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the smooth flow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have a better to long-term development.Keyword: Listed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Internal control system目 录引言 .1一、内部控制理论 .1(一)内部控制的概念.1(二)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1(三)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理论.2(四)国内研究现状.3(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3二、数据分析 .4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5(二)公司风险意识薄弱.6(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6(四)信息与沟通存在障碍.7(五)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7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8(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8(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系统.8(三)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8(四)加强信息与沟通系统.9(五)完善内部监督体系.9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引言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造假案和会计丑闻,从国外的“安然” 、 “帕玛拉特” 、 “法国兴业银行” ,到国内的“三鹿” 、 “郑百文” 、 “东方电子”、 “银广夏” 、 “蓝天股份”等事件,极大的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信任,并对国际资本市场造成了重磅冲击,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与控制薄弱所引发的许多不良后果,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规范资本市场,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 2002 年 7 月,美国国会率先出台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时代的到来;在2006 年 6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7 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对上市公司实施和健全内部控制提供了原则性指导;在 2008 年 6 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 年 4 月,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五部又分别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本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帮助,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一、内部控制理论(一)内部控制的概念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内部控制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风险管理框架。1、内部牵制阶段的概念主要出现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内部牵制机制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因此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主要出现在 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年代。这一阶段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这一分类明确了内部控制在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和保护企业内部财产安全性方面的责任,面更广,控制范围更大,控制方法更科学。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主要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这一阶段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即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这三个要素。这时已正式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有效保证。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主要出现在 29 世纪 90 年代以后,COSO 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下列五个要素的支持: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5、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主要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全新的 COSO 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 ERM)出台。ERM 对整体框架进行了细化,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三个要素,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以一种全局的风险组合观来看待风险。(三)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理论1992 年 9 月,COSO 委员会发布了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该报告中将内部控制框架分为五大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是指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以确定管理风险的方法。企业无须对所有的风险采用同样一种评估方法,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目标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达到成本最低情况下的效益最大化目的。3、控制活动。COSO 把控制活动定义为帮助确保管理层的指示得到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其中有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业务程序和业务记录、监督检查控制、规章制度等。4、信息与沟通。COSO 认为信息尤其是大量的财务和经营信息对治理企业和实现目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是沟通的基础,沟通可以更好地促使信息传递,企业必须更好的识别和交流传递内外部信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5、监督。COSO 把监督看成评估企业各个时期的风险管理质量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个过程包括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或者两者的结合,而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的频率则取决于评估过程中所包含的风险水平。(四)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得复杂,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国内的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主要研究有:张萍(2010)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条例、法案,说明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各个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通过立法强制对公司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文章认为主要的问题有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风险管理机制、体系不完善,执行存在问题、信息与沟通存在障碍、内部审计监督弱化,无法正常发挥监督功效。进而从中提出相应的对策。黄会英,王金栋(2010)从三鹿事件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从三鹿事件中我国上市公司得到的启示与反思是企业管理层要通过改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加强企业信息传递与沟通,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有更好地发展前景。王圆(2011)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中认为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丑闻”和社会广泛存在的政府官员、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贪污、腐败案件,引起人们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王海燕(2011)在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探讨一文中阐述了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指出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认为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迫切要求。祁爱玲(2009)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一文主要是在相应规范出台的基础上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只有建立了良好健康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我国的企业才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数,从2000 年的 1088 家,发展到 2012 年的 1445 家。股票总市值也从 2000 年的4809094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54245.00 亿元。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调查,2008 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 353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中有 27%即 95 家企业是自觉披露的,这充分显示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2009 年 6 月对 352 家公布了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企业中约 88.24%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体现出上市公司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当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企业的决策应建立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盈利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反之,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危害企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数据分析图 1:内部控制情况表内 部 控 制 情 况 表0204060801002007 2008 2009 2010年 份样本量 有 内 控 制 度无 内 控 制 度图 2:内部控制影响表内 控 影 响 表0204060801002007 2008 2009 2010年 份样本量 内 控 积 极 影 响内 控 消 极 影 响以上的折线图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图 1 表示内部控制情况表,即随机选择 100 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和整理并得出近 4 年内部控制制度在上市公司内的存在情况,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加以运用,但是还有一部分公司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人存在问题;图 2 表示内部控制影响表,是在图 1 的基础上做出的,以上市公司内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司数量为样本总量做出的,这张图表示上市公司内虽然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认为内部制度是有积极影响的,但仍有上市公司不认为它对公司有很好的帮助,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对策是至关重要的。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而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不少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另外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也不尽合理,过于复杂、分工不够合理,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职责不明、沟通不畅、信息交流困难、办事手续繁琐等问题;还有公司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部分上市公司在人员聘用上缺乏科学人才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例如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股权结构来看,三鹿集团第一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占 56%股权,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占 43%股权,其余 1%由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其股权结构很合理,但是 96%左右的股份由 900 多名老职工拥有,而且田文华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很明显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它生产的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不仅给使用者造成身心伤害,给中国奶业造成恶劣影响,同时更给他自身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破坏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再例如安然事件,安然公司有 17 名董事会成员,除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外,其余 15 名董事均为独立董事,其中不乏很有名望的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 7 名委员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但独立董事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最终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二)公司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然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于自信、盲目乐观等问题,对风险认识不够,更缺乏有效地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没有把风险评估管理作为主要内控手段,造成管理层在没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情形下随意决策。例如郑百文事件,其风险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盲目扩张和信用销售两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