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文学创建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其发展分作两段:史前史、学科史。 在史前阶段,研究者的比较意识是自发的,零散的,肤浅的,他们只注意到了不同民族文学及其作家作品间的类似、差异和互相关系,并无理论上和方法上的自觉。学科建立之后,研究者对这些类似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就不再是盲目的、自发的,而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目的明确、系统的研究。,一、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一)史前史,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建立之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1、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溯源到古罗马时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前65-前8)等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文学模仿自然的理论同时,强调罗马作家要模仿古希腊人。 诗人维吉尔对荷
2、马的模仿; 传记家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2、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论俗语中按方言的不同把欧洲文学分成北、南、东三个部分,并加以对照。 3、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启发,许多作家都是在对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继承古代传统。,古今之争:激进派代表是批评家兼诗人夏尔 贝洛,反对厚古薄今;保守派以布瓦洛为代表,心悦诚服的学习古人。这场论证一直延续到18世纪。 4、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不仅在欧洲范围内为自己寻找理论支持,更将目光投向东方哲学和文化,开始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对下一世纪比较文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
3、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2)莱辛,汉堡剧评是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欧洲戏剧的一部杰作。书中比较了亚里士多德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并就具体的哈姆莱特和伏尔泰塞密拉密斯中的鬼魂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伏尔泰的鬼魂只是一部艺术机器,它只是为情节而存在,我们对它丝毫不感兴趣。莎士比亚的鬼魂则相反,是一个真正行动的人物,我们关心它的命运,它唤起恐怖,但也唤起怜悯。,(3)赫尔德,认为文学史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不同的民族文学构成,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歌德的“世界文
4、学”设想。其民歌集,收集了多个国家民族的民歌,是第一本较为丰富的“世界文学”选集。,(4)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表达了各民族文学互相接近、交流的愿望,憧憬有朝一日各民族文学会结合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这种观念对早期比较文学的萌芽具有启示作用。,(5)施莱格尔兄弟,进一步发展了赫尔德和歌德的观念。奥 威 施莱格尔的论戏剧艺术和文学把西欧文学分成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部分,并进行比较。弗 施莱格尔的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是一本比较语言学的巨著。,(6)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中提出了文学取决于社会生活和地理环境的著名论点;论德国对德法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生活和客观环境作了比较。 19世纪中叶
5、以后,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产生的时机已经成熟。,(二)学科史,以下述三个标志为开端: 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 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1、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的机遇与学科的综合),(1 )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所产生的经济与政治环境(新大陆的发现;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一体化进程;马恩与歌德从自身出发,预感“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2 )世界主义意识的觉醒(对地球的形态的认识过程;超越欧洲界限,将目光投向东方;将世界当成一个整体) (3 )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西欧兴起,后至各洲,得到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经典作品
6、译成多种文字;国际性题材增多;民间文学搜集涉及多国、多民族),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对于“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预言;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182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文学和地方的文
7、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4) 19世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交叉、关联与边缘学科的启示(解剖学、生理学、语言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如此) (5) 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来源与影响;西方文学“两个源头”;历史线索) (6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初步采用(英国豪勒姆的文学史、法国史达尔夫人关于“南方”与“北方”文学的划分与论述),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 与 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法国人维尔曼 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29年出版比较文学研究。1830年安贝尔接替维尔曼开设“各
8、国比较文学史”讲座。这些论文与讲座多系草创阶段,理论不充分,不大系统,当时还算不上是一门独立学科。,2、 正史的开始,19世纪7090年代,比较文学才正式诞生,其标志是: (1)杂志出现1877年匈牙利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1887年德国科赫 比较文学杂志 及比较文学史研究。 (2)理论著作问世1886年波斯奈特比较文学。,(3)课程入学堂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创立总体文学讲座,1871年,意大利学者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办讲座。同年,谢克福德在康奈尔大学创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讲座。 (4)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法国学
9、者戴克斯特1895年完成法国第一部此类专著。丹麦学者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5)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上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议题,并进行了讨论;同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成立。,3、学科的发展历程,(1)早期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出现法国一批理论家。 (2)危机及转向期(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研究方向调整,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 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 内容与
10、方法之间的人为界限 渊源和影响的机械主义概念 民族主义的、为本国文学评功摆好强烈愿望。,(3)跨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及走向(20世纪50、60年代):不断强调超民族性和跨学科性。 三股世界性潮流(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的冲击,使得比较文学面临生机与挑战。,理论大潮,比较文学理论化,一指研究对象从传统研究的课题转向理论性课题拓展,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二是侧重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它的理论指导、理论基础与理论架构。 佛克马认为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倾向反映了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理论可强化推进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不应局限于原定的界限。持相反意见的有韦勒克、雷马克、维斯坦因、奥尔德里奇等。维斯
11、坦因认为新理论没多少新东西,雷马克认为新理论经不起考验。,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将对比较文学产生不良后果。理论探讨不能代替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不能取代对文学内在因素的审美分析。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欧洲中心论 西方学者的自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法国艾田伯、荷兰佛克马等学者充分认识到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把目光寄托在中国、日本、印度的学者身上。 率先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是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刘若愚、叶维廉等,港台学者的努力。,在某一层意义说来,东西比较文学研究是,或应该是这么多年来(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所准备达致的高潮,只有当两大系统的诗歌互相认
12、识,互相关照,一般文学中理论的大争端始可以全面处理。 美国学者纪廉 中国人在经历数载文化隔绝后对文学的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兴趣,是预示人类复兴和人类自我弥补的潜力的最有希望的征兆之一。 佛克马,文化研究,冷战后东亚崛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平等对话,既互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时代已经开始。国际文学研究的“向外转”。 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呈现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比较文学与文化相结合的趋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从1985年后历次大会的议题与讲座,表明了这一趋势。12届“文学的时间与空间”,13届东京会议“欲望与幻想”,1994年加拿大埃
13、德蒙顿会议“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15届荷兰莱顿“作为记忆的文学”。,伯恩海默:1992年发表一个跨世纪的比较文学报告,提出比较文学中心向比较文化转移的报告。 1993年, 英国伦敦大学副校长,该校翻译和比较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珊巴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批判性介绍,宣称“今日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死亡了”。2003年印度裔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出版一个学科的死亡,直接宣布:比较文学已经死亡。,康奈尔的卡勒: 仍以文学研究为中心。 加拿大学者莫泽: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可以紧密结合,但比较文学应保持其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文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也是两种不同的学科,它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互相
14、取代。应从文学出发,又回归文学,不应丧失文学研究的基本特征立足比较文学,求取二者结合,以引进比较文化来促进比较文学的深化和发展。,二、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一)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 1、探索中国史前史的原则: (1)按照比较文学定义,只有跨民族、语言、学科等界限的比较研究才是比较文学。因此诗经中二雅二南等比较不能看作比较文学的渊源。 (2)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因此对外民族文化和文学的介绍不等于比较文学,如大唐西域记。研究不是介绍。,(3)比较文学的萌生和成长离不开中外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外文化交流的四次高潮: 张骞通西域和佛教传入唐太宗执政达到极盛 1840鸦片战争后的救亡图存 “
15、五四”新文化运动上世纪30年代达到定点 文革后的改革开放,2、中国比较文学渊源,最迟在汉代,中国比较文学出现萌芽,司马迁史记。 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对翻译佛经的研究:探讨如何翻译佛经; “格义”研究法;梵汉文体比较;佛经故事与中国文学题材。 古代中国文论中的跨学科研究:诗画、诗禅。,比较文学各种类型的研究都有了萌生的痕迹,然而这些痕迹毕竟是零散的、微弱的、不易觉察的。内容丰富、跨学科研究较多,源于中国学术传统“通”,缺乏自觉的专业意识。,(二)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在中国,作为一种理论概念上的“比较文学”大概到五四时期才介绍进来。 1、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在现代中国的滥觞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明不仅
16、仅是一种新奇的“外来文化”,而且是一种在政治、经济上影响中华民族生存的一种力量。一批知识分子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运动和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重要意义。其中,林纾、梁启超、马君武、伍光建、苏曼苏等人不但介绍和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且常常进行中西文学的比较,以图找出改良的办法并且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梁启超,小说界革命,比较中西小说优劣。真正的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陈寅恪,文史皆精,通晓数十国文字,对佛学、诗词元曲有极深造诣,在国学院讲西人东方学之目录学,梵文文法。指导的范围是摩尼教经典与回纥文译本之比较研究,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之比较研究。,王国维,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博古通今,融贯中西的大学问家。
17、率先把叔本华、尼采介绍到中国。人间词话是最早用西方新思想新观点评述中国诗词的著作,用叔本华的悲剧观点解释红楼梦。,章太炎:留日。精通语言学、方言学。从各种文学体裁产生的顺序比较中西文学。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 “摩罗派” ,浪漫主义作家,2、 比较文学在20、30年代的正式兴起,吴宓:对中国比较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在1924年,在东南大学所讲的“中西诗之比较”,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瑞恰慈:1929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文学”课程。 瞿孟生:根据瑞恰慈观点写成比较文学教材。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中译本于1937年出版,,这个时期,出现
18、了一批在理论上和实际研究上水平都较高的作品。 闻一多先生在20年代就探究中外文学的比较。1922年写成的律诗的研究一文中,对东西艺术的特征和美感进行比较,认为:东方的美是恬静的美,是韵雅的美,西方的艺术是喧嚣粗犷的。他在新诗理论上提出“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宁馨儿。 文学的历史动向揭示世界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茅盾:1919至1925年,茅盾相继写成了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俄罗斯近代文学杂谈、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神话研究等文章。他考察西方英法俄三种文学,发现有三种面貌。茅盾通过中外文学比较,从古典浪漫写实新浪漫的文学发展顺序,探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对它们的
19、不同“接受”,以及在作家创作中的具体影响。,在中外文学关系影响研究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材料扎实、研究较为深入的论文。如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方重)、十八世纪欧洲之中国园林(陈受颐)、英国十六、十七世纪文学中之契丹(张沅长)、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陈铨)。 但也有一写肤浅牵强的“滥比”工作。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陈寅恪先生对当时在文学比较研究中穿凿附会的比附提出过尖锐批评。,3、4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40年代在中西诗学比较上取得了重要收获,朱光潜的诗论、钱钟书的谈艺论伍蠡甫谈艺录、李广田的诗的艺术、李健吾咀华二集等相继出版。,(三)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建立时间不长。大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台港地区比大陆早十年左右。 1、1967年,台湾淡江文学学院组织讨论中西文学关系的学术会议,台大的硕士班也开设比较文学课程。 2、香港的比较文学始于六七十年代,1964年香港大学现代语文系开设了有关比较文学的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质释放协议书范本
- 物业继承债务协议书
- 支付房租欠款协议书
- 配偶之间房产协议书
- 医院食堂供暖协议书
- 塔吊器材租赁协议书
- 实施项目协议书范文
- 农场买卖协议书范本
- 终止经营协议书范本
- 恋爱协议书剧情介绍
- 育婴行业前景及就业前景
- 2024年美容师考试理论回顾试题及答案
- 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B1a-1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旧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 中医经典临证思维与实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考试题有答案
- 《高频电子技术》5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2025年)解读课件
-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 2025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