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ppt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ppt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ppt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ppt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妻不服,认为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要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又该怎样读?,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想把遗产全部据为己有,他怎样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2、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什么叫断句,考点解析,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05年至2015年高考,全国卷及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考查形式:用斜线“”给下

3、面文言文断句。,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 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断句步骤,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规律一: 找名词

4、(或代词),定句读。,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5、事 寡 败 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

6、志。 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 “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

7、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8、,/,/,/,/,/,/,例5: 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例6、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9、 也 。,例6、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

10、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7: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11、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例7: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例8、积 善

12、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例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

13、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例9、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例9、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

14、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10: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15、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译文: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例11:,/,/,/,/,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

16、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4、据修辞,定句断。,5、依总分,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6、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文言断句练习,1、太 祖 少 机 警 有

17、 权 数 而 任侠 放 荡 不 治 行 业 故 世 人未 之 奇 也 惟 梁 国 桥 玄 南阳 何 雍 异 焉 玄 谓 太 祖 曰天 下 将 乱 非 命 世 之 才 不能 济 也 能 安 之 者 其 在 君乎,1、太 祖 少 机 警 有 权 数 而 任侠 放 荡 不 治 行 业 故 世 人未 之 奇 也 惟 梁 国 桥 玄 南阳 何 雍 异 焉 玄 谓 太 祖 曰天 下 将 乱 非 命 世 之 才 不能 济 也 能 安 之 者 其 在 君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8、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雍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2、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饮 酣 乃 喟 然 叹 曰 莫 乐 为 人 君 惟 其 言 而 莫 之 违 师 旷 侍 坐 于 前 援 琴 撞 之 公 披 衽 而 避 琴 坏 于 壁 公 曰 太 师 谁 撞 师 旷 曰 今 者 有 小 人 言 侧 者 故 撞 之 公 曰 寡 人 也 师 旷 曰 哑 是 非 君 人 者 之 言

19、也 左 右 请 除 之 公 曰 释 之 以 为 寡 人 戒,2、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饮 酣 乃 喟 然 叹 曰 莫 乐 为 人 君 惟 其 言 而 莫 之 违 师 旷 侍 坐 于 前 援 琴 撞 之 公 披 衽 而 避 琴 坏 于 壁 公 曰 太 师 谁 撞 师 旷 曰 今 者 有 小 人 言 侧 者 故 撞 之 公 曰 寡 人 也 师 旷 曰 哑 是 非 君 人 者 之 言 也 左 右 请 除 之 公 曰 释 之 以 为 寡 人 戒,/,/,/,/,/,/,/,/,/,/,/,/,/,/,/,/,/,/,/,/,/,/,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

20、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把他作为我的鉴戒。”,3、骠 骑 将 军 为 人 少 言 不 泄 有 气 敢 任 天 子 尝 欲 教 之 孙 吴 兵 法 对 曰 顾 方 略 何 如 耳 不 至 学 古 兵 法 天 子为 治 第 令 骠 骑 视 之 对 曰匈

21、 奴 未 灭 无 以 为 家 也 由此 上 益 重 爱 之。,3、骠 骑 将 军 为 人 少 言 不 泄 有 气 敢 任 天 子 尝 欲 教 之 孙 吴 兵 法 对 曰 顾 方 略 何 如 耳 不 至 学 古 兵 法 天 子为 治 第 令 骠 骑 视 之 对 曰匈 奴 未 灭 无 以 为 家 也 由此 上 益 重 爱 之。,/,/,/,/,/,/,/,/,/,/,/,/,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看)方略何如耳,不至(不必)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

22、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4、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孟 子 曰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故 观 于 海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 必 观 其 澜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4、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孟 子

23、 曰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故 观 于 海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 必 观 其 澜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孔子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

24、下也不大了;所以对于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了;对于曾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于吸引他了。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的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照到。流水这个东西不把洼地流满,不再向前流;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并翻译。( 2007北京卷)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

25、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并翻译。( 2007北京卷)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译文】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十多张,自以为没

26、有比这些更好的。近日把它们给弓匠看,他们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其中的缘故,工匠说:如果木头的纹理不直,脉理就不正。弓虽有力而发出的箭不直。我才明白从前辨别弓箭好坏不够精通。我凭借弓箭平定四方,对其认识仍不透彻,何况天下事物,怎能一一知晓呢!”,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06年北京卷考题)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参考译文

27、 齐国、楚国援救赵国。赵军缺乏粮食,向齐国请求接济,齐王不给。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灾祸就会降临齐国、楚国。何况援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抵抗秦军,是显示威名的好事。不致力于此事反而爱惜粮食,这样为国家决策是个大错!”,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 庐 奇 秀 甲 天 下 山 山 北 峰 曰 香 炉 峰 北 寺 曰 遗 爱 寺 介 峰 寺 间 其 境 胜 绝 又 甲 庐 山 元 和 十 一 年 秋 太 原 人 白 乐 天 见 而 爱 之 若 远 行 客 过 故 乡 恋 恋 不 能 去 因 面 峰 腋 寺 作 为 草

28、 堂,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参考译文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卢山本身呢!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沈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综合训练点拨之一 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

29、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综合训练点拨之一 臣闻齐桓公之郭/ (语法结构-动宾)问父老曰/(对话标志语)郭何故亡/(疑问代词)曰/(对话标志语)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句尾标志词)公曰/(对话标志语)若子之言/乃贤君也/(句尾标志词)何至于亡/(句首标志-疑问代词)父老曰/(对话标志语)不然/(语法结构)郭君善善不能用/(修辞-对仗)恶恶不能去/所以亡(句首标志-复音虚词)(章法结构-分说总承),综合训练点拨之二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0、综合训练点拨之二 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词)不盈科不行/(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

31、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例8: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译文: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

32、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9、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

33、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译文: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

34、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10、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

35、:“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11、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臣 闻 齐 桓 公 之 郭 问 父 老曰 郭 何 故 亡 曰 以 其 善 善而 恶 恶 也 公 曰 若 子 之 言乃 贤 君 也 何 至 于 亡 父 老曰 不 然 郭 君 善 善 不 能 用恶 恶 不 能 去 所 以 亡。,译文: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

36、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12、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资 于 事 父 以 事 母 而 爱 同 资于 事 父 以 事 君 而 敬 同 故 母取 其 爱 而 君 取 其 敬 兼 之 者父 也 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敬事 长 则 顺 忠 顺 不 失 以 事 其上 然 后 能 保 其 禄 位 而 守 其祭 祀 盖 士 之 孝 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 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译文: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 所以爱敬的这个孝道,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就是父亲。 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好,这便是忠;对于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是顺。 要对长官服务尽到忠心,要对年长位高者和悦顺从,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这就是士的孝道吧!,13、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子 曰 孝 子 之 事 亲 也 居 则致 其 敬 养 则 致 其 乐 病 则致 其 忧 丧 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