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_第1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_第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_第3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_第4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 1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镜花水月 C坐井观天 D海市蜃楼 2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 50正常体温 42 C步行速度 5m/s D身高 小号是乐队演奏国歌时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它具有独特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4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5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彩虹的形成 C水中倒影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6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7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光线 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 后转动板 E B绕 后转动板 F C绕 起转动纸板 E 和 F D绕 O 点转动入射光线 关于紫外线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装置 B钞票上的防伪措施 C军事设施上的夜视镜 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0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A将粮食摊开晾晒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电热吹风吹干头发 D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盒后放入冰箱中 11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12小明身高为 立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以 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 描述正确的是( ) A 变大 B 2m,像变小 C 不变 D 不变 13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 两个焦点 D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处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 “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 ”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 2 升到 8 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满分 20 分) 16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 150 页的厚度是 每张纸的厚度应是 m,合 m 17平时所说 “月亮躲进云里 ”是以 为参照物,说 “乌云遮住了月亮 ”是以 为参照物 18 “频闪摄影 ”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 运动,乙做 运动(选填 “匀速直线 ”或 “变速直线 ”)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太阳光从太阳传送到地球上需要 500s,则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 m 20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填 “较长 ”“较短 ”) 21如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 (填 “A”或 “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2夏天,冰箱里出现白色的霜属于 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的外壁山出现小水滴属于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2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2: 3,它们的密度之比 ;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 ,两物体剩余部分 的密度之比是 2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只有用 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带 三、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20 分) 26( 1 分)一束水平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杯,请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大致折射光路 27请在图中画出经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8( 5 分)小明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 1)如图 1 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如图 2 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 “上 ”或“下 ”) (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选填 “变大 ”或 “变小 ”) 29 ( 10 分)某同学为了测量食用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 ”或 “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 3)重新调节好天平,称得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60g,然后将一部份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是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是 g,食用油的密度是 g/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满分 15 分 出公式、单位及必要的计算过程) 30( 6 分)某人在 100m 短跑的跑道上步行,要用 80s 由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 1)他的步行速度应为多少? ( 2)如果他在最初 20m 以 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 80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他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31( 9 分)一个空瓶的质量为 100g, 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600g,在空瓶中装某种金属碎片若干,瓶与金属碎片的总质量为 900g,再装满水,瓶子、金属碎片和水的总质量为 1309g,试求: ( 1)瓶的容积 ( 2)金属碎片的体积 ( 3)金属碎片的密度 201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 1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镜花水月 C坐井观天 D海市蜃楼 【考点】 光的折射 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属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 50正常体温 42 C步行速度 5m/s D身高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4080 A 符合实际; B、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故 B 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1m/s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的身高在 2m,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小号是乐队演奏国歌时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声音嘹亮、清脆、 高亢,它具有独特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考点】 音色 【分析】 本题要明确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我们区别声音靠的就是音色 【解答】 解:小号是乐队演奏国歌时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它具有独特的音色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乐音的特征,辨别声音我们靠音色 4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解答】 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5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彩虹的形成 C水中倒影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首先要明确日、月食是一种影子现象,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 ,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然后再对日月食的成因进行分析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解答】 解: A、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正确; 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故 B 错误; C、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 C 错误; D、岸上看到水中 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 “三点一线 ”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海市蜃楼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6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考点】 声与能量 【分析】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呐 ”的利用、医用 “B 超 ”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碎石 ”等 【解答】 解: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A 错误; B、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 错误;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 错误; D、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7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 后转动板 E B绕 后转动板 F C绕 起转动纸板 E 和 F D绕 O 点转动入射光线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如 果沿 后同时转动板 E,则板 E 和 在一个平面内,研究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沿 后转动板 F,这样板 F 与 E 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如果绕 起转动纸板 E 和 F,则板 E、 F 和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不能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绕 O 点转动入射光线 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 E、 F 和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不能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中是通过折动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线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 8关于紫外线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装置 B钞票上的防伪措施 C军事设施上的夜视镜 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 【考点】 紫外线 【分析】 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 D,促使 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答】 解: A、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故 A 错误;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但钞票上的防伪措施与紫外线无关,故 B 错误; C、军事设施上的夜视镜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 C 错误; D、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 D,促使钙的吸收,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 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 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误、 C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 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 10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A将粮食摊开晾晒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电热吹风吹干头发 D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盒后放入冰箱中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作答 【解答】 解: A、把粮食摊开,增大了粮食的表面积可以加快粮食中水份的蒸发,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可以加快衣服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温度,可 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用电吹风吹头发,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头发的温度比较高,同时空气流速增大,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D、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盒后放入冰箱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表面积和空气的流动,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联系生活实际,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11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 物体质量的大 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C、切掉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2小明身高为 立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以 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变大 B 2m,像变小 C 不变 D 不变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 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 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 2m 2=4m; 由他以 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 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 s=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s=s 2s=m=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选 D 【点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3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 解答】 解: 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 B 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 B 【点评】 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 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处 【考点】 生活中的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分析】 解答此题要掌握以下几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都有两个虚焦点; 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 【解答】 解: A、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故 A 正确; B、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 B 正确; C、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都有两个虚焦点,所以说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故 C 正确; D、只有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才是焦点,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 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学生容易忽略 “平行光线 ”这一前提条件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 “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 ”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 2 升到 8 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温度从 2 升到 8 的过程中,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变化特点 【解答】 解: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 = 可知,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其密度的变化特点是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和根据图象分析问题,关键是判断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点,还要知道水的质量不随水的体积、状态、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满分 20 分) 16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 150 页的厚度是 每张纸的厚度应是 72 m,合 10 5 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分析】 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 解: 书本纸张的张数为 n= =75 张,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h= =2m=10 5m 故答案为: 72; 10 5 【点评】 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一张纸是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 17平时所说 “月亮躲进云里 ”是以 云 为参照物,说 “乌云遮住了月亮 ”是以 月亮 为参照物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 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躲进云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云为参照物; 乌云遮住了月亮,被研究的物体是乌云,乌云遮住了月亮,说明乌云是运动的,乌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月亮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云;月亮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8 “频闪摄影 ”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 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 匀速直线 运动,乙做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 “匀速直线 ”或 “变速直线 ”)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 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 解:如图,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变速直线 【点评】 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考虑是本题的关键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 108 m/s,太阳光从太阳传送到地球上需要500s,则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 1011 m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 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是 3 108m/s 根据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和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大约要用 8用速度公式变形 s=可求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 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08m/s; 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 t=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s= 108m/s 500s=1011m 故答案为: 3 108; 1011 【点评】 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此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此题中的已知条件题目已给出,代入公式即可,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0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凸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较短 (填 “较长 ”“较短 ”) 【考点】 显微镜 【分析】 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较短 【点评】 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 21如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 A (填 “A”或 “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80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分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根据图象中观察是否有固定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熔化时,温度不变,该温度为熔点 【解答】 解:从图中可知, A 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80 不变,所以B 是晶体,且熔点为 80 故答案为: A; 80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注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2夏天,冰箱里出现白色的霜属于 凝华 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的外壁山出现小水滴属于 液化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凝华是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是由气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解: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冰箱受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的几种变化,要注意物质原来和现在的状态 2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左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35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解答】 解: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右侧光线是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图中所示折射角是 9055=35, 入射角为 90 30=60如图所示; 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即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故答案为:左; 3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在此题中,关键搞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 2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2: 3,它们的密度之比 2: 3 ;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 ,两物体 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2: 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 已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同和质量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之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 解: V 甲 =V 乙 , m 甲 : m 乙 =2: 3; 由 = 可得,它们的密度之比: = = = ; 又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若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 后,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为 2: 3 故答案为: 2: 3; 2: 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色散 ,只有用 白 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带 【考点】 光的色散 【分析】 ( 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 2)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 解:( 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 2)因为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所以只有用白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带 故答案为:色散;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三 、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20 分) 26一束水平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杯,请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大致折射光路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据此完成光路图 【解答】 解:光 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点评】 在牢记折射定律的基础上,明确光线从哪一种介质进入了哪种介质,根据折射定律画出折射光线 27请在图中画出经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 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注意不要把两种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弄混了 28小明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 1)如图 1 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 2)如图 2 所示 ,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调整(选填 “上 ”或 “下 ”) (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幻灯机(或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变小 (选填 “变大 ”或 “变小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 1)掌握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 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 3)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利用物距处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 解:( 1)由焦距的概念知, f=60500 ( 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时,物体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 故答案为:( 1) 10;( 2)下;( 3)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 4)变小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及实验器材的调节,掌握成像特点及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同时自己做一些总结,更有利于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9( 10 分)( 2016 秋 阿荣旗期末)某同学为了测量食用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 1)把天平放在 水平 ,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 零刻度线处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 3)重新调节好天平,称得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60g,然后将一部份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是 32 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是 28.8 g,食用油的密度是 0.9 g/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 ( 1)天平的正确使用: 放:把天平放到 水平桌面上; 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 2)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读取量筒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已知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读出量筒中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可求得量筒中茶油的质量,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可从量筒中读出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 【解 答】 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