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某 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 告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本项目名称为 色连二号煤矿 , 由 某 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下同)承办 。 色连 二号 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境内,行政区划隶属 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 管辖。 2、 承办单位概况 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某 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成立于 2005 年 10 月 10 日,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0 万元。公司由内蒙古伊化化学有限公司、内蒙古博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按投资比例 85%: 5%: 10%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主要致力于煤炭的生产、销售,以及以煤为原料深加工转化的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 其中,作为投资比例占 85%的内蒙古伊化化学有限公司(简称伊化集团),是集天然碱、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生产、销售的现代企业集团。截止 2004年末,伊化总资产 36亿元 , 公司现有员工 5500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000 人;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一个,并已取得 50 多项科技成果,其中 17项成果获奖。当前,伊化集团正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沿着无机化工和有机化工两条产业线稳步推 进,以天然气化工产业建设为龙头,打造三大强势产业,构筑三大基地。 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以来,以开发能源化工为基础,以经济效益 2 为目的,全面开展工作,呈现出健康强劲的发展势头。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 117 勘探队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国土资矿评储字 200579 号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 备字 2005233 号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 (4)某 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关于色连二井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 (5)东胜地区市场信息价; (6)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7)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试行); (8)有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等。 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某 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乘“西部大开发”的良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缓解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公司拟建色连二号煤矿。 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已取得了内蒙古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的探矿权,并已完成了井田勘探(精查)工作,取得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价备案(国土资储备字 2005233号)。 2005年受业主的委托,我院负责编制 某 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色连二号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3 ( 二 ) 项目概况 1、井田概况 色连二号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境内,行政区划属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管辖。 井田南北长约 西宽约 本矿井共有 10个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 为 层倾角 03左右,各煤层平均厚度为 获得总地质量为 中包括精查区地质量 井田内煤为中水分、低灰低中灰分、特低低硫,特低磷、发热量较高的不粘煤及长焰煤。 井田地质 及水文地质条件 简单, 煤层瓦斯含量低,但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易自燃。 2、报告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结合本矿的资源条件和优势,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全面策划,综 合考虑,实现系统创新,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可靠性;贯彻生产高度集中化、开拓开采系统简洁化、采掘高产高效综机化、煤流带式输送机化、地面布置合理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把色连二号煤矿建设成为高产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矿井。 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300万 t/a,服务年限 田开拓方式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 将工业场地设在 罕台川的西侧,其主斜井井口东距罕台川洪水位线约 250m,南距 570m。 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井二条斜井井筒,由南向北开掘。 主斜井倾角 16,由 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 +1426m,斜长 1110m。一水平标高为 +1153m,铺设 式输送机;副斜井倾角 20,亦由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 +1426m,斜长 940m,一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 +1153m,二 4 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 +1105m;初期在井田中部 5 勘探线附近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净直径 表标高 +1460m,一水平标高 1175m,为专用回风井,安设 2台 B) 36对 旋轴流式风机, 担负全井田回风,兼作安全出口,后期在井田的东南部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全井田设三个开采水平,一水平开采 2、 2和 3层,在井田中央沿 2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 2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二水平开采34井田中央沿 4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三水平开采 5、 6煤组,主斜井和副斜井在掘至大巷位置转向 与 大巷 平行 方向,沿大巷方向开凿主暗斜井和副暗斜井,其倾角与原有的井筒倾角一致;在井田中央沿 5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6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大巷,沿 6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井田北半部因零星可采而布置于 6三个水平 大巷在平面上重合。矿井初期在 2和 2煤层中 分别 布置一个刨煤机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普通综机工作面,井上、下煤炭全部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化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 到 300万 t/ 矿井投产时井巷工程量为 21711m 321978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矿井建设总投资 其中:矿井工程投资 井选煤厂工程投资 本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 54000 万元,年上缴税金 5801 万元,计算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 1852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济效益非常好。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00万 t/a; (2)矿井服务年限: 5 (3)矿井开拓方式:斜立混合; (4)水平数目: 3个; (5)主井提升设备: (6)副井提升设备: (7)通风设备: B) 36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8)排水设备: 8型 耐磨矿用排水泵 三台; (9)压缩空气设备: 防爆式风冷空气压缩机三台; (10)大巷主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 (11)大巷辅助运输方式: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 ; (12)回采工作面个数: 2个( 普通 综采 和刨煤机综采 ); (13)掘进工作面个数: 4个( 3综 1普 ); (14)采煤方法:长壁式; (15)采煤机: 00电牵引采煤机和进口 9煤机 ; (16)液压支架: 9/20掩护式液压支架; (17)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00和 22; (18)矿井在籍员工 总人数: 401/59人 (矿井 /选煤厂) ; (19)矿井全员效率: 井 /选煤厂) ; (20)建设项目总投资: (21)原煤生产成本: 井 /选煤厂) ; (22)财务内部收益率: (23)建设工期: 30个月(含准备期 4个月)。 (三)问题及建议 1、 本设计依据详查地质报告编制,其中有部分精查区。该地质报告初步查明了区内的煤层层数、层位、结构及煤层的可采范围,查明了勘探区 6 内的主要构造形态,初步查明了勘探区内的岩浆侵入的情况,可满足编 制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一水平的 22制储量约为 占该层总储量的 6%。 建议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加快本区的下步勘探工作,以便为矿井的建设和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条件。 2、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稳固性差,工程力学强度低,且易发生局部冒落及掉块现象,设计考虑主要采取锚网喷支护方式,建议生产期间加强观测和分析,选择最佳的支护方式,确保安全生产; 3、本井田范围内存在许多散居的村落由于其分布比较零散,设计按搬迁考虑,建议业主根据开采接续安排,做好村庄 等地面建(构)筑物的搬迁工作; 4、由于本地区水资源匮乏,在初步设计前应尽快落实具体的水源地。 7 二、矿井建设条件 (一)概况 1、地理概况 ( 1)位置 与 交通 色连二号 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某 市 东胜区罕台镇 境内,行政 区划属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管辖。 色连二 井 位于 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以西, 其井田 范围 由 4 个 拐 点 连线圈定。井田南北长约 西宽约 积 3胜区是井田对外交通的枢纽,由 道、包神铁路 、 道和 ( 2)地形、地貌及水系 井田位于 某 高原北部。海拔高程一般在 1440 1480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高程为 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高程为1391m,最大高程差为 121m,一般相对高程差 40m 左右,由于受新生代地质 应 力的影响,原始的高原地貌特征已遭破坏,地形切割十分强烈,树枝状 沟 谷纵横发育,主要沟谷有大波罗沟、罕台川及其支沟色连沟、龙盛兴沟等,纵观全区,属典型的侵蚀性丘陵地貌。 ( 3)气象 矿区气候属于干旱 半干旱的温带高原大陆 性气候。 井田所在地区气候干燥、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多风少雨,沙尘暴时有发生。据 某 市气象局准格尔旗气象台资料:区内最高气温 1961 年 6 月 1 日),最低气温 1971年 1月 20日),年降水量 1980年) 1989年),平均 蒸发量 1964年) ( 1972 年),平均 发量约为降水量的 5 倍。区内大风集中在冬、春两季,且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 20m/s( 1983 年 4 月),s。区 内无霜期短,一般 165d 左右,霜冻、冰冻期长,一般 195d 左右,每年 11月初封冻到次年 4月底解冻,冻土层最大深度 内干燥度为 潮湿系数为 ( 4)人文、经济状况 勘探区所在地为柴登镇,属 农业 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较落后。近年来,随着东胜煤田及相邻煤田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工业生产的发展,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 5) 地震烈度及环境状况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震局资料,井田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相当于度以下,按国家地震区划分标准( 分,属弱震预测区。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内震发 2004 40号”文件,本地区地震 烈度 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次地震 烈度 按度设计。 2、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 1) 井田勘探程度 东胜煤田万利矿区柴登南详查,由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117 队于 1985年提交设计, 1985 1994 年组织施工,于 1994 年 8 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柴登南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色连二号井田位于柴登南详查区内,井田南北长约 西宽约 积 井田勘探程度为 详查。 2005年元月,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117勘探队 受 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 的委托,对 井田内的东北部 区域( 面积约 进行了补充勘探,于 同年 4 月初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煤炭勘探设计。 9 ( 2) 地质报告的审批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备字 2005233 号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万利矿区色连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中指出:“按照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业已完成对报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材料的备案”。 ( 3) 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根据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国家大 型煤炭基地(一)神东煤炭基地规划,其中 万利矿区的色连 矿井 (面积为 划规模为 1000万 t/a,初期规划规模为 300 600万 t/a。 总体 规划 的 色连矿井,目前划分为两个井田,东部为色连 煤矿 ,西部为色连二 号煤矿, 即本井田。 (二)外部建设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色连二 井 位于 某 市东胜区罕台镇以西, 3胜区是井田对外的交通枢纽,由 神铁路、 道和 道构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 。井田交通位置 见图 2 2、电源条件 本矿井两回电源分别取自 铁西 11010够满足本井用电需要。 3、水源条件 据水文地质报告评价结论, 矿区第四系冲洪积( 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强,透水性与导水性能 较 好,地下水量丰富,水质良好, 在罕台川 采用大口井或 渗渠 取水,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地下水量, 可作为 矿区的 10 图 211 供水水源。 4、 其它建设条件 矿区生产和建设期间使用的钢材、木材、水泥、砖、瓦、 砂 、石等材料,可由新街镇、 某 市及薛家 湾镇等地购进,或当地就近解决。 (三)资源条件 1、地质构造 ( 1)区域地质 地层 本区属东胜煤田,东胜煤田地层划分 无论 从盆地成因还是盆地现存状态来说,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都 ( 侏罗纪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除此之外,区域地层系统构成还包括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详见表 2 区域构造 东胜煤田大地构造分区属于华北地台 某 台向斜东胜隆起区 ,具体位置处于东胜隆起区东北部。 东胜煤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多在 5以下 , 褶皱、断层发育程 度低,较大的断层多发育在煤田东南部,多为东西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落差小于 100m。煤田内局部有小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属构造简单型煤田。 ( 2)井田地质 地层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北缘,新生代地质应力的作用在井田表现的较为强烈,上部地层遭受剥蚀并被枝状沟谷切割破坏。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侏罗系中统 12 表 2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 系 统 组 厚度 (m) 最小 最大 岩 性 描 述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 0 25 为湖泊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风积层。 上 更 新 统 马兰组 ( 0 40 浅黄色含砂黄土,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 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 第 三 系 上 新 统 ( 0 100 上部为红色、土黄色粘土及其胶结疏松的砂质泥岩, 下部为灰黄、棕红、绿黄色砂岩、砾岩,夹有砂岩透 镜体。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 白垩系 下 统 志 丹 群 东胜组 (40 230 浅灰、灰紫、灰黄、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 岩、砂砾岩、泥岩、砂岩互层,夹薄层泥质灰岩。交 错层理较发育。顶部常见一层中粗粒砂岩,含砾,呈 厚层状。 伊金霍洛组 (30 80 浅灰、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细砾岩、中夹薄层钙质细砂 岩。斜层理发育,下部常见大型交错层理。与下伏地层 呈不整合接触。 侏 罗 系 中 统 安定组 ( 10 80 浅灰、灰绿、黄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砂岩。含 钙质结核。 直罗组 ( 1 278 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下部夹 薄煤层及油页岩, 含 1 煤 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中 下 统 延安组 ( 78 247 灰 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 煤。含 2、 3、 4、 5、 6、 7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 下 统 富县组 ( 110 上部为浅黄、灰绿、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下部以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底部为浅黄色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三 迭 系 上 统 延长组 ( 35 312 黄、灰绿、紫、灰黑色块状中粗砂岩。夹灰黑、灰绿色 泥岩和煤线。与下伏 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 统 二马营组 ( 87 367 以灰绿色含砂砾岩、砾岩、紫色泥岩、粉砂岩为主。 此表依据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117队 1990 年编制的东胜煤田地质图资料 ( 白垩系下统志丹群( 第四系( Q)。现分述如下: a、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基底呈波状起伏。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杂色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 沉积体系沉积物。 13 b、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该组是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在井田范围内无出露。岩性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含 2、 3、 4、 5、 6煤组。中东部地层厚度较大,西、西北、西南部厚度变小。延安组厚度为 均 度变化小,与下伏地层延长组( 平行不整合接触。 c、 侏罗系中统( 该统为井田内的次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无出露。岩性下部为浅黄、青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 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 1煤组层位) ,1煤组在井田内的个别钻孔赋存,零星可采。上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杂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黄绿色粉砂岩互层。西南部地层厚度较大,东北部厚度变薄。地层残存厚度 均 度变化不大,与下伏延安组(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d、 白垩系下统志丹群( 在井田西部各沟谷的两侧有广泛的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总体呈西薄东厚、北薄南厚的变化趋势。地层残存 厚度 0均 度变化不大,与下伏侏罗系中统( 角度不整合接触。 e、 第四系( Q) 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 、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 )、风积沙( 冲洪积物( :分布于井田内各枝状沟谷的谷底,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厚度一般小于 5m。 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 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梁坡脚地带, 14 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厚度一般小于 10m。 风积沙( 分布于井田西南部柳林 沟以南的梁峁一带 ,岩性以风积粉细砂为主,见半月状砂丘,厚度一般小于 15m。 总之,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在 0 均 度不整合于一切下伏地层之上。 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侏罗系中统( ,其中侏罗系中统( 含 1 煤组为零星可采煤层,在本井田及整个东胜煤田均不具工业价值。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东胜煤田按照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现分述如下: a、 一岩段( 2由延安组底界至 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止。地层 岩性组合为:底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具斜层理,局部地段含砾,该砂岩分选较好,且石英含量高,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部为灰白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具有透镜状层理和水平纹理;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有水平层理。该岩段含 5、 6煤组,含煤 3 18层,其中含可采煤层 5层,即 5 1上、 5 1、 6 1上、 6 2中、 6 2下煤层,其中 6 2下为零星可采,其它四层为大部可采。 该岩段厚度 均 本呈西北向东南增厚,但厚度变化小,与下伏三 叠系上统延长组( 平行不整合接触。 b、 二岩段( 2位于延安组中部,该岩段界线从 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 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中、细砂岩,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 3、 4煤组,含煤 3 7层,其中含可采煤层 3层,即 3 1、 4 1上、 4 1煤层。 该岩段厚度 均 体呈西北向东南增厚,但 15 变化较小,与下伏延安组一岩段( 整合接触。 c、 三岩段( 2位于延安组上部,该岩段界线从 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 延安组顶界。岩性以灰白色细粗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粉砂质和砂质泥岩,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水平纹理。砂岩成 分 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 2煤组,含煤 2 8层,其中含可采煤层 3层,即 2 1下、 2 2上、 2 2中煤层,其中 2 1下为不稳定的零星可采煤层, 2 2上、 2 2中为局部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该岩段厚度 均 部较厚,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增厚,与下伏延安组二岩段( 整合接触。 综上所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含煤地层总厚度为 均 化不大。地层厚度总体变化西北部薄、向西南部增厚。 构造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东部,其构造形态与区域含煤地层构造形态一致,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向 220 260,地层倾角小于 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但在先期开采地段的个别地段,煤层底板等高线起伏较大,起伏角一般小于 3,区内未发现断裂及紧密褶皱,亦无岩浆岩侵入。 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 2、煤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侏罗系中统( 其中侏罗系中统( 含 1煤组为零星可采煤层,不具工业价值。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该组地层总厚度为 均 本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 10层,即 2 2上、 2 2中、 3 1、 3 1下、 16 4 1 上、 4 1、 5 1 上、 5 1、 6 1 上、 6 2 中煤层,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见表 2 3 2,现分述如下: ( 1) 2 2上煤层 位于 2煤组中下部, 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0 均 均 m。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 0 2层 夹矸 ,一般含 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变化较大,在井田的中南部较厚,而西北部较薄,规律较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70%。全区面积 煤面积 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77%。 表 2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一览表 煤组号 煤层号 煤层厚度( m) 可采厚度( m) 层间距( m) 可采程度 稳定程度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点数) 2煤组 2 2上 0 54) 35) 局部可采 较稳定 38) 2 2中 0 54) 7) 局部可采 不稳定 31) 3煤组 3 1 0 54) 38) 局部可采 较稳定 26) 3 1下 0 54) 24) 局部可采 不稳定 7) 4煤组 416) 12) 局部可采 不稳定 16) 454) 50) 大部可采 较稳定 24) 5煤组 554) 40) 大部可采 较稳定 49) 554) 46) 大部可采 较稳定 49) 6煤组 64) 7) 大部可采 较稳定 39) 64) 2) 局部可采 不稳定 23) 6 2下 4) 9) 17 2 2上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2 2中煤层间距 均 距变异系数 38%。与上部的 2 1下煤层间距 均 距变异系数 52%。顶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 2) 2 2中煤层 位于 2煤组中下部, 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 煤层尖灭带位于中北部,即 2717孔周围。可采区集中在 2815、 917、 3119、 431孔一线以西。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0均 采厚度 均 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 0 2层 夹矸 ,多不含,少量的含 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内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 77%。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变异系数为44%。总观全区,可采与尖灭带分布均可连片,且较为集中。赋煤面 全区总面积 95%,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72%。 2 2中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发育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3 1煤层间距为 均 部间距加大,总体由西向东有加大的趋势,间距的变异系数 38%。顶板多以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 3) 3 1煤层 位于 3煤组顶部, 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煤层尖灭带位于 719、 2919、 431号钻孔一线的西南部。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0 均 m,平均 煤层结构简单,大多不含夹矸 ,在局部含 1层 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中部较厚,而向四周渐变,相对较薄,规律较明显。在可采区集中地段厚度变异系数 29%。赋煤面积 全区面积 73%,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39%。 18 3 1 煤层为对比可靠、基本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3 1下煤层间距最小 大 均 间距中部较大,但总体呈由东向西间距增大,变异系数 41%。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 4) 3 1下煤层 位于 3煤组中部,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尖灭带位于 06孔一带和 2917孔一带,将先期开采地段分割成两部分且基本上在该地段可采面积不大,其可采区主要分布在南、东部一带。 煤层自然厚度 0 均 采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 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总体上由东向西变薄,但变化较大。且规律性不强,厚度变异系数 94%,可采区内厚 度变异系数 35%。赋煤面积 全区面积 88%,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66%。 3 1下煤层为对比可靠、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3 2煤层间距 均 部间距增大,总体上间距变化较大,其变异系数 74%。顶板以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 5) 4 1上煤层 位于 4煤组顶部,是 4 1煤层的分叉煤层,分叉区分布在 2917、2919、 2920孔一线以东,分叉区内煤层由西向东渐厚,且在 3117、 3119孔一带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到含 1层夹矸。 根据 16个孔的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均 异系数 60%。可采厚度 均 异系数 41%,对比可靠、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4 1煤层平均间距 板岩性多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 19 泥岩。 ( 6) 4 1煤层 位于 4煤组顶部, 除井田东南角的 3319、西北部 田内的其它地段均发育且可采。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 度 均 采厚度 均 煤层结构简单,含 0 1层 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在井田西部与 4 1上合并区较厚,而向东南分叉区渐变,相对较薄,规律较明显。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96%。 4 1煤层为对比可靠、全区发育且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4 2煤层间距最小 大 均 距变化不大,变异系数42%,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 7) 5 1上煤层 位于 5煤组顶部,井田内全区发 育,大部可采,不可采区分布在西北部2517、 920、 431孔一带。 煤层自然厚度 均 采厚度 度变化不大,总体上由北向南增厚,厚度变异系数 54%。煤层结构简单中等,一般含 1 2层夹矸, 层夹矸。积可采系数 93%。 5 1上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51煤层间距 均 异系数为 66%。在 2519、 2719、 18、 本上与 5 1煤层合并,间距为 体上间距由南向北加大。顶板为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 ( 8) 5 1煤层 位于 5煤组上部, 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 20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均 采厚度 均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 1 2夹矸 ,在 2515孔中含 4层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在井田变化小、由西北向东南增厚,其规律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52%,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87%。 5区发育且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6 1上煤层间距最小 大 均 西北向东南间距渐大,其变异系数 32%。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 9) 6 1上煤层 位于 6煤组上部, 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不可采区主要位于井田南部边界一带,即 2919、 423、 2720、 2920号孔一带。 据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均 采厚度 m,平均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少数孔含1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在井田变化不大,由西北向东南增厚的规律较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43%,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76%。 6 1上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全区发育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与下部的 6 2中煤层间距最小 大 均 部间距较大,其变异系数 25%。顶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 ( 10) 6 2中煤层 位于 6煤组中下部, 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不可采区主要位于井田西部。 据 井田内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 0 均 均 m。该煤层结构简单中等,含 0 5层 夹矸,多数孔含 1 2层夹矸,只有区外的 2815孔含 5层夹矸。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在 21 井田由北向南 ,逐渐增大 ,规律明显。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82%,全区面积 86%,可采面积 积可采系数 67%。 6 2中煤层为对比可靠、井田内大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井田内煤层属稳定较稳定,结构简单复杂,一般含 1 2层夹矸。与下部6 2下煤层 间距 均 6 2中煤层在北部区外 2615、2715孔处与 6 2下煤层间距变小到 间距的变异系数为 68%。顶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3、水文地质条件 ( 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第四系全新统( 散层潜水含水层 岩性为灰黄色、棕黄色 冲洪积砂砾石 ( 残坡积均与黄土( 风积砂( , 在区内广泛分布。根据 柴登南详查区简易水井抽水试验成果 :含水层厚度 地下水位标高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 1 2m 左右, 水井 涌水量 Q=s,单位涌水量 q=s m, 水温 9溶解性总固体 429 583,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水,水质较好。含水层的富水性弱中等,透水性能较强。因大气降水量较少,补给条件较差,补给量一般不大,但雨季补给量会明显增大。潜水含水层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非常密切,与下伏承压水含水层水力联系较小。 白垩系下统 志丹群( 隙潜水 承 压水 含水层 岩性为各种粒级的砂岩、砂砾岩及砾岩 夹砂质泥岩 ,在地表 沟谷两侧广泛 出露, 含水层厚度 0 平均 根据 柴登南详查区简易水井抽水试验成果 : 地下水位标高 井 涌水量Q=s,单位涌水量 q=s m, 水温 8溶解性总固体 486 1157,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22 水质 较好,含水层的富水性中等。由于没有较好的隔水层,所以与上、下部含水层均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侏罗系中统( 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 岩性为青灰色、浅黄色中粗粒砂岩,夹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含水层厚度平均 65布较广泛。根据柴登南详查区 3115号钻孔(位于井田东界外 800m)抽水试验成果:地下水位埋深 位标高 孔涌水量 Q=,单位涌水量 q=s m,渗透系数k=d,导水系数 d,水温 13,溶解性总固体 492, 下水化学类型为 K 水,水质良好。由此可知,含水层的富水性弱,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差。含水层与上部潜水含水层有一定水力联系,与下部承压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顶部隔水层 位于 2 煤组顶板以上,岩性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隔水层厚度一般 7 13m,隔水层的厚度较稳定,分布较为连续,隔水性能良好。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砂岩、砂质泥岩,次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等,全区赋存,分布广泛。根据 本次施工的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含水层厚度 下水位埋深 位标高 位降深 S=水量 Q=s,单位涌水量 q=s m,渗透系数 k=d,水温 10 12 ,溶解性总固体 344 353, 含量 。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水,水质 较 好, 但 超标 。因此含水层的富水性弱 ,透水性与导水性能差,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径 流条件均较差。含水层与上伏潜水含水层及大气降水的水力联系均较小。 23 该含水层为矿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和主要充水含水层。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底部隔水层 位于 6煤组底部,岩性以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 隔水层 厚度 一般在 10分布较连续,隔水性能较好。 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夹细粒砂岩。钻孔揭露厚度不全, 最大揭露厚度 邻区塔拉壕井田 地下水位标高 水位埋深 涌水量 Q=s,单位涌水量 q=s m,渗透系数 k=d。 水温 12,溶解性总固体 310, 下水化学类型为 水,水质良好。 含水层的富水性弱,透水性能差 ,与上部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 。 ( 2)地表水、老窑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没有水库、湖泊等地表水体分布,但区内降水比较集中,多为大雨或暴雨,雨后会形成短暂的地表洪水,一旦流入矿坑, 也会造成淹井事故。因此,要预防地表 洪 水通过井口等通道进入矿坑,在地表水体下采煤时 ,随时观测矿坑涌水量的变化情况,以防发生矿坑涌水事故。 区内目前没有老窑及生产小窑,但近年来,随着 东胜煤田 的大规模开发建设,矿区周围的生产矿井在逐年增加,采空区的面积与积水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未来煤矿开采,在边界附近要密切注视周围矿井的采掘情况, 不能无计划越界乱采, 防止勾通邻近采空区,防止涌水事故的发生。 ( 3)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色连二号井田 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以 裂 隙含水层为主,直接充水 含水 层的富水性微弱,补给条件和 径 流条件较差,以区外承压水微弱的侧向 径 流为主要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次要充水水源 有水 库、湖泊等地表水体,沟谷也无常年地表径流,且距煤层较远,一般在 200水文地质 24 边界简单 ,地质构造简单 。因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划分 为第 二 类第一型 裂 隙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