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_第1页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_第2页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_第3页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_第4页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地理(理科)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一、天体: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图2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图1 图1二、太阳及太阳系:(一)太阳系1、组成:如图2。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带位于火与木之间。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水、金、地、火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结构特征;木、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天王、海王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八

2、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3、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中(有介于0100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也是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的原因。(二)太阳: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

3、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3、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是地球上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三、地球运动: 自转

4、公转绕转轴心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太阳(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是每年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 周期1个恒星日:自转360(23小时56分4秒)1个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是真正周期,太阳日是日常所用周期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一周,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等,15/小时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角速度为1/日,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是赤道的一半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不同经度

5、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3、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注意: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断:先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至日,如右图:把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连线,所得为太阳直射光线,从图可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只要求二至日),所以是北半球夏至日。然后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并结合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判断二分日。如上表地球公转示意图。2、黄赤交角是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3、各种日照图的判读: 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如图1;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

6、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如图2: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如图3: 图1 图2 图34、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的判断: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是12时的经线;5、昼长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昼弧跨的经度数15;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昼长=24夜长;图7 北半球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相等。6、时间(地方时和

7、区时)的计算: 所求时间 = 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 如果求地方时,时差为经度差15;如果求区时,时差为两地时区数差;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相差15,相差1小时,相差1,则相差4分钟。图8 求地方时时,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有: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如图7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如图7把昼半球平分的经线是12时;如图7 把夜半球平分的经线是0时;如图7 日期的自然分界线是0时经线。(如图8的40E是0时) 北京时间是指东经120E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北京的地方时是116E的时间;向东越过180经线(即日界线),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向西越过则加

8、1 天。7、正午太阳高度= 90两地纬度差;如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位于同一半球(指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相减,不同半球则相加。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从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如图9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是古登堡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外

9、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1一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另一方面,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如图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间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面损失的热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得慢,从而使近地面大气温度不会很低,起到了保温作用。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大气逆辐射愈强。现象原因分析:现象1: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现象2: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由于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大气逆辐射愈强 现象3:深秋或初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逆辐射弱(即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现象4:北方冬季农民在夜间喜欢燃烧柴草制造烟雾,增加大气逆辐射来增强保温作用,从而使庄稼免于受冻。现象5:月球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地面升温快,温度高,达到180多度,夜晚由于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地面温度下降快,温度低,为零下200度,所以昼夜温差大。现象6:有云的陆地,有云的海洋,无云的陆地和海洋,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无云的陆地。二、大气运动:气压:是指大气压强,通常是指到达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等压面: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海拔越低,气压越大1、

11、热力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当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等压面呈弯曲状态地面受热均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冷却冷却 注意: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相比较而言,不是同一垂直面比较,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低,气压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等压线画法: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地方等压线向上凸,低压的地方向下凹,即高凸低凹原则总结:热力环流的案例:(1)海陆风:海洋热容量大,陆地较小 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温较海洋高 陆地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气流下沉,海面形成高压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陆地则降温较快,其余情况与白天相反(

12、陆风)。如下图2、3所示图2 图3(2)山谷风:白天,山上升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则升温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近地面空气从山谷流向山上(谷风);夜晚,山上降温快,山谷降温较慢,则使近地面空气从山上流向山谷(山风)。如下图4、5图4 图5(3)城市风: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如图6。是因为城市气温较郊区高(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 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城市,在高空气流由城市上空流向郊区上空。(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就是因为城市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而成,但城市的雾和云比郊区多则是因为城市的尘埃较郊区多,即凝结核较多的缘故) 图6 【

13、练习】1.判断下面两图是白天还是夜晚: 12342判断1、2、3、4的气压高低 在A、 B、2、3处作出热力环流箭头,并判断A、B哪处受热,哪处受冷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地面遇冷气流收缩下沉,而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差),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动力。大气水平运动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向左偏转)。高空气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图7;近地面气流则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最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如图8。 图7 图8等压线图的判读:

14、A、气压中心和脊线、槽线的判断:数值向中心递减的为低压中心,向中心递增为高压中心; 脊线是把高压中心图中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连结成的线;槽线则是把低压中心图中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连结成的线。B、风力大小的判断: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C、风向(任意点)的判断: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过该点按要求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或若处在拐弯的点作出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用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

15、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图9 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要记住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分布,并能画出风带的风向。如图10气压带的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排列,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一致。如图11 图10 图113、季风环流:季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并且相反或接近相反。东亚由于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因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季风气候最典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亚的西南季风)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或称印度低

16、压)切断而成块状分布,如图12;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而成块状,如图13。并由此而导致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南亚和东南亚都是西南风;冬季东亚地区则盛行西北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是东北风。夏季,由于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所以季风气候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由于风来自陆地,气流干燥,所以冬季带来干燥的天气。如图14、15。南亚季风区风向改变还导致了北印度洋洋流方向的改变,如图16。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4、全球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分布简图全球气候类型柱状图图16几组气候的区别:1、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17、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2、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温带季风气候则低于0;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4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小于400mm;4、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温度高于0,大陆性气候则低于0;海洋性气候年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则较少。重点掌握: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气候特征、相应的气候类型柱状图练习:大陆西岸(非洲与欧洲西部气候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图41235 说出1、2、3、4、5的气候类

18、型 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分析各自的成因5、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危害、对策: 三、天气系统: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1.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在锋面,由于暖气团较轻,所以总是在冷气团上面。锋面由于暖气团上升,所以容易成云致雨(条件是空气湿润)。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后的天气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阴云天气;云层增厚,并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天天气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一场秋雨一场寒)受

19、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雨带位置锋后(雨带较窄)锋前(雨带范围广)图例,三角形画在锋面移动方向一侧,半圆画在锋面移动方向一侧示意图锋后锋前锋前锋后典型天气寒潮、沙尘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春雨绵绵准静止锋: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使锋面在某地徘徊,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的梅雨及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清明前后的阴雨天气就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是锋面受到地形阻挡而停滞不前,如昆明冬半年的阴雨就是南下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而形成。2. 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按气压分布状况,分为低压与高压;按气流运动状况,分为气旋与反气旋。 练习:画出南半球的气旋(低压)、反气

20、旋(高压)的图3. 锋面气旋:即锋面与气旋的结合。如图17。锋面气旋中冷暖锋的判断:槽线槽线雨区雨区 图17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分类(课本P54)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河水的主要补给与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水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冰川融水(即永久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世界上的河流绝大多数是雨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气温越高,融冰量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这类河流径流量较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汛期明显,当气温低

21、于0C时,由于冰川不融化,会出现断流现象。我国西北的塔里木河、中亚地区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属此类。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气温回升时,积雪融化,春汛明显,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属此类。地下水补给很普遍,补给量小且稳定,并且与河水有互补关系(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湖泊水补给与河水补给关系同地下水与河水互补关系。具体知识归纳如下表: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补给我国以夏季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时间集中夏季不连续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河流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夏季出现 汛期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季节性水量

22、稳定连续性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高山冰川(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夏季河流汛期。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 于0, 冰川无融水。湖泊水补给全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例如天池和长江中下游江中下游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即汛期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

23、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普遍3、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课本P55图3.3)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实现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转移;塑造地表形态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此外植物蒸腾下渗、地下径流也会受人类影响;蒸发、降水影响弱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图18【练习】请在图26中标出水循环环节的箭头,并写出以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名

24、称: A ;B ;C ;D ;F ;环节 (按顺序)构成海陆间循环。目前人类影响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通过跨流域调水与修建水库);降水和蒸发影响都非常小。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定义及分类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按性质: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暖流。即从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寒流。即从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2.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ABCD例如:左图B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该海域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

25、海域高;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所以是暖流。练习:判断A、C、D的洋流性质步骤: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判断寒暖流 依据: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赤道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下图,掌握实际大洋洋流分布模式)由上图看出实际大洋洋流分布模式(除北印度

26、洋外)如下左图所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流向(参照下两图):冬逆夏顺冬季夏季3060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30西风漂流注:实线 暖流 虚线 寒流思考:冬季中国沿海出发的轮船途经北印度洋海区,是 风 流;冬季呢 ?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渔场:世界大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如下图所示) 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补偿作用产生的渔场 秘鲁渔场航海:顺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 污染:加快被污染海域海水的净化速度,但把污染

27、范围扩大; 气候: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沿岸荒漠的形成有影响)。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1)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水资源的分布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降水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是:时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

28、,冬春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和

29、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污染(水质性缺水)、浪费严重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 风蚀蘑菇 溶洞(喀斯特地貌) 海蚀地貌峡谷 黄土高原 峰林(喀斯特地貌) 石林(喀斯特地貌)角峰冰斗U形谷 冰川侵蚀地貌 风蚀柱 风蚀洼地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见下图所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知识归纳,如下表:作用类型地貌类型分布成因地貌特点河流侵蚀作用V型谷河流上游向下和向源头侵蚀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U型谷河流下游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宽而

30、浅河流堆积作用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地势平坦三角洲入海口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处堆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作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农副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我国南方)河流少耕地连片聚落规模大(我国北方)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中下游城市密集 平原低地聚落沿河成线状分布 山区河谷中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

31、地带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D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 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褶皱山与背斜、向斜: 1.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图19的甲和图20的丙如图19的乙和图20的丁地貌形态: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如图19的甲)后期背斜成谷(如图20的丙)地貌形态:形成初期向斜成谷(如图19的乙)后期向斜成山(如图20的丁)初期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后期地貌倒置的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容易断块山谷地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图19 图20 图212.

32、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如图21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断层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相对位移。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往往形成断块山,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往往形成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盆地中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即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工程建设选址,水库选址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地质灾害。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五、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图22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图22),大板块又分

33、为若干小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落基山、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环太平洋地震带3火山岩浆活动与地貌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会形成溶岩高原,如东非高原4山地

34、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交通建设原则对交通方式的影响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对线路走向的影响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迂回前进;避开陡坡和断层,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避开沼泽;在适宜的过河点架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尽量选择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对线网密度的影响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线网密度大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表现:它们之

35、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和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物种平衡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指不同地区)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如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存在差异。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