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_第1页
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_第2页
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_第3页
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_第4页
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用字理 优化识字浅谈一年级“字理识字”的应用【摘 要】识字是学生学习书 面语言的开始,是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理识字正是抓住汉字的构字 规律,符合人的 认知心理。字理识字的具体策略有:1、用图画,巧教象形字;2、析字义,巧解会意字;3、借偏旁,活学形声字;4、 靠字理,巧学指事字。依据字理识字,可以优化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关键词】字理 识字 应用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 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一年级又是小学的开始,这 3000 个汉字,在一年级就要掌握 950 个,占小学识字量的 32%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平均每课要认识十几个汉字。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怎样才能使这些刚上学的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而且能正确运用呢?为此,广大一线教师可谓想尽了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合一合、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各种识字方法展开识字教学。 、然而,很多的识字方法却忽视了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生识字。 “字理识字”从1994 年开始在湖南省岳阳市部分小学进行实验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我们进行了“字理识字”在小学一年级的应用研究。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论述。一、 “字理识字”的定义(一) “字理识字”的含义汉字的规律就是它的造字理据,即构字原理,简说为“字理”。“字理识字”是运用汉字的组构规律进行识字。从广义上说,凡是依据构字原理进行析解记忆汉字(包括按字源理据和对部分简化字、形变字运用现代观念进行新的析解识记)的都应视为字理识字的范畴,诚如贾国均先生所说, “字理识字具有同步研究的开放性和博采众长的兼容性” 。(二) “字理识字”的优势1 “字理识字”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音、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字理识字尽可能地发挥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进行识字,抓住了字形作为识字的重点,以汉字形、义、音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使学生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么写,以掌握汉字的组构小学语文论文2规律。2.“字理识字”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识字过程中,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使学习者不仅机械识记,而且能够进行意义识记,减轻记忆负担。3.“字理识字”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中,字理识字让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对比汉字的同时,发散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思维逻辑能力。正因为有以上特点,依据字理识字,可以优化识字方法,所以学生不必反复机械抄写每字,就可牢牢记住,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二、 “字理识字”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我们非常重视在课堂上渗透构字规律,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1演示法。即用动作、实物、图片、游戏等表示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扫”字,老师手提扫把扫地的动作演示;教“尖”字,取出一枝尖尖的铅笔来理解字理;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游戏方式来复习相关的汉字。这种方法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2图解法。 即用图画(如挂图、卡片、投影、简笔画、光盘等)追溯汉字的本源,主要用于象形、指示和会意字。如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的教学,我让学生用字卡拼组生字或用图画表示生字。学生用三个“人”拼成了“众” ,自然而然知道了人多为众;学生用两个“木”拼成了“林” ,知道许多树木组成“林” ;再用三个“木”拼成“森” ,就明白了“森林”比“树林”的树还要多的意思。在拼组之中,学生轻松地体会出了字义。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见形知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3迁移法。 即将学过的甲字的字理用于学习乙字。主要用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如学了“虫”字后,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再遇到部件“虫”就可以想到它与小动物有关。在一年级下册的识字 4中,在韵文中一下子包含了带“虫”旁的 12 个形声字,其中 11 个是要求会认的。教学时,我们先请学生找出这篇韵文中所写的昆虫,然后依次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 个词让学生认读。在熟读了词语之后,问学生:看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立刻就说出了它们的共同点都有“虫”旁。我们再请学生读这些词,继续说他们的发现,不一会儿,学生就了解了这些形声字的音、形、义,3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4联想法。 即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进行字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理解。主要用于象形字、会意字。如教“兔”字,这多像一只长耳朵、侧立的兔子, “”象兔子的头和长耳朵, “口”象兔子的身体, “ 人”象兔子的腿, “、 ”就象兔子的短尾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有趣味,孩子们都很乐意动一番脑筋去参与联想。5比较法。 即把字形大体相同,但有一两笔不同的字放在一起比较。怎样比较才能有效呢?比较要有条件,它依赖于学生对比较的两个字中其中一个一定要掌握,在比较中特别要强调不同点。如当学生巩固了“子”字后,再与“了”字比较时,可告诉学生:“子上的横就像一个孩子的腰带。 ”又如认识“渴”和“喝”两字时,可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字义的不同编一句话进行比较:“口渴了需要水,喝水用嘴巴。 ”通过这样比较,学生们就能举一反三地认会许多常用字。6歌诀法。 即用显浅,朗朗上口的歌诀认识字形。如教“雷”字,用顺口溜“雷声隆隆响连天,大雨落到田里边”来识记;识记 “青、清、请、晴、情、睛、蜻”时,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明白偏旁不同意思就不同,识字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观察联想,编成顺口溜:“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没有偏旁是青色。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他们还能自编歌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我们在学生识字中,依据字理,要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开发潜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快速高效识字。三、 “字理识字”的应用面对识字数量多、难度大,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强刺激识记阶段学得快、记得牢,又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呢?(一)用图画,巧教象形字象形,是最早的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通过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学习象形字时,应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展示古人记录时画的图案,最后展示如何演变成现在这种字形的过程。如:教学“瓜”字时,难点是字形。孩子都吃过瓜,因此,瓜的意思不是难点。我们依据瓜的字理图,金文“瓜”字,像藤蔓分叉处悬结一瓜的形状。由于瓜的形状不易辨认,所以为了表示“瓜” ,就连带把瓜蔓也画了出来。所以“ ”是瓜的果实,外面的“丿” “ ” “”是瓜蔓。图上的瓜蔓和瓜就跟字形中的笔画产生对应,字形记忆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教师把字形的演变过程简单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知道了“知识的来源” ,了解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学生的心里“润物细无声 ”地种下了喜欢汉字文化的根。4(二)析字义,巧解会意字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的形、义、音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它结构的可分性。因此,笔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的教学规律来教会意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会意字的形、义、音;再将会意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会意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会意字。“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地析形索义, “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连缀联想汉字的韵味在学生心间悄然滋生且渐渐弥漫开来。例如:“暴”这个词的教学片断。师:你们看“暴”字,可以分成几个部件?生:三个部件师:最早的暴字是这样写的,师 板画 ,中 间部分 是指鹿,鹿的上面下面是大火,意思是说鹿被大火包 围了,鹿被大火包 围后,心情怎么样?生:又急又猛师:这三部分合起的暴就是又急又猛的意思。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三)借偏旁,活学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 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这些组合规律,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同字族的新字,“似曾相识燕归来”,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教学形声字“飘、漂”时,我是这样处理的:1、师出示简笔画,问:“看到这幅画,你知道怎 样快速地 记住这些字吗?”生 1: “飘” 船上旗帜飘扬;“ 漂”轮船在水中漂;“ 票”指上船要买船票。生 2:我发现“漂、飘”右边都含有“票”。 “漂、飘”的偏旁和它的字义有关系,2、教师介绍形声字的识字特点: “飘”中的风表意,票表声, “飘”就是被风吹起;“ 漂”中的水表意,票表声,漂的本义是指在水中浮动。3、教师又出示一些这样的形声字: “瓢”中的瓜表意,票表声,瓢的本义是指葫芦瓜做成的瓢;“瞟”中的目表意,票表声,瞟的意思就是用眼睛斜看;“ 膘”中的月(肉)表意,票表声,膘就是肥肉,多指牲畜,长肉叫 长膘。学生掌握了这些以票表声的形声字的规律,再遇到“剽、嫖、缥、骠”等字时就能触类旁通,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抓住这些字的不同形旁来区别、识记这些字就轻松容易多了。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靠演示,巧学指事字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就是说,指事字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仔细观察就能了解意义。它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明确这一抽象符号?笔者借鉴了象形字直观演示的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古人记录汉字的过程,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学习汉字的情境之中探寻汉字的奥秘。如教学“本”时,学生已经学了象形字“木” ,知道“木”就是树木,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本” ,表示树根,于是,树和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再例如教学“凶”字,大屏幕上动画播放一个人掉进深坑,随着一声“啊” ,大屏幕定格在类似“凶”字的深坑图片上。接着上面出现一个大大的“凶”字。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这样的识字情境仿佛经历了祖先造字的心理流程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便昭然于学生眼前,文字的内涵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弦,继而化作点点细雨,了无痕迹地内化与学生心中了。通过巧析字理,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