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1、第 l 8 卷 第 2期 2 0 0 6年 4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o u ma l o f Ye l l o w Ri v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V 0 I 1 8 No 2 Ao r , 2 O o 6 汽车悬架及其控制系统研究动态分析 郑兰霞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开封4 7 5 0 0 4 ) 摘 要: 综述汽车悬架系统及工作原理, 对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汽车悬架控制方法予以比较和 分析, 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探讨了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2、 汽车悬架; 控制方法;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 T H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8 4 8 6 X( 2 0 0 6 ) 0 2 0 0 4 40 4 0 引言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性能 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 操纵稳定性和行驶速度的重 要因素。传统的被动悬架是为适应某一种路面而设 计的, 一般由具有固定参数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组 成, 它限制了汽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2 0 世纪 7 0 年 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基于振动主动控制的主动、 半主动悬架系统。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 测控技术、 机械动力学等 的快速发展, 汽车悬架系统由
3、传统被动隔振发展到振 动主动控制。特别是信息科学中对最优控制、 自 适应 控制、 模糊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等的研究, 使悬架系统 振动控制技术在现代控制理论指导下更趋完善 。随 着汽车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汽车振 动, 设计新型悬架系统, 将振动控制到最低限度成为 提高现代汽车质量的重要措施。 l 汽车悬架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根据现代汽车对悬架提出的各种性能要求 , 悬架 的结构形式和振动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 善。悬架的结构形式很多, 按导向机构的形式, 可分 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大类 ; 按控制力则可以分 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 3 种基本类型, 其简化模型如
4、图 1 所示。 1 1 被动悬架 一 般的汽车绝大多数装有由弹簧和减振器组成 的机械式悬架, 简化模型如图 1 ( a ) 所示。其中, 弹簧 主要用来支承簧上质量的静载荷, 而减振器主要用于 控制响应特性。这种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参数一 般是通过经验设计或优化设计方法选择的,一旦确 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就无法随外部状态变化而改 变。 一般为提高转弯、 制动等操纵过程的稳定性, 要求 悬架应具有高阻尼系数; 为隔开路面不平对汽车的扰 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要求悬架应具有低阻尼系数。被 动悬架由于参数不能任意选择和调节, 限制了其性能 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 减振性能较差。 1 一传感器 ; 2一可
5、调减振 器; 3一力发生器 M一簧上质量; K一弹簧刚度; C一减振器阻尼 ( a )被动悬架 ( b ) 半主动悬架 ( c ) 主动悬架 图 1 3种悬架系统的简化模型 F i g 1 S i mp l e mo d e l s o f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s u s p e n s i o n s y s t e ms 1 2 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的简化模型如图 1 ( b )所示 ,由可变 特性的弹簧和减振器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簧 上质量相对车轮的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 号, 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可调弹簧的刚度或可调 减振器的阻尼力。 半主
6、动悬架在产生力方面近似于被 动悬架, 但是其阻尼系数或刚度系数是可变的。 半主动悬架通常以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为主, 将 阻尼分为两级或三级, 由人工选择或根据传感器信号 收稿日期: 2 0 0 51 0 2 8 作者简介: 郑兰霞( 1 9 6 4一) , 女, 山东聊城人, 副教授 , 从事工程机械教学与研究工作。 维普资讯 郏兰霞: 汽车悬架及其控制系统研究动态分析 自动确定阻尼级。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工作始于 1 9 7 3 年,由D A C r o s b y 和D C K a mo p p 首先提出。1 9 8 4 年 日 产公司研制出一种声纳式半主动悬架, 它能通过 声纳装置预测前方路
7、面的信息, 及时调整悬架减振器 的3 种状态。 另外, D A C r o s b y 等人提出了阻尼连续 可调的半主动悬架系统。 通过改变弹簧 刚度构成 的半主动悬架 由 H u b b a r d 等人于 1 9 7 6年提出, 弹簧刚度的改变是通过切 换空气弹簧实现的。与机械弹簧相比, 空气弹簧存在 更多的优势。因此, 国外早在 2 O 世纪 8 O 年代就已将 空气弹簧悬架应用于各种车辆, 与被动悬架相比, 其减振 效果较好。 1 3 主动悬架 主动控制悬架简化模型如图 1 ( C )所示,由弹性 元件和一个力发生器组成。力发生器的作用在于改 进系统中能源的消耗并供给系统以能量, 该装
8、置的控 制目 标是要实现一个优质的隔振系统, 而又无需对系 统作出较大的改变, 只需使力发生器产生一个正比于 绝对速度负值的主动力, 即可实现该控制目标。这种 悬架的减振效果非常理想。 主动悬架系统通常有两种形式 , 即由电机驱动的 空气式悬架和由电磁阀驱动的油气式悬架。日 产和 丰田公司的一些高级车上装载的油气式主动悬架如 图 2 所示, 由一个电液比例阀( 针阀) 和一个机械式压 力伺服滑阀构成压力控制阀。其工作原理是: 当路面 激励频率较低时, 由计算机对控制阀的线圈施加一电 流使针阀打开, 在控制阀的出口处即产生一个与之成 比例的输出油压, 通过控制液压缸内的油压来控制汽 车的振动;
9、当路面激励频率适中时, 主要由滑阀的机 械反馈功能对液压缸内的油压进行伺服控制, 从而进 行车体减振; 当激励频率较高时, 则利用与液压缸连 通的气体弹簧室吸收振动能量而达到减振。 1 一油泵; 2一滑 阀; 3一 控 制阀; 4一针 阀; 5一线 圈 6一加速度传感器; 7一液压缸 ; 8 一气体弹簧室 图 2 油气式 主动悬架 F i g 2 Ol e oPn e u ma t i c a c t i v e s u s p e n s i o n 目前, 主动悬架由于硬件价格昂贵、 能量消耗过 大, 仅用于排量较大的高档车型。因此, 主动悬架研 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减少功率消耗 、 提高控
10、制系统的 集成化。 2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是一个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的非线性的机、 电、 液一体化系统, 由于模型的线性控 制策略受到很大的限制, 用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达到其 预定的性能要求。目前应用于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 控制方法主要有现代控制方法 ( 如自 适应控制方法、 预见控制方法 、 最优控制方法及鲁棒控制方法 ) 和智 能控制方法( 如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以及复合控 制方法。 2 1 自适应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是针对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的系统而 设计的, 可以 自动检测系统的参数变化 , 从而时刻保 持系统的性能指标为最优。其基本出发点是根据系 统当前输
11、入的相关信息, 从预先计算并存储的参数中 选取当前最合适的控制参数。其设计关键是选择能 准确、 可靠地反映输入变化的参考变量, 只要参数选 择适当, 控制器即可快速 、 方便地改变控制参数, 以适 应当前输入的变化。 应用 于汽车悬架控制系统 的 自适应控制方法主 要有 自校正控制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两类控制策 略。自校正控制是一种将受控对象参数在线识别与 控制器参数整定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如图3 所示。模 型参考 自适应控制的原理是当外界激励条件和汽车 自身参数状态发生变化时, 汽车的振动输出仍能跟踪 所选定的理想参考模型。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汽车悬 架减振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的汽车底盘上得到
12、了 应用。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等人将自适应控制 技术应用于汽车半主动控制悬架,在实车应用过程 中, 减振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图 3 自校正 自适应控制框图 F i g 3 S e l f c o r r e c t i o n a n d s e l f a d a p t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2 2 预见控制方法 预见控制方法是利用车辆前轮的扰动信息预估 路面的干扰输入 , 将测量的状态变量反馈给前后控制 器实施最优控制。由于这种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某种 方法提前检测到前方路面 的状态和变化 , 将使控制系 统有足够的时问采取措施 , 因此 , 可大大降低系统的
13、 能耗。根据预见信息的测量及利用方法不同, 可构成 4 5 维普资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0 6年第 2期 不同的预见控制系统, 如对四轮进行预见控制和利用 前轮扰动信息对后轮进行预见控制。一个控制系统, 如果在决定控制指令时,不仅考虑系统当时的状态, 而且还对系统未来的目 标值或干扰予以考虑, 这样一 种预见控制的方法, 往往能弥补因系统响应速度不足 所带来的缺陷,降低系统控制能量的峰值和消耗量, 从而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2 3 最优控制方法 最优控制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函数, 通过 一 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使该函数取极值时的控制输 入。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确定要靠经验,
14、 最优控 制的解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得 出解析解 , 有的可 以通过计算机得到数值解。应用于汽车悬架控制系 统的最优控制方法常用的有线性最优控制和 H 。 最 优控制等。 2 3 1 线性最优控制 线性最优控制是建立在系统较为理想的模型基 础上, 采用受控对象的状态响应与控制输入的加权二 次型作为性能指标, 同时保证受控结构在动态稳定条 件下实现最优控制。例如, 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控制 理论和线性二次高斯型控制理论应用于车辆悬架系 统以实现最优控制。 2 3 2 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方法是通过设计控制器,在确保闭 环系统各回路稳定的条件下, 使相对于干扰的输出取 最小的一种最优控制方法。 应用
15、 最优控制方法可 以模拟由于车身质量、 轮胎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系数等 变化不确定的误差, 使汽车悬架振动控制具有较强的 适应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能力。由于实际的车辆系统 往往是时变的非线性系统, 从而使实际系统达不到运 用最优控制理论所预期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 系统 进行鲁棒性分析, 即在各种模型误差及不确定扰动的 情况下 , 研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 2 。 4 智能控制方法 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针对系统及其控 制环境和任务的不确定性而提出来 的。智能控制过 程含有复杂性、 不确定性, 且一般不存在已知算法的 非传统数学公式化的过程。在智能控制过程中, 以知 识信息为基础进行推理和学习
16、, 用启发式方法来引导 求解。因此 , 就智能控制过程而言, 系统应该设计成 为对环境和任务的变化有快速的应变能力, 且能完成 各种难以用传统的分析数学和统计数学方法定义得 清楚的任务。目前, 智能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 系统中, 智能性已成为衡量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应用 于汽车悬架系统的智能控制主要有模糊控制和神经 网络控制。 2 4 1 模糊 控 制 模糊控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方 法 , 其特点是允许控制对象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 使 用语言变量代替数字变量, 在控制过程中包含有大量 人的控制经验和知识, 与人的智能行为相似, 结构控 制框图如图4 所示。 其控制器的输入量可选择
17、车身加 速度和车身与车轮的相对速度 , 输出量为动力装置产 生的作用力。 图 4模糊控制框 图 F i g 4 Fu z z y c o n t r o l 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文献 较多,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日 本德岛大学芳村敏夫教 授的研究工作, 他同时把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悬 架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系统, 其结果证明了模糊控制方 法的有效性。 日本名古屋大学桥山智训等采用 G A (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 遗传算法) 设计车辆悬架半主动系 统的模糊控制器, 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结合 G A的模 糊推理方法比常规方法更有效。 2 4
18、2 神经网络控 制 神经网络是一个由大量处理单元 ( 神经元) 组成 的高度并行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其特点是可学习性和 巨量并行性, 故在汽车悬架控制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研究表明, 用神经网络控制的非线性悬架系统 和用传统的 L Q ( 1 i n e a r q u a d r a t i c线性二次型) 调节器 控制的悬架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 人工神经网络是生物学中脑神经网络的某种抽 象、 简化和模拟, 它是由大量类似于人脑神经元的基 本信息处理单元通过广泛连接而构成的高度非线性 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系统 , 反映 了人脑功能的若干 基本特性, 控制框图如图5 所示。作为一种并行分布
19、 图 5神经网络控制框图 Fi g 5 Ne u r a l n e t wo r k c o n t r o l 式处理系统 , 它具有 自动获得知识 、 联想记忆 , 自适应 性、 良好的容错性和推广能力。目 前, 神经网络控制 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特定环境以及采用固定描述 维普资讯 郑兰霞: 汽车悬架及其控制系统研究动态分析 方式的多种 目的的设计中。 2 5 复合控制方法 目 前, 汽车悬架控制方法的研究几乎涉及到控制 理论的所有分支, 各种控制方法均有其特点和不足之 处。而采用复合控制方法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如自 适应控制与鲁棒控制的复合、自 适应控制 与神经网络控制的复
20、合、 神经网络控制与最优预见控 制的复合以及神经网络控制与模糊控制的复合等。 研究表明, 复合控制方法更适用于汽车悬架这样复杂 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也是悬架控制研究今后 的一个重点内容。 3 结语 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逐渐受到人们的 重视, 传统的被动悬架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使悬架系 统能够适应不同道路及速度条件, 各种新型电子控制 悬架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 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得研究实用的半主动和主动悬 架控制系统成为现实。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已进入 实际应用阶段,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由于其造价昂贵, 需要额外的控制功率等原因, 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 段 。 今后
21、,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 目 标是研究和开 发控制有效、 能耗低、 成本低廉的汽车悬架控制系统, 必须解决的问题有: ( 1 ) 研究汽车悬架非线性系统的 建模,分析其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甚至可能出现的分 岔、 混沌现象, 为汽车( 半) 主动悬架的设计提供重要 的理论依据和保证; ( 2 ) 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和非 线性控制理论及动力系统的分岔理论, 研究并开发高 效、 快速、 可靠、 智能型的控制方法和成本低廉的控制 器; ( 3 ) 研究和开发高效高性能的减振器, 如液力减振 器 、 阻尼连续可调的磁流变 ( 或电流变) 减振器等 , 尤 其是以磁流变可控流体器件为主动器的半主动悬架 系
22、统是一个全新概念的可控悬架系统 ,它具有简单 、 能耗低、 反应迅速等特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 1 】陈无畏,王志君 ,范迪彬 汽车半主动 悬架的神经 网络 自 适应控制 【 J 】 汽车工程 , 1 9 9 8 , 2 0 ( 1 ) : 3 1 3 6 【 2 】方敏 , 王峻 。 陈无畏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 自适应 L Q G 控制 【 J 】 汽车工程 , 1 9 9 7 , 1 9 ( 4 ) : 2 0 0 2 0 5 + 【 3 】黄兴惠, 金迭锋, 赵六奇 线性最优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的 鲁棒稳定性分析 【 J 】 汽车工程 , 1 9 9 8 , 2 0 (
23、4 ) : 1 62 0 【 4 】 肖 武, 宋晓琳 模糊控制 汽车主动 悬架系统 的鲁棒性分 析【 J 1 客车技术与研究, 1 9 9 9 , 2 1 ( 4 ) : 61 0 【 5 】 方锡邦 , 陈无畏 模 糊控制技 术及其在汽 车半 主动 悬架 中 的应用【 J 】 机械 工程 学报 。 1 9 9 9 , 3 5 ( 3 ) : 3 6 4 0 【 6 】陈无畏, 王其东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神经网络 自适 应控 制研 究【 J 】 机械 工程 学报 , 2 0 o o , 3 6 ( 1 ) : 3 2 3 7 【 7 】陈无畏。 王启瑞, 朱婉玲 基于遗传算法和控制的悬架系 统集成设计【 J 】 振动工程学报, 2 0 0 3 1 6 ( 2 ) : 2 0 2 5 【 8 1余志生 ,汽车理论 【 M】 3版 ,北京:机械 工业 出版社,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学试题库含答案
- 驾驶员客观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浙江宁波中油兴光车用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延长石油横山魏墙煤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彬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熟悉税务师考试考点概述试题及答案
- 普铣加工基础试题及答案
- 母猪护理与人道主义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与慢性病预防试题及答案
- 婴儿情感发展与护理技巧的应用分析试题及答案
- 远离背后“蛐蛐”-摒弃“蛐蛐”拥抱友善主题班会-2024-2025学年初中主题班会课件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 视觉传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再生铝行业需求潜力分析与发展行情走势预判研究报告
- 《版式设计》课件-第三章 流动资产
- 2025中考化学详细知识点
- DB23-T 3919-2024 大跨钢结构技术标准
- 《copd疾病知识》课件
- 【化学】常见的盐(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
- 2025年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