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规范篇一: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XX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 总则 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合理应用和进场验收预 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统一其技术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预应力筋 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遵守有关 的专门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和连接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 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符号 术语 锚具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 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夹具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 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 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 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 连接器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预应力钢材 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用以组成预 应力筋。 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通常由单根或成束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有 粘结预应力筋是和混凝土直接粘结的或是在张拉后通过灌浆使之 与混凝土粘结的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塑料、油脂等涂 包预应力钢材后制成的,可以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或体外,且 不能与混凝土粘结,这种预应力筋的拉力永远只能通过锚具和变 向装置传递给混凝土。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 成的受力单元。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 成的受力单元。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 元。 内缩 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锚具与预应 力筋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预应力筋的回缩现 象。回缩长度与锚具构造形式和张拉工艺有关。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受力长度 锚具、夹具、连接器试验时,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夹具之 间或锚具与连接器之间的净距。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受预应力钢材根数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应力不均匀 的系数。 符号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钢材特征 (公称)截面面积之和; ,为预应力钢材 根数; 预应力钢材单根试件的特征(公称)截面面积;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试 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也可表示为 ;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试验所用预应力钢材(截面以 计)的实测极限抗 拉强度平均值;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预应力筋 的总应变;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 数;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夹具效率系 数;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性能要求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规定。 在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预应力筋锚具组 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锚具效率系数( ) 等于或大于和预应力筋总应变( )等于或大于两 项要求。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 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 )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 )确定。锚具效率系数( )应按下式计 算: () 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钢材 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得出;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钢材为至根 时, ;至根时, ;至 根时, ;根以上时, 。 当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 ( )时,应由预应力筋的断裂,而不应由锚具(或连接器) 的破坏导致试验的终结。预应力筋拉应力未超过 时,锚具 主要受力零件应在弹性阶段工作,脆性零件不得断裂。用于承受静、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除应满足静载锚固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循环次数 为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要求。疲劳应力上限应为预应力钢丝 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 )的(当为精轧螺纹钢筋时, 疲劳应力上限为屈服强度的) ,应力幅度不应小于。对 于主要承受较大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要求所选锚具能承 受的应力幅度可适当增加,具体数值可由工程设计单位根据需要 确定。 在抗震结构中,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还应满足循环次数 为次的周期荷载试验。组装件用钢丝或钢绞线时,试验应力 上限应为 ;用精轧螺纹钢筋时,应力上限应为其屈服强度 的。应力下限均应为相应强度的。 锚具尚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 的要求。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除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 外,尚宜具有单根张拉的可能性。 夹具的静载性能,应由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 定的夹具效率系数( )确定。夹具效率系数( )应按下式计 算: () 式中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试验结果应满足夹具效率系数( )等于或大于的要 篇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实施细则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实施细则 1 总 则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依据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XX。 本规程规定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产品分类、代号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有粘结、无粘结、体内或体外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2 术语、符号 术语 锚具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锚具可分为两类: 1 张拉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且可用以张拉的锚具; 2 固定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通常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以张拉的锚具。 夹具 在先张法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称工具锚) 。 连接器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预应力钢材 各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 预应力筋 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是和混凝土直接粘对的或是在张拉后通过灌浆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的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塑料、油脂等涂包的预应力筋,可以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或体外,且不能与混凝土粘结,这种预应力筋的拉力永远只能通过锚具和变向装置传递给混凝土。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内缩 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预应力筋的回缩现象。回缩长度与锚具构造和张拉锚固工艺有关。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受力长度 锚具、夹具、连接器试验时,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夹具之间或锚具与连接器之间的净距。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受预应力钢材根数、孔道状况及试验装置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拉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符号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按预应力钢材试件实测破断荷载平均值计算的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也可表示为 ;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钢材特征(公称)截面面 积之和; ,n 为预应力钢材根数; 预应力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试验所用预应力钢材(截面以 计)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 预应力钢材单根试件的特征(公称)截面面积;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夹具效率系数;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3 产品分类、代号与标记 产品规格 产品分类 锚具、夹具、连接器按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支承式、锥塞式和握裹式四种。 代号 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代号可以用两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第一位字母为预应力体系代号,由研制单位选定,无研制单位者可省略不写。第二位字母为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代号,见表 1。 表 1 产品代号 标记 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标记由代号、预应力钢材直径、预应力钢材根数三部分组成: 预应力体系代号;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代号;预应力钢材直径(mm) ;预应力钢材根数 示例:锚固 12 根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 QM 型群锚锚具,标记为 QM15-12。 4 技术要求 使用要求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以保证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的强度,并安全地实现预应力张拉作业。 锚具的基本特性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 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 确定。 锚具效率系数 按式(1)计算: (1) 的取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钢材为 1 至5 根时 =,6 至 12 根时 =,13 至 19 根时 =,20 根以上时 =。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两项要求: 篇三: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实施细则一 依据标准GB/T14370-XX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二 设备仪器 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洛氏硬度计 三 试验方法及步骤 1 外观检查检查方法 表面有无裂缝,用肉眼进行观察。 进行尺寸检验,可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结果判定 如果表面无裂缝,影响锚固能力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为合格;如此项尺寸有 1 套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 1 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如发现 1 套裂纹,应对全部产品进行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2 硬度试验 下面以 HR-150A 型洛氏硬度计为例说明硬度试验的步骤。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被测试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带有污物、氧化皮、凹坑及显著的加工痕迹,试件的支承面和试台应清洁,保证良好结合,试件的厚度应大于 10 倍的压痕深度。根据试件的形状,尺寸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试台,试件如异形,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自行设计制造专用夹具,使硬度测试具有标准的示值。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的技术要求选择标尺。 将压头安装在测杆孔中,贴紧支撑面,把压头紧固螺钉略为拧紧,将试件放在试台上。 顺时针转动旋轮,升降丝杆上升,压头与试件接触时,升速度要缓慢平稳。表盘上小指针从黑点移到红点,此时大指针转过三圈至零件5HR 分度处,这时,停止试验力施加。 微调表盘对准零件。 将加卸试验力手柄缓慢向后推,保证主实验力在46s 内平稳的向前拉,卸除主试验力,保持初试验力,从相应的标尺刻度上立即读取硬度示值下降试台,一次试验循环结束。如 需要继续试验则可按上述顺序操作。 结果判定 每个零件测试 3 点,当硬度值符合设计要求的范围时应判为合格;如有 1 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零件重作实验;如仍有 1 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3 静肋锚固性能试验试验过程 试验用的预应力筋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装件应由全部零件和预应力筋组装而成。组装时不得在锚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设计规定的除外) 。 束中各根预应力筋应等长平行,其受力长度不得小于3m 试验用的测力系统,其不确定度不得大于 2%;测量总应变用的量具,其标距的不确定度不得大于标距的%,指示应变的不确定度不得大于标距的%。试验设备及仪器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对于先安装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再张拉预应力筋得预应力体系,可直接接用试验机或试验台座加载。加载之前必须先将各根预应力钢材的初应力调均,初应力可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5%10%。步骤为;按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20%、40%、60%、80%分 4 级等速加载,加载速度每分钟易为 100MPa,达到 80%后,持荷 1h,再用试验设备逐步加载至破坏。 对先张拉预应力筋在锚固的预应力体系,应先用施工用的张拉设备,按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20%、40%、60%、80%分 4 级等速张拉达到 80%后锚固,持荷1h,在用试验设备逐步加载至破坏。 如果能证明预应力钢材在先张拉后锚固对静载性能没有影响时,也可按先安装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再张拉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体系的加载方法加载。 试验过程中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东方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关于城镇医疗服务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空间智能主动灭火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山西教育主题馆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PS印刷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附油封型直线运动球轴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跳接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春季婚宴预订方案范本
- 钢结构外墙维修施工方案
- 拆除混凝土硬化施工方案
- 物资设备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间生产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与解析
- 眼科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留置胃管技术操作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A卷基础夯实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管理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泵房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幼儿园安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