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 年代和 30 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 、 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1、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 2 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2、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 (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 、 “鉴赏” (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 3、提问:第 2 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4、提问:课文的第 3、4、5、6 段内容与第 2 段是什么关系? 第 2 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5、提问:课文第 7、8、9 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 3 段为例作分析。 6、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 3 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 1、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 5 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 1 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 2 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 4 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 7 段中描写,第 1 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3、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如第 2 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 5、6、7、8 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三、语言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准确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玩赏、欣赏、观赏)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 7 段,说说段中“栽” 、 “蔓延” 、 “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 2 段。 设问:第 3 段。 比喻:第 3 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 4、5、7、8、9 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安塞腰鼓教学目的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 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对于生活在海盐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教学步骤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播放 34 分钟的腰鼓舞片段,调动学生情绪,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二、高声诵读,感知气势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2、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 3 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 4 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 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3、寻美点。 分组寻找美点。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三、品读赏析,学习句式1、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语句片断品读赏析,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赏析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从写法上说:(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2、学习句式:排比句式反复句式比喻句式对比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A.从形式上看:有句内的排比,如: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有句与句的排比,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有段与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B.从用法上看:有的用以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如: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b.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反复句式: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有间隔反复,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 13、17、22 段三次出现)有连续反复,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14、15、16 段又构成间隔反复)比喻句式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对比句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句式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还有系列感叹句、系列无主句、复杂谓语句、语意层层递进句.四、互动释疑,拓展延伸1、互动释疑:(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品析:农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反衬出这片奇伟的厚土所生养的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强健有力。(5)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出奇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写出了静的程度,渺远的鸡啼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2、拓展延伸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例:滚灯)五、归纳积累,读背课文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桥之美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 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 “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7 重点研读第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 )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 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亚克力钻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集成木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家电加盟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式脖套/颈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标准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英异型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非开挖裂缝修复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钛酸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水上拦污浮筒施工方案
- 高中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 驻村队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5福建省泉州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 中华遗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全厂设施色彩、标志牌统一规定
- 2024年保安员资格考试初级理论知识试题库【模拟题】
- 物业电工安全培训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答案
- 腾讯财经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物理+答案
- 工程招标代理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