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区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区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区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区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 第一章 总论 目背景 目名称 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单位概况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中国建设项目管理实用大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4、残疾人就业条例; 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粤发 2009 9 号); 6、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7、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 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 的通知; 9、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建设意见; 10、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资料。 2 究范围及内容 ( 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为 残疾人中心修缮工程 ( 2)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取得综合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规模、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方案分析、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标情况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 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 1) 。 ( 2) 加强残疾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工作基础条件,是提高为残疾人社会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国家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主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项目选择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社会发展司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发展领域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函精神和国家国债投资的政策导向,项目选项准确,建筑规模适度,建设投资有保障,且基本条件优越,建筑技术有保证,社 3 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切实可行,也十分必要。 为此, 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我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目概况 建地点 设内容与规模 改造维修面积 3601 平方米,开设听障儿童听力语言、肢体残疾、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等。 要建设条件 项目区域内的水、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具 备建设的条件。 目总投资 计划总投资 元。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建设是贯彻实施省、市两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 (一)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 同全省人民一道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 2)总体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残疾人生活率先达到小康水平,欠发达地区残疾人事业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差距明显缩 小,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加强残 5 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 3)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先行先试;坚持落实普惠、突出特惠、讲求实效。 2、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 1)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城乡残疾人普遍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措施: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开展残疾人康复 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予以补助。做好伤病残军人移交安置工作,逐步提高伤病残军人保障待遇,保障其优先享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扶贫等公共服务。落实残疾人税收减免政策。制订落实机动轮椅车燃油费补贴、生活用水(电、气)费用、挂号费、诊疗费、停车费、盲人聋人手机短信和宽带资费用以 6 及农村筹资筹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研究制订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残疾人财产信托、人身和财产保险等保护措施。 ( 2)康复。 主要任务:完善残疾人康复管理、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网络,构 建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相适应的康复保障机制。珠江三角洲和东西北有条件的地区到 2013 年、其他地区到 2015 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行政区域内三分之一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采取康复救助措施,为 80 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政策措施:以专业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构建公办与社会办并举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提供功能技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 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加大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人事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行政区域内户籍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经费实行实名制划拨,由当地残联根据年度任务完成数与提供康复服务的定点机构进行定额结算。在定点社会办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享受公办康复机构同等救助标准。加快省残疾人康复机构和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机构建设,发挥指导全省、辐射华南的区域资源中心作用。各地要建立与当地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需求规模相适应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适配机 构。实施 0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 7 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残疾人康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人矫治手术及康复训练、麻风畸残矫治手术及防护用品配置、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国家重点康复工程,使 80 万名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康复需求的基本康复服务。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到 2015 年, 90%以上的街道和中心镇建有康园工疗站并形成网络。加大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康复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要 求和资助标准配套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培训 2 万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对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采取政府公开招聘的方式,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为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依据国家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开展评估、验配、定(改)制、居家无障碍改造、适应性训练和回访等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 28 万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大力引进、研发和应用国际及港澳台最新康复技术成果,制订和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评估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残疾人 康复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 3)教育。 主要任务:逐步对 0的残疾儿童实施学前康复教育。到 2015年,全省残疾儿童接受 3 年学前教育(含专门机构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的比例大幅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8 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着力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快创办华南特殊教育学院,办好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支持高等院校扩大残疾学生招生规模,完善残疾考生招生 考试办法,拓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渠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养学校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 4)劳动就业。 主要任务: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 6 万名,农村稳定在业残疾人 80 万名。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就业服务。为 8 万名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扶持 2 万名残疾人个体创业。 政策措施:推动制订实施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条例,修订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办法, 做好按比例就业年审和保障金征收工作。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采取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经营场所扶持等方式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地级以上市可成立集中安排较多中、重度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非营利性生产(服务)单位,承接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和项目。编制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专产专营和政府优先采购产品与服务目录。办好广州、 9 名、韶关 4 个省级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工业生产就业培训基地,承接农村残疾人 转移就业。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开展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资格认证方式、方法,加强残疾人职工在岗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能力评估,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办好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组织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做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 5)文化生活。 主要任务:发展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残疾人基本文 化需求。全省创建 100 个省级“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政策措施: 支持残疾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向所有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服务,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设立 1 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馆(室)。 扶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的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好残疾人艺术团。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机构要有计划地为残疾人提供艺术辅导。开展区域巡回演出,组织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参加全国调演。开展国(境)内外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 推进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利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有 10 计划开展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活跃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重视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盲人读物出版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各地开展残疾人手工艺品和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与交易活动。建立完善省级网络无障碍电影播放平台。支持、资助出版发行为残疾人服务的刊物及反映残疾人生活的图书、音像制品、影视作品,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 编写和出版,继续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更多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对残疾人出版发行文艺作品给予扶持。 ( 6)无障碍环境。 主要任务:继续加快推进全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统筹规划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无障碍建设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 1 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加强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使用公共服务信息。 政策措施:将无障碍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内容。航空、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公共停车区 要设置残疾人停车位。现有大中型公共场所不方便残疾人进出的通道,应当进行无障碍改造。积极推进住宅、社区、学校、福利机构、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开展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省、市、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开展无障碍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宣传、推广、普及 11 无障碍知识。落实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城市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加大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巡检力度,落实业主责任制。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公共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 、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大力推广和合理使用残疾人语音提示系统。大型、重点公共场所和风景区、公园的主要景点要设有盲文简介和盲人手摸模型。政务服务窗口以及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重点服务行业要推广手语。地级以上市有条件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残疾人专栏或者专题节目,电视新闻和其他影视节目要加配字幕或采用手语翻译。网络、电子信息和通信产品要方便残疾人使用。推进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等通信设备的信息无障碍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逐步推出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产品和符合残疾人需要的无障碍业务服务。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 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推进药品和食品说明的信息无障碍。 ( 7)法规建设和维权。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残疾人自身及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加强维权工作组织队伍建设,畅通残疾人联系渠道,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众性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政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省残疾人事业法规、规章体系,推动各地制定本地区的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尊重和保障残 疾 12 人对相关立法和残疾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权益。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力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荐优秀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残疾人工作者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维护残疾人合 法权益的意识。培训 1000 名残疾人维权工作人员,提升残疾人依法维权能力。切实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在制定政策、解决重大案件方面的作用。拓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通过开展“送法律下乡(进社区)”、“送法律进农村”等活动,把残疾人法律服务向社区、农村地区延伸,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依法解决残疾人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将残疾人权益保护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加快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机构建设,在省、地级以上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立残疾人 法律救助工作站。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拓宽和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健全残疾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根据各类别残疾人的不同特点、需求,制订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残疾人在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 13 普遍性、群体性的权益诉求。加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重大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残疾人信访反馈工作机制,及时处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 8)残疾预防。 主要任务:建立 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健全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建立残疾报告制度。 政策措施: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残疾预防和控制网络,形成信息准确、方法科学、管理完善、监控有效的残疾预防机制。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建立健全各有关部门和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基础预防工作力度,针对危害面广、可预防的致残因素,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逐步建立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网络,普及免费 婚前医学检查,做好孕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制度,有效实施对自闭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以及脊椎灰质炎等疫苗反应异常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重点救助。扩大免疫规划,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开展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减少传染病致残。积极开展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致残。加强初级眼保健工作,提高白内障手术能力,普及青少年视力检查和眼保健,减少白内障、儿童盲、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可避免盲。加强对食品和医药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 14 药品使用 秩序,减少食源性疾病致残和药物性致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交通知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医疗救助能力,减少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的预防和监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加强有关残疾预防体系建设。执行国家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实施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建立残疾预防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开展残疾因素监控和残疾预防对策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强化有关残疾预防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 目建设 是社会的需要 ,更是 残疾人的需要 本项目的提出,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发改委、中残联“十二五”期间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必然之举。嘉庆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文化体育等专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5 设规模 改造维修面积 3601 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 元。 16 第三章 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 址介绍 设条件 候概况 然资源 形、地貌 文特征 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项目用地范围内水、电、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完善,满足施工条件。 17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程概况 改造维修面积 3601 平方米,开设听障儿童听力语言、肢体残疾、智障 儿童康复训练等。项目计划总投资 元。 划设计 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114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2001 年 );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 的通知;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规范; 8、建设单位关 于项目的功能要求 . 划设计原则 1、研究本项目与其特定服务对象(残疾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当地特定地段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与周边环境关系,确定总体布局和建筑的体量、高度、主体位置和外部形象。 3、遵守无障碍设计规范,在整体规划布局、建筑细部等方面体 18 现出特定残疾人方便使用的要求。 划目标 结合基地未来发展的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 划设计方案 1、平面布局 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用房设计的基本原则 ,认真考察、研究,合理、科学的安排布置各业务用房。 2、交通组织 便捷的交通流线是设计的立足点之一,利用直线型交通的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地交通流线。既要满足中心的交通需要,还应根据基地未来各功能区域的划分与出入口的设置,形成基地内的道路网,分别有功能区域间的主干道、区域内的次干道。 通过对机动车流线和人行流线的合理组织,把绿化步行系统置于各建筑物中央,车行系统置于外围,使整个基地的交通系统成为一个内外有别,多层次的空间系统,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以减少车流对人流的影响,提高基地内交通的安全性。 3、绿化景观设 计 绿化景观设计应根据基地各组成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结合基地现有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总体来说,本基地内部的绿化设施主要由现有绿化设施、功能分区内的组团绿化、路边绿化三部分组成。 充分利用地块原有的绿化条件,结合基地未来各功能区的设置, 19 设计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主题不同的绿化空间,有效活跃建筑外部空间。 筑方案 计依据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 114 2、关于印发 的通知;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0352 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0016 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 6 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 001 年修订版 );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规范; 8、建设单位关于基地的功能要求。 计原则 1、无障碍性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 (如残疾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 20 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本项目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更加要求关心、重视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整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交通设计、环境设计、配套设施以及指示系统中均要求考虑符合残疾人使用要求的无障碍设施和尺度。 2、可持续性 充分考虑基地未来在功能分区、空间序列及环境景观方面的合理安排。基地作为整体留有发展余地,同时各功能分区也预留发展空间。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集约性,保留自然山体和水体,强调建筑组合的有效性,便于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3、社会性 在大力发展机构服务与专业服务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残疾人工作中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残疾人康复服务事业的发展。 4、公益性 坚持以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服务宗旨,树立“倡导善待、奉献爱心”的服务理念,承担社会职能,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努力提高社会、残疾人及其亲属对机构的满意度,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 与、共享”的目标,打造温馨和谐的善爱之家。 21 筑平面功能设置 建筑平面形体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以矩形平面的条形建筑为主,局部假设联系长廊作为转折;条形建筑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建筑物的主要用房保证南北朝向;建筑内部设施以方便残疾人使用为前提;建筑以低层建筑为主,且均设有电梯,方便残疾人上下交通方便。 面设计 建筑单体均要求体现温馨、关爱的内涵形象,结合服务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进行整体立面设计,同时从平面功能出发,以稳重温情的形象为基础,以现代化的手法,细心地设计塑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善爱 之家。 修设计 装修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装修原则为:不追求豪华,崇尚简洁和自然,坚持耐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完全遵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装修材料的选择要求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设计的规定,合理选用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装修材料。 构方案 述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 年,建准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场地属于软弱 场地土,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 22 震 设防烈度为 8 度。 计依据 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年版;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0009006 年版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9、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 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15 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50476 计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结合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有关条文规定取值如下: 1、竖向荷载。 钢筋砼结构自重按 25KN/算,填充间墙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容重不超过 10KN/ 楼面均布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 取值,屋面均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 取值。恒荷载按实际计 23 算。 2、 风 荷载。 筑物的耐火等级 本工程的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相应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条文设计。 构设计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项目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考虑,基础等级为乙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按抗震裂度 设防并采取抗震措施。 构体系、基础设计 单体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管桩基础。 气方案 要 用电设备 主要用电设备有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计算机设备、广播音响系统等。 配电系统 (一) 10电系统。 本项目电源取自邻近市政电网的 10关站。 10关柜拟 24 采用微电脑式多功能继电保护器来进行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三相过流、速断、单相接地保护和变压器超高温保护。 (二)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加母联开关手动或自动操作。另外设置一事故母线段,平时由市电供电,当变压器均发生故障时,柴油发电机能在 15 秒内自动起动,保证重要负荷用电。变压器低压侧设置成套静电 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以集中补偿形式使高压侧功率因数提高到 上。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混合或链式配电。大容量干线及树干式干线采用封闭式插接母线。小容量一般用电干线采用三芯或五芯阻燃塑料绝缘铜芯电力电缆,消防设备配电干线采用矿物绝缘防火电缆。垂直部位沿电缆竖井敷设,水平部位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支干线及支线基本采用阻燃塑料绝缘铜芯导线穿金属管或金属槽在吊顶内敷设。照明电源与空调电源由不同变压器供电。 所有消防泵、 喷淋泵等消防设备,均采用末端自投线路设计,由低压配电屏引双回路放射供电,一路引自应急母线段,线路采用防火电缆,另一路引自正常母线段,线路采用阻燃电缆。 动力设备如水泵、风机等由低压配电屏单回路放射式配电,消防电梯由应急段引出的电缆采用单芯防火电缆,由正常段引出电缆采用五芯阻燃电缆,电梯引自应急段的电缆采用五芯阻燃电缆,引自正常 25 段的电缆为一般铜芯电力电缆。 油发电机组 为确保消防供电的可靠性和必须保持供电的负荷用电,本项目设置一套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电停电时,应急母线失电,应急柴油发电机应在 15s 内自动启动完成,启动后向 220/380V 应急母线供电。其供电对象有消防水泵、消防排烟设施、应急照明及消防控制室用电设备等。 明 本项目的照明设普通照明、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 在光源和灯具选择方面,主体以荧光灯为主,公共场所、各设施用房、疏散楼梯、疏散走道设应急照明灯,疏散走道与公共出口设疏散指示灯和出口指示灯。应急照明电源采用集中型 源装置。源装置在市电有电时不工作,输出的电源是市电。当市电停电后,经过短暂的切换,由 出应急电源。为了降低电源装置的总容量,应急灯均 采用节能灯作为光源。疏散指示灯和出口指示灯均选用自带蓄电池型,应急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20 分钟。 电系统 播音响系统 本项目的广播音响系统包括公众广播音响和特殊音响。公众广播的对象主要为公共场所,在走廊、业务用房、办公用房、会议室等处 26 装设组合式声柱或分散式扬声器箱,平时可用来播放通知等,发生灾害时用作事故广播,用它来指挥疏散。公众音响系统的设计与消防报警系统配合,实行分区控制,区域的划分与消防的分区相同,两系统可共用一套设备,设于消防控制室内。 在会议室、教室等处还设特殊广播音响,即是 小型移动式的独立扩音系统,能为会议等活动提供大屏幕投影电视机、投影书写仪、各种型号不同制式的录像机等。 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项目设集中报警系统,设消防控制室进行集中监控。 在本建筑的各功能部位根据消防规范设置智能型的烟感、温感检测探头,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及消火栓按钮,检测防火阀、干(湿 )式报警阀门、检修阀及水流指示器的状态。 消防控制室接受各种火灾报警讯号,确认后发出警报信号和事故广播,指挥疏散,联动控制防排烟系统和灭火设施系统(启动消防泵喷淋泵),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 、指令非消防电梯回降至首层,停止空调和通风设备(消防用排烟风机和加压风机除外),切断非消防用电电源,并接受反馈信号。消防控制室设消防报警电话总机和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的 119 火灾专线电话。 讯系统 本项目的电话拟向电讯局报装汇线通系统,电话网利用综合布线网络传输。其容量指标办公区按 算;会议室按 算。 27 线电视系统 会议室、办公室、管理用房根据需要设置有线电视网络,信号引自城市有线电视网,可提供国内外电视节目多套。 全防范系统 1、入侵报 警系统。 在重点部位设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由报警探测器、传输系统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当探测器探测到有非法侵入时,产生报警信号并通过传输系统送到报警控制器。 报警控制器经识别、判断后发出声、光报警,记录入侵时间、地点,同时控制多种外围设备,如打开现场照明灯、开启摄像机、启动录像机。 2、门禁系统。 在重点办公室的门上安装门磁开关,当门开 /关时,安装在门上的门磁开关,会向系统控制中心发出该门开 /关的状态信号,同时,系统控制中心将该门开 /关的时间、状态、门地址,记录在计算机硬盘中。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本 项目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主要出入口、重要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及必要设防的场所装设摄像机,在控制室集中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随时监控大楼的运作和安全动态,控制室设在值班室内。控制室主要设备有监视器、矩阵切换、设备控制主机等。 28 合布线 本项目设置可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的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与通信网络由局域网及与外界的通信网 控交换网组成,并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升级、扩展和配置。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线缆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信息插座采用超五类 插座;水平线缆 (包括数据系统线路和语音线路 )均采用超五类 4 对非屏蔽双绞线;在垂直干线子系统,数据线路采用室内光纤,语音线路采用多对数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在每个楼层设置一配线柜安装楼层配线架,信息点少的楼层可几层共用一配线架,通过楼层配线架把垂直干线电缆与各楼层水平布线子系统进行连接。 办公管理人员按每人一个信息点,其它会议室、专业技术用房等按实际进行设置信息点。 调与通风 本项目因地处南方城市,只考虑夏季空调。 调系 统设置 根据使用要求,在不同的功能房配置相应的空调设备,并预留管线管道和空调排水管道以及主机放置的位置。 风与防排烟系统。 功能房设置机械排风及排烟系统,排风按每小时 5 8 次换气考 29 虑。卫生间等设置独立排风系统,排风按每小时 6 10 次换气考虑。 排水及消防方案 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5 年版)。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29 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 活给水方案 1、水源。 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市政自来水水压约 市政自来水管网接一条 管至本项目,可满足生活用水量要求。 2、生活给水管道材料。 生活给水 管采用钢塑给水管。 水方案 1、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分为三个排水系统,即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30 生活废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 1)在天面设有雨水斗,经管道集中后排至室外雨水排水管网,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排水管网,最后排入市政雨水排水管网内。 ( 2)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市政污水管网接纳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 ( 3)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 2、排水管道材料。 室内生活及雨水排水管采用 水管,室外生活及雨水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 防方案 1、水源。 消防水源来自地下消防水池,在区内道路建筑物周边连成环状消防管网,业务用房消防用水给水管从环状管网上引出。 2、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 20L/s,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 15L/s,室内喷淋用水量 22L/s。火灾延续时间为 2 小时。 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系统按“中危险级级”设计,喷水强度为 6L/用面积为 160 计流量 22L/s, 火灾延续时间为 1 小时。 3、消防系统。 本项目消防系统分为四个系统, 即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室内消 31 火栓消防系统、自动喷水消防系统、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 ( 1)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水源来自地下消防水池,管网采用环状网,在本建筑周围道路边设置适当数量的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小于120m。 ( 2)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采用带消防卷盘和就地启动消防泵按钮的组合式室内消火栓箱。室内消火栓箱设置在明显且易于取用的地点,并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 3)自动喷水消防系统 除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外,其余均设自动喷水消防系统。 ( 4)七氟 丙烷气体消防系统 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均设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 4、化学灭火设施。 为了能迅速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除设置上述的消防设施外,建筑物内还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置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5、消防管道材料。 室外消火栓消防给水管和室内消防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 32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节水措施 制依据 制依据 1、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6二时段二级标准。 2、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7二时段要求二级标准。 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5、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 设期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期虽然会造成一定扬尘污染,但其污染范围较小,主要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对用地周围的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2、施工固废对环境的影响暂时的,妥善处理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和生活垃圾,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施工期噪声 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3 2、水环境影响评价。 生活污水经隔渣处理、粪便污水经三级厌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6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环境噪声影响。 一般情况下,噪声主要为楼内各类空调机、进出车辆产生的噪声和人群活动产生的噪声等。源强一般在 65 85 A)之间。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正常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 要是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境保护措施建议 工期环境保护建议 在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应该尽可能通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的手段来减少建设期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其它工地的经验来看,需要做好以下建议措施,把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较低的限度,做到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协调。 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从要多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噪声的影响。 ( 1)强噪声设备夜间( 20:00 07:00),中午( 12:00 14:00)不准施工。 ( 2)采用低噪声系列 施工机械,降低施工噪声对评价区的噪声污染。 34 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 1)建筑材料运输车按规定配置了防洒落装备,适量装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了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 2)运输车辆加了蓬盖,且离开装、卸场地前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 3)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 4)对于散装物料,如水泥、砂石等,建议设置专用堆棚进行存放,避免扬尘产生和避免被雨水冲刷。 3、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 1)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39 号, 2005年 3 月 23 日)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 2)施工活动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向环境保护或环卫部门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将建筑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合理处置。 ( 3)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暂存,能够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以节约宝贵的资源。 ( 4)对建筑垃圾要进行收集并固定地点集中暂存,尽量缩短暂存的时间,争取日产日清。同时要做好建筑垃圾暂存点的防护工作 ,避免风吹、雨淋散失或流失。 ( 5)施工单位不准将各种固体废物随意丢弃和随意排放。 35 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会对施工场地及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营期环境保护建议 1、水污染防治对策。 人员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污水分流系统,根据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粪便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汇合市政排污管网。 2、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拟建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有风机房等。项目的各类进、排风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除机械噪声外,主要还来源于气动性噪声,必须对风机进出风管装弹性软接头,加消声弯头进行消声,基础进行减振处理。 各噪声污染源经过上述处理后,其边界噪声值可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 4 类标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废纸、废金属、塑料、橡胶等可回收的垃圾指定的有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再生利用;花草、灰土等可填埋的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垃圾房经常进行消毒、杀 灭害虫工作,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 36 价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需严格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