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氧气历届中考题附答案_第1页
空气和氧气历届中考题附答案_第2页
空气和氧气历届中考题附答案_第3页
空气和氧气历届中考题附答案_第4页
空气和氧气历届中考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往届化学中考试题汇编- 空气和氧气1、(2005年湖北宜昌市课改卷)空气中体积约占1/5的气体是( A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2005年北京海淀区课改卷)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B )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3、(2005年北京市)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B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4、(2005年江苏泰州市)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D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氮元素5、(2005年吉林省课改卷)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

2、空气中含有( A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6、(2005年福建福州市课改卷)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7、(2005年福建泉州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2、O2、CO2和稀有

3、气体8、(2005年广西南宁市课改卷)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9、(2005年湖北黄冈市课改卷)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D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10、(2005年江苏扬州市课改卷)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4、( B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1、(2005年广东广州市课改卷)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液氮是一种溶液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12、(2005年四川省课改卷)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13、(2005年吉林长春市课改卷)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B ) 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

5、D. 二氧化碳14、(2005年北京海淀区课改卷)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C )A硫粉 B铁丝 C红磷 D木炭15、(2005年四川省课改卷)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16、(2005年河北省课改卷)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铁

6、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17、(2005年山东安丘市课改卷)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B、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18、(2005年江苏南通市课改卷)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D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用燃

7、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9、(2005年四川眉山市课改卷)下列各物质反应后,都能生成氧气,其中最适合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物是(C ) 2KClO3 2KCl + 3O2 2H2O2 2H2O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H2O2H2+ O2A、KClO3 B、H2O2 C、Na2O2 D、H2O20、(2005年青海省课改卷)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装药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固定装置 加热 收集气体 撤酒精灯 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B ) A、B、 C、D、21、(2005年山东淄博市课改卷)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

8、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C必须使用催化剂D必须使用酒精灯22、(2005年吉林长春市课改卷)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B. 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 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23、(2005年北京海淀区课改卷)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C )A牛奶变酸 B钢铁生锈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农家肥料腐熟2

9、4、(2005年上海市课改卷)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有关臭氧(O3)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臭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B、每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 C、臭氧由氧元素组成 D、臭氧中氧元素是游离态25、(2005年山东烟台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B钢铁生锈、白磷自燃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 C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能分解出氧气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26、(2005年江苏扬州市课改卷)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已知O2和CH

10、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D ) AC和HClBCCl4和Cl2 CCH2Cl2和H2DCCl4和HCl27、(2005年安徽省课改卷)右表是小华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X 78.25% 74.88%Y 21.05%15.26%CO2 0. 04% 3.68%H2O 0. 66 % 6.18% (1)请你判断:X是_,Y是_。(填化学式)(2) 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_。(3) 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_。(4) 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

11、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_。 答:(1)N2 O2 (2)O2 (3)对着玻璃呼气(或对着无水硫酸铜呼气) (4) 氮气的体积含量减少主要是由于CO2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28、(2005年山东省课改卷)化学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正常通过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促进或阻止物质的转化的。食品质量部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也是从上述两种思路来设计保质措施的。例如:采用“真空”或“充气”的措施包装食品是为了_ _ _,其中,适宜充入食品包装袋的单质气体为(填化学式)_ _;有时候食品生产商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少量用透气的纸袋装的干燥铁粉,其作用是

12、_。这些铁粉最终转化成_。答:抑制食品与氧气的反应;N2(其它如稀有气体等合理答案也可);促进铁与氧气、水蒸气的反应;铁锈(或氧化铁、铁的氧化物)。 29、(2005年山东安丘市课改卷)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如上图)。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袋内充的是什么气体呢?(1)初三一班的同学有两种猜想:A)二氧化碳,B)氧气。请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2)初三二班的同学也有两种猜想:A)氮气,B)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猜想B是否正确。 答:(1)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则相反,可防止食品氧化

13、,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二氧化碳的猜想更合理。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正确;反之,则不正确。30、(2005年江苏宿迁市课改卷)(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答:(1)O2(或氧气);CO2(或二氧化碳);H2O

14、(或水)(2)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 实验装置漏气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31、(2005年河南省)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结束后,发现钟罩内的水上升到其水面以上容积不足1/5,请推测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答出两条即可)答: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水红磷32、(2005年山东青岛市课改卷)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右图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

1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水红磷太阳光(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答:(1)氮气(或N2) (2)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33、(2005年山东烟台市)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

16、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答:(1)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2)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4、(2005年辽宁大连市课改卷)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实验1: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右图1)。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实验2:将试管的

17、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等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如右图2所示)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_(3)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两点不足。 35、(2005年福建泉州市)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请回答:A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 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答:缺氧窒息;CO中毒 36、(2005

18、年湖北黄冈市课改卷)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 ; ; (只答四点即可)。(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1)都是化合反应;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气体与固体反应。(2)液态;(3)S+O2SO2(或4P+5O22P2O5;或4Al+3O22Al2O3) 铁丝氧气甲 乙37、(2005年湖北宜昌市课改卷)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

19、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甲中 , 乙中 。我认为将乙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溶液,效果会更好。我能写出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答:(1)防止生成的红热熔融物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2(吸收燃烧产物,防止SO2 污染空气。 SO2+2NaOH=Na2SO3+H2O或SO2+Ca(OH)2=CaSO3+H2O 38、(2005年辽宁大连市课改卷)请写出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_。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7价,变为反应后的+6价和_价。答:2KMnO4 K2MO4+MnO2+O2;+4 39、(2005年河南省课改卷)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

20、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活塞MnO2H2 O2(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过于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利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备的一种气体是 。答:(1)2H2O22H2O+O2 (2)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等 (3)CO2和H2等 40、(2005年广西南宁市课改卷)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请回答:(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_。(3)根据(2)中推测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改进装置(可用图示或用文字叙述改进要点)。解答:(1)2H2O2 2H2O+ O2 (2)除去水蒸气 (3)加干燥管,用浓硫酸、固体NaOH等干燥剂干燥(或用图表示)。(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41、(2005年江苏南京市)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 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太阳光照射下N2 、O2、CO2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 (1)用500mL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 (2)另取一个500mL的集气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