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KAHX 0202001ICS 65.020.20B 2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2020-00-00实施2020-00-00发布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olor Potato Hongmei(征求意见稿)DB43/T 0000-2020 DB43湖南省地方标准31DB43/T 0000-2020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品种来源14 特征特性15 产地环境26 栽培技术27 收获分级48包装与储运49废膜清除410 档案管理 4附录 A(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化学防治5附录 B(规

2、范性附录)生产管理档案6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杨丹、李璐、王素华、李树举、万国安、段慧、丁华、路瑶、罗彬彬、张曙光、周振林、崔圣贵、龚光贵、李宏志、罗金玲、张忠武、王中美、龚立华、薛鑫、胡超、钟凯。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彩色马铃薯红美栽培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收获分级、废膜清除、包装与储运、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湖南

3、省马铃薯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8133 马铃薯种薯GB/T 25868 早熟马铃薯 预冷和冷藏运输指南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SB/T 10577 鲜食马铃薯流通规范3 品种来源红美,是由内蒙古农牧业

4、科学院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内蒙古铃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采用栽培品种NS-3做母本,LT301做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代的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新品种审定。2014年由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引进,率先在湖南省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和肥料栽培密度试验,并于20182020年连续三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4特征特性红美属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5265)d左右,植株株型半直立,分枝少,株高(4050)cm。茎略带紫色,节结呈红紫色。叶深绿色,叶柄深紫色,小叶基部微紫色,叶形为长椭圆形、顶端尖、本地一般不开花不结实。块茎长椭圆形,红皮红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56

5、个,薯块整齐度高,商品薯率90%以上,本地亩产1592.6kg左右。块茎干物质21.9%、淀粉含量13.8%、还原糖含量0.26%、粗蛋白2.56%,维生素C含量23.2mg/100g、花青素含量35.9mg/100g。田间鉴定抗疮痂病,中抗晚疫病、中感炭疽病。5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6 栽培技术6.1 选地选茬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忌连作,前茬作物应避免选择茄科、亚麻以及其他块根、块茎作物,推荐与一季中稻或晚稻轮作。6.2 整地6.2.1 翻耕10月12月择晴好天气,深翻土壤,旋耕(2030)cm,晒干。6.2.2 开播种沟小型多功能田园管理机每隔110cm开播

6、种沟,沟宽30cm左右,沟深(510)cm。6.3 种薯选择与处理6.3.1种薯的选择种薯选择应符合GB 18133和NY/T 1066规定。6.3.2种薯处理播种前(23)d,按单块重(3040)g,对50g以上的种薯进行切块,切块带(12)个健壮芽眼。切到病薯后,更换切刀并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切刀。切块后的种薯每200kg用50%多菌灵0.1kg或70%甲基硫菌灵0.1kg加(1520)kg草木灰/滑石粉均匀拌种。50g以下的种薯不切块播种。6.4 播种施肥6.4.1 播种时期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6.4.2 播种密度单垄双行种植,行距(5560)cm,株距22c

7、m,每667m2栽种(50005500)株,用种量约200kg。6.4.3 施足基肥每667m2施(4550)%高氮、高钾、低磷的硫酸钾型复合肥75kg和有机肥或生物菌肥350kg左右,有机肥在旋耕时撒施在田间,复合肥在播种时点施于播种沟内,与薯块间距5cm以上。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6.5 覆土起垄每2条播种沟中间使用小型田园管理机开(3040)cm宽排水沟,翻出的土壤覆盖于种薯表面,机械开沟覆土两次,使覆土厚度达(1012)cm,覆土起垄后垄高35cm左右、垄宽(7080)cm。6.6 除草覆膜6.6.1 芽前除草播种后覆膜前,在土壤湿润时用芽前除草剂均匀喷雾于垄面进行芽前

8、封闭除草。6.6.2 覆盖地膜在垄面覆盖宽160cm、厚(0.0080.01)mm透明地膜,地膜平贴垄面,边缘用土压实。地膜的使用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6.6.3 破膜引苗当马铃薯出苗后,及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口引出幼苗。6.7 清沟排水及时清沟排水。6.8 病虫害防治6.8.1 防治原则实行以预防为主及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注意农药间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合使用。农药防治应符合GB/T 8321.10、NY/T 1276和农业农村部相关公告的规定。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6.8.2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晚

9、疫病,其次为早疫病、黑胫病,采用脱毒种薯,田间培管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及时拔除病株,在病穴周围撒生石灰,减少病菌传播,根据病害预报和田间实际发病情况及时防治晚疫病,以减少病害损失。晚疫病在现蕾期雾雨天气来临前预防,中心病株出现时必须及时用药防治,第一次防治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整个生育期防治24次,不同抗性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6.8.3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为地下害虫,水旱轮作时地下害虫轻,无需化学防治,大棚和旱地种植时根据需要化学预防,在播种时将药剂在撒施在播种沟内。7 收获与分级安全间隔期之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机械收获,提前(23)d扯膜、杀秧,减少收获时薯皮损伤。收获后的鲜

10、薯应适度晾干表面水分,挑选质量合格的马铃薯,按大中薯(50g以上)、小薯(50g以下)分级。8 包装储运马铃薯的包装应符合SB/T 10577 鲜食马铃薯流通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于收获后远距离运输或销售前需要存放(23)d以上的马铃薯可进行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参照GB/T 25868 早熟马铃薯 预冷和冷藏运输指南。9 废膜清除 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地膜并无害化处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10 档案管理10.1 生产操作档案对主要农事活动应逐项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B.1。10.2 投入品使用档案对主要投入品的品名、种类、来源,使用日期、用量、方法、效果等应逐项如实登记。记载内容见附录B.2。1

11、0.3 物候期记载档案对主要物候期应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B.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表A.1 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防 治对 象农 药名 称使 用方 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d)晚疫病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喷雾2760%代森联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g60g214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喷雾27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喷雾27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64%水分散粒剂100g120g/667m2喷雾17地下害虫2%氟氯氰噻虫胺2kg/667m2拌细土30kg撒施114大田草害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60mL/667m2喷雾防治14533%二甲戊灵乳油100mL/667m2喷雾防治145附录(规范性附录)田间管理档案表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