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_第1页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_第2页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_第3页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_第4页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电泳技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

2、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sds-page电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sds在水溶液中是以单体和sds-多肽胶束的混合形式存在,能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的是单体。为了保证蛋白质与sds的充分结合,它们的重量比应该为14或13。 样品缓冲液的离子

3、强度因为sds结合到蛋白质上的量仅仅取决于平衡时sds单体的浓度,不是总浓度,而只有在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单体才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所以,sds电泳的样品缓冲液离子强度较低,常为10-100 mm。 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只有二硫键被完全还原以后,蛋白质分子才能被解聚,sds才能定量地结合到亚基上从而给出相对迁移率和分子质量对数的线性关系。sample buffer中的-巯基乙醇的浓度常为4-5%,二硫苏糖醇的浓度常为2-3%。前者有挥发性,最好使用前加入。sds-page缓冲液系统的选择,tris-glycine、tris-tricine、tris-硼酸盐或者其他?一般来说,在被分析的蛋

4、白质稳定的ph范围,凡是不与sds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液都可以使用,但缓冲液的选择对蛋白带的分离和电泳的速度是非常关键的。tris-甘氨酸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缓冲系统。tris-甘氨酸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缓冲系统。如果要测定糖蛋白的分子量,最好采用tris-硼酸盐缓冲系统,对于分子质量小于15 kda的蛋白样品,可以使用sds-尿素系统,也可以采用tris-tricine缓冲系统。积层胶(或称浓缩胶)的作用原理?在缓冲系统中的弱酸,如甘氨酸,在ph6.7时很少解离,其有效泳动速率很低,而氯离子却有很高的泳动速率,蛋白质的泳动速率介于两者之间。加上电压以后,作为先导离子的氯离子和尾随离子的甘氨酸离

5、子分离开来,并在其后面留下一个导电性较低的区带。由于导电性和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获得较高的电压梯度,加速甘氨酸离子的泳动,使其赶上氯离子,建立起甘氨酸和氯离子的电压梯度和泳动速率乘积相等的稳定态(我不太明白这句话),使这些带电颗粒以相同的速度泳动,两种离子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当甘氨酸、氯离子界面通过样品进入浓缩胶时,在移动界面前有一低电压梯度,界面后有一高电压梯度。由于在移动界面前的蛋白质分子泳动速率比氯离子低,因此氯离子能迅速越过。移动界面后的蛋白质处于较高的电压梯度中,其泳动速率比甘氨酸快。因此,移动的界面将蛋白质分子堆积到一起,形成一条狭窄的区带。蛋白质在移动界面中的浓度作用仅取决于

6、样品和浓缩胶中tris-hcl的浓度(为什么?),而与样品中蛋白质的最初浓度无关。由于浓缩胶为大孔凝胶,故对蛋白样品没有分子筛作用。当移动的界面到达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时,凝胶的ph明显增加,导致甘氨酸大量解离。此时,甘氨酸的有效泳动速率明显增加,超越蛋白分子,直接在氯离子后移动。由于凝胶孔径变小,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降低,落在后面的蛋白质便在均一的电压梯度和ph环境中泳动,并根据其固有的电荷与分子大小进行分离。sds-page电泳小问答 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7、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

8、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 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当样品进入分离胶

9、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q:样品如何处理? a: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还原剂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一般电泳均按这种

10、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q: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a: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

11、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具体作用后面介绍; temed与ap:促凝作用,加速聚丙烯酰胺的凝固;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q:提高sds-page电泳分辨率的途径? a:1、聚丙烯酰胺的充分聚合,可提高凝胶的分辨率。建议做法: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sds结晶。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 2、一般常用

12、的有氨基黑、考马斯亮蓝、银染色三种染料,不同染料又各自不同的染色方法,具体可参照郭尧君编著的蛋白质电泳技术手册p82-103。 q:“微笑”(两边翘起中间凹下)形带原因? a:主要是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中。 处理办法:待其充分凝固再作后续实验。 q:“皱眉”(两边向下中间鼓起)形带原因? a:主要出现在蛋白质垂直电泳槽中,一般是两板之间的底部间隙气泡未排除干净。 处理办法:可在两板间加入适量缓冲液,以排除气泡。 q:为什么带出现拖尾现象? a:主要是样品融解效果不佳或分离胶浓度过大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选择适当的样品缓冲液,加适量样品促溶剂;电泳缓冲液

13、时间过长,重新配制;降低凝胶浓度。 q:为什么带出现纹理现象? a:主要是样品不溶性颗粒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加适量样品促溶剂。 q:什么是“鬼带”,如何处理? a:“鬼带”就是在跑大分子构象复杂的蛋白质分子时,常会出现在泳道顶端(有时在浓缩胶中)的一些大分子未知条带或加样孔底部有沉淀,主要由于还原剂在加热的过程中被氧化而失去活性,致使原来被解离的蛋白质分子重新折叠结合和亚基重新缔合,聚合成大分子,其分子量要比目标条带大,有时不能进入分离胶。但它却于目标条带有相同的免疫学活性,在wb反应中可见其能与目标条带对应的抗体作用。 处理办法:在加热煮沸后,再添加适量的dtt或beta巯基乙醇,以补充不足的还原剂;或可加适量edta来阻止还原剂的氧化。 q:为什么溴酚蓝不能起到指示作用? a:我们在实验中常会遇到溴酚蓝已跑出板底,但蛋白质却还未跑下来的现象。主要与缓冲液和分离胶的浓度有关。 处理办法:更换正确ph值的buffer;降低分离胶的浓度。 q:为什么电泳的条带很粗? a:电泳中条带很粗是常见的事,主要是未浓缩好的原因。 处理办法:适当增加浓缩胶的长度;保证浓缩胶贮液的ph正确(6.7);适当降低电压; q:为什么电泳电压很高而电流却很低呢? a:这种现象一般初学者易出现。比如电压50v以上,可电流却在5ma以下。主要是由于电泳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