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总第1课时
2、)教学内容:课本P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
3、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
4、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用手一拃一拃地测量桌子的长、高及板凳的高,事以一次接一次的测量。四、课堂总结(1)今天,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5、必须选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拃测量课桌的长、高。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3例2、例3,P4“做一做”,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
6、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
7、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
8、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集体评价订正。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4例4、例5及P4“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
9、100厘米。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具准备:米尺、软尺。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10、”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
1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第3-5题。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5例6、“做一做”。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
12、重、难点: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难点:学会量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
13、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连线段、数线段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五课时 画线段 (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7、“做一做”。教学目标:1
1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难点: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具准备:实物、尺子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1)、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的线段。我们要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先得量出这条线段先得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汇报。(2)、演示,直观感知。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详细了解测量线段的长度的过程。(3)、操作,
15、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度。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观察、初步感知。出示例7教学情境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再让学生议一议: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要注意什么?(2)、演示,直观感知。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3)、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与同桌的同学相互看一看,老师巡逻,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六课时 长度
16、单位的合理选用(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2、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出示例8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它
17、的长度使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自己尝试解决,选完之后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单位,为什么你选的是什么单位,为什么选这个单位?学生汇报。师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合作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交流,汇报。除了用“米”作单位的物体,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用“厘米”作单位的呢?小组交流,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坦率是多少?学生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
18、确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呢?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七课时 练习课 (总第7课时)一、选用哪种长度单位合适?(米或厘米)铅笔长18( )。 大树高10( )。 曲别针长3( )。 床长2( )。 教室长10( )。 桌子高90 ( )。操场长200( )。 杯子高10( )。桌子长100( )或是1( )。二、填一填。(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作单位。(2)量篮球场的长,用( )作单位。三、判断。(1)小
19、红的身高是145米。( )(2)操场上的跑道长是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4)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7)一支铅笔长13米。( )四、画一画。(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第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6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审查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
20、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教学用时:17课时第一课时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12、P13的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
21、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小棒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
22、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35+2=37(人) 35+32=67(人)3 5 3 5+ 2 + 3 23 7 6 7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审查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
23、课本P14例及“做一做”,练习二第3、4题。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 法:尝试指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小棒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
24、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P14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5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
25、、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例3: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31 7 十位和十位对齐7 2 从个位加起5+7=12 满十向十位进1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审查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一)(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5-10题。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
26、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 型:复习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6页练习二
27、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二(2)班陈 婕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
28、审查意见审查人: 年 月 日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二)(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1题和P14思考题。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反复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课 型:复习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26+8= 7+25= 17+7=5+57= 42+30= 30+52=(2)、举例说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29+
29、54= 36+45= 76+18=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小组合作完成此题,并让小级同学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第(2)小题是一个开放问题,评价各小组合作得出的答案。第(3)小题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从中可向学生渗透要计划开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完成P14“思考题”。(1)要想写出两位数加两位数得99的算式,这样的两位数有什么特征呢?(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刚好交换了位置,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9)(2)指名让学生上黑板写。三、积累运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 7 5 6 4 4+ 2 + 2 +
30、24 9 8 7 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审查意见审查人: 年 月 日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总第1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17、18例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
31、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资料,以及颁奖的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
32、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36-23=13 1 3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总第1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19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
33、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
34、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51-36=15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七课时 练习课(一)(总第1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三第9-12题。教学目标:1.通过
35、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课 型:练习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
36、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37、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八课时 练习课(二)(总第15课时)一、在里真上“+”或“-”。428=50 2718=9 4515=603417=17 7213=59 5118=33二、判断。1、列坚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计算减法时,都要从十位退1。 ( )三、笔算下面各题。59-23= 6
38、1-27= 80-26= 94-59= 36+28= 71-39=四、屯字小学体育用品的数量。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原有(个)54723047借出(个)18251223还剩(个)五、做一做。1、一个足球58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9元,一个篮球多少元?2、一个篮球67元,一个排球比一个足球便宜13元,一个排球多少元?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九课时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4(1)及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9、力。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型:练习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后与右手,唱完后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有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课件出示:例4(1),指名读题,全班齐读。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1)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40、?(4)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5)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6)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7)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8)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部分怎么样?算式怎么列?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求二班有几面红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讨论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四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用三句话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列式计算。2、白兔有30只,黑兔比白兔多10只,黑兔有多少只?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把多的部分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用数学求比一个
41、数多几的数例4(1)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2+3=15(面)答:二班得了15面。附表1授课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 研 组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教 导 处审查意见审查人: 年 月 日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十课时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4(2)及练习四第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42、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课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2、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该是()个?二、 新授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环套一环的,想一想,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呢?出示课本第24页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得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学生自由读题。)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用课件反复演示:先出现一班的12面小红旗,再出现三班的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得4面。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按题意摆学具。(2)列式计算。12-4=8(面)(3
43、)小组汇报。(4)寻找规律,发现方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后齐读: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2、完成练习四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 想:三班和一班的小红旗同样多时,就是()面,去掉4面应是()面。答:三班得了8面。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十一课时 连加、连减(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7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
44、,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说说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
45、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教学例2。(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3)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84-40-26=18(个)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
46、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 28+34+22=84(个) 例2 84-40-26=18(个)2 8 6 2 简便算法:2 8 8 4 4 4 简便算法:8 8+ 3 4 + 2 2 +3 4 -4 0 -2 6 - 4 06 2 8 4 6 2 4 4 1 8 4 4 +2 2 -2 6 8 4 1 8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十二课时 加、减混合(总第1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28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
47、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课 型:新授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
48、、总结。4、出示例4:72-(47+16)=(1)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2)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小组汇报。师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板书)(3)列坚式。独立完成。(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强调:本题不能你例3那样用简便写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P28做一做第2题。2、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练习五第5、7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加减混合例3 67-25+28=70(人) 例4 72-(47+16)=96 7 4 2 6 7 4 7 7 2-2 5 +2 8 -2 5 +1 6 -6 34 2 7 0 4 2 6 3 9 +2 8 “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 7 0 附表2教 学 札 记第十三课时 练习课(总第20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9-13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柑橘滞销产品线上推广与“抢购”销售合同3篇
- 2024瑜伽馆瑜伽教练劳动合同范本及教练休息时间规定3篇
- 2024版鸡蛋简单购销合同
- 2025年度养老设施建设承包合同范本权威版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与推广合同4篇
- 2024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人和被许可人
- 2025年度渔业生态循环承包经营合同4篇
- 2024版鱼苗的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承包合作协议范文4篇
- 2025年度医院手术室设备供应及承包运营协议4篇
- 车险理赔全解析
- 微粒贷逾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 Unit10l'mten!(练)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A
- 产业园区开发全流程实操解析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 羽毛球比赛对阵表模板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 农村开荒土地承包权转让协议书
- 牙科门诊病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