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_第1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_第2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_第3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_第4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一、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接触时间和接触浓度是重点,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5)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三、法定职业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2、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 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了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四、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2、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3、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4、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五、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1、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2、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3、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在固体物料的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如粉碎机、皮带机头机尾。,在金属物料的热加工过程中产生,如焦炉烟、沥青烟、电气焊。,雾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颗粒,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滴,如汽油。,一氧化碳(无声的杀手),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氢氟酸,二氧化氮,氢氰酸,氨气。,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一、粉尘1、我们通常所说的粉尘,一般包括粉尘和烟尘:,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尘肺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 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累计检出尘肺病人达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为2390,现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尘肺者60多万,每年新发生尘肺病人152万例。尘肺人数占我国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955,由尘肺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工伤死亡数。,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尘肺的分类 在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五类。即:(1)矽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2)硅酸盐肺: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如石棉、滑石、云母等粉尘引起。(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粉尘引起。(4)混合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铁矽尘、电焊烟尘)引起。(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锰、铝尘等)引起。,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确认能引起尘肺的粉尘有矽尘、矽酸盐尘(如石棉尘、云母尘、滑石尘等)、炭粉尘(如煤尘、碳黑尘、石墨尘、活性炭尘等)、金属尘(如铝尘)。 矽尘(游离sio210%)是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粉尘。 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4、尘肺的临床表现: 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尘肺病变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症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痰、胸疼、气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单纯期尘肺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期患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端坐呼吸等。 尘肺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尘肺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尘肺患者易感染结核尘肺结核并发率随着尘肺病情进展,合并结核的比例明显升高,期为17.60,期达3707。尘肺和结核二者的病变相互促进。加之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肺结核差,是尘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异常。,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5、尘肺的预防: 尘肺的病因明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控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和做好个人防护,具体措施是:(1)应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改进落后工艺设备,从源头上削减粉尘、烟尘的排放,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消烟、除尘装置的管控,减少粉尘、烟尘的无组织逸散。(2)开展职业卫生教育,提高领导和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佩戴防尘口罩的教育和使用管理(不要将口罩存放在污染环境中),使防尘工作成为工人的自觉行动。(3)对接触粉尘作业的职工要做好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工人身体健康,作业区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经常关心职工的健康动态,严格做好职业卫生监护。,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二、毒物(一氧化碳) 任何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不同。通常把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品叫做毒物。 炼焦总厂主要的毒物为一氧化碳,存在于各处煤气管道及焦炉逸散烟雾中。 1、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此时,中毒者头脑中仍有清醒的意识,也想打开门窗逃出,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在现场环境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救助。如发现室内一氧化碳泄漏,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的泄漏源应迅速排出,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1) 应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如有假牙应取出、呕吐物应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可吸入氧气。(2)病人昏迷时,将舌头牵引出来,以保持呼吸道畅通。(3)发生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1)进入可能存在煤气泄漏区域作业、巡检时必须两人以上互保,并携带便携式CO报警器;(2)确定有煤气泄漏区域,要悬挂明显的警示标识并拉警戒线,严禁人员逗留;(3)注意风向,在上风向观察煤气区域;(4)煤气设施检修前要赶净残余煤气,并防止其他管道窜进煤气;(5)带煤气作业或进入煤气区域应急救援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6)新建、扩建、大修后的煤气设备设施投产前,应按照总厂煤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验收。,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三、高温(中暑)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的调节: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2)水盐代谢: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职业性多发病(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6)泌尿系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2、急性热致病(中暑) 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轻症中暑:是指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3)重症中暑: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皮肤干燥,热而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常呈对称性。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时而发作,时而缓解。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迅速、头昏、头痛、口渴、心悸、恶心、呕吐,多汗继而皮肤湿冷、血压短暂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稍高或正常。,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高温中暑现场急救:(1)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2)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3)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中暑患者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4、高温中暑的预防:(1)加强培训,提高职工防范意识;(2)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上班前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对预防中暑也十分重要;(4)加强对防暑降温饮品发放的管理,如盐汽水等,建议职工在高温季节多喝茶水,茶除了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维生素外,还具有强心。利尿、清热等作用。可以用1%绿茶和0.2盐开水等量混合。盐汽水含二氧化碳,能促进胃液分泌。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也可预防中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四、噪声 噪声是由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许多声音杂乱混合而成。从生理学讲,就是一切惹人讨厌、令人烦躁、对人有害、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 1、生产性噪声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特异作用:噪声可以造成人体暂时性听阈位移和持久性听力损伤(听阈位移)。长期接触85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而超过100dB(A)时,将有近一半的人耳聋。 初次接触噪音有以下不适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损伤: 暴露噪音数小时即感头晕、头痛、耳痛、耳鸣和耳聋者; 出现周身不适,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应(如心律不规则)、血压高、以及血糖、胆固醇增高,肠胃蠕动加快,消化道溃疡等。,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噪声性耳聋的预防 :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1)防治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减少生活性噪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提高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2)个体防护:耳塞的隔声效果可达2035dB;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3)早期如有4000Hz听力下降而无自觉症状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常可自行恢复,并服用维生素B1,如血管扩张剂:三磷酸腺苷二钠;中药:复方丹参片,三七片和高压氧等治疗。(4)有炎症需配合服用抗生素治疗。(5)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配戴助听器。,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五、电离辐射(放射源)1、电离辐射的危害: 体外伤害:指射线由体外穿人机体而造成的损伤。射线、射线、射线、粒子和中子流都能造成这种伤害。 体内伤害:指放射性物质被吞食、吸人、接触或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对机体的损伤。 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会造成损伤效应。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抗体并导致细胞死亡。放射线还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遗传性效应有的在第一代子女中出现,也可能在下几代陆续出现。,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电离辐射的防护(1)放射源安装完后,应将放射源用防护罩保护好,并固定牢,同时在核子秤周围安装合适的金属护栏。 (2)放射源实行两小时一巡检,并做好记录。检查相应的防盗、防护罩和射线警告标志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缺损,立即停止使用。(3)在核子秤放射源处于“开”状态时,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核子秤框架的射线辐射区内,不得在放射源周围休息和停留。 (4)做好个人剂量监护,岗位员工必须佩戴核源剂量笔,按时进行职业卫生体检。,第三部分 职业危害案例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由于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很低,实际发生病例数可达100万例。 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1万例。 尘肺发病特点:尘肺发病工龄缩短。根据2007年报告,新病例实际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有2,331例,占尘肺新病例数的21.26%,其中实际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有1,017例,占9.28%,实际接尘工龄不足2年的有125例,占1.14%。 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3.80%。其中包括重大职业中毒18起,中毒188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11.17%。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设和建材行业。66.74%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生在小型企业。,第三部分 职业危害案例分析,1、安徽凤阳“矽肺事件” 云南省水富县向家坝镇自2003年起先后有77人到安徽凤阳县石英干粉厂务工。不少民工返乡后出现了一种症状相同的“怪病”咳嗽、咳痰、气喘、胸闷、乏力、消瘦、全身浮肿等,陆续有12人死亡,另有24人于2009年3月15日至16日住医院观察治疗。云南省职业病诊断专家组在卫生部专家指导下对这些返乡民工进行了职业病诊断,结果如下: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