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_3_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_第1页
吲哚_3_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_第2页
吲哚_3_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_第3页
吲哚_3_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_第4页
吲哚_3_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8 卷 第 5 期化工 技 术 与 开 发Vol 38No 52009 年 5 月Technology& Develop ment of Chemical Indust ryMay 20091 11吲哚232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陈素琴1 ,黄向红2(11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浙江温州325027 ;21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15)摘要 :以吲哚、三氯氧磷和 DMF 为原料合成吲哚232甲醛 ,分析了影响反应的诸因素。方法 2 合成的反应收11113率为 96 4 % ,而方法 1 合成的收率仅 29 0 % 。得到的产品经 HNMR 、CNMR

2、、MS 和 IR 检测 ,证实结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 ,采用方法 2 比方法 1 的反应收率高 ,形成晶体且色泽好。滴加三氯氧磷后 ,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对提高反应的收率有利 ;极性溶剂对反应有利 ,非极性溶剂对反应不利;反应停止后 ,迅速降低反应体系内温度 ,对抑制副反应有利 ,提高了处理效果 ,得到更多的产品。关键词 :吲哚;合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O 6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29905 (2009) 0520005203吲哚232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有机中间体 , 可以合成许多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刘仲齐等 1 用吲哚232甲醛合成吲哚乙酸 ,作

3、为植物生长剂调节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刘捷等 2 通过 Wittig 反应、Wittig2Horner 反应和相转移 Wittig 反应合成 29 个新的 32(取代苯基乙烯基) 吲哚化合物 , 利用几种药理模式进行抗肿瘤和免疫活性选择 ,结果表明 ,5 个化合物对 HCT28 , KB 和 Be17402 细胞株有效 ,1 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增强免疫活性。徐美华等 3 研究了以吲哚232甲醛合成的药物吲哚美辛抗肿瘤的作用机理。陈祥等 4 采用 KMnO4 氧化32吲哚甲醛制得吲哚232甲酸。陈桃红等 5 以吲哚232甲醛为原料合成了 4 个新的甲氧羰基吲哚232甲醛苯醇化合物 ,可用于合成医药和

4、农药。葛裕华、吴亚明、薛忠俊以 22甲基232硝基苯胺为原料 , 经重氮化反应先合成 22溴262硝基甲苯 , 22 溴262硝基甲苯再与 N ,N2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合成 42溴吲哚 ,42溴吲哚与 N ,N2二甲基甲酰胺和三氯氧磷反应得 42溴吲哚232甲醛 6 ,他们还设计了以对甲苯腈为起始原料 ,经混酸硝化、N ,N2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 FDMA) 缩合、RaneyNi2水合肼还原环化先合成 62氰基吲哚 , 再与三氯氧磷和 N , N2二甲基甲酰胺经 Vilsmeier 反应 ,合成了 62氰基吲哚232甲醛 7 的工艺。此外葛裕华、吴亚明、薛忠俊以及周明星采用 52甲

5、氧基吲哚经 Vilsmeier 反应制得 52甲氧基吲哚232甲醛 8 。本项目研究合成反应方程式( Scheme 1) , 以吲哚、DM F 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以及三氯氧磷的催化下酰化合成 32吲哚甲醛 ,经柱层析、红外、核磁和质谱分析 ,确定产品结构 ,收率为 9614 %。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和后处理的反应效果的影响。Scheme11 实验部分111试剂与仪器吲哚、二氯甲烷、DM F 、三氯氧磷。旋转蒸发仪ZF - 98 ,无水无氧装置 ( 自制) ,核磁共振仪 Bruker 300 ,红外光谱仪 Necolet 360 ,质谱仪 Agilent 5975 。112吲哚232甲

6、醛的合成方法 1 : 氮气保护下 ,2134 g ( 0102 mol) 吲哚和新蒸无水二氯甲烷 215 mL 和新蒸 DM F 213 mL 于50 mL 三口烧瓶中 ,冰水浴搅拌 ,缓慢滴加 5 mL 新蒸无水二氯甲烷和 218 mL 三氯氧磷组成的混合溶液 ,继续反应约 1 h ,溶液呈橘黄色浑浊状 ,在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加适量的饱和碳酸钠至中性 ,加入适量乙酸乙酯分离 ,饱和食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 ,无水硫酸钠干燥 , 经浓缩 , 干燥得目标产物 01839 g , 收率29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作者简介 :陈素琴(19722) ,女 ,学士 ,实验师 ,研究方向

7、:精细有机合成 , E - mail : csqcsq125 1631com 收稿日期 :200821222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6化工 技 术 与 开 发第 38 卷方法 2 :氮气保护下 ,在 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189 g ( 01025 mol) 吲哚和 15 mL DM F ,于冰浴搅拌 ,缓慢滴加 215 mL 三氯氧磷 ,滴加完毕后 ,温度调至 40 ,反应液很快变为鲜黄色固体后 ,停止反

8、应。加入 15 g 冰溶解固体 ,得黄色溶液 ,然后用饱和碳酸钠调整 p H 直至中性 ,在充分搅拌下将溶液加热到沸腾 ,有大量乳黄色固体出现 ,冰箱过夜 ,过滤 , 干燥得浅黄色晶体 3145 g , 收率 9614 %。1H NMR ( Acetone ) : 111158 ( s , CHO ) , 101026 ( s , N H) , 81209 ( m , 2 H ) , 71545 ( m , 1 H ) , 71255 ( m , 2 H ) ;13 CNMR ( Acetone ) , 2051204 , 1841374 , 1371067 , 1241654 , 12316

9、09 , 1221114 , 1211354 , 1191254 ; IR ( KBr 压片) cm - 1 : 344613 ( N H ) , 293112 ( CH) , 163511 ( CO) ; MS ( m/ z) : 50 ,63 ,74 , 89 ,101 ,116 ,128 ,144 (数据库标准值:51 ,63 ,72 ,89 , 102 ,116 ,128 ,144) 。2 结果与讨论211溶剂对反应的影响方法 1 的反应是在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进行的 ,方法 2 的反应过程中 ,过量的反应物 DM F 既作为反应物 ,又作为溶剂。反应试剂 POCl3 和生成物中的醛基

10、 CHO 具有一定的极性 , 因此 , 极性溶剂对反应有利 ,非极性溶剂对反应不利。方法 2 采用过量的反应试剂 DM F 作为溶剂 ,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同时 ,不需另外加入其他溶剂 ,在工业过程中 ,可以简化后处理工序 ,节减能量 ,减少污染。溶剂的选择在该反应中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12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该反应属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中开始加入三氯氧磷时 ,需在低温下进行 ,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体系颜色变为黄色 ,有固形物出现 ,液体粘度增加 ,变得有些黏稠 ,流动性较差 ,在低温状态下 ,搅拌变得较为困难 ,使得反应不完全。因此 ,方法 1 整个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 ,后期的反

11、应效果差 ,收率低。方法2 先在冰浴低温下滴加三氯氧磷 ,冰能很好地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使得反应顺利进行。三氯氧磷滴加完后 ,反应进一步进行 ,提高反应体系温度 ,液体粘度增加缓慢 ,避免了反应液的黏稠 ,保持了反应体系的流动性 ,反应进行得较为完全 ,收率高 ,色泽和晶体颗粒好。比较方法 1 和方法 2 的结果 ,可以看出 ,反应温度对反应起着很大的作用。213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比较方法 1 和方法 2 ,可以看出方法 1 反应需要的时间比方法 2 的长 ,尤其是滴加完三氯氧磷之后。但方法 1 的收率不到方法 2 收率的 1/ 3 。可以解释的原因是 ,反应时间的增长 ,增加了副产物的生

12、成 ,且方法 1 ,反应体系较长时间在低温、流动性差的情况下 ,部分反应物没有机会参与反应 ,使得反应收率大大下降;而采用方法 2 在较高的温度下 ,反应体系流动性好 ,有利于反应物很好地与反应试剂接触反应 ,反应时间短 ,大大减少了副反应 ,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结果影响较大。214后处理对反应的结果影响方法 1 在反应完毕后 ,直接慢慢加入饱和碳酸钠中和。由于中和是在室温过程进行中 ,花费了较长的时间 ,给部分副反应增加了机会;而方法 2 在反应完毕后 ,先加入冰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迅速下降 ,减少副反应 ,对于提高反应收率有较好的效果。因此 , 后处理对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13、。3 结论以吲哚、三氯氧磷和 DM F 为原料合成吲哚232甲醛 ,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采用方法 2 比方法 1 的反应收率高 ,形成晶体且色泽好 ,原子经济性好。通过两种合成方法比较 ,可以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和后处理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滴加三氯氧磷完毕后 ,提高反应温度 ,能增加反应体系的流动性 , 有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 ,稍高的温度对反应的效果好 ;反应时间增加会增加副反应;非极性溶剂对反应不利 ,极性溶剂对反应有利;反应停止后体系温度快速降低 ,可以减少副反应 ,有利于提高收率。参考文献: 1 刘仲齐 ,吴兆苏 ,俞世蓉 1 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 1 南京

14、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5(1) :72121 2 刘捷 ,徐莉 ,徐世平 ,3 - (3 - 甲基 - 4 取代基 - 1 ,3 - 丁二烯基) 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J 1 药学学报 ,1999 ,34 (12) :90829121 3 徐美华 ,张桂英 ,谢兆霞 ,何春梅 1 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 CD K2 、CD K4 、P21WAF1/ CIP1 、Bcl - 2 及 Bax 蛋白表达的影响J 1 中华消化杂志 , 2002 , 10 ( 5) : 6052 6071 4 陈祥 ,李斌栋 ,吕春绪 1 吲哚232羧酸的合成J 1 江苏化工 ,2005 ,33 (增刊)

15、:141214315 陈桃红 , 葛裕华 1 甲氧羰基吲哚232甲醛苯腙的合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第 5期陈素琴等:吲哚 3 甲醛的合成方法比较研究71211,2005 ,2221J 合成化学 ,2007 ,15 (1):114 1151J 应用化学(4) :454 4561212212 22 211 2212 26 葛裕华 ,吴亚明 ,薛忠俊4溴吲哚 3 甲醛的合成J 8 葛裕华 ,吴亚明 ,薛忠俊 ,周明星5

16、甲氧基吲哚 3甲合成化学 ,2005 ,13 (1) :93 94醛的合成J 化工时刊 ,2004 ,18 (7) :24 257 葛裕华 , 吴亚明 , 薛忠俊6 氰基吲哚 3 甲醛的合成Comparison f or Synthesis Methods of Indole232carboxaldehydeC H EN S u2qi n1 ,HU A N G Xiang2hong2(1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 Wenzhou University , Wenzhou 325027 , China ;21College o

17、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Zhejiang Shure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15 ,China)Abstract :The synt hesis of indole232caeboxaldehyde was described starting f rom indole , and various influence fac2 tors were analyzed to t he reaction1 The yield was 9614 % by met hod 2 and 2910 % by

18、met hod 11 The st ruct ure of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1 HNMR ,13 CNMR , MS and IR1 These two reaction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was compared , and t he better dye crytalline of indole232caeboxaldehyde was gotten by t he met hod 21 It was ben2 eficial to reaction yield t hat t he reacted temperat

19、ure was elevated and decreased t he reacted time after p hosp ho2 rous oxychloride was dropped1 Polar solution was good for t he reaction , but nonpolar solution was bad for t he re2 action1 Once t he reaction stopped , t he temparat ure in mixt ure was dropped sharply and could decreas t he by2 pro

20、duct s1Key words :indole ; synt hesis ; influence factor(上接第 24 页)Synthesis of Crystalviolet Lactone from42methoxy242N, N2dimethylaminobenzoquinonePEI Ti ngAbstract :The two synt hesis steps of crystal violet lactone ( CVL ) were carried out In first step , leuco crystal violet lactone ( L CVL ) was

21、 prepared , and t hen L CVL was oxidized to CVL The synt hetic met hod of 4 2 2 2 2 2 2met hoxy 4 N ,N dimet hylaminobenzoquinone was int roduced , and t he mellow synt hetic met hod of 4 met hoxy 4 N ,N dimet hylaminobenzoquinone and m dimet hylaminobezoic acid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 he responsecondition 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