的位移方向和勘察工作量进行校核和必要的调整。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的规定,涉水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XX 的规定。 勘探和原位测试位置和方法的选择,应保证勘探和原位测试的实施不导致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明显降低。 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查明滑坡的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变形阶段、稳定状况及其危险程度;提出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查明或预测成灾危害情况;阐明滑坡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危岩勘察应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卸荷带分布范围,应重点查明危岩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控制性结构面特征、危岩及基座变形特征。判断崩塌的方向和影响范围,分析危岩产生原因,评价危岩在可能的最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失稳的特征、规模及危害程度;阐明危岩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泥石流勘察应查明泥石流区的地质环境,全域汇水区面积及边界;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范围、特征和泥石流的危害;阐明泥石流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塌岸勘察应查明岸坡地质环境,进行岸坡分段、分类和塌岸预测评价,确定需要治理的岸坡长度、位置、范围及规模;阐明工程治理的必要性,为设计确定治理工程提供地质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详细勘察或一次性勘察实施前均应进行勘察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和一次性勘察设计应在充分搜集现状地形图及其它有关资料、认真进行现场踏勘、划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勘察设计应在控制性勘察结论的基础上编制,勘察工作的布置应充分利用控制性勘察阶段工作量。 勘察设计书内容见附录 A。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应按勘察设计书实施,不应随意变更勘察工作量。当勘察过程中发现勘察设计书预估的地质情况与实际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勘察工作量作适 篇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设 计 技 术 要 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二四年十二月 目 录0 前 言 . 1 1 总 则 . 2 2 基本技术规定 . 4 一般规定 . 4 防治工程分级 . 5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荷载及安全系数 6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分析及推力计算 8 危岩和塌岸防治工程的荷载及安全系数 9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9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11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 11 3 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布置 . 12 基本设计原则 .12 防治工程措施的选择与工程设置 . 13 4 常用防治工程设计 .22 排水工程 .22 削坡减载工程 .27 抗滑桩 .29 重力式抗滑挡土墙 .34 预应力锚索 .37 锚杆 .41 格构锚固 .48 护坡工程 .52 5 防治工程安全监测设计 .57 一般规定 .57 监测类型 .57监测方法与布置 .59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61 6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 63 7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 66 8 应急抢险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 70 9 防治工程施工图 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74 10 提交成果要求 . 77 提交成果内容及介质 77 文件格式及命名要求 77 附 录.78 附录一 规定用词说明 . 78 附录二 “M 法”的基本原理 . 79 附录三 “K 法”计算单桩内力及位移 . 82 附录四 锚 杆 材 料 . 84 附录五 波浪和护坡计算 .86 附录六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水位表 99 附录七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建线水位表 . 103 附录八 三峡库区长江支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建线水位表 . 108 参考资料 .114 参考资料(一) 库区泥岩岸坡统计参数表 . 114 参考资料(二) 滑坡治理和治理方法选择 . 117 0 前 言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及重庆市等有关部门,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并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中逐步应用。为使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一个统一的技术要求与标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指示,在总结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三峡工程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要求” ) 。 设计技术要求以引用国家有关防治工程设计规程与规范为主,并吸取了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合理内容(凡列入的引用参照标准规范,均予以注明) 。 本“设计技术要求”主要引用和参考的规程规范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XX)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XX)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XX) ;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25-XX)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 ; 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 (SL 274XX)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XX)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XX)重庆市地方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XX)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 ; 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水总XX116 号文)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XX 年修订本) (国家发改委计价字XX10 号文) 。 本“设计技术要求”的主编单位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编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峡大学。起草人:殷坤龙、郭其达、徐开祥、晏鄂川、吴益平、罗先启、黄学斌、付小林、程温鸣、邓清禄、简文星、易庆林、周春梅、张志波、王志俭、张振华、李辉武。 1 总 则为了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