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现代文重点词语:奇崛 枯瘠 辟易 犀利 玛瑙 金罍 丰腴 柔媚 陆离 束缚 皓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轻飔 隽妙 縠纹 憩息 忧戚 蹇劣 皎洁 融融泄泄 麒麟 猥鄙 冥顽 叫嚣 引吭 叫嚣 窥伺 盛馔分娩 岑寂 局促 奢侈 不胜其烦 翌日 蜿蜒 络绎不绝 无可言喻 优哉游哉 绮丽 飓风 剽悍 束手无策 无济于事 凝眸 伫立 筹办 侮蔑 狡猾 慷慨 恫吓 沮丧 指谪 晓谕 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克勤克俭 滂沱 相提并论 无地自容 轻举妄动 堕落 孤僻 腼腆 遏止 流连忘返 怡然自得 涓涓细流 井然有序 如醉如痴 爱不释手 瀚海 饶舌 对峙 鄙夷 嫉妒 携手 温馨 嬉戏 翡翠 水泄

2、不通 高瞻远瞩 踽踽独行 豁然开朗 花团锦簇 养尊处优 眷顾真挚 勉强 葱茏 津津有味 栖息 肆意 聆听 咆哮 翩翩起舞 忧郁 陶醉 弥漫 涟漪 萦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户晓 嘶哑 姹紫嫣红 一泻千里 颤抖 浮泛 池沼 嶙峋 镂空 丘壑 蔓延 颠簸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承载 比拟 贻误 威慑 首屈一指 措手不及 鞭长莫及 我行我素 先发制人 针鼹 喙尖 蛰伏 吮吸 招摇过市 石榴郭沫若 1、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地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的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2、石榴的特征:热烈 可爱 枝干:奇崛而不枯瘠

3、 叶片:清新而不柔媚 花朵:夏天的心脏 骨朵:一种奇迹 籽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3、中心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4、为什么把石榴比喻成“夏天的心脏”:因为石榴花的外形和色彩与心脏相似,心脏给人带来活力,而石榴花在夏季开放,也使炎热的夏季充满活力,所以作者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海燕郑正铎1、这是一篇咏物寄情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小燕子和海上小燕子的描写,抒发绵绵相思。2、本文描绘小燕子的两个场景:隽妙无比的春景图和绝美的海天图3、文章的主旨句: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全文以“乡愁”为线索4、故乡的小燕子的特点:可爱活泼,春的使者 海上小燕子:海上的小英雄5、作者为什么

4、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除了两者外形上有相似之处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作者被迫航行出国,在海上意外的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很自然的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6、本文为什么以“海燕”为题: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哪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了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海天翻飞的“精灵”。虽然他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鲁迅自传鲁迅1、 本篇自传以时间为序记述了作者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2、 鲁迅

5、人生道路的三次重大转折: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想走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爱这土地艾青鸟-诗人自己 土地-繁衍养育中华名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诗中鸟的形象正代表着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执着赤诚的深

6、沉爱恋。点明主旨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苏州园林叶圣陶 事物说明文1、 说明顺序:本文按总分顺序,同时注意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使文章条理清晰。全文以图画美为一条主演,贯穿全篇。 总分总结构2、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接着从四个方面分说: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又从三个方面分说: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漆色注意色彩美。3、 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列数字黔之驴一、填空。 本文题材是 寓言 ,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是柳宗元

7、,唐代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2、技 /止 此 耳3、因 /跳 踉 大 4、然/ 往 来 视 之,觉/ 无 异 能 者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2、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胜,能承受 3、稍近益狎接近 4、尽其肉,乃去 吃光,吃完 5、稍出近之 渐渐 6、益习其声 习惯 7、技止此耳 不过,仅仅 8、以为神 把-当作9、计之曰 考虑 10、憖憖然,莫相知 小心谨慎的样子 11、 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遁,逃跑 噬,咬 12、 四、翻译下列句子。1、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蔽

8、林间窥之。 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 2、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3、驴不胜怒,蹄之。 驴然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 五、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黔驴技穷 。后来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 有限的本领用光了。 2、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虎: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驴: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11、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以黔之驴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无自知之明而

9、必将自招祸患的人,讽刺当时无德无能、位高权重、仗势欺人而外强中干的统治集团中的某些上层人物,指出他必然覆灭的下场。 陋室铭一、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刘禹锡, 唐代诗人。“陋室”的意思是 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青铜器上用来警戒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其特点是以骈句为主,讲究押韵。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苔 痕/ 上 阶 绿,草 色 /入 帘 青 2、可 以/ 调 素 琴,阅 /金 经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灵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5、无

10、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四、翻译下列句子。(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回答下列问题。六阅读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

11、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德馨”一词统领全篇,为全文之“睛”。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作者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对官场的鄙弃。 本文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庐”“亭”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报负。 “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引用典故意在说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文中“

12、陋室”是简陋的意思,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高尚,房屋就不简陋了,紧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爱莲说一、填空。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是 周敦颐 ,宋朝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本文的体裁是古代的 说 。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水 陆 草 木/ 之 花,可 爱 者/ 甚 蕃。 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焉。3、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涟 /而 不 妖。4、菊 /之 爱,陶 后/ 鲜 有 闻。莲 /之 爱,同 予 者/ 何 人?牡 丹/ 之 爱,宜 乎

13、 /众 矣。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 多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染,沾染 妖,妖媚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贯通 挺直 牵牵连连 枝枝节节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清芬 洁净的挺立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当然 很多 四、翻译下列句子。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任何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它的茎)

14、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的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石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五、回答下列问题。1、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身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陶渊明爱菊,表明陶氏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15、爱莲,表明作者不愿隐逸、不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 3. 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

16、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口技一、填空。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 林嗣环, 清代人。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京 中 /有 善 口 技 者。 2、满 坐 宾 客 /无 不 伸 颈3、口 技 人 /坐 屏 障 中,桌、一椅、一 扇、一 抚 尺 /而 已。4、但 闻 /屏 障 中 抚 尺 一 下, 满 坐 /寂 然。5、微 闻 /有 鼠 作 作 索 索,盆 器 /倾 侧6、虽 /人 有 百 手,手 /有 百 指,

17、不 能 /指 其 一 端。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夹杂 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3、几欲先走 几乎 逃跑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 指明 5、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6、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吃奶 乳头 7、妇拍而呜之 轻声哼(哄小孩子入睡) 8、宾客意少舒 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9、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脸色 10、群响毕绝 声响 消失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慢慢地坐正了。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

18、(声音)。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 两腿哆嗦,几乎要抢先逃走。 五、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梦中惊醒 第二个场面:渐入梦乡第三个场面:火起群乱2、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侧面描写的是:两次描写道具的简单,以及三次写听众的反应(在文中找相应语句)3、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前后照应,极力陈述道具之简,并与口技人表演的声音之繁相对比,从侧面突出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强项令一、填空 本文选自后汉书,作者 范晔 , 南朝宋 代史

19、学家。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将/ 何 以 理 天 下 乎? 2、即/ 以 头 击 楹,流 血 被 面。 3、威 /不 能 行 一 令 乎?”4、由 是/ 搏 击 豪 强,莫 不/ 震 栗。 5/、天 子 /不 与 白 衣 同。6、大 言/ 数 主 之 失,叱 奴 /下 车,因 格 杀 之。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将何以理天下 理,治理 2、即以头击楹 击,撞击3、宣悉以班诸吏 悉,全部 班,分发4、以宣尝为两千石 尝,曾经5、使宣叩头谢主 谢,谢罪 6、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征,特例征召7、臧亡匿死 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 8、欲箠杀之 箠,行刑用的鞭子或棍子9、流血

20、被面 被,盖,覆盖 10、大言数主之失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翻译:从此捕捉打击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天子不与白衣同。翻译: (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3、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翻译: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4、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翻译: (光武帝)诏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 5、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翻译: 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

21、罪,董宣不答应。 6、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翻译:(光武帝命令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五、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2、“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2分)能听取正确意见,勇于改过,是个较英明的君王。 3、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4、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2、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5、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 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文章通过光武帝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6、讨论: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说说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明确:从文

23、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约束。岳飞一、填空。 本文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 清 代史学家。岳飞, 南宋 代抗金名将。二、在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最明显的地方画 “”。1、主 上/ 宵 旰,宁/ 大 将 安 乐 时 耶! 2、师 /每 休 舍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皆 /重 铠 以 习 之。3、卒 /有 取 民 麻 一 缕/ 以 束 刍 者,立 斩/ 以 徇。4、:东 南 民 力/ 竭 矣! 5、将 士/ 效 力,飞 /何 功 之 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侍奉父母 2、宁大将安乐时耶 难道 3、

24、课将士注坡跳壕 督促 4、飞妻问劳其家 慰问犒劳 5、吴玠素服飞 素来 6、却不受。 推辞 7、卒夜宿,民开门愿纳 接纳 8、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 举,举动,行动 尽,全,都 定,决定 9、恂恂如儒生。 谦和的样子 10、立斩以徇 徇,示众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士兵假若拿百姓的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2、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他)尊敬贤士,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的就像一介书生。 3、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务。 4、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

25、,故所向克捷。 凡事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都能获胜。 5、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军队每次休息,(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越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 6、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来,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5、 回答下列问题。1、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其中哪方面写得最详细?明确:一、写岳飞对亲上至孝至忠。二、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三、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第二层最详细,从“严”、“仁”、“信”、“勇”、“智”五个方面细述。2、 为什么要详

26、写第二部分?明确:因为岳飞首先是个抗金将领,所以应详细写他治军有方,略写其它。3、 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细读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3)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4)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猝遇敌不动。”(5)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师每休舍,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7、明确:总结第二层意思。借文中的话来总结课文意思。5、 本文中哪些句子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突出了岳家军的威力。河中石兽1.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干:岸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 阅十余岁 阅:经历 岁:年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探究,推理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3.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

28、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四种:一是在原地水中找,在哪落下去的就应该在哪找;二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伯牙善鼓琴列子汤问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伯牙善鼓琴( 善,擅长 鼓,弹奏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于,在 阴,山北 )更造崩山之音( 更,后来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志,意念,心情 犹,好像 )2、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29、:高山流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3分)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都能理解其中的意趣。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文:伯牙心里有什么想法,钟子期都能敏锐地体会到。4、 谈谈你对“知己”“知音”的理解:只有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心心相映,心意相通的人才能被称为“知己”。 郢人1、 解释下列词语A听而斫之 ( 听任 ) B尽垩而鼻不伤 (削尽)C郢人立不失容 (改变脸色) D吾无以为质矣 (伙伴)2、郢人节选自

30、庄子徐无鬼,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通过庄子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对于死去的惠子的怀念和不舍。本文通过讲述了郢人与叫石的匠人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合作默契的挚友的重要性。3、翻译下列句子(1)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楚国有个人用白色的泥点涂抹自己的鼻头上,让一位名叫石的匠人来砍掉它。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石匠人挥舞斧子像疾风一般掠过,(楚国人)听任(石匠人)砍削,白色的泥点完全削尽但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古诗词赏析:1、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

31、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黑云”比喻敌军来势汹汹,“甲光”与“黑云”相对色彩鲜明中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4、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2、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5、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互文见义,以乐景写哀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触景生情,感时伤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象丰富奇特,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7、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

33、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

34、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四、 繁星春水冰心(谢婉莹))是

35、“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她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柔”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光明、爱自然。爱与美,构成了冰心心作品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是冰心出于生之恋的母爱与童心,用智慧和情感的珍珠传达出的人生的经验,这些诗作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气。繁星和春水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的,诗人最擅长的正是对于片断的情思以及对那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抒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是冰心小诗的艺术特色。“好似一颗小石头抛在水里一声清响,跳起水珠来接着漾出无数重重叠叠的圈儿”(影响)。小

36、诗写得清新隽美,轻盈动人。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表达出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美感与愉悦之情,境界清峻而幽邃。在冰心等人的影响下,“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雨天,诗人看到池塘里的一张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地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一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爱是博大的。这首小诗对母爱的歌咏,因形象而难忘,因真挚而感人。儿童是纯真的,是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冰心在小诗中热烈赞美了纯真的童心和新生、初萌的事物。“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又如“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世界才有希望;小草虽然弱小,整个世界的美丽却要由它来装点。对自然的礼赞,也是繁星和春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赞美大自然的小诗里,我们会发现诗人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还会发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小松树!容我伴你去,山上白云深了!”“秋深了!树叶儿穿上红衣了!”没有刻意的夸饰和渲染,只淡淡几笔,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