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公开课教案_第1页
《渔父》公开课教案_第2页
《渔父》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渔父教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2、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并体会渔父的形象在本文中的深层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重点句式难点:渔父形象的深层含义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冯友兰先生说过“我国文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种精神中国自古有之,而屈原应该是较早实践这种精神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渔父这篇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人生选择。二、走进文本1、初读文本,正音。( 1)初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写的实际上是一场对话,这种对话问答的形式使你们想到了我们以前学到的古代的哪种文体?

2、 (赋)没错,这种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写法已比较接近,所谓“赋者也,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2)那么,在这场对话中,谁先登场的?(屈原)此时的屈原境况如何?遭遇:被放逐外在形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内心: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无人可解(注意在此穿插课文第一段的文言知识,特别注意:既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形容至于是以见放)在这种处境之下谁出现了?(渔父) 。渔父的出现解开了屈原心中的郁结了吗?(没有)没有,因为二人的对话产生了分歧。( 3)请同学分析一下二人对话的分歧在哪里?从中体现了二人怎样的形象?屈原:水清我清洁身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仕者形象水浊独清渔父:水清濯吾缨与世推移和光同尘的隐者形象水

3、浊濯吾足(穿插文言知识重点讲解:与世推移自令放为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讲解“水清”与“水浊”的象征意义水清世道清明水浊世道黑暗)2、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注意二人语气:屈原:沉重、坚毅渔父:淡然、潇洒、豁达三、比较阅读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也引述了渔父这一人物。ppt 显示1、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渔父与本文中的渔父有哪些不同?本文中的渔父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深层含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怎样的情感倾向?明确:文中渔父形象的深层含义:渔父的形象是屈原内心另一思想的折射。 表现的是屈原内心的一种矛盾, 和在这种矛盾面前,屈原最终的选择。渔父的形象

4、加深了悲剧的表达。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 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 但现实很残酷, 世界很黑暗, 不如不当。 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渔父的随遇而安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本问题开放式,答案不唯一)司马迁情感倾向:扬屈原而抑渔父2、既然司马迁对屈原是赞赏的,但是在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司马迁却选择了与屈原截然相反的方向,这是否矛盾?3、屈原的勇于赴死的结局另后世许多人深感遗憾,你怎样看待屈?你如何评价屈原与渔父、司马迁的人生选择?总结:无论是屈原的毅然赴死,坚守理想,还是渔父的超然豁达,逍遥于江湖,亦或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 以生践志,他们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对理想和生存方式的坚守。人生的选择很多,有尊严、有价值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