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课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进行规律教学时,如何做好实验,并使学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一个客观感性的认识对于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高一物理课本第六章“牛顿第二定律” ,设计的实验是间接地通过比较位移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本人以为,用一个大夹子控制两辆小车的运动时间,从而比较它们在相同时间里的位移达到比较加速度的方法学生不是很能接受,容易模糊本次实验的目的。不妨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直接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下: 教学设计11 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 B 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学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2牛顿第二定律。3教学难点: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用具: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 ,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幻灯片: (物体质量相同)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巩固练习: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因为 m 小,由 a = 知 a 大,由 = at 得 大14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15 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公式表示:F=kma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产生 1m/s2 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牛顿。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 F 合=m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A同一性:a,F,m 是对同一个物体而言B瞬时性:有力就有加速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着消失。C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相对性:a 是对地面而言的16 课堂练习,掌握解题步骤例题,质量是 5kg 的物体,以 2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绳子了拉力大小。60N。效果检测课后,本人以作业的形成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检测。目标:检测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检测题:高一物理课课练课时三牛顿第二定律(一)检测结果分析:学生对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已经能基本掌握其解题步骤,对定律的理解也能达到大纲的要求,有些同学对受力分析还是不熟悉,有时会多力或者漏力,可以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再强调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一力学所处的地位。关于其新课教学,重在了解和简单运用,而不需要太难,太深,只要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正确的理解,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作好铺垫。在教学中用学生活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使我及时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为了下一节课的巩固和深入积累了材料。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对计算机的格式没有进行规范,使学生的解题步骤有些凌乱。以上是本人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课堂设计与反思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课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进行规律教学时,如何做好实验,并使学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一个客观感性的认识对于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高一物理课本第六章“牛顿第二定律” ,设计的实验是间接地通过比较位移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本人以为,用一个大夹子控制两辆小车的运动时间,从而比较它们在相同时间里的位移达到比较加速度的方法学生不是很能接受,容易模糊本次实验的目的。不妨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直接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下: 教学设计11 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 B 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学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2牛顿第二定律。3教学难点: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用具: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 ,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幻灯片: (物体质量相同)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巩固练习: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因为 m 小,由 a = 知 a 大,由 = at 得 大14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15 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公式表示:F=kma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产生 1m/s2 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牛顿。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 F 合=m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A同一性:a,F,m 是对同一个物体而言B瞬时性:有力就有加速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着消失。C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相对性:a 是对地面而言的16 课堂练习,掌握解题步骤例题,质量是 5kg 的物体,以 2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绳子了拉力大小。60N。效果检测课后,本人以作业的形成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检测。目标:检测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检测题:高一物理课课练课时三牛顿第二定律(一)检测结果分析:学生对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已经能基本掌握其解题步骤,对定律的理解也能达到大纲的要求,有些同学对受力分析还是不熟悉,有时会多力或者漏力,可以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再强调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一力学所处的地位。关于其新课教学,重在了解和简单运用,而不需要太难,太深,只要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正确的理解,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作好铺垫。在教学中用学生活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使我及时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为了下一节课的巩固和深入积累了材料。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对计算机的格式没有进行规范,使学生的解题步骤有些凌乱。以上是本人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课堂设计与反思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课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进行规律教学时,如何做好实验,并使学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一个客观感性的认识对于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高一物理课本第六章“牛顿第二定律” ,设计的实验是间接地通过比较位移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本人以为,用一个大夹子控制两辆小车的运动时间,从而比较它们在相同时间里的位移达到比较加速度的方法学生不是很能接受,容易模糊本次实验的目的。不妨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直接得出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如下: 教学设计11 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 B 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学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2牛顿第二定律。3教学难点: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用具: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 ,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幻灯片: (物体质量相同)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巩固练习: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因为 m 小,由 a = 知 a 大,由 = at 得 大14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15 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公式表示:F=kma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产生 1m/s2 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牛顿。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 F 合=m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A同一性:a,F,m 是对同一个物体而言B瞬时性:有力就有加速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着消失。C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D相对性:a 是对地面而言的16 课堂练习,掌握解题步骤例题,质量是 5kg 的物体,以 2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绳子了拉力大小。60N。效果检测课后,本人以作业的形成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检测。目标:检测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检测题:高一物理课课练课时三牛顿第二定律(一)检测结果分析:学生对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已经能基本掌握其解题步骤,对定律的理解也能达到大纲的要求,有些同学对受力分析还是不熟悉,有时会多力或者漏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交通大学定向就业协议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纸管》规范要求
-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有答案)
- 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技术检测与标准认证服务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工业机械手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汽车4S店活动策划
- 工厂员工行为规范培训
- 机器学习技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前景
- 水土保持知识普及培训方案
- 火灾自动报警及其消防联动系统技术规格书
- 木门窗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考题猜想】原卷版
- 逐梦芳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学区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7.1关爱他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
- 高中数学集合练习题160题-包含所有题型-附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秋国开《四史通讲》期末大作业试题B答案(第1套)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题目含解析
- 户外广告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