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动机原理复习题一、单选题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与外界无质量交换的系统称之为 。. 绝热系统 . 闭口系统 . 开口系统 . 孤立系统2、用来描述气体热力状态的物理量是_. 膨胀功 . 容积功 . 内能 D. 热量 3、热力系统的各参量中,属于过程量的是_. 压力 . 熵 . 内能 D. 热量 4、热力系统的基本状态参数包括_. 压力、内能和温度 . 内能、熵和比容 . 压力、熵和温度 D. 压力、比容和温度 5、理想气体是指_. 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 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 气体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 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6、对于理想气体,内能是_的单值函数。. 压力 . 熵 . 温度 D. 比容 7、热力系统规定_. 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正,传出热力系统的热量为负值。. 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负,传入热力系统的热量为负值。 . 外界对热力系统做功为正,传入热力系统的热量为正值。D. 外界对热力系统做功为负,传出热力系统的热量为正值。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 比容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 T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压力 P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 T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压力 P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 s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D. 比容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 s 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29、_是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来传递的能量形式。. 内能 . 热 . 动能 . 功10、一个热力过程,熵 s 的变化量大于零,标志着: 。. 系统对外界做功 . 外界对系统做功 . 系统吸热 D. 系统放热 11、关于内能的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 内能是一过程量 B. 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C. 内能是微观能量 D.内能与热力过程无关12、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一个 。. 热力状态 .热力过程 . 热力循环 . 循环功13、P-V 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_. 热力状态 .热力过程 . 热力循环 . 循环功14、热力学第一定律它阐明了_与其它形式的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守恒关系。. 动能 . 热能 . 机械能 . 内能15、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工质在受热作功过程中,_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热量、作功和内能 . 热量、作功和机械能. 热量、机械能和内能 . 机械能、作功和内能16、在定温过程中,温度 T=常数,则热力系统 。. 无功量变化 . 无热量变化 . 无内能变化 D. 热量和作功不等 17、关于定容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18、关于定温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3.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19、关于定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20、关于绝热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21、绝热过程中,热力系统的多变指数 n= 。. 1 . 0 . k . 22、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 n0,这个过程称为_. 定容过程 . 定温过程 . 定压过程 . 绝热过程23、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冷物体转移到热物体。. 一切自发的过程都是可逆的。. 单热源热机是不存在的。D.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仅从单一的高温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变为有用功,而不向低温热源放热。24、卡诺循环是由 组成。. 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 两个定容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 . 两个定容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25、关于卡诺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卡诺循环是不可逆循环。.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永远小于 1。4. 在温度平衡的系统中,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 0。D. 工作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的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高。26、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_。. 定容加热循环 . 定压加热循环 .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7、车用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_。. 定容加热循环 . 定压加热循环 .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8、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理想化为_。. 定容加热循环 . 定压加热循环 . 定温加热循环 D. 混合加热循环29、热力系统经历一个膨胀、压力降低、吸收热量、温度下降的过程,则多变指数 n 的范围是_。 (k 为绝热指数). 0n1 . 1nK . n 1 . nk30、内燃机的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与压缩比相同情况下,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v、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p 和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m 的关系是_。. tptmtv . tp tvtm . tm tp tv D. tv tmtp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1、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 Pme、平均指示压力 Pmi 和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Pmm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 Pme=PmiPmm B. Pme= Pmi +Pmm C. Pmi=PmePmm D. Pme =PmiPmm2、燃料在发动机燃烧的总热量仅有 2540转变为有效功,其余 6075的热量损失掉。其中损失最多的是由 造成的。A.传给冷却介质 B.不完全燃烧 C.热辐射 D.废气带走3、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 。. 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 . 排气损失 . 进气损失 . 摩擦损失54、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 。A.升功率 B.有效热效率 C.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5、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6、发动机的有效功 We 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 Q1 的比值称之为 。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 .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7、怠速工况时,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 A. 机械损失功率为零 B. 有效功率等于零C. 机械效率为零 D. 机械损失功率等于指示功率8、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 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D. 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9、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 。A. 平均指示压力 B.循环指示功 C.有效功率 D.平均有效压力10、指示燃油消耗率的单位是 。A. kg/h B. kg/kw C. g/kwh D. kJ/kg11、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 。A. 平均有效压力 B.有效扭矩 C.有效功率 D. 有效热效率12、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 。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 每小时的油耗量 D.平均有效压力13、发动机有效热效率 et、指示热效率 it 和机械热效率 m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 et =itm B. m= it +et C. it =et+m D. it =etm614、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 。A. 机械效率下降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C.指示功率增加 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15、发动机转速一定,当负荷增加时,则 。A. 机械效率增加 B.摩擦损失下降 C.指示功率下降 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16、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下降,则 。A. 机械效率增加 B.摩擦损失下降C. 润滑油的粘度下降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17、下列哪一因素会使机械效率增加? . 负荷不变,增加转速 .转速不变,增加负荷. 增加润滑油的粘度 . 冷却液温度低于 7018、怠速工况时,下列那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损失功率为零 B. 指示功率等于零C. 机械效率最大 D. 机械损失功率等于指示功率19、若 2000r/min 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Pe=100KW,则发动机的扭矩 Ttq 为 Nm。A. 477.5 B. 365.5 C.512 D.386.520、关于发动机实际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 进气终了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压缩过程的平均多变指数 n1 越大,则压缩过程的热损失越小。D. 燃烧过程一般是在压缩接近终了时开始,在膨胀过程中结束。21、关于四冲程发动机压缩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压缩过程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 压缩过程的作用是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 平均压缩多变指数越小,则热损失越小。 D. 平均压缩多变指数越大,则压缩终点的压力越大。22、关于四冲程发动机排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7. 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少于强制排气阶段。. 排气终了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排气阻力越大,排气终了压力越大,汽缸残余废气越少。 D. 排气终了温度低,则转变为有用功的热量多。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 CA。. 180270 . 300360 .340400 .4104802、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约占整个废气排出的 。. 30%40% . 60%70% .80%90% .40%50%3、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进排气重叠的目的是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 进气门滞后关闭的目的是利用气流的惯性进气。 D. 高速内燃机的进气滞后角较大。4、在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中,若膨胀损失为 w,推出损失为 x,进气损失为 y,则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为 。. x+y+w . x+y . x+yw . w xy5、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泵气损失描述正确的是_. 泵气损失等于进气损失加进气损失。. 泵气损失属于机械损失。. 泵气损失大于换气损失。 D. 泵气损失等于膨胀损失、推出损失和进气损失之和。6、在配气相位中对 c(充气效率)影响最大的是 。. 排气滞后角 . 进气滞后角 .进排气重叠角 .进气提前角7、在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大部分的废气是在 阶段排出气缸的。A. 自由排气 B.强制排气 C. 扫气 D. 惯性进气8、由于工质流动,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称为 8功 。A.泵气损失 B.机械损失 C.热损失 D.摩擦损失9、随着发动机排气提前角的增大,会使 。A. 泵气损失增加 B.热效率增加 C. 推出损失增加 D. 膨胀损失增加10、关于汽油发动机的使用因素对充气效率( c)描述正确的是 。. 转速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 负荷增加,充气效率增加.大气压力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 大气温度增加,充气效率增加第四章 燃烧的基础知识1、表示汽油冷启动性能好坏的指标 。A. 10%的馏出温度 B. 50%的馏出温度 C. 90%的馏出温度 D. 100%的馏出温度2、表示汽油含有难挥发的重质成分的馏出温度范围是 。A. 10%的馏出温度 B. 50%的馏出温度 C. 90%的馏出温度 D. 100%的馏出温度3、汽油的牌号是根据 确定的。A.抗暴性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4、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是 。A.沸点 B.低热值 C.蒸气压 D.蒸发温度5、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 。A.抗暴性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6、评价柴油着火性的指标是 。A.凝点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7、柴油机的燃烧方式基本属于_. 扩散燃烧 B.预混合燃烧 . 组合燃烧 . 混合燃烧8、汽油机的燃烧方式基本属于_. 扩散燃烧 .预混合燃烧 . 组合燃烧 . 混合燃烧9、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 0.850.95 的混合气成为_. 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 经济混合气 . 过稀混合气910、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 1.051.15 的混合气成为_. 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 经济混合气 . 过稀混合气11、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小于 0.85 的混合气成为 . 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 经济混合气 . 过稀混合气12、汽油机的火花塞点火和柴油机后喷入的燃料着火具有 的着火方式。. 低温单级着火 .高温多级着火 . 高温单级着火 . 低温多级着火13、柴油机的压燃和汽油机的爆燃具有 的着火方式。. 低温单级着火 .高温多级着火 . 高温单级着火 . 低温多级着火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下列哪一因素会使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着火延迟期缩短(滞燃期)? . 减小混合气的浓度 . 增大残余废气系数 . 增加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 .减小缸内混合气的运动2、关于汽油机的着火落后期(滞燃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残余废气量越多,则着火落后期越短。 B. 混合气浓度越大,则着火落后期越短。C. 缸内出现的最高温度点 D. 缸内的压力线与压缩线基本重合3、关于汽油机燃烧过程的明显燃烧期(速燃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B. 混合气约 8090%在此期间燃烧完毕。C. 缸内出现最高温度点。 D. 出现最高压力点的时刻对功率无影响。4、可用于评价发动机工作粗暴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压力升高率 B.火焰传播速率 C.缸内最高压力 D. 燃烧噪音5、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在 。. 着火落后期 . 缓燃期 . 速燃期 . 后燃期6、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最高压力出现在 。10. 滞燃期 . 缓燃期 . 速燃期 . 后燃期7、汽油机燃烧过程的补燃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属圆锯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纹片书画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直接枣红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房地产开发部及经理岗位职责指引
-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计划
- 县级卫生院可疑新冠肺炎病例监测流程
- 2025年公益活动民族团结实施方案
- 六年级美术实践与体验教学计划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剖析
- 跨链技术在多链生态中的融合-全面剖析
- 《浙江大学网站介绍》课件
- 口腔癌预防科普
- GST200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安装使用介绍说明手册
- 亚硝酸盐中毒的护理查房
- 游戏情感化设计研究-洞察分析
- 《食疗与慢性病》课件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XRD基本原理》课件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24年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度(4篇)
- 【MOOC】大学公共体育-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