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雨霖铃公开课_第1页
分享雨霖铃公开课_第2页
分享雨霖铃公开课_第3页
分享雨霖铃公开课_第4页
分享雨霖铃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享雨霖铃公开课一、导入新课邓丽君的歌声甜美、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词也写得很美,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答:柳永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师生听录音)那么,词中哪句话

2、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答:伤心,凄凉。3、伤心,凄凉。是啊!“悲莫悲兮生别离”,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答: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王实甫西厢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4、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师生齐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答:我觉得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4、三、重点探究说得真好啊!说你是柳永的知音也不为过啊!是的,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凄凉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那么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1、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阕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答: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2、品味意象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

5、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常常借助意象抒发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选取词中最具有象征意义,最能体现出词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的几个意象品味分析一下。a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常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感伤。“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元 卢挚沉醉东风b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c兰舟古人常说“舟马

6、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3、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综合起来看,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答:凄凉、沉寂。4、是的,这些意象都是凄凉、沉寂的,这是因为这些意象都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答: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5、

7、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上阕中有一句典型的细节描写,你找到了吗?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a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竟”字表明离别时本该有千言万语,但此时竟然哽咽住了,满腹的话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只会无声地抽泣。这个场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评:说得很到位。b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不好。诗经里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手”表示手长时间握着,久久不舍分开,

8、泪眼婆娑,凄然相望。)评:很有文采,确实,“执手”不是礼节性的“握手”,而是情感的传达。c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学生从柳永与他的恋人两方面展开想象,给出了三个答案,有真情实感,非常动人。)生:(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师: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柳永与自己的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想离别,却偏偏不得不离别。这一别,这一别,就将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那么,在与恋人离别之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

9、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答:没有。师问:哪句诗体现出来柳永没有淡忘离别的痛苦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同时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7、(学生诵读)好,读得很有感情。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说柳永没有淡忘离别的痛苦呢?答:因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师问:可是这句话明明是在写景,怎么又和离别联系在一起了呢?答:因为这句话将景物和情感融合起来。师评:将景物和情感融合起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现在我们再具体看一下,注意一下,这句诗里有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答:有四个意象:酒、杨柳、风、月9、对,大家看看,“风”是什么风,“月”是什么月。联系上下文来综合考虑,作者想要

10、表达什么?答:这里好像隐含了时间、地点和情感。“晓风”是拂晓时分的风,清冷清冷的。“残月”是黎明前的月亮,月光也是冷的。“晓风”和“残月”都有点凄清、寂寞的意境。10、是的,“晓风”和“残月”都是凄清的,那么再思考一下,“酒”和“杨柳”呢?答:李白曾经在将进酒中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是用来消愁的,可是酒真的能消愁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浇愁只能是愁更愁。采薇里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柳”是用离别相思的象征物。11、很好,谁能再进一步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描述一下这幅画

11、面的意境呢?答: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师评: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经大家这一分析,当之无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12 、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否就此达到了高潮?大家自由朗读一下词的下半阙,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答:没有,后面的情感还在发展,13、请你说说具体的诗句。答:“此去经年,

1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深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师评:非常有文采的见解啊!谢谢你和大家分享!14、我就说说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师评: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带着柳永的离情别绪,我们再一次来齐读这首词吧。四、综合领悟师:这首雨霖铃只有词

13、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答1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师评:很切题,好!答2: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师评:能扣住情感拟题,读的深入。答3: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师评:不错。我给你改一个字,改成“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觉得柳永和恋人是彼此思念,这样更能说明两人情深意长。(学生还想出了恨别等答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题目都能紧扣词的内容,充分说明了你们真正领会了这首词的真谛。五、总结雨霖铃这首词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六、当堂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貂锦:穿貂锦的战士。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虚实结合。前一句写实,是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