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MG100采煤机总成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页,共 49页 摘 要 筒式采煤机是采用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用以开采较薄煤层的无链液压牵引采煤机,机面高度低,装机功率较大,具备截割硬煤、夹矸和爬坡的能力和过断层的能力。 采煤机的类型很多,但多以双滚筒采煤机为主。双滚筒采煤机主要由截割部、牵引部、电气系统和辅助装置组成。采煤机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实现采煤机对煤矿开采的目的。 过液压油缸的推或拉,实现摇臂成角度摆动。 关键词: 采煤机;总成设计;齿轮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页,共 49页 is is a of to of by of of to of on to to or to 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页,共 49页 目录 1 煤机主要技术参数 6 煤机的组成和总体分布 . 6 煤机的组成 . 6 煤机总体布置 . 7 2 液压系统 9 油路系统 . 9 油路 . 9 油和热交换回路 . 9 护系统 . 10 压控制和电动机超载保护 . 10 压保护 . 11 压马达制动 . 11 作系统 . 11 压牵引系统开启 . 11 臂调高系统液压操作和手动操作 . 12 3 采煤机传动系统 13 引部传动系统 . 13 引部液压马达选取 . 13 引部传动比设计 . 13 4 液压传动部传动系统 16 压传动部电动机选取 . 16 压传动部辅助泵选取 . 16 压传动部主泵选取 . 16 压传动部传动比 . 16 煤机总传动简图 . 17 5 采煤机传动系统齿轮设计 19 压传动部齿轮设计 . 19 压传动部各轴的传递功率及扭矩计算 . 19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液压传动部齿轮 . 20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液压传动部齿轮 . 2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页,共 49页 核液压传动 部其他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22 引部齿轮设计 . 25 引部各轴的传递功率及扭矩计算 . 25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牵引部齿轮 . 26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牵引部齿轮 . 28 引部行星轮机构设计 . 29 引部行星轮机构传动比及模数设计 . 29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行星轮齿轮 . 3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行星轮齿轮 . 3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行星轮齿轮 . 33 引部行走齿轮设计 . 34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 3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轮 . 35 齿轮的强度校核 . 36 6 采煤机部分传动轴的设计及校核 37 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 . 37 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 37 7 采煤机箱体设计 44 煤机箱体力学模型 . 44 煤机壁厚计算 . 44 8 采煤机调高系统设计 46 高油缸的选择 . 46 高方案设计 . 46 参考文献 49 致谢 50 附录 5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5页,共 49页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6页,共 49页 错误 !书签自引用无效。 1 煤机主要技术参数 所示 : 表 1 煤机主要参数 项目 内容 采煤范围 m 机功率 40 截割功率 002 牵引功率 0 滚筒直径 ; 滚筒截深 30; 700; 800 牵引力 50 调速方式 液压控制,无级调速 工作面倾角 机面高度 40 滚筒转速 r/引速度 m/ 5 牵引方式 摆线轮销轨式无链牵引 整体机重 t 向布置,用以开采较薄煤层的无链液压牵引采煤机,机面高度低,装机功率较大,具备截割硬煤、夹矸和爬坡的能力和过断层的能力。适用于煤层厚度 层工作面倾角,顶、底板不过于松软的普采或高档普采工作面,完成落煤和装煤作业。可在混有甲烷、煤尘、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安全含量的矿井中使用。 煤机的组成和总体分布 煤机的组成 采煤机的类型很多,但多以双滚筒采煤机为主。双滚筒采煤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7页,共 49页 1、 截割部 截割部主要包括 摇臂齿轮箱,机头齿轮箱、滚筒及附件。截割部主要承担落煤、碎煤和装煤工作 2、 牵引部 牵引部由牵引传动装置和牵引机构组成。牵引机构可分为无链牵引和有链牵引,此次 引部主要是控制采煤机沿工作面运行,同时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 3、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主要是给采煤机提供动力,并对采煤机进行过载保护及动作控制 4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主要包括挡煤板,底托架,喷雾冷却装置和调高装置等。 采煤机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实现采煤机对煤矿开采的目的。 煤机总体布置 此次 总体布置方式如图 1所示。 图 1 采煤机总体布置 12345 液压传动部; 6采煤机总体结构如图 2所示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8页,共 49页 图 2 采煤机总体结构 1234; 5; 6; 7; 89101112131415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9页,共 49页 2 液压系统 采煤机牵引液压系统包括主油路系 统、保护系统和操作系统。液压系统如图 3所示。 图 3 采煤机液压系统 油路系统 主油路系统包括主油路、补油和热交换回路 油路 由 q=125ml/r)和两个并联的 线液压马达( q=625ml/r)组成闭合回路。 油和热交换回路 系统的补油是由辅助泵 3经粗过滤器 4从油池中吸油,液压油经过精过滤器5、单向阀 8 或者单向阀 9 从主回路的低压侧进入主泵 1,补偿系统的泄露和建立系统背压。辅助泵是齿轮泵,只能单向工作,不允许反转。若电动机因为 接线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0页,共 49页 有误而瞬时反转时,齿轮泵可经由单向阀 7吸油,防止吸空。溢流阀 6用来限制辅助泵的最大压力。 系统的冷热油交换通过整流阀 10、背压阀 11 和冷却器 12 实现。整流阀 10是一个三位五通的换向阀,由主油路高压侧压力油控制整流阀自动转换。若主油路 整流阀向下动作; 0、背压阀11、冷却器 12和单向阀 13进入油池冷却,另一部分继续供给主液压泵。由于补偿单向阀 8和 9在结构位置上靠近主液压泵,故由辅助泵排除的冷油能及时经由补偿单向阀 8或 9供给主液压泵。 整流阀 10中位的 2个节流孔的作 用是产生一定的降压,使调速手把给速后,整流阀能够立即动作,防止换向阀冲击并保证冷热油交换的可靠进行。单向阀13的作用是为了在更换冷却器时使油池不向外泄露。 保护系统 保护系统包括恒压控制和电动机超载保护、高压保护和马达制动。 恒压控制和电动机超载保护 恒压控制特性属性如图 4所示。图中 围成区域内的任一点均是该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工作的工况点。若把速度调节为 x,如图虚线所示,则在机器牵引 过程中,由于外界负载的变化,系统的工作点将沿着虚线方向来回移动。当牵引阻力达到 以后,牵引速度沿 牵引阻力降低后,牵引速度又恢复到原来的调定值。 图 4 恒压控制属性 整个控制过程是由换向阀 16、换向阀 19,变量油缸 17 和溢流阀 18 共同作用完成的。当采煤机负载正常时,换向阀 19处于右阀位,液压油经由换向阀 19和换向阀 16进入变量油缸 17,调动液压油缸弹簧,使主泵输出流量处于设定数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1页,共 49页 值,此时机器的牵引速度也处于设定数值。当采煤机超载工作 时,主油路工作压力超出溢流阀 18设定数值,溢流阀溢流,一部分液压油进入换向阀 19,换向阀19换向到左阀位,另一部分液压油经节流阀流入油池,目的使保证换向阀 19的稳定性。由于换向阀 19 处于左阀位,液压油缸左右油缸联通,液压油缸弹簧恢复平衡,主泵流量减小,机器的牵引速度减小。一旦采煤机负载恢复正常,主油路工作压力恢复正常,溢流阀 18不溢流,换向阀 19回到右阀位,液压油经换向阀 19和换向阀 16进入变量油缸,推动变量油缸中的弹簧朝主泵流量增加方向伸缩,主泵流量恢复设定数值,机器牵引速度恢复设定数值。 采煤机在工作时 ,电动机大部分功率都消耗于截煤,当牵引速度选择过大或者遇到夹矸时,截割功率增加,电动机将超载工作。若电动机长期超载工作,会引起电动机和机械零部件损坏。 采用的恒压保护系统可使电动机工作在额定功率之下。当工作负载过大时,机器牵引速度减小,以减小电动机输出功率;当工作负载过小时,机器牵引速度增加,直到牵引速度恢复到设定值。 高压保护 采煤机工作时,经常遇到鳖卡现象,牵引阻力突然增加会使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急剧上升。由于恒压控制受分流阻尼的影响,牵引速度下降比较慢,因此系统压力会继续上升。因此,系统中 设置了高压安全保护系统,以限制系统的最高压力。高压保护依靠安全阀 20来实现。当系统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安全阀 20开启溢流,溢出的油液回到主回路低压侧,系统压力不再上升,牵引速度很快下降,实现液压系统的超载保护。另外,一旦溢流阀 18动作失灵,安全阀 20可以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 液压马达制动 当采煤机正常工作时,若因故停电,使主液压泵突然停止向液压马达供液,而液压马达仍在转动,必须有相应的制动装置使液压马达制动。 系统中的液压制动器能实现液压马达制动。当突然因故停电,辅助泵停止供油时,液压制动器将 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实现液压马达的制动。 作系统 压牵引系统开启 当手把 14 处于中间位置时,换向阀处于中位,主液压泵和辅助泵不开启。当手把 14左旋或者右旋时,换向阀 16换向,主液压泵和辅助泵工作,液压系统开启。液压油经换向阀 19右阀位、换向阀 16左或右阀位进入变量油缸,变量油缸对主液压泵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2页,共 49页 臂调高系统液压操作和手动操作 液压系统开启后,按下调高阀 22,液压油从辅助泵经调高阀 22作用于换向阀 23,换向阀 23换向,调高油缸油路和辅助泵接通,调高油缸工作。当松开按键 时,在液压锁的作用下,调高油缸锁定在该位置。安全阀 25 用来防止滚筒截割时掉高泵过载。安全阀 27 限制调高泵的工作压力。由于连接调高泵的 2 个换向阀串联,所以调高泵只能先后相继动作。 手动作用于换向阀 23,实现手动操作,将换向阀 23打到左或右阀位时,调高油缸工作,当将换向阀打到中位时,调高油缸锁定。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3页,共 49页 3 采煤机传动系统 引部传动系统 引部液压马达选取 当采煤机牵引速度为 5m/引部功率最大。为: 由于传递过程中存在功率损失,故选取的液压马达功率应远大于 于安全考虑,选取 液压马达。 所示。 表 2 压马达技术参数 排量 ml/r 最高转速r/定压力 高压力 论扭矩 率 转方向 80 3350 35 40 445 156 双向 牵引部传动比设计 液压马达的转速由其输入流量决定。根据 出转速为 为: 该传动比非常巨大,故需要采取行星轮减速机构。 采用 星轮减速机构,其传动比范围为 心轮机构简图如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4页,共 49页 图 5 行星轮机构 选取 ,传动比为 级行星轮减速机构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故采用两级行星轮减速机构,两级行星轮均采用 ,如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5页,共 49页 图 6 二级行星轮机构 选取 , 选取 ,总传动比为 动比分配 取齿轮一齿数 30,齿轮二齿数 61,齿轮三齿数 72,传动比: 取行走轮一齿数 6,行走轮而齿数 7,传动比: 误差在以 内,符合设计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6页,共 49页 4 液压传动部传动系统 液压传动部电动机选取 由于采煤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环境的空气中常混有甲烷、煤尘、硫化氢等易燃易爆物质,故须采用隔爆电机。 根据采煤机 术参数,采煤机电机选用电动机 动机所示 表 3 机的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 速 r/率 % 电压 V 40 1450 80 液压传动部辅助泵选取 辅助泵选用 齿轮泵。 数如表 4所示 表 4 轮泵技术参数 公称排量 额定压力 高压力 定转速 r/6 16 30 2000 液压传动部主泵选取 主泵选用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技术参数如表 5所示 表 5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技术参数 公称排量 额定压力 高压力 定转速 r/5 25 32 2200 液压传动部传动比 液压传动部的输入转速为 1450r/助泵输出转速为 泵输出转速为 机和辅助泵间的理想传动比为: 辅助泵和主泵间的理想传动比为: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7页,共 49页 选取齿轮 1齿数为 25,齿轮 2齿数为 33,齿轮 3齿数为 27 选取齿轮 4齿数为 33,齿轮 5齿数为 23,齿轮 6齿数为 22 误差在以内,符合设计要求。 液压传动部传动简图如图 8所示 图 8 液压传动部传动简图 采煤机总传动简图 采煤机总传动简图如图 9所示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8页,共 49页 图 9 采煤机总传动图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19页,共 49页 5 采煤机传动系统齿轮设计 液压传动部齿轮设计 液压传动部传动简图 10如图所示 图 10 液压传动部传动简图 液压传动部各轴的传递功率及扭矩计算 齿轮和齿轮间采用稀油润滑,传递效率取 承的传递效率取 轴 1的功率 轴 1的扭矩 轴 2的功率 轴 2上的齿轮为惰轮,故不传度扭矩 轴 3的功率 轴 3的扭矩 轴 4的功率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0页,共 49页 轴 4上的齿轮为惰轮,故不传度扭矩 轴 5的功率 轴 5的扭矩 轴 6的功率 轴 6的扭矩 液压传动部各轴传动功率及扭矩如表 6所示 表 6 各轴传动功率及扭矩 轴号 传递扭矩 递功率 40 2 3 4 5 6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液压传动部齿轮 齿轮选用 20料,按 7 级精度计算。该材料齿轮为硬齿面齿轮,故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为; 弯曲疲劳系数查询 齿轮工作循环管应力次数 N 计算,齿轮的工作寿命按工作 15 年,每年 300 天设计。 齿轮 1 至齿轮 6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均取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选载荷系数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1页,共 49页 查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取其中的较大值。 计算 小齿轮模数 取 计算尺宽和齿宽高比 ,按结构要求,取 B=60算圆周速度 根据, 6 级精度,查图 10到动载系数 直齿轮 查得使用系数 由, 。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齿轮模数 小齿轮选用推荐模数 m=4。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液压传动部齿轮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计算载荷系数 K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2页,共 49页 查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查得接触疲劳系数 查得齿轮疲劳强度 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 取安全系数 S=1 计算 设计符合要求。 校核液压传动部其他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液压传动部其它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3页,共 49页 由于齿轮的圆周速度相同,故均取 K=根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其它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于各齿轮的圆周速度均相同为,故取 K=计符合要求。 各齿轮的几何尺寸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4页,共 49页 液压传动部齿轮几何参数如表 7 所示 表 7 各齿轮几何参数 齿轮 1 齿轮 2 齿轮 3 齿轮 4 齿轮 5 齿轮 6 模数( 4 4 4 4 4 4 压力角() 20 20 20 20 20 20 分度圆直径( 100 132 108 132 92 88 齿轮宽度( 60 55 60 55 60 40 齿轮 1 和齿轮 2 的中心距 齿轮 2 和齿轮 3 的中心距 齿轮 3 和齿轮 4 的中心距 齿轮 4 和齿轮 5 的中心距 齿轮 5 和齿轮 6 的中心距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5页,共 49页 牵 引部齿轮设计 牵引部传动简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牵引部传动简图 牵引部各轴的传递功率及扭矩计算 齿轮和齿轮间采用稀油润滑,传递效率取 承的传递效率取 轴 7 的功率 轴 7 的扭矩 轴 8 的功率 轴 8 上的齿轮为惰轮,故不传度扭矩 轴 9 的功率 轴 9 的扭矩 轴 10 的功率 轴 10 的扭矩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6页,共 49页 轴 11 的功率 轴 11 的扭矩 轴 13 的功率 轴 13 的扭矩 轴 14 的功率 轴 14 的扭矩 轴 16 的功率 轴 16 的扭矩 轴 17 的功率 轴 17 的扭矩 牵引部各轴传动功率及扭矩如表 8 所示 表 8 各轴传动功 率及扭矩 轴号 传递扭矩 递功率 8 9 10 11 13 14 16 17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牵引部齿轮 齿轮选用 20料,按 7 级精度计算。该材料齿轮为硬齿面齿轮,故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为; 弯曲疲劳系数查询 齿轮工作循环管应力次数 N 计算,齿 轮的工作寿命按工作 15 年,每年 300 天设计。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7页,共 49页 齿轮 7 至齿轮 9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均取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选载荷系数 查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取其中的较大值。 计算 小齿轮模数 取 计算尺宽和齿宽高比 ,根据结构取 B=60算圆周速度 根据, 7 级精度,查得到动载系数 直齿轮 查得使用系数 由,。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齿轮模数 小齿轮选用推荐模数 m=4。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齿轮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8页,共 49页 确定 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计算载荷系数 K 查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查询接触疲劳系数 查得齿轮疲劳强度 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 取安全系数 S=1 计算 设计符合要求。 校核其它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其它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于齿轮的圆周速度接近,故均取 K=根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牵引部齿轮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29页,共 49页 由于各齿轮的圆周速度均接近为,故取 K=触疲劳强度均小于,设计符合要求。 各齿轮的几何尺寸 牵引部齿轮 1 齿轮 2 齿轮 3 几何参数如表 9 所示 表 9 齿轮几何参数 齿轮 7 齿轮 8 齿轮 9 模数( 4 4 4 压力角() 20 20 20 分度圆直径( 120 244 288 齿轮宽度( 95 90 85 齿轮 7 和齿轮 8 的中心距 齿轮 8 和齿轮 9 的中心距 引部行星轮机构设计 牵引部行星轮机构传动比及模数设计 采用两级 星轮机构,机构简图如图 12 所示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0页,共 49页 101112131415图 12 行星轮结构简图 设高速级和低速级的外啮合材料和齿面硬度相同。取两级行星轮的传动比相同,故。取查表得到: 按接触疲劳强度初算齿轮 齿轮 中心距和模数 输入转矩 设载荷不均匀系数 =阳轮传递的扭矩 齿数比,太阳轮和行星轮的材料用 20面硬度为 6062阳轮)和 5658星轮) 取齿宽系数 齿面强度计算公式计算中心距 模数 取模数 m=6 齿轮 10和齿轮 11 未变位时的中心 距 a= 预取啮合角 =3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1页,共 49页 齿轮 10和 11的中心距变动系数 y= 中心距 a=a+实际中心距 a=110算齿轮 10和 11 实际中心距变动系数和啮合角 y= 计算变为系数 取 由于齿轮 11和齿轮 12的齿数均超过 17,故齿轮 12的变为系数 由于齿轮 13、齿轮 14和齿轮 15的构成的行星轮机构和齿轮 10、齿轮 11齿和轮 12构成的行星轮机构相同,故他们的几何参数也一样。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行星轮齿轮 齿轮选用 20料,按 7 级精度计算。该材料齿 轮为硬齿面齿轮,故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为; 弯曲疲劳系数查询 齿轮工作循环管应力次数 齿轮的工作寿命按工作 15年,每年 300天设计。 齿轮 10至齿轮 11弯曲疲劳寿命系数均取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选载荷系数 查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取其中的较大值。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2页,共 49页 计算 小齿轮模数 计算尺宽和齿宽高比 ,取 B=78算圆周速度 根据, 6级精度, 查图 10直齿轮 查表 10由,。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齿轮模数 小齿轮选用推荐模数 m=6。 ,取 B=84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行星轮齿轮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计算载荷系数 K 由表 10查询接触疲劳系数 查图 10计算接触疲劳需用应力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3页,共 49页 取安全系数 S=1 计算 设计符合要求。 校核其它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其它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此取 K=根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行星轮齿轮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于各齿轮的圆周速度均接近为,故取 K=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4页,共 49页 接触疲劳强度均小于,设计符合要求。 各齿轮的几何尺寸 行星轮机构中齿轮 10齿轮 11齿轮 12的几何参数如表 10所示: 表 10 齿轮几何参数 齿轮 10 齿轮 11 齿轮 12 模数( 6 6 6 压力角() 20 20 20 分度圆直径( 78 132 354 齿 轮宽度( 84 78 72 齿轮 10和齿轮 11 的中心距 齿轮 11和齿轮 12 的中心距 牵引部行走齿轮设计 按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齿轮选用 料,按 7 级精度计算。该材料齿轮为软齿面齿轮,故按照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设计公式 试选载荷系数 取齿宽系数 查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大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均为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由此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安全系数 S=1 计算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5页,共 49页 计算圆周速度 计算齿宽和齿高之比 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7级精度,查得动载荷系数 直齿轮 查使用系数 由查得 故载荷系数 K= 计算齿轮的实际模数 取齿轮的模数为 72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齿轮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查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依此取 K=根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6页,共 49页 大齿轮的强度校核 大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于各齿轮的圆周速度为,故取 K=d=504计符合要 求。 大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其它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依此取 K=根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7页,共 49页 6 采煤机部分传动轴的设计及校核 初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 轴 1设计 选择轴的材料:选用 45制处理 初步估算轴一的最小直径,取,则 2设计 选择轴的材料:选用选用 45制处理 初步估算轴一的最小直径,取,则 轴 5设计 选择轴的材料:选用选用 45制处理 初步估算轴一的最小直径,取,则 按弯扭 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轴 1轴 3轴 5的具体结构详见图纸 轴 1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8页,共 49页 图 13 轴的弯扭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39页,共 49页 表 11 轴的受力 载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弯矩 M 总弯矩 扭矩 T 轴一按弯矩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于脉动循环变应力取 轴三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0页,共 49页 图 14 轴三的弯扭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1页,共 49页 表 12 轴三的受力 载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弯矩 M 总弯矩 扭矩 T 轴一按弯矩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于脉动循环变应力取 轴五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2页,共 49页 图 15 轴五的弯扭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3页,共 49页 表 13 轴五的受力 载荷 水平面 H 垂直面 V 支反力 F 弯矩 M 总弯矩 扭矩 T 轴一按弯矩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于脉动循环变应力取 故轴一、三、五均符合设计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4页,共 49页 7 采煤机箱体设计 采煤机箱体力学模型 采煤机箱体力学受力模型如下,如图 示 图 16 采煤机箱体的弯扭图 采煤机壁厚计算 当采煤机的两臂平展时,采煤机所受 的弯矩最大 采煤机牵引速度为 05m/个摇臂的截割功率为 100采煤机的平均牵引速度为 得截割阻力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5页,共 49页 求得 最大弯矩为采煤机机箱中心处 根据结构 =4321150 =3421060,符合设计要求。 箱体最危险截面处的上下壁以及左右壁壁厚均为 45合设计要求。 箱体危险截面处,截面图 17所示。 图 17 箱体的危险截面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第 46页,共 49页 8 采煤机调高系统设计 高油缸的选择 调高油缸所承受的安全压力为 15旦油缸所 承受的压力超过 15全阀溢流,系统压力自动下降。故选择的液压缸工作压力须大于 15 选用液压油缸 耳环安装。主要技术参数如表 14所示。 表 14 液压油缸的技术参数 缸径 塞杆直径 塞面积 工作压力 16大行 程面积 小面积 推力 力 50 28 500 液压缸不工作时,安装尺寸的长度为 276作满行程时,安装尺寸长度为 1776 推力 拉力 符合选择要求。 高方案设计 调高系统的主要部分为摇臂和液压油缸。将液压油缸铰接在采煤机主箱体之上,同时摇臂也与采煤机主箱体相铰接,通过液压缸的推或拉,实现摇臂成角度摆动。其运动模型为曲柄摇块机构。 初步设计简图如 18 图所示。实线部分为摇臂平展状态,虚线部分为摇臂上扬状态。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