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_第1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_第2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_第3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_第4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14 章发布人:李心记 来源部门:共同学科部 浏览人次: 次 发布时间:2009 年 9 月 18 日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消费 B.物质资料的分配 C.物质资料的交换 D.物质资料的生产2政治经济学是()A.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科学 B.研究家庭管理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 D.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商品 B. 物质资料生产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4在生产力中,起能动作用的是()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生产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物质资料交换6生产资料是()A.人的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B.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D.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社会经济形态 B.社会形态 C.社会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A.科学抽象法 B.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 C.唯物辩证法 . D.现代科学方法 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供求规律 D.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10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11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C.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 D.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经济规律的作用12“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将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科学2生产力 ()A.是人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反映生产中人和自然的关系 C.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3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A.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E.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 A.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D.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B.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C.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D.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6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7经济规律包括 ()A.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由人们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创造的经济规律C.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8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9人的劳动不同于动物寻求生存的本能活动在于它是()A.一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B.一种有计划的生产活动C.从制造和利用工具形成的D.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使其实和人类需要的一种活动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1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 B.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2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A.经济规律总是和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 B.经济规律是永久不变的 C.经济规律不是永久不变的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13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统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三、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劳动 3劳动对象 4劳动资料 5生产力 6生产关系 7经济规律 8科学抽象法 四、 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2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4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的作用?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五、 原理运用题1材料分析:19 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政治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的运用数学,数学方法几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个主要分支。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 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时大量采用数学方法,特别是一些深奥的数学方法的运用,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经济研究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倾向。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成为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肯定经济学数学化。认为,经济学数学化会成为当代经济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已经有相当的历史。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 配第的名著政治算术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更加重要了。在诺贝尔经济学获奖的经济学家中,有 1/3 以上是在经济数学方面做出贡献的。20 世纪经济学的重大进展都与数学有关。有的人否定经济学数学化。认为数学形式没有、也不可能 数学化不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因为:第一,经济运行总量在一定的制度下进行的,离开了对具体生产关系的定性分析。数学化的定量分析意义不大。一味强调经济学的数学化会使经济学步入歧途。第二,西方经济学使用数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工具被当成了目标,简单明了的经济思想披上了繁琐的数学外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本是学数学的,后来改行研究经济学,他对自己圈子里的人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的情况相当熟悉,并对此提出了中肯的批评。问题:你怎样看待经济学数学化?2辨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是专门研究人雷社会经济史的。【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B 4C 5C 6C7D 8C 9D 10A 11B 12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 2ABCD 3ABD 4ABCD 5ABC 6AD 7ACD 8ABC 9ABCD 10AC 11ABC 12ACD 13ABCD 三、名词解释(略)四、问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已逐渐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掀起强大的工人运动的条件下产生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秀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他第一次指明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第一次指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随着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实践的和发展的科学。因此,不能用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态度对付它。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要生存,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下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即社会生产关系主题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表现形式是经济体制。(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4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答:(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2)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为人类谋福利。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2) 科学的抽象法,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4)借鉴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还运用和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方法等。同时,还可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方法。五、原理运用题。1材料分析。答:(1)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其它学科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因此,可以肯定,数学是辅导经济研究的一个有益方法。(2)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滥用,不仅不利于经济学的发展,也无益于经济问题的解决。(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直受到苛刻的批评。有人高度评价马克思运用的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但又认为他不善于运用数学方法老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现代经济学大多缺乏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制度说明。(4)总之,在经济研究中,即不能忽视数学方法的运用,也不能滥用数学,而是应当将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人文精神与数量表达有机结合起来。2辨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史的。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非历史地研究某一种生产关系,而要进行历史的比较, 因而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3)专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是经济史学的任务。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A.商品流通 B.产品流通 C.商品 D.产品经济2马克思说:我们不能从小麦的滋味尝出种小麦的是俄国的农奴、 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这句话表明使用价值()A.是商品和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本质属性 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C.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 D.不是物成为商品必须具有的属性3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总是()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货币4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的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价格 5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质量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C.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商品二因素学说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资本积累学说 7关于金银成为货币的问题,下述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也是金银。 B.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D.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8能够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9马克思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指出一般价值形式()A.是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发展过来的B.是从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过来的 C.是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过来的 D.是从货币形式发展过来的 10商品的价格是 () A.价值的基础 B.价值的货币表现 C.价值的实体 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供求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竞争规律 D.价值规律 12商品流通公式的正确写法是() A.商品商品 B.商品货币商品 C.货币货币 D.货币商品货币 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A.商品生产才能解决 B.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C.商品分配才能解决 D.商品消费才能解决 1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 15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和价值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某一生产部门的内部大多数商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17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9一本书售价 18 元 5 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20纸币流通规律应当是纸币的发行量()A.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大于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 C.小于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 D.与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社会分工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C.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3商品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的是() A.同一生产部门的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B.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C.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看,其含义包括()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与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B.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 C.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创造商品价值 D.劳动要以一定的天然存在的物质基础为前提 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A.可以衡量和计算商品的价值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D.使商品具有价格 7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待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待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8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纸币供应量增速减缓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纸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 D.纸币升值 9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0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11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变化 1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使物物交换变为商品流通 B.造成买卖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 C.产生危机的可能性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 名词解释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个别劳动时间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具体劳动 8抽象劳动 9.劳动生产率 10.私人劳动 11社会劳动 12相对价值形式 13等价形式 14货币 15货币流通规律 16价值规律 17市场机制 18通货膨胀 19通货紧缩 20自然经济 21商品经济 22市场经济 四、问答题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2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哪三种商品经济形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是什么?7价值规律的内容、核心、 作用以及实现形式是什么?五、 原理运用题1辨析: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商品的效用决定的,因此,它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关系。2辨析: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而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C 5C 6C 7C 8D 9C 10B11D 12B 13B 14C 15A 16D 17D 18D 19A 20A二、多项选择题1AD 2ABCD 3AD 4CD 5ABD 6ACD 7BC 8BCD 9ACD 10BD 11ACD 12ABCD三、名词解释(略)四、问答题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答:(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2)自然经济封闭保守,商品经济开放进取。(3)自然经济使生产力停滞不前,商品经济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哪三种商品经济形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1)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三种商品经济形式是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三种商品经济的联系是:第一,都是商品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共同的特征,规律和运行机制。第二,既具有某种“承前启后”的历史联系,又相互依存、 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同时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3)三种商品经济的区别三种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第一,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都是私有制经济,但二者又有区别。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的商品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同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答:(1)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2)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是什么关系?答:(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1)简单商品经济的其它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的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经济中的地位。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符合社会需要,而且所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可以发财致富。反之,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贫困。6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答:(1)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2)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3)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其它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7价值规律的内容、核心、 作用及实现形式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2)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核心,它反映了商品所有者之间最本质的经济关系或基本利益关系。(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改善和创新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二,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部门的地位和分配比例。第三,促使经济分化,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导致两极分化。(4)价值规律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又使得价格背离价值。价格背离价值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不仅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而且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这是因为:第一,从同一商品的价格波动来看,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说明价格是受价值制约的。第二,从不同商品的价格波动来看,多种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第三,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涨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其平均价格与价值还是一致的。五、原理运用题1辨析: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商品的效用决定的,因此,它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关系。答:(1)商品的交换价值不由商品的效用决定,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因而不能说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没有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不以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商品的关系时又必须涉及使用价值。2辨析: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而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答:(1) 商品价格的变化,有商品价值变化引起,还可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因此,商品价值变了价格不一定变化。只有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值的变化才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这时的价格变化才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2)商品价格还会受竞争、供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商品价格的这种变化也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资本总公式是()A.G-W-G B.W-G-WC.G-W-G D.G- G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3. 在商品价值 C+V+M 中,新价值是()A.C+V B.C C.V+M D.C+M4.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B.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矛盾C.价值增值和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D.表面上的平等和实际上的不平等的矛盾5.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6. 某资本家共有资本 100 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 40 万元,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 50 万元,产生商品价值 150 万元,那么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A.100% B.150% C.200% D.300%7.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中的 C 是工人()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B.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C.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D.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8. 促使资本家竞相提高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 D.供求规律10.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这表明()A.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减轻B.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减少了C.工人生活改善和被剥削程度提高并存D.工人有了自己的生活资料,不算是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11.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A.生产的需要而言的 B.资本的需要而言的C.人口过快增长而言的 D.技术进步而言的1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A.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加B.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加C.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减少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增加13.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A.资本积累和基本集聚 B.资本兼并和资本集中C.资本集中和资本垄断 D.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14. 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利的杠杆是()A.竞争和信用 B.资本积累和资本集聚C.资本积累和资本货币 D.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15. 某资本家的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这影响该厂的()A. 资本技术构成 B. 资本价值构成C. 资本物质构成 D. 资本有机构成16.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 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17.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值过程 D.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 2 个正确答案)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社会分工 B.私有制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 资本是()A.厂房、机器、设备与生产资料B.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D.历史范畴3. G-W-G之所以被称作资本总公式,是因为()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B.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点C.概括了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点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4.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5. 资本技术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的关系是()A.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B.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C.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D.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反映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6.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A.资本集聚不仅增大个别资本总量而且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能增大个别资本总量B.资本集聚只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能增大个别资本总量C.资本集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不受这种限制D.资本集聚引起个别资本增大速度慢,资本集中引起个别资本增大速度快7.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进行劳动B.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C.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D.劳动产品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8.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表现为()A.运动的目的不同 B.运动的内容不同 C.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运动过程的媒介物不同9.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A.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C.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D.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10.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A.必要劳动时间的起点 B.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剩余劳动时间的终点11. 资本集中的强有力杠杆是()A.竞争 B.信用 C.联合 D.吞并12.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不变资本 B.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D.剩余价值/可变资本13. 按照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收入和实际购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分,工人的工资可分为()A.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 C.实际工资 D.计时工资14. 再生产按照规模可分为()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三、名词解释1. 劳动过程 2. 价值形成过程 3. 价值增值过程 4. 资本 5. 不变资本 6. 可变资本 7. 剩余价值 8. 剩余价值率 9. 绝对剩余价值 10. 相对剩余价值 11. 超额剩余价值12. 资本主义工资 13. 计时工资 14. 计件工资 15. 名义工资 16. 实际工资 17. 再生产 18.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20. 资本积累 21. 资本有机构成 22. 资本集聚 23. 资本集中 24. 相对过剩人口四、问答题1.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3. 用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4.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5. 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6.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7.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五、原理运用题1. 辨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即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 辨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按一定时间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让渡劳动力的所有权。3. 辨析:资本家剥削工人是因为没有付足工资。【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单向选择题1. A 2. C 3. C 4. C 5. D 6. B7. D 8. B 9. A 10. C 11. B 12. B 13. D 14. A 15. B 16. D 17. B 18. C 二、多项选择题1. CD 2. BCD 3. BD 4. BD 5. AC 6. ACD 7. AC 8. ABCD 9. ABCD 10. BC 11. AB 12. BCD 13. AC 14. AB三、名词解释(略)四、简答题1.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 (1) 货币能否转为资本,关键是能否实现价值增值。(2)从 G-W-G来看,价值增值不可能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货币成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并不发生价值变化;也不可能发生在 W-G阶段上,因为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价值增值只能发生在 G-W 中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它的使用价值上。(3)货币所有者必须在流通领域内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新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4)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答:(1)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马克思根据资本的不同构成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创造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量,因此,叫做可变资本。(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3. 用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这可以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来加以说明。(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把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并保存到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凝结在产品中,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产品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3)价值增值的关键在于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这样,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便大于劳动力价值,其差额为剩余价值。 (4)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4.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与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资本家竞相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产生。(4)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和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5.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答:(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第一,相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二,资本主义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2)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