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德育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的多层面的内涵,对德育的任务形成初步的认识2、 了解德育的内涵,初步形成不同的德育内容要有不同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意识3、 了解当前德育的困境,激发研究学校德育的兴趣与热情。4、 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状况和改革的方向。教学重点:道德的多层面的内涵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影响教学难点:初步形成不同的德育内容要有不同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意识课时安排:6学时第一节 道德和品德一、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一)道德的定义:中国古代对“道德”的界定: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
2、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定义: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道德的类型:道德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以人们生成道德的社会生活内容分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第二、以人们的道德行为
3、影响的对象分:公德、私德公德:简单地说,社会公德一般是指影响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距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德私德:指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的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等的道德规范。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梁启超把公德定义为“人人相善其群”梁启超把私德界定为“人人独善其身”例如“你有困难我来帮助你!”私德“保护环境
4、卫生”“遵守交通规则”公德我们耳熟能详的对一个人的夸奖是“这个人为人不错”“人挺好”“挺好打交道”云云,都是指的私德,年终考评,组织部门考察,背靠背打分数、谈话,真正起作用就是这把尺子。亲戚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概莫例外。公德、私德是有重大区别的,但在个体身上,往往有“一身而二任”既有公德又有私德的相互重迭、各自区分的状态。视情境不同,侧重、突出点不同。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最基本的要求。离开社会公德而孤立地去谈论私德,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德的作用也高于私德,它发挥着维护国家的稳定、公正、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如何恰
5、当地评价他人或自我评价,首先应该从能否遵守公德开始,不能重私德而轻公德重私德而轻公德,其表现是过分诉求于个人,而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下功夫不多。古代一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这种道德思维的表现。重私德而轻公德的倾向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公德教育。一方面,它导致对受教育对象个人行为干预过多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它导致对社会应有的体制、机制、法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忽视和放松。其结果必然把某些人的道德品质所产生的问题,完全归咎于个人修养,从而忽视社会环境对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和责任,使社会公德教育效果受到弱化。私德和公德是两个不同的道德范畴,现如今评价一个中国人的标准和尺度是私德,而不是
6、我们大道理中的公德。中国古人强调私德,而公德却极少有人问津。费孝通:“差异格局”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有人关心,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公德心。古人所教的道德,私德居十之有九。梁启超论私德时就说:“故养成私德,而德育之事思过半焉矣。”其原因就在于,“公德者私德之推也”。“推”,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将心比心。只要“能近取譬”,公德便水到渠成。所以,说古代不思考公德问题,不是公允的评价。毋宁说,他们对公德建设的贡献,正是蕴含于私德建设之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私德出发)第三、(在私德)以规范实现的难易程度分:常人之德 圣人之德常人之德:一般
7、人都比较容易执行的道德规范不损人利己圣人直德:一般人不是太容易执行的道德规范大公无私、先人后己道德理想例如孔子训徒 实验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三种态度和行为倾向比较得分分类 人数(百分比)冷漠1(0.6%)既不利他又不冷漠107(62%)利他65(38%)第四、(在公德)按道德的要求和执行方式分: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黄向阳)1、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的形式对人提出的、具有强制性质的要求要求,重在约束人的不良行为,因此具有约束、规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具有约束功能例如:不能损人利己、
8、损公肥私等2、道德原则:道德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见义勇为、见义智为(比如中小学生不要参加救火等危险的行动,遇到危机情境要学会自我保护等)具有指导功能。3、道德理想:是社会提倡的、希望人们去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比如: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具有激励功能比较:西方比较重视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对学生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我国学校德育重视对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的激励作用。(每天拉琴20分钟和每天拉琴2小时的区别:每天20分钟是有保障的,但是老师说每天拉2小时的时候,她有时连琴都不愿意碰,说是反正也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干脆就不干了。)(三)道德的形成(仓廪实而知礼节
9、意识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二、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一)品德的定义: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
10、上的表现。(二)人的品德形成的生理机制:(网络资料)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品德也许并非完全后天训练养成。人的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C)也许就是道德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使人对他人受到伤害厌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病变的病人会失去部分公平性、犯罪感、羞耻感。第二节 德育的内涵一、德育的定义1、德育(狭义)育德,道德教育2、德育(广义):教育着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11、分析(黄向阳)(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德育外延的演变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前,“政治教育”几乎是德育的代名词重视世界观、人生观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成为德育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19881995年,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了新的变化: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年12月25日)强调“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提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
12、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它从思想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德育又一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3、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学风教育、审美教育、理想教育等纷纷列入到学校德育大纲,德育的外延迅速膨大,几乎覆盖了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大德育、意识形态教育1995年以来,关于德育的定义又有新变化: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2月27日)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3月)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
13、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随着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我国的学校德育的外延已经超过“社会意识教育”的范围。(二)大德育的合理性我国大德育的基本格局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十年,国际社会也强烈地意识到,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单纯的道德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社会化,学校德育保持所谓的“政治中立”或“价值中立”不仅显得虚伪而且是不可能的。(三)大
14、德育的难题扩大“道德”外延,把政治、法律、人生观世界观纳入,在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上,却是个重大问题。扩大德育的外延,把其他内容纳入,在教育学上似乎不是大问题。但是,这是从内容上说,无大碍。但是,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上,却会发生问题。品德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等,各属不同的层面,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方式更是天壤之别。在现实的研究中,德育还是侧重于道德教育,而对政治教育等的研究比较缺乏。第二节 德育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见P1619一、德育的构成要素了解各部分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并思考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二、德育各构成要素的关系理解大德育的合理性:各个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5、 但是,在我们的德育理论中,比较突出的研究是道德教育。本教材的德育研究也是如此。(一)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第一、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1、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都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显示作为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不是某个人或集团的意志,而是一代人的成长的必然。)2、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第二、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1、性质的区别政治教育直接为维护或变革某种生产关系服务,它的内容涉及阶级、国家、政党、民族、国际政治等方方面面;道德反映的是个人、家庭、阶层、阶级等各种社会关系,它涉及个体的生存及其价值,爱情、婚姻和家庭、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2、存在方式的差别政治大多是显性和成文的道德既有显性也
16、有隐性的,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道德:各种社会准则、义务、责任等往往是显性的、成文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图腾、禁忌、风俗等常常是隐性的、不成文的。3、与经济的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差别政治与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高,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也在最大程度上捍卫着经济基础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是间接和滞后的。4、对社会存在的作用的范围和程度的区别政治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更及时和直接道德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更广泛和持久5、稳定性的区别政治与现实的关系密切,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动性强(时事:国际关系)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稳定(古代教育至今):如果道德也随政治变动,则会动摇道德和道德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6、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方法和途径的区别政治意识的形成具有“强制”性的方式,政治教育更多是“外烁”,宣传、说教、灌输是常用的方法品德的养成更多靠自觉自愿,需要个体的主动探索、思考、反省、批判和讨论,道德教育更多是需要“内化”,教育方法注重实践、体验和感悟(二)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在教育学生时不自觉地把心理问题道德化。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这种现象有所好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补偿功能,提升学校德育的效果。但是,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对象、目的、内容、方法、运作机制等方面有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项目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25年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AB卷
- 2025年新员工入职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真题汇编
- 2025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典型题)
- 古代文学史幅面试题及答案
- 试题及答案包含美容师考试心理学内容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合作协议书
- 美容师职业形象与礼仪考察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行业竞争策略分析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
- 信用风险度量第六章-KMV模型课件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煤炭公司先进个人掘进机司机事迹材料
- 污水池内防腐施工方案
- 关于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 火警火灾处理标准流程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课件
- 土建、装饰、维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技术标范文
- 宫颈癌病历书写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