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旅游局目录第一章总论411项目概况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713编制原则814研究结论与建议8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021项目建设背景1022项目建设必要性11第三章XX县旅游市场分析1331市场规模预测1332景区游客容量与环境容量估算1433客源市场定位15第四章建设条件、施工条件1741建设条件1742施工条件1843建设内容19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2051游客服务中心2052露营基地2053云杉林观景台及栈道2154盆景园观景台及栈道2255柏树林观景区2256万佛崖登山栈道及观景台22第六章游憩配套设施工程2461旅游标识系统2462生态旅游厕所2663桥梁系统27第七章景观绿化建设工程2971景观工程2972绿化工程30第八章综合管网工程3281道路与竖向工程3282管线综合工程34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工程3991生态保护工程3992环境卫生工程41第十章项目招投标管理42101概述42102招标范围42103招标组织形式42104招标方式43105招标情况43106招标信息发布43107评标44108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44第十一章工程实施方案45111工程实施条件45112建设期安排45113工程管理的实施方案45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7121投资估算47122工程总投资资金筹措50第十三章工程效益评价51131工程效益5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县XXXX景区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及其基本情况1项目承办单位XX县旅游局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XX县旅游局位于XX县新城区广场西路,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帮助,旅游局正在为建设“天境XX”“东方瑞士”而不断努力。XX县旅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XX县接待游客4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年均增长28;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9,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30左右,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113建设规模及内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XXXX景区整体开发,包括了一核两区XXXX大地景观形象核心、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此外还包括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114项目地理区位XXXX旅游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八宝镇,旅游区北接XX县城八宝镇,东临S304峨祁公路并隔八宝河与卓尔山相望,西临S204湟嘉公路与冰沟村接壤,南靠冰大坂,地理坐标北纬380530“381049“,东经1001046“1001808“,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XXXX旅游区紧邻S304峨祁公路和S204湟嘉公路,距离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约170公里,依托青海海省十二五规划的支线机场XX机场,交通区位良好。在青海省“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格局中,XXXX旅游区位于“XX山风光带(北线)”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丝绸之路和青藏线这两大国际旅游区的“青海旅游北大门”。在海北州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旅游区位于海北州“十二五”旅游规划中优先发展的“XX山风光旅游服务经济带”核心。在XX县旅游发展区位中,XXXX旅游区是优先开发圈层环城精品旅游圈的核心区域。115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全部工程计划在2013年10月全面竣工。其中建设工期为6个月,从2013年52013年10月。116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62万元。2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50062万元,为政府专项资金拨款。117环境效益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地区现有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程度。近年来,XX县城加大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对提升XX县城的景观旅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另一个旅游景点,与现有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整体联动,从而带动更多的优秀旅游资源均衡发展。118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完成后,XX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完善,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可形成XX县新的旅游两点,与卓尔山景区相互呼应。XXXX(XXXX)位于青海省XX县城(八宝镇)八宝河南岸约2公里处,与县城八宝镇驻地相对高差1880米,意为“众山之神”,“镇山之山”,海拔4667米,藏族敬其为北XX众山之神。XXXX作为XX的象征,巍峨高耸,XX县城八宝镇就坐落在XXXX下的八宝河畔,其北与闻名遐迩的XX山和赤壁丹霞、绿草青松覆盖的卓尔山相映成趣属XX山系托勒山支脉中段的东端。XXXX北面是XX山,南面是托勒南山,黑河、八宝河流贯北部河谷,默勒河(大通河)流贯其南默勒草原。它东邻小XX(小东措),西依大XX(冰沟)壑谷,北眺山前冲积扇滩地和八宝河谷,南依默勒大草原北缘。XXXX优越的旅游区位和景观资源,使其成为XX县打造联结青海省北线和丝绸之路的“青海旅游北大门”黄金旅游枢纽的核心景区,也是XX县旅游标志和形象窗口。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88)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6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5)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20105号)9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11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2关于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委、省政府(2007)13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02020)14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0)15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2008)16海北州“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2010)17海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18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19关于加快海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8)20XX县旅游总体规划(2011)21XX县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1)22XX县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3XXXX景区详规(2012)24当地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础资料及数据122报告编制范围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等,对XXXX景区风景区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工程方案,建设进度,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3编制原则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14研究结论与建议141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充分依托XX县XXXX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借“东方瑞士”品牌的打造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充分发挥XX县的旅游潜力,实施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非常必要,是十分迫切的。本工程建设条件落实,建设方案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应尽快批准实施,发挥效益。142建议1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的论证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与当地旅游总体规划的衔接,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2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程序,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项目决策,并按程序报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设计方案,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3加强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本项目建设资金较大,要多渠道筹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XX县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981万元,较上年增长143。其中,完成一产29819万元,二产59810万元,三产3335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61万元,较上年增长45。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299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6854元212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的打造近年来,XX县不断塑造“天境XX东方瑞士”的旅游品牌,XX县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国家级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和原生态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在青海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建成新兴的国际性、复合型、四季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XXXX旅游区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增长机遇。XXXX旅游区外部交通区位优越,毗邻XX县城且紧靠S204、S304等交通干线,未来还将得到兰新第二铁路和XX支线机场的支撑。旅游区内部小XX沟已经建成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长约14公里的旅游公路;冰沟则初步建设了入口服务区的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213XXXXXX景区自身优势XXXX旅游区的重要的旅游资源点包括XXXX大地景观、XX石林、冰沟XX林海、草原牧场等。祁XXXX旅游区集中体现了XX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层次分明的高原立体生态自然资源组合、绚丽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结合以XXXX大地景观为核心的高原山地旅游品牌形象,三者共同为旅游区的项目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214XX旅游业快速增长势态近年来,XX县借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优势,不断夯实旅游业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天境XX”、“东方瑞士”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XX成为全省乃至西部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落实中央“稳增长”的政策的需要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局势,中央决策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要严格实施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222项目建设是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促使当地经济建设上新台阶。本项目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XX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XXXX景区基础设施状况和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发展。223项目建设是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皑皑雪山,莽莽草原,浓密森林,潺潺河流置身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XX县,会让人有种身在北欧的感觉。XX,素有“高原明珠”“牧区江南”之称,而今又有“天境XX”“东方瑞士”之盛誉。是发展强化旅游支柱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加强XX县旅游支柱产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弥补地方产业发育程度低的劣势,调整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保持地方经济增长动力,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增加财政收入,为加快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224项目建设是加强XXXX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改善XXXX景区服务设施状况,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XXXX景区风景旅游设施的状况,以开发促进保护,为XXXX景区风景的保护性建设奠定基础,更有利于保存XXXX景区风景原始生态和地方文化风貌,提升XXXX景区风景的旅游档次,为XX区域性旅游经济发展发挥带动示范作用。第三章XX县旅游市场分析31市场规模预测2011年XX县共接待国内游客476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比重310,旅游总收入12亿元,相当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05,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的086。人均游客所带来的旅游收入160元,相当于全省游客人均带来旅游收入的2280。参考青海省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对全省旅游经济的增速预测,以及XX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预计XX县旅游市场规模将按照下述速度发展(1)在初期(20112015)即准备期,由于大多数旅游项目尚处于建设期,预计XX县游客人数将在现有起点的基础上保持15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均旅游收入将在现有160元基础上增加到280元,旅游总收入21477万元;(2)在中期(20162020)随着主要旅游项目和爆破性营销项目的实施,XX县旅游市场规模将步入爆发性的突破增长阶段,游客人数将以30的较高速度增加,旅游总收入在2020年将达到141893万元,游客人数突破280万人,人均旅游收入突破500元。具体预测数据如下表XX县旅游市场规模预测旅游人数(万人)旅游收入(万元)人均旅游消费(元)占全省游客比重占全省旅游收入比重2010380060801603100862011476085681802012502610051200201357791288822320146646165492492015764321477281382123201699363179632020171291745209350201816792671684002019218301004164602020283791418935007532景区游客容量与环境容量估算321游客容量估算景区游客容量是依据测算的环境容量,结合旅游设施、接待条件、服务水平等因素,估算的控制性游人规模。根据日游客容量测算公式,XXXX景区日游客容量为476人次。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景区名称日环境容量(人次)游完景区所需时间(H)游完景区最舒适合理的游览时间(H)日游客容量(人次)冰沟景区1050210210小XX景区2400436266合计476结合公园各景区旺、平、淡季游客量进行年游客容量测算,景区年游客容量为727万人次,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景区名称旅游季节适游天数旅游系数()游客容量(万人次)旺季18060227平季10030063淡季8015025冰沟景区小计360316旺季18065311平季8010021淡季10030079小XX景区小计360411合计727322环境容量估算日环境容量的估算,普遍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等方法。根据冰沟景区和小XX景区景点的分布现状和规划内容,拟分别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分别进行环境容量估算。经测算,XXXX景区日环境容量为3450人次。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下表。景区名称可游览面积/游线人均基本空间周转率计算方法日环境容量(人次)冰沟景区1050000M22000M22面积法1050小XX景区12000M5M1游线法2400合计3450根据景区地理位置、景观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本景区的年适游天数为210天,年环境容量为7245万人次。33客源市场定位331近中期1以丝绸之路和青藏线为目的地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市场2以青海湖、塔尔寺等省内重要旅游区为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3兰州、西宁及张掖、武威、敦煌等各周边城市的近中程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市场4以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四川、重庆等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市场5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332远期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以XX县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内中高端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第四章建设条件、施工条件41建设条件41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XXXX(XXXX神山)位于XX山脉的东部,XX县城东南约2公里处。本可研报告中所提及的XXXX大地景观核心区,位于八宝镇以南,S304和S204之间,小XX沟以北,以XXXX主峰为核心沿等高线向山脚延伸,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XXXX的山势地形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在693公里距离内海拔高度从2720米(八宝河谷S304沿线)抬升到4667米(XXXX主峰),相对高差达1947米,形成了从县城八宝镇尤其是卓尔山顶观景台仰望XXXX主峰,看到的是“城镇农田森林雪峰”逐级递升、差异性显著的XXXX大地景观,XXXX大地景观也成为了XX县旅游形象的标志。412气候条件XX县地处XX山南麓中端,XX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亘于县境中部。走郎南山、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其间。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流贯境内。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年隆水量为270600毫米。413地形地貌XXXX的山势地形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在693公里距离内海拔高度从2720米(八宝河谷S304沿线)抬升到4667米(XXXX主峰),相对高差达1947米,414水文与地质XX县地区下水埋藏深度为2070米,含水层厚度为1050米。八宝河为黑河一级支流。八宝河发源于XX县境内的景阳岭。海拔3870米,自东向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三个乡镇至宝瓶河村与黑河汇合。流程1085公里,流域面积为2508平方公里。补给来源为冰川消融和大气降水,年平均流量为1337立方米,径流量422亿立方米。415区域交通条件XXXX旅游区外部交通区位优越,毗邻XX县城且紧靠S204、S304等交通干线,未来还将得到兰新第二铁路和XX支线机场的支撑。旅游区内部小XX沟已经建成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长约14公里的旅游公路;冰沟则初步建设了入口服务区的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42施工条件42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1)砂石料区域内砂石料及土方资源丰富,区域内盛产各种规格石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就近采运,价格较低。2)石灰项目地周边有众多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运距较近,可满足工程的需要。3)钢材、水泥钢材、水泥来源于公路运输,运输方便。4)水小XX沟和冰沟内水力资源丰富,施工用水可以直接采用抽取河水。5)电冰沟已经有乡村电网覆盖,小XX沟施工用电线路需要临时架设。旅游局后面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的施工方。本工程占地大部分为城建用地,施工用水、用电可从乡镇就近引入。43建设内容根据XXXX景区详规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分为三大区域XXXX大地景观形象核心区、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以及相应的的游憩配套设施工程、景观绿化建设工程、综合管网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总体格局功能区划功能建设时序大地景观形象核心XX县旅游形象景观近期小XX户外生态体验区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近期XXXX风景区冰沟生态休闲度假区林海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近期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51游客服务中心分别在八宝镇、冰沟、小XX沟设置三处XXXX登山管理服务站。服务站选址于登山步道起始点,采用单层生态木屋外观,建筑面积个约100平方米,共约300,附带生态厕所,为徒步登山的户外游客提供管理、检票、信息咨询、设备租赁、报警等服务,设专人驻守管理。52露营基地在省道204大回弯处修建自驾车专用通道和自驾车营地入口大门,作为自驾车营地片区的主入口(省道新增公路平交口需向省上报批获准后方可实施)。大门采用XX圆柏做主材,以木刻烫字的形作题词,突出自驾车营地的生态和环境特征;除房车外,大众自驾车停放在大门入口南面的生态停车场;在自驾车营地的入口处,集中修建小体量的管理服务用房,作为XX县自驾车游客的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向各主题营区的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设备租赁、汽车保养与维护、报警医疗急救、金融、洗衣购物等管理保障服务。露营基地总共修建约80顶露营帐篷。其中包括主题型自驾车营地山地型自驾车营地依托XX原始森林,沿着冰沟旅游区西侧的山脚和半山区域规划建设山地型自驾车营地片区。该主题营地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和坡度,依山而建露营小木屋,突出半山观景、远眺林海、登高健身的特色。该主题营地背山而建,远离入口服务区,清净自然,适合中老年游客康养居住。滨水型自驾车营地在自驾车营地入口服务区的南侧,依托冰沟河以及人工引水造景的小品景观打造一个滨水型自驾车营地片区。该主题营地通过跌水、山涧小溪等水景突出水韵生态特色,营地建设围绕水系自然分散,做到“一屋一水景”效果。森林型自驾车营地选择冰沟松柏植被茂盛的区域,自然分散建设森林型自驾车营区。营房以林中小木屋为主要宿营建筑,配套自助型帐篷露营区;在完善供水、排污、给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向游客提供林中秋千、丛林吊桥、拓展攀爬、丛林烧烤、山地车越野等游憩项目。该营区突出户外、运动、娱乐主题,适合青年游客自驾露营。房车型露营地在自驾车营地的北部,冰沟河西侧,规划建设高原高端房车露营地。参考欧美房车营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化上水接口、下水接口、电源接口、电话接口、电视接口和网络接口;该主题营区以户为单位,每户房车露营地都建设有隐于自然的房车停靠场地和帐篷露营场,并配备烧烤就餐、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户与户之间利用自然植被隔离,提高私密性。53云杉林观景台及栈道在XXXX山上修建云杉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云杉之美。云杉光景台的面积约50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云杉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卵石混合材料、木步道。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54盆景园观景台及栈道在XXXX山上修建盆景园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盆景之美。云杉光景台的面积约40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盆景园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防腐木步道。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55柏树林观景区在XXXX山上修建柏树观景台及木栈道,以方便游客能够欣赏到青海云杉之美。柏树观景台的面积约45左右,为增强游览的通畅性,柏树观景台周边可增加多条游览木栈道,长约500米,宽2米,采用卵石混合材料、木步道。道路选线及设计,自然连贯,既实用又可作为造景。在道路两侧及各主要步道节点需建设适量的休息厅、引导标识及导游牌。56万佛崖登山栈道及观景台以万佛崖为核心划定保护区,建立约30的万佛山观景台,游人可近距离观赏万佛崖地质奇观,但不允许游人随意碰触。本区为观赏万佛崖的最佳位置,在此规划山神祭祀台、观光摄影平台和帐篷休憩亭一处。绕XXXX神山祭山文化观光体验区,打造一条从不同角度观赏万佛崖的徒步环线,在环线上布置石屋庇护所、围徒步补给站多处。第六章游憩配套设施工程61旅游标识系统611景区LOGO设计XXXX景区旅游标志创意源于“牛”与“山”象形文字的变体以及XXXX主峰山势的形态综合而来,整体结构采用了书法的形式绘制出山的外形,结合牛角形态,大气且富有含义,让标志传递更加贴切的诠释了景区的大气和雄美壮丽。景区LOGO多采用木质盾形造型,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景区LOGO依据AAAA级景区建设标准,统一运用在景区的主要标识牌、公共信息标示、厕所、广告牌、宣传手册、景区巴士、门票、员工工牌等公共服务设施上,突出景区文化凝聚力。612导览标识系统1全景导览标识牌XXXX景区的全景导览标识采用当地石材和原木混搭而成,全景导览标识牌的木顶做成楔形,便于遮雨纳凉;两侧石柱自然堆砌凸显景区自然粗犷风格;景区全景导览牌中间设计为两面透明玻璃作为全景地图的展示区。2留影型景点导览标识牌选用当地中型石材不规则堆砌建成,标识牌右侧镂空一块长方形型区域供游客摄影留念。导览图标示游客当前所在位置和周边重要旅游景点。景点名称按照AAAA级景区建设标准,采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表述。3指向型景点导览标识在地形相对崎岖、森林茂密的地区,采用当地松柏原木,设计制造指向型导览标示;并以烙刻的方式在标识牌上镌刻出原始、古朴、粗犷的文字风格,给游客一种朴素生态的精美感。613导向标识系统1木质座椅型导向标识牌以天然木质长凳和标志相结合的造型设计导向标识牌。长凳的应选择天然树干直接打磨堆放而成,导向标志以较粗树桩为承重柱,安装圆润自然的木板,并刻字上漆而成。整个导向标识牌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2石柱悬挂式导向标识牌此类标识牌由单体石柱、四方位指向原木柱以及悬挂的指示木板构成。在指示板上实用常用的字体并不会破坏整体的原始感,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柱在体现生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艺术文化气息。614解说标识系统1卧式解说标识牌以当地石块堆砌成不等高石墙造型,中间镶嵌原生木板,配以景区LOGO和500字以内的中英日文字景区概况介绍。卧式解说标识牌风格造型与XXXX景区整体原始生态主题相协调,粗笨的造型更加突出山地景区的粗犷,适用于各主题区的入口处。2立柱式解说标识牌立柱式解说标识牌采用当地石材修建成柱状,以实木点缀突出设计感,正面嵌入木板雕刻景点名称,适用于景区内各主要景点门口,如森林酒店、餐饮配送中心以及各主题露营地的入口区。615警示标识系统1横卧式单木警示标识牌用原始的单根木头进行防腐处理后,在一面整体剖去一块树皮,直接在木头上烙印防滑、禁止吸烟、小心跌落等安全警示字体和对应的公共信息符号。木头平放在林中游步道两侧相对开阔的区域,并注意及时清理周边植物,以免遮蔽标识牌内容。2立柱式单木警示标识牌用一根短粗的木桩斜切一刀,在切面上直接刻字上漆而成。将立柱式标识牌插入游步道一侧,对游客起到安全警示和温馨提示的功能,增加游赏标识的生态型和景观性。同时,定期对该类标识牌的字体进行补漆和维护。62生态旅游厕所621小型生态环保厕所在林中等不便修建大体量建筑设施的景区,以片石结构修建小型平屋顶生态旅游厕所达到二星级标准,小型生态厕所采用无水式打包生态厕所,建筑外部造型以生态与藏式文化元素结合,内部按照标准化修建12个厕位以及母婴休息室,整个厕所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622中型生态旅游厕所在山地、半山坡位置修建此类中型生态旅游厕所。厕所外部采用原始斜面石墙风格,并与屋顶类似山峰的造型相契合,以烘托山地风光特色;中型生态厕所为水冲式厕所,在厕所下游修建污水处理站,降解后方可排放;中型厕所内部各修建4个蹲厕,完善隔板、挂钩、洗手台等设施,并配备母婴室,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623大型星级旅游厕所在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如游人服务站、露营地等相对开阔地区,按照三星级旅游厕所建设标准面积60平米以上、3米层高、男女建筑面积55等细则,修建体量较大的生态厕所;星级厕所外部结合山地景观环境,采用块石自然堆砌,大胆地砌体尺度,突出杆结构梁椽,并与山体环境以及崎岖地形融合在一起;内部建设完全依据星级厕所评分标准,完善细节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厕位充裕满足游客需求。63桥梁系统631多跨步行桥使用具有实用性、审美性的梯形石桥墩,上架粗壮的松树干桥面建成;两侧木围栏设计成斜支架,类似山峰的造型,以映衬桥后的山体景观背景。该步行桥适宜修建在水面较宽、水流平缓的河道上。632生态景观吊桥在河道跨度较宽、水流湍急的山坡间修建石木材质的吊桥,增加游客穿越途中的趣味性。桥头采用块石堆砌成梯形石柱,突出文化设计感,桥身以铁索牵引,铺上原木板。吊桥两侧增加铁索扶手,以保障游客在穿行晃动时的安全。633景观石拱桥石拱桥由3个大小不一的拱形桥墩建成,拱石的长度和跨度比例非常重要,石材的厚重对拱形设计要求较高,不仅要充分考虑桥身沉重安全,同时也兼顾景观美学特点。该桥适宜架设在景色优美的滨河之上,粗犷的石桥风格与才周围草甸花海形相得映彰。第七章景观绿化建设工程71景观工程711景观设计理念规划设计本着“和而不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景观效果。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设计引进大量的柔和的线条,来顺应旅游区清新自然的环境特征。通过植物造景、花木配置、小品景观对过于空旷的空间进行分割。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自然优先,生态营造,环境幽美”的思想,突出绿色健身的核心主题,有机地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之相互协调,营造出一处宁静、舒适、恬淡、幽雅、柔美的“天人合一”的高原生态休闲度假胜地。712景观分类规划入口景观景区大门是景区的形象和第一印象,在整体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XX东西入口和冰沟景区入口通过与环境协调的建筑造型以及极富文化特色当地石材等要素,和谐统一于以自然环境作为景观背景的总体构图中,营造出更具整体性的生态旅游景观。湿地景观景区内滨河湿地景观是本次规划的又一大重点,也充分体现出旅游区景观工程的生态设计理念。规划结合原有的地形、水体和植物条件,规划了生态木栈道、水生植物展示、滨水观景摄影等具体项目,使其成为人们回归自然、进行科考、度假、观景的理想场所。试想站在质朴无华、未曾雕饰的木栈道上,感受到大自然扑面而来的清新,顿然感觉身心舒畅,让游人在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中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大地景观大地景观不仅是一门天然的艺术,更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有机生命体。旅游区极具震撼力的大地景观充分地展现出规划对人们猎奇心理需求的满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大地一个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的世界。站在秋光气爽的天地中,远眺远处山坡上多色花境,不同的视距亦有不同的景色。花从这里走过,留下缕缕芬芳。在自然景观与小品景观相结合的艺术形态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养生之道。建筑景观山高水清,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幽美的自然环境配合精心设计造就的森林木屋、景观建筑等,共同构成一幅自然风光油彩画。特色鲜明的水晶大帐,林海中海外国家森林公园式生态木屋,以及充满文化色彩的临时露营建筑,都尽显出景区内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72绿化工程721景区现状规划区内现有植被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很高,现有XX圆柏、青海云杉、红桦、青杨、山杨、白榆等高原乔灌木树种为主,林区海拔从2000至4500米逐级上升,景观和气候也随之变化。园内土地PH值在658之间,以微酸性为主,部分土地稍偏碱性,基本能满足大部分亚寒带植物种类生长的需要。区内水面宽阔,水质较好,可以为规划后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722绿化工程坚持生态营造的可持续性原则不仅仅着眼短期效益。突出打造滨湖、滨河、森林重点功能区,吸引游客,以带动其它区域的后续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能满足游人的户外游赏,还要提供度假、游憩、运动及体验参与的需求。遵循植物造景的美学原则,协调搭配各区树种根据景区内的各个功能分区来划分绿化区域,力求做到植物景观与功能分区的相互协调。注意植物景观季相的变化,突出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注意树种的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第八章综合管网工程81道路与竖向工程811道路工程过境交通景区东西依托省道204和省道304过境公路进入,目前两条省道已进行过改造升级,路况良好。考虑到景区未来发展需求,中远期将按旅游公路建设标准进行进一步拓宽和绿化改造,促进以自驾车、房车露营游客以及生态户外体验旅游为特色的精品综合旅游区的形成。区内交通将景区内道路划分为专用通道、齿轨火车道以及游步道三大类。结合规划区的功能布局形式,将景区内现有公路按照旅游景观公路标准进行改造。作为房车、消防应急通道和承办青海湖环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使用的专用道路。根据景区总体规划,游客进入小XX景区后,在东西两个入口服务区换乘高山齿轨火车,在各个主题景区设小火车停靠站,实施景区通票免费上下车游赏组织。重新改扩建景区游步道作为游客下火车后步行、骑游专属通道。根据地形和景观特色游步道分为游赏主干道、滨水木栈道、山地石栈道和观景摄影停靠带四种类型。道路断面形式内部交通游赏主干线为本规划区的主要道路,确定其宽度为3045米,以生态仿石材质铺装,并恢复其周边生态环境;其它栈道宽度为152米,材质以原生木材、当地片石或碎石为主,栈道环绕景点或游赏区自然弯曲修建,沿途设置观景摄影平台和休息设施。812竖向工程竖向规划不仅要解决交通联系和工程设施等问题,更重要的它是环境设计的主体,是旅游区风貌、建筑群体立体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规划不仅应遵循技术标准,更应遵循环境设计的原理,符合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要求,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安全感及审美情趣等要求。规划原则1竖向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建筑功能和管线走向,埋深及工程造价等因素。2竖向规划充分结合现状地形,重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增强景区景观效果。3以室外空间设计为理论指导,考虑建筑群体及景观空间设计的要求,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竖向工程1冰沟和小XX东西入口中心服务区的停车场结合自然地形修建,小XX西入口两侧停车场根据坡度自然分成二级台地,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节省投资。停车场和游人中心(广场)采用生态游步道连接的方式,避免游客与过路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2高山牧场管理服务站、森林酒店、餐饮中心、小木屋露营地、半山咖啡厅等坡地建筑的建设采用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原则,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有效地保护地貌,避免工程产生较大土石方量,形成靠山面景姿态。3冰沟游客中心、水晶大帐和东入口游客中心等建筑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滨水木栈台好生态木楼原则上顺应地面等高线布置,尽量依据其自然地形和高程,建筑群体立体空间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滨水建筑室外地坪高程应与周边道路高程相衔接,以利于游客出入方便。4万佛崖祭祀平台的竖向设计采用同时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地特色,建筑顺应山体层层错落,营造出如梯田般的立体化空间;竖向设计有机而连续。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对原有基地环境给予最大的保护,利用地形高差,使建筑在形体上呈现高低错落的秩序感。82管线综合工程821给水工程规划现状概述旅游区内生活用水主要为就地提取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缺少供水管线。规划原则1统一规划,分期、分片区实施。2分区集中取水、统一供水,保证供水安全性。3生活和消防采用同一给水系统,绿化单独设置给水系统。用水指标及用水量预测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给水指标,确定本规划区用水标准及用水量为餐饮用水量指标50L/人次;接待床位用水量指标06M3/床D;考虑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则该规划区总用水量为200M3/D。水源及水厂根据旅游区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小XX片区不设给水处理厂,由景区内各主要用水区,自上游集中引入提取自来水;冰沟片区接XX县城市管网。给水构筑物为调节用水不均匀性及保障消防用水水量,规划在各用水集中区的上游设高位水池一处,容积为200立方米。消防给水按旅游区游人规模及建筑体量,确定火灾同一时发生次数为一次,流量为10升/秒,火灾延时为2小时,则用水量为72立方米。管网布置冰沟片区给水管由XX县城引入后沿游步道及建筑边缘,铺设至游人中心、水晶大帐、小木屋住宿区和自驾车营地,形成环枝结合的给水管网;小XX片区生态大本营、东西游客服务中心、露营区、户外运动区均由上游取水点铺设给水管网至用水区。景区各建筑集中区按规范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道路交叉口及重要建筑附近增设。管道材料及敷设要求给水管道要求满足最小覆土要求,达不到要求得地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得不采用地面明敷的区段,做保温和景观化处理。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PE管。822排水工程现状概述规划区目前污水量极少,主要为周围牧民生活污水及牲畜粪便,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分散排入地表,对地下水质有一定的影响。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组织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规划区内建筑相对密集区分区域利用建筑散水、道路边沟组织区内雨水就近排入低洼绿地、河流,由土壤直接吸收。污水工程冰沟片区的污水纳入XX县城市管网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小XX片区在生态大本营、东西游客服务中心、露营区、户外运动区下游规划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一处(可采用一体化成套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态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200M3/D。污水处理达标后可作为景观循环用水,作为补充水源,同时形成环保教育展示景观。管道材料及敷设要求排水管道应敷设于冻土线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必须采用地面明敷的部分,做保温和景观化处理,管道可考虑采用钢管。823电力工程现状概述规划区现状用电主要为东入口区至核心区的居民生活用电,负荷较小,现状10KV、038KV电力线路均为架空敷设,对局部景观及未来旅游开发有一定影响。负荷预测将采用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和用地面积负荷指标法进行用电负荷预测。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公共建筑80W/M2(考虑空调),道路广场用地20KW/HM2。预测本规划区用电负荷大约为1000KW。供配电线路冰沟片区由XX县变电站向规划区供电,变电站出038KV供电电缆至规划区供用户。小XX片区由XX县变电站分两路接入旅游区,沿规划道路及齿轨火车道埋地敷设向游客中心、森林酒店、各服务站以及齿轨火车供电,低压电缆均埋地敷设。能源结构规划旅游区能源结构以电力、液化气、太阳能为主,除烧烤区外严禁使用煤炭和木柴,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为旅游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利用的良好基础。液化气用于炊事餐饮,太阳能用于接待设施热水供应,电力用于照明、采暖、交通动力。近期在冰沟右侧XXXX的半山处、小XX沟的东西入口处和小XX神山湖核心区阳坡半山处分别新建小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四座,每座额定功率20千瓦,共360万元。未来中远期旅游区供电设施,结合XX县供电规划,进一步完善景区内部各片区的电力设施,在不影响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线缆入地铺设。824电信网络工程现状概述规划区内目前缺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等网线。市话用户预测市话用户密度指标公共服务建筑按1部/100M2计,接待床位按1部/床计,另考虑目前手机用户较多,在信号覆盖的基础上,只有宾馆和信号盲区缺少公用电话,预测整个XXXX规划区装机部数为50部。通信线路工程通信线路主要采用管道电缆方式,一般沿规划道路埋地敷设,与电力电缆异侧布置。线路中应考虑非话业务、数据通信、备用等需求。在线缆对数较小时,可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有线电视线路、光纤网络与通讯线路同沟敷设。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工程91生态保护工程911保护目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景区进行治理与资源保护。旅游区内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控制等的规划目标如下(一)大气质量的要求目标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一级标准。(二)水体环境质量目标规划区内各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二类水体标准。(三)噪声控制目标规划区内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0类标准要求。昼间不高于50DB,夜间不高于40DB。912保护措施旅游区内普及电力、太阳能、液化气等无污染能源,除烧烤区外,严禁擅自燃煤、燃木等污染型能源利用现象。从而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为旅游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利用的良好基础。路灯等电器也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小XX高山牧场区以“筑巢引鸟”、“放养”等措施,增加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品种与数量,严禁进行非法狩猎等破坏活动,积极开展松林病虫害的生态防治。重视保护林间、路边的植被植物。旅游区在进行道路施工、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施工取土后需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遮蔽。913水体保护和污水处理水上游憩活动严格按规划有组织地开发进行,严禁任何严重污染水质的水上活动。对神山湖内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旅游区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生态湿地,作为湿地的补充水源,同时利用湿地对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形成环保教育展示景观。914大气噪声防治中远期景区外汽车统一停放在规划停车场,并以国家机动车辆容许噪声标准为依据。房车经过网上预订位置后可在环境容量允许下,进入景区专属停车区,但房车排放标准需达到欧二标准。规划主要道路两侧设绿化带,起降噪滞尘作用。加强对旅游区娱乐场所的管理,保证区内的宁静。915森林防火在规划和管理中做好保护与防火工作。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于各分区及重要景点周围配置以不易燃烧树种为主的防火隔离带。积极培养游客安全意识,并进行严格的消防管理。主要建筑按防火规范设消防水池,并按250M的服务半径设置消火栓,确保消防用水。916建筑环境控制在“牢固、保暖、实用、风格、色彩”五方面体现景区建筑特色的同时,注重建筑本身与环境的协调,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取尽量采用本土生态木材、石材为主材,涂料、基石等应选用生态环保型建筑材料,最低限度减少人工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92环境卫生工程921垃圾系统在旅游区合理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在游人入境时统一发放印有景区LOGO的可降解垃圾袋,游人将废弃物装进袋后就近投入垃圾箱。垃圾箱中的固体垃圾由环卫人员运至封闭垃圾站,再集中外运;同时,旅游区配备有专职清洁工及时清扫,游人中心设立垃圾中转站,对固体废物进行集中处理。922垃圾收集旅游区内垃圾采用分类方式进行收集,即区内所有垃圾桶都采用可分类收集的产品。垃圾分类方式可结合XX县垃圾处理方式确定,如可分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三类收集。923垃圾桶设置在旅游区主要游览道路上,每隔50米,设置垃圾桶一个,在次要游览道路和步行游览区域内,按照1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桶。924垃圾转运站设置根据旅游区垃圾转运及功能布局要求,在冰沟和小XX片区的游客中心及游客集聚区设垃圾转运站一处,将垃圾集中收集于转运站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