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14)_第1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14)_第2页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1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6 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课标要求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内容和影响的探究, 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 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学生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 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使

2、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重点难点 】一、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二、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实施的新制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看今朝,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建四个现代化;忆往昔,早在北魏时期各民族已融为一体,共创我国的历史。古代北魏各民族的大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功绩。(板书课题)探究新知:一、少数民族内迁(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族的分布格局:汉族主要居住

3、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掌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匈奴、鲜卑、氐、羯、羌;知道少数民族迁移的方向:南迁中原。再出示鲜卑族迁移、发展、建立北魏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多媒体,了解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鲜卑族拓拔部的影响最大)1. 北魏的崛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2. 北魏的发展: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表现: 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影响: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3.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439 年,太武帝拓跋焘)意义: 初步结束

4、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 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早期的鲜卑人通过捕鱼狩猎生活,随着人口的增长,它们不得不走出大兴安岭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时间的迁移,仙贝拓跋部不断向南推移,最终来到了阴山山脉,建立了北魏王朝。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南征北讨,终于在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当时北方长达10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此时此刻的北魏统治者却面临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男就是如何对黄河流域进行统治。导入:这是一首有北方少数民族创作的民歌,历史悠久,广为流传。它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壮丽

5、的风光和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之后,它被 了 ,从而得以保存并流 下来。而 都得 功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何 人也?我 一起来看看他的个人档案。(教 小 )中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 族的居住地,政治、 、文化 达,成了一个巨大的磁 ,吸引了少数民族 内迁。内迁的 卑族拓拔部建立了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 年,北魏 一北方, 志着北朝开始。(指 学生 看北朝(439 年 -581 年)示意 ,了解北朝的更替情况)( 渡)北魏的 展 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基 ,提供了条件。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改革背景(先出示 卑人落后的生 生活 料,再出示黄河流域 族人先 的生 生

6、活 料,引 学生作 明 比,展开 想: 内迁的少数民族和 族在交往中会做些什么?学生 教材后开展 : 孝文帝 什么要改革? 想假如不改革会 致什么后果?)(教 小 ) 卑政 面 ( 1)落后政治制度与先 文明冲突 ;( 2)民族矛盾 、 俗 差异 ;( 3)北方生 关系, 展 整 。439 年,北魏 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与 族的 与文化相比, 卑族的社会 展水平比 落后,不能有效 治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 族交往 繁,增 了民族融合,但 卑 族千方百 地阻止 卑族学 族先 的政治、 和文化, 行 持落后的生 、生活方式, 卑 族 残酷地 行民族 迫,把 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奴隶和

7、 ,激化了民族矛盾。各族人民反 卑 族 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北魏政 面 着危机。 了适 中原先 的政治、 和文化, 和社会矛盾, 解政 危机,巩固北魏 治, 孝文帝 潮流, 意改革。2、改革措施( 1) 施新制度(指 学生 教材和注 ,知道 施的新制度有:三 制、均田制、俸禄制;理解 施新制度的目的:加 政府 和官吏的管理)(教 述)均田制:按国家 定的 准将 田分 民,确保耕者有其田,促 了北魏 的 展。三 制:即五 立一 ,五 立一里 ,五里立一党 ,完善了北魏的基 行政 。俸禄制: 除官吏自筹俸禄,敲 百姓的制度,确立官吏的俸禄由政府 一筹集、分 的新制度,加 了政府 官吏的管理。孝文帝

8、施的 一系列新制度,有利于巩固北魏的 治,有利于北魏 的 展。( 2)迁都洛阳(指 学生先 看教材中的迁都示意 ,了解迁都位置;后 教材和小字叙述,了解迁都的曲折斗争;再 看由学生表演的 史短 迁都洛阳:三名学生各扮演孝文帝、改革派、保守派,最后 学生 ;孝文帝 什么要迁都洛阳?)(教 小 )北魏都城从黄河以北的平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洛阳,是 了更好的学 族先 的政治、 和文化。尽管北魏政 中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但改革派最 得了 利,充分表 了孝文帝改革的胆 和决心。迁都使改革 一步 脱了旧 族的束 , 一步改革 造了良好的 境。( 3) 行 化政策(学生 教材后,引 学生展开 想: 卑人 入

9、中原后有哪些不便? 言不一 , 食不一 ,穿戴不一 ,礼 不一 ;了解 化政策的内容:改 言, ,穿 衣,与 人通婚,完善教育制度后指 学生 看身穿 族服装的 卑 族形象 , 学生 :孝文帝 什么要 行 化政策?)最(教师小结)鲜卑人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原名拓拔宏,复姓拓拔,名宏,是北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他为了实行汉化政策,带头将自己的鲜卑名“拓拔宏”改为“元宏”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汉化,缩小民族之间的差别,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孝文帝晚年对南齐发动了数次战争,但进展不大,公元途中公元 499 年,葬于北

10、邙长陵。操劳过度的魏孝文帝,在499 年,他在取得马圈城一役的胜利后,病逝于北归33 岁时提前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三、北方民族大融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观看北魏墓出土的石砚 、北魏墓碑上的书法 、反映北朝时期上层人物生活的石刻等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小结)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在;生产方面,少数民族从游牧方式改变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生活方面,“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解题关键: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我们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 历史环境之下,结合其主要活动,客

11、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夸大和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总结新课(出示媒体史料: “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朕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指导学生理解其意后,提出议论题: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导致了鲜卑的消亡,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你是怎么看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12、,促进历史前进, 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以某个政权和民族的兴衰为标准。(教师总结)孝文帝的改革虽然距离我们已经一千五百多年了,但他对今天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仍具有借鉴作用。他实施了新制度,迁移了都城,实行了汉化政策,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为推动我国历史的发展立下了杰出功勋,让我们用掌声向这位政治家、改革家致敬!而不应定基础,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 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看今朝,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然而,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民族曾经有一百六十多个,这当中不乏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