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声音1.1 听听声音1、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能够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2、听一听周围的声音,能够分辨出这些声音的来源,并学会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3、了解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4、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说一说他们的高低顺序。教学重点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分辨出这些声音的来源,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了解一些与声音相关的知识。教学难点能够识别声音,并能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的音频资料、闪烁的小星星音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小诗小河流水哗啦啦,
2、风吹树叶响沙沙, 雨滴落下滴嗒嗒,鸟儿唱歌叽喳喳, 青蛙开心叫呱呱,娃娃拍手笑哈哈。学生自由读一读,体会诗歌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声音,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各种声音都是不同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来探究声音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1 听听声音活动一:听声音,说来源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声音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过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的是动物的叫声,有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有的是人类
3、生产活动发出的声音,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这些声音是什么声音?教师相机播放一些声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听一听,并说一说这些声音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来的?活动二:听声音,说声音同学们,我们刚才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了这些声音的来源,那么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是一样的吗?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出示课本上描述声音的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除了课本上的这些描述声音的词汇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描述声音的词汇呢?粗、细、低沉、尖细、短促、悠长出示课本第 3 页上面的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学习怎样描述声音? 下面就请大家描述一下你所听到的声音。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声音,引导学生描述。预设:瀑布声响亮,震耳
4、欲聋,永不停息。广场舞节奏感强,很响亮。女孩子说话的声音婉转,清脆,像银铃一般。下雨的声音:小雨沙沙,淅淅沥沥,滴答滴答。大雨哗啦啦,哗啦哗啦。出示诗歌秋的声音节选听听秋的声音, 轰隆轰隆,是收割机割稻谷的声音。叽叽喳喳是小燕子和小麻雀告别的话语。呼呼送来阵阵扑鼻的桂花的香味。哗哗溪水弹起欢快的乐曲。呱呱青蛙唱起了优美的旋律。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大舞台, 好好去听听秋的声音。活动三:忆声音,学知识同学们,关于声音,你知道哪些知识?又有哪些相关的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们,有关声音的知识,我们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逐步
5、的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活动四:听音乐,辨声音下面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音乐。教师相机播放闪亮的小星星音乐,引导学生听一听,要求:你能识别这段乐曲中的音符吗?它们的高低顺序又是怎样的?学生听音乐,边听边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欣赏音乐闪亮的小星星,我们识别了乐曲中的音符,并且说出了他们的高低顺序。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些声音有高低 强弱等各方面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后,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查阅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声音究
6、竟是怎 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声音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3.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4.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课件、鼓、钢尺、皮筋、音叉、豆子或细沙、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录了许多声音,并描述了声音,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引导
7、: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二、聚焦出示一些发声物体,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学生说一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探索活动一:研究皮筋的发声,寻找皮筋发声的原因。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察皮筋发生时的状态。提示:仔细观察皮筋儿的运动状态。学生弹拨皮筋,观察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初步提出观点,皮筋振动产生声音。活动二:研究钢尺的发声,寻找钢尺发声的原因。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弹拨钢尺,仔细观察钢尺发声时,钢尺的运动状态。提示:钢尺可以用一本硬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尺和
8、桌面边缘撞击, 影响我们的实验探究。学生观察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钢尺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活动三: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学生观察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鼓面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活动四: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 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学生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音
9、叉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总结验证自己的观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随之消失。三、研讨完成了以上这些实验后,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肯定认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皮筋的震动产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是振动产生声音,这些也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四、应用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个观点,我们猜测一下竖笛是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竖笛出气口上方贴一张纸条,仔细观察竖笛振动发声的过程,理解竖笛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及空气柱共振产生的。五、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人身上一个非常敏感
10、,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里? 学生用手指轻轻按压喉咙处,同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手指上的振动,从而认识声带振动发出声音。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1、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会向四面八方传播。2、通过实验探究,懂得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而在真空环境中是不能传播的。3、能够根据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制作一个“土电话”,并试一试,感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教学准备课件、小鼓、玻璃罩、闹钟、水槽、音叉、一次性纸杯、线绳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在讲台上敲击音叉,问:
11、同学们,你们能听得到音叉的声音吗? 所有的同学都回答:能听到。2、教师引导:老师敲击音叉的时候,坐在教室里的所有同学,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听到音叉的声音。这音叉的声音是如何从讲台这边传到教室的每一个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传播。3、板书课题: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要想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仍然要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完成。实验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1、出示闹钟,教师将闹钟的闹铃打开,引导学生听一听。出示一个玻璃罩,引导:下面我们把这个正在发出声音的闹钟放到玻璃罩里,想一想,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学生预测:仍然能够听到听不到2、教师用抽气筒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引导学生再仔细听一听:我们还
12、能听到闹钟发出声音吗?闹钟的声音有没有变化呢?预设:闹钟的声音有了变化,声音由强变弱,由大变小,最终没有声音。特别说明:此处用抽气筒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因为操作的问题,玻璃罩内的空气不会抽取干净,因此才会听到闹钟的声音,不过闹钟的声音会减弱减小。3、教师引导:当我们把正在发出声音的闹钟放到玻璃罩里,并且把玻璃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就会发现闹钟的声音由大变小,由强变弱最后,最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说明什么呢?预设: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是与空气有关系的,没有空气或者空气变得稀薄,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实验二:声音的传播与固体1、出示实验要求: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
13、音。并比一比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2、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这样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一位同学用手轻轻的抓挠桌面,另一位同学先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仔细听,然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再听一听,比较一下听的效果,从而得出结论。3、全班同学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这个实验可以进行多次,同桌的两位同学可以轮流操作。4、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的实验结论。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声音的传播与固体有关系。板书: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实验三:声音的传播与液体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通过实验,
14、证明了声音的传播与气体和固体都有关系,声音能够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 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证明。2、实验材料:音叉、盛水的水槽。3、实验方法: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再将音叉浸入水中,将耳朵紧贴在水槽边,仔细听,看是否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4、出示课本第 7 页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方法。5、实验要领:击打音叉要用力,这样效果会更好。击打音叉后,要立刻用音叉接触水面,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微弱,我们要把耳朵紧贴在水槽边仔细的听,同时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得出实验结果。同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合作,每个人可以多体验几次。
15、6、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实验操作,然后交流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且纠正实验中的不当之处。7、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三、研讨1、刚刚我们通过三组实验探究了声音的传播与气体、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关系。声音究竟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呢?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又借助了什么物质?2、出示课本第 8 页的资料,学生仔细读一读。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3、情境题(1)
16、 有人说: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是听不到声音的,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这是对的。因为太空中空气稀薄,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宇航员只能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如果我们到月球上去,会发现月球上是没有一点声音的。(2) 小刚说:他游泳的时候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小刚没有说错,在水下确实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四、拓展1、引导:既然声音能够通过固体传播,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土电话”试一试。2、实验材料:一次性纸杯、线绳3、操作方法:在一次性杯底钻个小孔,用绳子把两个一次性纸杯连起来, 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完成了。4、出示课本
17、第 8 页的最后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5、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土电话”。6、全班展示制作好的“土电话”。7、教师:同学们的“土电话”制作好了,想不想用我们制作的“土电话” 来试一试呢。组织学生到空旷的操场上用同学们制作的“土电话”来打电话,试一试“土电话”的效果。8、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试验了自己制作的“土电话”,效果怎么样呢? “土电话”为什么能够传播声音呢?大家知道“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吗? 9、教师小结:“土电话”之所以能够传播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课堂总结这节课通过实验,我们懂得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并且根据声音能够在固体中
18、传播的原理,我们制作了“土电话”。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下一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 了解人的耳朵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2. 知道人耳的工作原理,明白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3. 通过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细沙、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那么,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后,我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测我们人类
19、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二、聚焦人耳是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含哪些结构呢?观察人耳的结构图,认识人耳的各个部分。三、探索活动一: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仔细观察耳的结构图和模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结构图中清晰的标注了外耳、中耳、内耳的各个部分,再让我们看一看耳结构的模型,你能否将这些名称与耳的各部分相对应。学生通过认识结构图,了解耳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耳的结构模型,了解耳的构造和位置。活动二:探究耳廓的作用人的头部两侧都长着耳朵,实际我们看到的外面这部分叫做耳廓,那耳廓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折成喇叭的形状,模拟耳廓的作用。学生模拟耳廓的实验,体验耳廓的收声作用。活动三:探究鼓膜的作
20、用声音的振动通过耳道进入内部,到达了鼓膜这里,鼓膜是怎样接收到声音的呢?让我们看两个模拟实验,让同学们明白鼓膜的工作原理了。首先将塑料薄膜套在杯子上面,发出声音,我们发现薄膜会振动,在上面撒一些细沙,细沙在薄膜上跳动。然后做鼓膜振动演示实验二,发现鼓膜振动的原理。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耳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认识了耳廓和鼓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耳廓呢,就像一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气中的振动,鼓膜就像一个精密的接收装置,能接收大小强弱不同的振动,从而告诉大脑不同的声音。四、拓展听诊器也具有收声的作用,通过听诊头上的薄膜振动,来收集声音传送到我们的耳中。这就是听诊器的原
21、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材料自制一个听诊器。制作听诊器,知道听诊器的工作原理。5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3、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懂得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木架、橡皮筋、鼓、音叉、支架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出示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
22、体会安塞腰鼓震耳欲聋的声音,雄伟壮观的气势,激动人心的场面。教师引导:看着安塞腰鼓,听着安塞腰鼓的声音,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再出示小雨沙沙声,引导学生听一听,体会小雨若有若无的沙沙声。为什么安塞腰鼓让人听了热血沸腾,而小雨听起来却若有若无?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声音的强弱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强弱。板书课题:5 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声音的强与弱,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实验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出示课本 11 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
23、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 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 再用力拨动钢尺。实验要求: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 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实验要领: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钢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的关 系。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教
2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实验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 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
25、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 1 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皮筋, 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实验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们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是也是这样?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鼓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再播放一段敲小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
26、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全班交流: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预设: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三、研讨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预设: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除了以上三个实验之外,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预设:出示课本第 12 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
27、一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1.6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2. 通过尺子实验,探究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关系,懂得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3. 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
28、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 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得出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的强与弱,知道了声音的强与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其实,声音不仅在强弱上有区别,在声音音调上也有区别。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高与低。板书课题:1.6 声音的高与低二、聚焦声音为什么会有声调的高低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声音的声调的高
29、低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三、探索活动一:探究铝片琴的音调高低敲击铝片琴,观察铝片琴各个铝片的长度与音调高低的关系。铝片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铝片越短,发出的音调就越高。学生通过实验,认识铝片琴中铝片长度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探究口琴的音调高低观察口琴各个金属簧片的长度与声音音调高低的关系。较短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高,较长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口琴中簧片长度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活动三:探究钢尺的音调高低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提示:用柱状图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钢
30、尺振动的长度、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四、拓展推测其它有规律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将怎样变化。学生利用知识来回答问题并解释这三个现象。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2、选择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3、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观念。教学重点选择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
31、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种弦乐器、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乐器有什么共同点?(这些乐器都是弦乐器,都依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 2、播放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弦乐器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3、教师引导: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这一类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那么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4、板书课题: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二、探索1、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就要小组合作,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2、第 1 步:选定一种弦乐器
3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各小组讨论商量,选定一种弦乐器作为本小组的研究对象。讨论交流本小组要解决的问题: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3、第 2 步:预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教师引导: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弦的音高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预测。预设一:弦的粗细预设二:弦的松紧预设三:弦的长短弦的音高与弦的粗细、松紧、长短究竟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进一步来预测。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各小组进行预测,并填写好“音高变化预测”这一栏的内容。4、第 3 步: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教师引导:我们对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都做
33、了预测, 下面我们就一一的对这些预测进行验证。各小组对本小组的预测进行验证,填写好“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5、第 4 步: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引导:刚刚我们初步验证了琴弦与音高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预设:方案 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方案 2: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方案 3: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识别音高的变化。学生分小组继续验证这些方案,进一步探讨琴弦的音高与什么因素有关? 6、第 5 步:修正方案,并在弦上试弹,寻找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学生继续验证这些方案,并进一步修正,在
34、琴弦上试弹,进一步寻找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7、第 6 步:全班交流,并阐明自己的观点。预设:生 1:弦的音高与振荡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生 2:弦的音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琴弦调的越紧,震荡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生 3:弦的音高与琴弦的距离有关,固定琴弦的两端距离越近,振荡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生 4:弦的音高与琴弦的粗细有关,琴弦越细,震荡频率越高,声调也越高, 相反,琴弦越粗,震荡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三、课堂总结1、播放一段弦音乐,引导学生听一听,进一步体会弦乐器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弦的音高与弦的频率、琴弦的距离
35、、粗细、松紧都有一定的关系。了解了这些, 我们就可以来制作小乐器。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制作我的小乐器,请 大家准备好制作乐器的材料。1.8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利用乐器发声的原理,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2. 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3. 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相结合。4.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乐器发声的原理,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小乐器的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
36、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声音的知识,知道了物体发出声音的原理。这节课,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制作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板书课题:1.8 制作我的小乐器二、聚焦我们研究了乐器的发音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道理,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吧。学生们先确定自己的乐器类型,进而选择材料,设计实验三、探索活动一:制作弹拨类的乐器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作弹拨类的乐器,选用不同型号的橡皮筋作为琴弦,将橡皮筋在板上按粗细顺序依次排列固定好。调整琴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声音。学生通过实验,调整琴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声音。活动二:制作敲击类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材
37、料,制作一个敲击类的乐器,可以选择规格相同的碗,调整碗的振动快慢,使它能达到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实验,依次向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这些碗能发出连续且有规律的声音。活动三:制作吹奏类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吹奏类的乐器,可以选择吸管进行实验,使它能达到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改变吸管的长度,从而使吸管产生不同的声音,这个乐器的名称是排箫。四、活动总结在班级内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以上实验,发现自己是如何调整乐器的,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连续声音,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教学目标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1、初步懂得我们的身体时时刻
38、刻都在进行呼吸和消化,呼吸和消化对于我们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感受呼吸的过程,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3、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初步了解我们人体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感受呼吸的过程,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器官图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引导:我们无论是走路、玩耍,还是学习、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怎样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9、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我们的呼吸。3、板书课题:1 感受我们的呼吸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教师引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那么,我们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出示呼吸器官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呼吸器官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活动二:感受呼吸的过程1、什么是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2、吸气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吸气的动作,感受一下吸气的过程,反复进行三次。指生说一说吸吸气时的感受。教师引导: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就会进入我们的肺。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自己的肋骨上,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感受胸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把手放在
40、腹部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腹部的变化,然后说一说此时的感受。出示资料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学生再次做吸气的动作,感受吸气的过程和人体身体的变化。3、呼气的过程引导学生深深的呼一口气,然后初步说一说呼气的感受。感受呼气的过程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肋骨上,然后深深的呼一口气,感受胸的变化,再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受一下腹部的变化。出示资料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学生再次做呼气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呼气的过程,感受呼气时人体的变化。活动三:了解氧气的作用出示资料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
41、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讲解:人体在呼吸时,一般是吸进氧气,供我们人体需要,然后呼出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又产生氧气,为我们人体提供呼吸,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神奇的自然界。活动四:模拟人体的呼吸出示课本 22 页的下面模拟人体的呼吸装置。了解呼吸装置,认识呼吸装置的组成以及模拟的人体呼吸器官。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整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了解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工作情况。三、研讨1、教师引导:学习到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的过程,那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我们人体还有
42、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肺是气体和血液的交换场所,肺部是其他气道运送气体、排除气体的管道。咽喉对气体有加热的功能。鼻子过滤吸入的空气。气管在人体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膈肌收缩和舒张使肺气体流入和排出。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全班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了人体呼吸的过程。关于呼吸,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像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相信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2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 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2. 懂得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教学重点:了解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过程及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懂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课件、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与呼吸相关的科普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知道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我们的呼吸器官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图片,引导:我们
44、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2.2 呼吸与健康生活二、聚焦教师引导: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也很发生变化,那么,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举举例子。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三、探索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预设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我们还
45、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呢?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大家至少测量 3 次。结合生活经
46、验,你能说说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测量 3 次)班级分析数据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次数。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满足身体所需氧气。四、拓展1.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很多器官共同完成的。呼吸次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2.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3.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
47、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3.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1、知道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2、学会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看一看我们的肺活量是否符合健康标准。3、知道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并能够为提升肺活量制定一个体育锻炼计划。教学重点了解肺活量,并能够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难点学会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并能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提升肺活量。教学准备课件、口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出示一只口哨,提出要求:我们来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吹一吹这
48、只口哨,看谁吹的时间最长。学生吹口哨,比一比谁吹的时间最长?采访吹口哨时间最长的同学,问一问吹口哨时间最长的秘密是什么? 教师引导:为什么有的人吹口哨的时间长?有的人吹的时间短呢?(与人的肺活量有关。) 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小结: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刚刚我们深吸一口气, 吹响这个哨子的时候,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长一些,而肺活量 小的同学,吹响这只哨子的时间短一些。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一次测得的肺活量的数值。人的肺活量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发生变化。大家想不想
49、知道,今天自己的肺活量的数值?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板书课题:3 测量肺活量二、探索1、要想测量肺活量,需要专门的工具,今天我们测量肺活量使用的是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出示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外形特点。2、讲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出示课本 26 页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第 1 步:展开测量袋。第 2 步: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第 3 步: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去。第 4 步: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我们测得的肺
50、活量。3、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记录好数据。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肺活量,选出班级肺活量冠军。出示课本 26 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学生自由读一读并对照自己测得的肺活量,看一看自己的肺活量是否符合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1100 毫升-2600 毫升; 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900 毫升-2000 毫升。4、教师引导:肺活量是我们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讲,肺活量高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也好;而肺活量低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就比较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肺活量呢?我们来采访
51、一下班级中肺活量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有什么小秘诀。预设:生 1:我们可以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用鼻子呼吸时,要缓慢平静的呼吸, 让氧气充分进入我们的肺部组织,并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生 2:我们可以做一些运动来提高肺活量,比较常见的运动有慢跑、跳绳、游泳等等。生 3:游泳在改善肺功能上有良好的效果,因为人体在水下的时候,肺部受水的压力,呼吸肌需要提高力度,才能维持正常状态,因此有利于呼吸肌的锻炼。生 4:提高肺活量,还可以做扩胸运动、振臂运动,虽然运动量小,但长期坚持,对于提高肺活量也有一定的作用。生 5:吹气球是一个很好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5、刚刚我们分享了提升肺活量的好方法,同学们有没有提升自己肺
52、活量的打算呢?你又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完成自己的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提升肺活量的计划表。6、教师引导:计划表仅仅是一个计划,要想真正提升我们的肺活量,还需要把计划落实到实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肺活量,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并且我们还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了我们的肺活量。课后,希望大家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肺活量。2.4 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工作,保持身体的健康。2.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
53、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3. 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细致地进行思考分析,懂得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4. 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教学重点: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工作,保持身体的健康。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教学准备: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除了呼吸之外,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也是从外界获得能量的,这就是饮食。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食物能够给我们提供维持生命的能量。这节课,我们就来
54、探讨我们一天的食物。 板书课题:2.4 一天的食物二、聚焦出示图片:我们一天吃了很多的食物?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情况介绍自己一天的食物。问:你能说一说这一天你都吃了那些食物吗? 答:吃了肉类、蔬菜类、水果了、奶类等等。 问: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答:很丰富。问: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物呢? 答: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营养。问:你知道食物都能给我们提供那些营养吗? 答:可以提供糖、脂肪等。三、探索出示饮食图片:你能说一说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食材吗?教师强调食物中隐藏的食材:其实这些食物中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材料外, 我们在烹调这些食物时还使用了植物油、盐、味精、在炒饭里面还有大虾, 这些都是上面这几类食
55、物中包含的食材。出示老师一天的饮食情况图片问题:大家看这是老师一天的食物,你能说说老师这一天都吃了哪些食物吗?组织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提出要求:1. 写一写: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2. 说一说:同学之间说一说都自己一天都吃了那些食物。3. 摆一摆: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将食物卡片摆好,数一数有多少中食物。4. 串一串:把同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用绳子串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中食物。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自己一天的食物都统计完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问题:我们每天会吃很多的食物,你能够清楚的记清楚前几天吃的食物吗? 为了更好地记清楚我们都吃了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高二】【蛇启新航 蜕变前行】开学第一课-文字稿
- 2025年合同会审单模板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露在外面的面 北师大版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第6课 猫抓老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粤教版B版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欣赏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5年河南省鹤壁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技术规范书柴油发电机组
- 青岛科技大学成人大专《工商企业管理实训报告》
- 低钾血症最新版本最新课件
- 兽医外科手术学与兽医外科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 2023年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92-2021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
- GB/T 39235-2020猪营养需要量
- GB/T 30799-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重金属的测定
- 染厂公司简介(4个范本)
- PPT用中国地图(可编辑)
- 基于德育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