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容浅析】_第1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容浅析】_第2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容浅析】_第3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容浅析】_第4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容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艺术,1,业界荟萃,一、中西美学比较,中国传统美学: 美与善统一;天人合一; 表现、抒情、言志诗经 西方传统美学: 美与真统一;主客分立; 再现、模仿、写实荷马史诗,2,业界荟萃,二、中国传统美学,(一)儒家美学(孔孟) “仁”、“入世”,“人与社会和谐”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圣” 1.人生态度 “忧国忧民、正己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诗歌风格 儒家风范,对仗工整,十分严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业界荟萃,(二)道家美学(老庄) “道”,“

2、出世”,“人与自然和谐”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仙” 1.人生态度 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 “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诗歌风格 不拘一格,挥洒自如。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石涛语),4,业界荟萃,(三)禅宗美学 “心” ,“遁世”,“人与人心和谐”。 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 “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宗五祖弘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

3、,何处有尘埃?”(六祖慧能)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5,业界荟萃,1.人生态度 尚书右丞,亦官并隐。“早年丧妻,终身未娶。”辋川别墅。“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 2.诗歌风格 王维诗歌两大特点是“禅意”与“画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6,业界荟萃,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佛家至理领悟的人不少,但转过来随处运用而无

4、碍的不多,所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任的心态。,7,业界荟萃,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8,业界荟萃,(一)道中国传统艺术外精神性,1、道家的“天道”,儒家的“人道”,佛教的“佛性”。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3、“形神”关系上,神似重于形似。重在“传神”。 4、“意境”: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有限

5、无限的超越美。 不设不施的自然美。,9,业界荟萃,(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1、“气韵”与“气韵生动” “rhythm and emotion”(林语堂) 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 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 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 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 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 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10,业界荟萃,(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1、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天人合一”。 2、中国艺

6、术史上,“言志”与“缘情”两大流派。“以情融理”与“以理节情”。 3、“情”与“理”的关系。 “理之于诗,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钱钟书谈艺录) 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 “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 “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11,业界荟萃,(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1、中国远古艺术:诗、歌、乐、舞一体。 宗白华:“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 2、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线的艺术 3、“线的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特点: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舞蹈、刀兰戏曲、古典小说等等都

7、是线的艺术。 中国戏曲是一种“点线串珠式结构”。(带戏上场) 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一种“线性结构”。,12,业界荟萃,(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1、钱钟书:“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虽然人人都可具有悟性,但只有博采众通、工夫不断,才能达到“悟”的境界。”(谈艺录) 2、禅宗的“顿悟”与艺术的“顿悟”。 3、艺术家与艺术匠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道驭技”,后者“有技无道”。 4、庄丁庖丁解牛的寓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13,业界荟萃,(六)和中

8、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1、中国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就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是指事物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统一的途径。,14,业界荟萃,(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 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是多样统一,将不同事物统一为整体。 “同”是把同类的东西堆积到一起。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从“对立统一”来看,更能体现“和”的朴素辩证观。 “刚柔”、“虚实”、“动静”、“形神”

9、、“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15,业界荟萃,(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3、“中”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乐而不淫,衰而不伤”“A而不B”或“甲而不乙”的公式巧妙地求得对比中的平衡,达到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美。 “中”的更高境界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就需要加强“度”的把握。 潘天寿:“天平和中国的老秤是同样的平衡,但老秤的平衡较好,是得势的平衡。”,16,业界荟萃,(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4、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三种境界: 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 禅宗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即心即佛”。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