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_课件模板_第1页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_课件模板_第2页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_课件模板_第3页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_课件模板_第4页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脉络膜黑色素瘤_课件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脉络膜黑色素瘤 内容课件模板,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别名:,脉络膜黑瘤。,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身体部位:,头部眼。,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科室:,肿瘤科眼科五官科。,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简介:,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像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瘤一样,是由恶性黑色素性瘤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组织发生于脉络膜基质内的黑色素细胞。脉络膜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也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多见于4060岁,与性别或左右眼无关,可以发生于脉络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眼的后极部。,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

2、,病因:,脉络膜黑色素瘤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脉络膜黑色素瘤 临床上其生长有二种方式: 局限性:在巩膜与脉络膜之玻璃膜间局限性生长,呈扁平椭圆形。因受巩膜和玻璃膜的限制,生长较慢,如穿破玻璃膜,则在视网膜下腔内迅速扩大,形成基底大,颈细头园的蘑茹状肿瘤。 弥漫性:特点是广泛弥漫,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病因:,性浸润,瘤细胞循血管及淋巴管鞘浸润,并沿脉络膜平面扩展,所以病程较局限性者长,发展慢。眼底除有不规则色素散布外,余无显着的高起。 (一)发病原因 尚不明了,可能与种族、家族及内分泌因素等有关。Shields随访17年的370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有16例(0.4%)为孕妇,年,内科学疾

3、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病因:,龄为30岁左右,均在妊娠半个月发现患病,其发病与妊娠及内分泌的关系尚不确定。遗传因素:Singh对4500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家族调查,发现有27个家族共56人患本病,0.6%有家族史。其他因素:阳光照射,某些病毒感染,接触某些致癌化学物质等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二)发,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病因:,病机制 肿瘤大多数始发于脉络膜大血管层。关于瘤细胞的起源,一般认为有2种可能,一种来自睫状神经鞘膜细胞,即Schwann细胞;另一种来自葡萄膜基质内成黑色素细胞(stromal melanoblast),也就是一般所称的色素携带小胞(chromato

4、phore)。前者的发生率,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病因:,高,约占全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4/5,后者则仅为1/5。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导致脉络膜内黑色素细胞产生恶性转变而形成瘤样结节。,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_脉络膜黑色素瘤有什么症状 1.临床症状 脉络膜黑色素瘤如位于眼底周边部,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如位于后极部,患者早期常主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色觉改变,持续性远视屈光度数增加等。肿瘤增大并继发视网膜脱离时可出现严重视力下降。 2.临床,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检查 眼底改变:局限性者早期可以看到眼底有

5、局部隆起,视网膜上可看到灰白色青灰色棕黄色黑褐色的扁平形肿块。一旦肿瘤突破玻璃膜进入视网膜下将出现视网膜脱离,最初为实性脱离,呈半球状,蘑茹状,周围境界清楚,周围视网膜有皱纹出现,晚期视网膜脱离显着扩大。弥漫性者早期眼底无明显高,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起,由于玻璃膜大多完整,视网膜很少受影响,所以眼底有时仅有数个陈旧性视网膜脉络膜病灶,很易被忽略。 视网膜脱离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及发育时期不一定平行,而原则上没有裂孔。 眼压:开始时正常或偏低,随着肿瘤的增大,晶状体、虹膜被肿瘤推向前,阻塞前房角,引起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高,

6、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炎症:因肿瘤组织毒素的刺激,可以发生葡萄膜炎及视神经炎等。 血管:在增大的肿瘤头部有时可以隐约地看见瘤组织内有扩大的血管。有时可以出现自发性球内出血。 眼外转移:由于肿瘤增大可侵蚀巩膜之薄弱处,如沿巩膜上的血管、神经导管等向球外转移到眼眶内致眼,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球突出,进而侵犯邻近组织。 全身转移:多为血行转移,常见于肝脏、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肺脏、胃、骨髓等。 整个病程大体上可分成眼内期、继发性青光眼期、眼外蔓延及全身转移期4个阶段,但四期演变不一定循序渐进。如有的病例未经青光眼期而已有眼外蔓延或全身转移。临床检查所见与病,内科学疾病部分

7、: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程的不同,表现也不一样。 (1)眼内期:肿瘤的生长有结节型和弥漫型扩展2种形式,因此眼底也有不同所见。 结节型生长:肿瘤起始于脉络膜大、中血管层。外受巩膜、内受Bruch膜限制,初期只能沿脉络膜平面向四周缓慢扩展,隆起度不高,呈圆形或类圆形灰黄色乃至灰黑色斑块,覆盖其上,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的视网膜无明显改变。此后,肿瘤处脉络膜不断增厚,隆起度不断增高,从后面将视网膜顶起。该处色素上皮层陷于部分萎缩及部分增生,使肿瘤表面的视网膜显得凹凸不平和色素紊乱。一旦Bruch膜与色素上皮层被突破,肿瘤失去原有限制,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迅速生长,形

8、成一个头大、颈窄、底部宽广的蘑,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菇状团块。视网膜随之隆起,在肿瘤颈部斜坡处则因液体积聚而形成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液体受重力影响可向下沉积,在距离肿瘤远处出现低位视网膜脱离(dependent detachment of the retina)(图1)。 少数早期病例,肿瘤虽小,却已在对侧锯齿缘处出现视网膜脱,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离。Fuchs称之为锯齿缘脱离(ora serrate detachment),认为此情况在诊断上颇有意义,锯齿缘脱离的发生机制现在尚不清楚。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血液供应障碍而发生肿瘤组织的大量坏死

9、,可诱发剧烈眼内炎症或眼压升高,部分合并玻璃体积血,此时眼底已无法透见。,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少数肿瘤起于睫状神经尚在巩膜导水管内的一段,或是肿瘤始发处和涡静脉在巩膜上的通路十分接近,此时肿瘤可很快向眼外蔓延,不引起上述眼底改变。 弥漫型生长:此型少见。Shields报道350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弥漫型生长的111例占3%。肿瘤沿脉络膜平面发展,增长缓慢,病程冗长,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外层开始逐渐占据脉络膜全层,呈弥漫性扁平肿块,厚度一般为35mm,不超过7mm。Bruch膜大多完整,视网膜很少累及,仅在个别病例发现视网膜脱离。在肿瘤未损及

10、黄斑时,尚保持较好视力。 该型肿瘤易于发生眼外转移,可能为肿瘤早期进入脉络膜上腔,范围宽广,破坏巩膜或沿巩膜神经、,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血管孔道向外蔓延的机会较多所致。预后差,3年和5年的肿瘤转移率为16%和24%。眼球摘除术后5年病死率为73%。 (2)青光眼期:早期时,眼压不仅不高,有时反而降低。当肿瘤不断增大占据了球内一定空间后,眼压增高是易于理解的。但也有一部分病例,肿瘤体积不大,眼压却显着升高,其原,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因很可能与肿瘤位于静脉附近(特别是涡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有关,也可能因肿瘤组织坏死激起的炎症反应或瘤细胞播散于

11、虹膜角膜角所引起。Shields对2111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研究,2%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常见,其次是晶状体虹膜隔前移所致的闭角,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型青光眼。此外,黑色素溶解性青光眼、溶血性青光眼也可发生。 (3)眼外蔓延期:经巩膜导血管扩散,即涡静脉和其他穿通巩膜并为肿瘤扩散提供通道的血管和神经称为巩膜导血管。涡静脉是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外扩散最重要的途经。肿瘤直接侵入并穿破巩膜,向球外蔓延。假如在赤道部后穿破,向眶内增长,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球结膜水肿。并可在短期内破坏眶壁及鼻窦而侵入颅

12、内,经视神经筛板沿血管神经、导管向后蔓延者极为少见。假如穿破在眼球前段球壁,则穿破常在睫状体平坦部相应处。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外扩散并非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23%。 (4)全身转移期:主要是经血行转移,肝脏,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症状及病史:,转移最早而且也最多见,心、肺次之;中枢神经系统罕见。 整个病程中,均可因肿瘤全身转移而导致死亡。愈到晚期,全身转移率愈高。据统计,早期肿瘤有全身转移者占33%,青光眼期为44%,眼外蔓延期剧增为91%。手术后如有复发,病死率为100%。,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 诊断 随着临床技

13、术的不断提高,脉络膜黑色素瘤正确诊断率明确提高,应综合所有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谨慎判断。 除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症状,详细进行临床检查,特别是检眼镜检查可作诊断根据外,还必须注意下列情况。 1.肿瘤,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早期 部分病例可有视物变形、变色,个别病例表现远视度数持续增加,提示后极部脉络膜有占位性病变,将视网膜向前推移。 2.视野检查 恶性黑色素瘤的视野缺损大于肿瘤的实际面积。蓝色视野缺损大于红色视野缺损。 3.眼前段检查 脉络膜黑色素瘤邻近处的角膜知觉可以减退。邻近处巩膜、虹,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膜血管可以扩张。虹膜可合并有虹膜痣,虹膜新生血

14、管,瞳孔缘色素外翻。肿瘤坏死时,可合并有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前房色素沉积、前房积血等。 4.巩膜透照 巩膜透照的诊断价值,并不可靠。例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积血亦可将光线遮盖,体积很小或囊肿性色素甚少的肿瘤,光线也可透出。,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5.FFA 综合分析造影早期、动静脉期和晚期整个过程,注意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相鉴别。 6.超声探查 可检出肿瘤实体性声像图。当屈光间质混浊检眼镜无法检查时,或伴有严重的视网膜脱离、肿瘤被其掩盖时,则更有价值。但面积2mm2、隆起度1.5mm的小肿瘤,有时也难于检,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出。 7.CT扫描及

15、磁共振成像(MRI) CT扫描可见眼环的局限性增厚,向球内或球外突出。增强检查时由于瘤血管丰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涡静脉受累而出现强化。但与超声探查相同,无论CT扫描或磁共振,一是无法定性,二是对于体积过小的肿瘤,应用受到限制。 8.眼压 与肿瘤的位,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置、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不同,眼压可以正常、减低或升高。前部脉络膜黑色素瘤瘤体挤压晶状体和虹膜,可关闭房角产生继发青光眼。肿瘤坏死,巨噬细胞吞噬瘤细胞、色素颗粒或坏死残渣等游离到前房导致眼压升高。也可因虹膜新生血管而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前房积血致眼压升高。 9.全身体检 因脉络,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

16、瘤,诊断:,膜恶性黑色素瘤最易经血循环向肝脏转移,肝脏超声探查和肝脏闪烁扫描可以检查有无肿瘤转移。同样,胸部X线摄片或CT扫描等,也是必要的。 鉴别 1.脉络膜痣 一般来说,良性黑色素瘤是静止性的,不隆起或微微隆起,表面视网膜及其血管无异常,裂隙灯显微镜光切面检查易于证明;视野如有缺,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损,应与肿瘤实际面积相符;超声波探查和CT扫描均属阴性,与恶性者不同。 2.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出血 眼底像与本病十分相似。FFA在鉴别诊断上极为重要。出血灶处脉络膜荧光被遮蔽而呈境界清楚的无荧光区,动脉及静脉期也只能见到视网膜动静脉爬行于无荧光区表面,与本病的多

17、湖,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状荧光斑及肿瘤面有新生血管渗漏不同。 3.脉络膜血管瘤 多发生于眼底后极部的橘红色实性占位病变,隆起度不高,表面可有色素。超声检查孤立型在玻璃体内可探及扁平或半圆形实性隆起,与球壁回声紧密相连,内回声均匀,为中强回声,声衰减不明显。病变边缘整齐,界限清晰,没有脉络膜凹陷和声衰,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减。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弥漫型在玻璃体内可探及平实性病变,病变范围较大。内回声与孤立型基本相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瘤体的内部发现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高收缩期高舒张期低阻力的动脉型血流。FFA显示瘤体于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

18、出现不规则网状荧光,至动静脉期染料渗漏呈强,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荧光区,其间夹杂弱荧光斑点,晚期染料渗漏更明显;而ICGA于脉络膜荧光刚开始出现的15s内可清晰显示瘤体由脉络膜血管团所组成,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融合,呈强荧光灶。通过眼底检查,超声检查,FFA和ICGA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4.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极易与本病混淆,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两者的荧光造影有时不一定有太多差异。CT扫描及超声检查则有助于鉴别。 5.脉络膜转移癌 一般沿脉络膜水平方向蔓延,隆起度不高,边缘无明显分界,肿瘤颜色黄色、黄白色,很少呈局部隆起,和本病相反;转移癌起

19、病急,且发展迅速。本病则在突破Bruch膜前生长缓慢。另外如能发现原发病灶,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如乳腺癌、肺癌等),当然是鉴别诊断上最有力的根据。如伴有视网膜脱离时,仅凭检眼镜检查难与本病鉴别,需借助超声、FFA和ICGA检查。 6.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 为良性肿瘤,极少见。临床无法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可以靠组织病理检查鉴别。,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并发症:,脉络膜黑色素瘤并发症_脉络膜黑色素瘤有哪些并发症 一旦肿瘤突破玻璃膜进入视网膜下将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外转移:由于肿瘤增大可侵蚀巩膜之薄弱处,如沿巩膜上的血管、神经导管等向球外转移到眼眶内致眼球突出,进而侵犯

20、邻近组织。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囊样变性等皆较常见,与肿瘤的自然演进过程密切相关。,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 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传统的患眼摘除术,在国内仍为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手段。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眼球摘除术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认为眼球摘除不能免除转移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播散。定期观察,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光凝治疗、放射治疗(如巩膜表面敷贴放疗,电荷粒子束放疗,伽玛刀治疗等)、局部切除术等方法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 手术疗法:

21、最主要是早期诊断,及时摘除眼球,摘除时,视神经要尽可能剪长一些,因肿瘤有可能沿视神经蔓延,如眶内组织被肿,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瘤波及则应作眶内容剜除术。对位于虹膜及睫状体者,可行虹膜切除术及虹膜状体切除术。近年来有人统计行眼球摘除者更容易加快肿瘤转移,而且随访结果显示,不手术者的生存率并不低于手术者,因此主张对一眼因其他原因已失明时,建议暂不手术,给于免疫治疗。 (1)视力:在不影响生命预后的前提下,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尽可能保存患眼的视力,采取保守疗法。如果肿瘤生长迅速,视力丧失已不可逆转,或肿瘤较大,已经丧失视力者,一般需摘除患眼。当患眼是患者惟一有

22、视力的眼,对侧眼视力差时,在不改变生命预后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摘除眼球,以挽救有用的视力。 (2)肿瘤大小及部位:直径10mm、厚度3,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mm的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通过超声波、眼底照相等检查,生长并不活跃者,应进行定期观察。直径1015mm、厚度35mm中等大小的肿瘤,可选择定期观察,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直径超过15mm、厚度510mm的较大的肿瘤,可以选择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对于厚度超,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过10mm的大肿瘤,最安全的措施是眼球摘除。近赤道部生长活跃的小的或中等大的黑色素瘤,可以采取放射治疗或局部

23、切除术;而同样大小的肿瘤如位于后极部,通常采用放射治疗。视盘附近的黑色素瘤可以放疗,但包绕视神经的肿瘤应行眼球摘除术。 (3)肿瘤的生长特征:脉络膜黑色素瘤大多数呈结节,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状,肿瘤的基底直径比厚度大2倍左右,可选择局部切除或放射治疗。弥漫性生长的黑色素瘤其基底直径比厚度大许多倍,甚至呈环绕眼球生长,致葡萄膜普遍增厚,容易发生广泛性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浸润及眼外蔓延,保守治疗效果差,最好选择眼球摘除术。巩膜外轻度蔓延且有完整包膜者亦不是放疗或局部切除的,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禁忌证。对于巩膜外大范围的蔓延、边界不清者宜眼球摘除,大块的眶内转移

24、宜选择眶内容摘除术。 (4)患者全身状况:全身状况好的,瘤体较大且视力已经丧失者,宜选择眼球摘除术。有严重全身病患者宜采取保守治疗。已经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亦不强调眼球摘除。对于心理素质较好者,即使是中等大小的,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肿瘤,亦可选择放疗或局部切除术,对于恐惧或忧虑症患者,即使是小的肿瘤亦常采取眼球摘除术。 2.定期观察:对于部分生长缓慢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或疑为恶性者,暂不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而定期观察是合适的。 初诊患者的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为静止状态,通过眼底照相及超声波检查未发现,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其生长者;大部分静止状态的中等大的脉

25、络膜黑色素瘤;表现出缓慢生长迹象的大部分小的或中等的肿瘤;高龄患者或患有全身疾患者;患者惟一有视力的眼所患的小的或中等大的缓慢生长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均可定期随访,每34个月检查1次,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照相、超声波、视野、视力,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等眼部检查及全身体检,注意肿瘤大小、厚度、色素多少及分布,有无视网膜脱离等。如无变化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中发现肿瘤生长者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对于视盘及黄斑区附近的肿瘤,更应密切观察。对于初诊时疑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者也应密切随访观察46个月,如病情无变化改为6个月1年随访1次。临,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

26、,床上亦发现少数小的肿瘤,其厚度不超过2mm,而在短期内迅速生长和转移者,对于这些生长迅速者不能长期观察,宜早做眼球摘除术。 3.光凝治疗 激光光凝适用于高度5D、范围30o、表面无视网膜脱离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部位必须易被光凝包绕,肿瘤不邻近视盘或视网膜中央血管之内,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屈光间质清晰,瞳孔能充分散大,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光凝治疗。对于局部切除术中,肿瘤周围的组织切除不够充分,可能遗留的残余肿瘤,或术后复发的小肿瘤亦可采取光凝治疗。 光凝方法采用“先包围后歼灭法”,在肿瘤外围正常组织作2排完整光凝包围,激光参数为:功率500mw,光斑大小500,内科学疾

27、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m,时间0.5s,以强浓白色光斑为宜,5周后可在色素瘢痕处重复光凝12次,以确实阻断其血液供应,而后再光凝肿瘤本身。光凝后需长期密切随访观察,每3个月检查1次,至少210年,有光凝8年后复发者。随访检查包括眼底照相、超声波、视力、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如治疗成功者,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肿瘤区域无血管,无荧光渗漏。 4.经瞳孔温热治疗(TTT) 温热治疗(themotherapy,TT)一直被用于治疗全身性癌症,如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1996年Shields采用经瞳孔温热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14个月随访显示,正确地应用温热治疗可以

28、使94%、厚度4.0,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mm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得到控制,对于中度大和大的肿瘤,温热治疗联合巩膜表面敷贴放疗,86%的患者肿瘤完全变平。 5.光动力学治疗 眼部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photo dynamic therapy,PDT)是光敏剂在较低能量、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通过光化学反应(非热效应)造成血管,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的阻塞,使得肿瘤组织缺血缺氧,间接破坏肿瘤细胞。光敏剂与生长较快的组织如肿瘤、胚胎、新生血管组织等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在肿瘤组织形成高浓度的聚集。目前国内外光化学疗法主要应用于表浅的肿瘤,如膀胱癌、支气管肺癌、消化道肿瘤

29、、女性生殖器肿瘤及皮肤、皮下组织肿瘤,被证实有效。近年来国内,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外在光敏剂研究方面有了重大进展,新一代光敏剂克服了代谢慢的缺点,避光时间大大缩短为12天,激光以红光为主。国外Verteporfin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已通过FDA批准用于临床。国内卟啉甲醚用于膀胱癌、血红斑痣等已取得较好成绩。选用进口、国产光敏剂进行较小、部位近黄斑区的脉络膜,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黑色素瘤进行治疗有望获得进展。 6.眼球摘除术 患眼眼球摘除是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传统方法。但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许多学者发现眼球摘除治疗后2年患者病死率比定期观察的患者高,并分析了眼球摘除手术可能促使肿瘤转移,提高病死率。由于局部切除及放射治疗等保守疗法的改进,既可。,内科学疾病部分:脉络膜黑色素瘤,预防:,脉络膜黑色素瘤预防_脉络膜黑色素瘤怎么调理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总的说来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及早摘除眼球是最主要的治疗。并无特殊预防措施。 预后 影响脉络膜或睫状体黑色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