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教育学讲义_第1页
201X教育学讲义_第2页
201X教育学讲义_第3页
201X教育学讲义_第4页
201X教育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辅导教育学电子讲稿绪 论重点:1、 什么是教育学?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3、 什么是文化教育学?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或意义是什么?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p4(名解,2004.4)*包括三层含义:1、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2、一种课程的名称。3、一种教材的名称。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p6-7(单选)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不是:l 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研究原料l 教育事实:可观察和统计的教育活动的物质概括研究基础l 教育规律: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必然的内在联系研究任务2、教育问

2、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p781、教育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前教育学时期”,也可称为“哲学的教育学时期”。2、各种人物或著作:(单选)(1)学记:世界上第一篇专论教育问题的著作;(2)昆体良:雄辩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精品.(3)苏格拉底:“美德是否可教?”。二、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哪些?p9(简答2003.10、2004.10、2007.10,多选)*(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

3、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p9-13(大量单选)(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独立形态时期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思想,探索“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康德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 主张进行教育实验,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

4、,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门类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5)洛克教育漫话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构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爱弥尔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提出近代最完备的教育年龄阶段划分。(7)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精品.三、教育学的发展1、各种新教育学派别p15-2

5、1(1)实验教育学:(多选)1)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2)核心思想: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法定量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3)基本观点: 反对赫尔巴特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实验按三阶段进行:假设计划运用 教育实验要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2)文化教育学:(名解2006.10)* 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等人。该学说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目的就上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

6、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所以,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则是陶冶和唤醒。“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单选) 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个体的主观文化 用理解和 用陶冶和 解释来研究 唤醒来教育 培养完整人格(3)实用主义教育学:(单、多选)1)代表人物:美杜威,克伯屈,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2)核心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以经验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差异(4)制度教育学:(单选)法乌里等人,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原来视为当然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分析,认为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

7、中的个体行为有深刻影响,要达到教育目的个体的社会化,就必须使个体对制度这种制约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实现把“给定的”制度转化成“建立中的”制度。(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简答,2002.10)* 1)教育的性质: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阶级性;2)教育的起源:社会性生产劳动;3)教育的目的:个体的全面发展;精品.4)教育的方法: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5)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制约与反作用;6)教育研究方法: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6)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法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社会既存的不公正、不平等;2)人们习惯于认为学业失败而

8、导致的处境不利是个体原因而不是社会制度的原因,所以必须向人们揭示出貌似公平的学校教育背后受利益关系支配的不公平;3)必须帮助教育主体确立批判意识,积极去寻求达到公平的解决策略;4)研究教育不能只采用科学的客观态度和方法,而且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p.21-24(多选)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分化,初步形成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元理论。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或意义p25-27(简答,

9、2002.4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2008.4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启发教育自觉。2、扩展理论视野。3、培植教育信念。4、提高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真题练习单选l (2002.10,2003.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l (2007.4)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l (2005.10)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 )的提出。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l (2002.4)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精品. a

10、.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l (2004.4)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l (2002.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l (2005.4)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l (2004.4)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11、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l (2006.4)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b)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l (2002.10)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l (2004.10,2007.10)“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 c.康德d.赫尔巴特l (2002.10、2003.4、2006.10、2008.4)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

12、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l (2003.10,2005.10,2006.4)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l (2004.1)发表于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l (2002.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l (2004.1)提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构建系统的绅士教育的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培根

13、c.夸美纽斯 d.洛克l (2003.10)“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 ) a.洛克教育漫话 b.卢梭爱弥儿精品. 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l (2005.4)(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l (2004.1)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拉伊和梅伊曼 d.狄尔泰l (2006.4)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

14、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这是_学派的观点。(b)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l (2004.1,2005.4)“教育即生长”是著名教育家( )提出来的。 a.孔子 b.皮亚杰 c.杜威 d.布卢姆l (20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乌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杜威l (2003.10)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l (2005.10)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

15、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多选l (2006.10、2008.4)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a教育问题构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b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c科学的研究方法 d重要的教育家及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l (2005.10)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e.主

16、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l (2005.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精品.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l (2004.4)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重点:1、 什么是教育?2、 什么是教育影响?3、 什么是受教育者?4、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本

17、观点是什么?5、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education的拉丁语词源意为“引导”。柏拉图“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形象地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涵义。p33(单选)2、汉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p34(单选)3、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p344、我国传统上用“学”来探讨教育,其含义为:p34-35(多选)(1)目的:明了生活意义,提高生活境界;(2)方法:内发,强调个体主观的态度和修养;(3)内容:局限于历史与道德知识;(4)主体:覆盖不同年龄段的人。二、“教育”的定义p36-37(名解2003.10、2006.4)*教育是

18、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可从以下4方面来理解:1、目的性: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2、耦合性:包含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3、动力性:这一活动要对上述耦合过程起到促进或加速作用。4、社会性:这一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因此与其它社会因素有联系。精品.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多选) 教 育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影 响 教师(主体和代表) 1、教育者: 编写和设计教学文本的人 管理者 其他2、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实践对象,即各级各类学生,他们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名解2005.10)*3、教育影响:教育过程

19、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名解2005.10)*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p41-44(单选)1、神话起源说:神造万物,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单选)2、生物起源说: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多选)(1)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2)评价: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从动物的类本能立论,没有把握主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美孟禄(1)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2)评价:从

20、人类(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立论,与前者没有本质区别。4、劳动起源说:德恩格斯(简答2005.4,名解2006.10,单选)*(1)概念表述:教育的劳动起源也称为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该学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正是传递这些经验的需要促使人类产生了教育。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意识的发展又为教育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2)论证逻辑:1)人类劳动的特征是制造和利用工具;2)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和自我意识得以形成,这就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21、;3)为了传递在劳动中形成与积累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就产生了教育的需要;4)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形态的改变,所以教育的范畴应该是历史性于阶级性的。精品.二、教育的发展(多选)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p46-47(1)发展水平低。(2)无阶级性。(3)与原始宗教或仪式联系密切。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p48(1)古代学校的出现。(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3)学校教育于生产劳动相脱离。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p51-53(1)目的: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2)性质: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3)内容: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方法: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

22、人自学和修行。(5)成就:较系统的教育体系,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p56-57(1)教育目的的双重性: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学制系统、双轨制等。(3)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发展。(4)师生关系民主化。(5)教育学获得独立和发展。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特征p59-62(1)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建设人才。(2)教育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具有超越意识形态也超越文化界限的一些

23、基本特征p62-65(简答2003.4、2003.10) *1、公共性:(1)全民性:面向全体人民。(2)公平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机会和服务。2、生产性:(1)表现:教育与物质生产的结合程度以及生产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都提高了。(2)标志:职业教育的大发展。(3)性质: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3、科学性:精品.(1)科学教育是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科学知识为主。(2)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4、未来性:(1)现在的教育对未来的社会和个人有重大影响。(2)要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现在教育改革的主要参照系。5、国际性:现代教

24、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情感、技能,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6、终身性:(1)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2)储备式教育 终身教育,受教育者 积极的学习者。(3)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更能灵活地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教育体制。真题练习单选l (2007.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的概念。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l (2006.10)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l (2006.10)_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

25、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l (2005.10,2007.10)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教育 b.教学 c.德育d.智育l (2002.10)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l (2003.4)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 )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l (2005.4)

2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l (2008.4)认为动物的本能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教育的_的认识。(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精品.l (2006.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_的观点。(d)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l (2004.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l (2006.

27、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l (2004.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l (2008.4)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_特点。( )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l (2004.1)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l (2004.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a.奴隶

28、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l (2005.4)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 )的特征。a.公共性b.生产性 c.科学性d.终身性l (2005.10)“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a.科学性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l (2004.10)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a.公共性b.生产性 c.科学性d.

29、终身性l (2002.4,2007.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多选l (2002.10,2003.4、2008.4)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场地 b.教育者 c.教育管理 d.受教育者 e.教育影响l (2004.10)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几种经典的观点()。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精品.l (2005.10)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 )。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

30、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l (2006.10)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b教育的等级性 c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d教育的宗教性 e师生关系民主化l (2004.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所建立的现代学制较之以往的有质的飞跃,表现在( )。a.实行义务教育 b.创办实科中学和工科大学 c.建立并发展职业技术学校d.建立各类成人教育机构 e.创办现代大学,形成完整的学制系统l (2007.10)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方面:( )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c.创办实科中

31、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l (2005.4)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l (2002.4、2008.4)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l (2003.10)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a.为全体人民服务 b.公平性 c.大众性 d.公益性 e.免费服务l (2

32、002.10)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 ) 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第二章 学校重点:1、 什么是学校?2、 什么是学制?3、 什么是学校文化?4、 什么是教师文化?精品.5、 什么是学校管理?6、 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7、 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 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配合?9、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的途径有哪些?第一节 学校概说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1、学校的定义p66(名解,2002.4,2004.1) *简单地说,学校

33、是教育活动制度化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专门的活动,为此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人员来从事这项活动)2、学校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条件(p67)(多选)(1)需要基本的教学设施。(2)需要教师队伍。(3)需要教学工具。3学制的含义:(p.67)(名解2004.10) * 学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简称,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规格产生新要求的推动下形成的。学制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4、现代学制的类型(p70):(多选)(1)双轨制:最早起源于欧洲,以英国为典型。(2)单轨制:美国为典型(将分流在综合中学内部解决)(3)分支制:所有适

34、龄儿童进入同一类型学校接受一定年限教育后分流,我国现行学制典型。5、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p71)(单选)(1)壬寅学制:1902年,第一部正式学制,但未实施。(2)癸卯学制:1903年,第一部在全国正式实施的学制。(3)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六三三学制”,延续至今。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73-761、 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设置目的不同、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多选)2、 学校公益性的主要表现: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非宗教性(多选)第二节 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1、学校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社会文化,现代学校活动是社会文化传播活动中最有效力的一种活动。p76精品.(单选)2、学校文化

35、的概念:p76-77(名解,2002.10,2003.4,2007.4) *(1)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如校园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气息)(2)对外具有个性。(如不同学校校风不同)(3)由学校成员共同创造。(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管理者群体)(4)包含多个方面内容。(包括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及其中的校风精神等方面)3、学校文化的来源:p77(多选)(1)社会主流文化(由教育者根据社会特定要求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2)年轻一代的文化(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亚文化)4、学校文化所表达的内容p77(多选)5、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p77(多选

36、)(1)精神文化:含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形成。(2)物质文化:物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3)制度文化。:学校规范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二、教师文化1、 概念:p.77(名解2006.10)*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影响教师文化的因素:专业人员、教育者、成年人。p79(多选)三、学校的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主要可分为三类:p81-82(多选)1、传统:长期形成的定势,无强制性。2、仪式: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有一定强制性。3、规章: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有明显的强制性。第三节 学校管理一、学校组织概说p84-85(多选)

37、1社会组织的一般组织特性p83(多选)2组织理论的类型p8384(单选)(1)古典组织理论:科学管理和官僚科层制(2)行为分析理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3)系统权变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的、具有应变机制的理性系统3学校组织的独特性(主要就公立学校而言)p85(单多选)(1)垄断性: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使得公立学校不存在大范围的竞争。精品.(2)非自愿性:义务教育的强迫性。(3)公益性: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一般不应进入市场。二、学校组织的管理1、学校管理的含义p.86(名解2005.10)*学校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

38、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p87(单选)功能: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感情交流。(多选)3、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p90-92(单选) 评价绩效的模式:目标模式、投入产出模式、需求满足模式、环境适应模式、学校内质优化模式。(单选)4、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p92-93(多选)(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5、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p93-94(多选)(1)思品工作方向。(2)教学工作中心。(3)教务行政。(4)总务工作。5、国

39、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宏观控制和监督p.94-97(简答2005.4、2007.10,多选)*(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98-99(简答2002.10)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对各种社会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选择。2)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3)通过长期的学校生活,儿童可以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极大的发展。(2)影响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精品

40、.2)学校的教育水平。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2、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结构、职能、关系、伦理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儿童。p99(多选)(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p.101(多选)3、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p101(多选)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配合:p104-106(简答2004.4)*(1)学校对家庭的指导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2)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分为: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3)家校配合可通过:互访、家长会

41、、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行。(单多选)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简答2003.10、2008.4)*(1)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2)学校积极对校外教育机构施加各种影响。(3)学校利用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校社联系。真题练习l 单选(2005.4)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l 单选(2006.10)_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l 单选(2003.10,2006.

42、4,2007.4)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l 单选(2002.10,2003.4,2004.4,2006.10)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l 单选(2004.1)学校的公益性原则( )。 a.仅体现在公立学校中 b.仅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c.同时体现在公立和私立学校中 d.有时体现在公立学校、有时体现在私立学校中l 多选(2005.4、2006.4、2006.10)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精品.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c.

43、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l 多选(2003.4)在我国,学校的公益性表现在( )。 a.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 b.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办学 c.教育必须与宗教相分离 d.教育可以与宗教相结合 e.公立学校不能盈利、私立可以盈利l 单选(2004.10)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l 多选(2003.10)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 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 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的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 e.以上都不是l 多选(2002.4,2004.4)学校文化

44、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l 多选(2006.4)学校文化如果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bde)a.教师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生文化 d.物质文化 e.制度文化l 多选(2002.10)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l 单选(2003.10)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对组织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是( )的观点。 a.科学管理学派 b.官僚科层制 c.行为分析理论 d.系统权

45、变理论l 单选(2004.10、2008.4)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a.程序性 b.垄断性 c.非自愿性d.公益性l 多选(2004.1、2005.10)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 )。 a.自愿性 b.自由性 c.垄断性 d.非自愿性 e.公益性l 单选(2002.4,2004.1,2007.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l 单选(2002.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l 单

46、选(2004.10,2006.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d)。a.制订计划 b.营造校园文化 c.更新管理硬件d.顺畅沟通渠道l 单选(2005.10)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 )。a.目标模式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精品.l 单选(2002.4,2004.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l 多选(2002.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l 单选(2005.10)下列哪一方

47、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b.互访 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l 多选(2003.10)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做好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l 多选(2002.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第三章 学生重点:1、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什么是儿童个体发展?3、 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或规律有哪些?4、 如何理解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的关系?5、 什么是儿童的主体性?6、 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一、遗传决定论p107-1091、观点:人性中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2、典型理论:(单多选)(1)人分三等论:柏拉图,“金、银、铁”。(2)原罪说:基督教。儿童生而有罪,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儿童尽快地赎罪。(3)人性善恶论:孟子人生而有善端,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发固有的良知良能。 荀子人对物的欲求会使人为恶,教育就是改造儿童恶的本性。3、影响:不仅为统治阶级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