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G单模光纤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_第1页
40G单模光纤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_第2页
40G单模光纤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_第3页
40G单模光纤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_第4页
40G单模光纤的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辅助光电系统设计报告设计题目: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设计专业班级:科技1001班姓 名:何宁宁学 号:(33)指导教师:谢东华时 间:2013-6-271、 题目: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2、 设计要求:利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该单信道传输系统3、 设计目的: 在40G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系统中产生的线性色散问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Optisystem模型的建立,对真实情况下色散的问题进行模拟和解决,以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并达到最佳通信质量和性能。 四.、设计原理: 在对40Gb/s码率单模光纤中的非归零型(NRZ)的传输过程中需考虑到:群速

2、度色散、非线性效应导致的自相位调制、线性损耗、集噪声的周期性放大等。5、 针对NRZ型调制的布局设计图:一些全局参数如下:软件仿真: 低通Bessel电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0.75*Bit Rate 这里使用Optisystem提供的理想EDFA作为增益补偿器,经过EDFA后,单模光纤的增益为10dB,噪声为6dB。(DCF中相应的数值为5dB和6dB) 用误码率分析仪眼图仿真结果如下:上图为NRZ型的高色散光纤的40G系统,传输距离为240KM(4Loop*(10km+50km)),根据分析仪的眼图,再输入功率为1.25mw处,最大影响因子Q具有最佳值。40Gb/s系统,传输距离为240km是

3、的Max Q和输入能量曲线:由上图可见,在低输入功率系统中,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积累噪声放大效应,而在高输入功率阶段,传出距离则由于自相位调制而大幅度减小。从以上分析可得到在不同输入功率时,系统性能,例如传输距离的大小有不同权重的因素所导致,这为我们在具体应用中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向和优化工具。六、实验小结: 经过这次的开放性试验,我已经基本掌握Optisystem软件的应用,而且了解了软件中各个器件的应用,工作原理,并利用此软件进行各种传输系统的设计。基本可以完成多种系统的设计。在刚开始应用此软件时,因为软件是英文版的,而且专业英语不太好,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后来经过不断地训练,而且查阅了

4、各种资料,首先需要了解各种器件所在的库,以及各种器件的作用方法和原理。了解这些后,就开始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仿真,首先知道了怎样对系统进行全局变量的设计,然后是各个期间的参数的设计。学会应用每种信源,以及编码方式的不同,各种调制方式,干涉仪的作用,各种型号光纤的选取,光纤的色散,衰减,以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高通和低通滤波器的类型和带宽,所采用光源的波长和带宽。在接收端应用示波器、频谱仪等各种器件检测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信号,并进行比较,检测信号的误码率,时延,观测眼图。我们通过减小光纤的色散系数,加大增益,进行多级放大,适当的增加光源的功率。当传输速率高于10Gb/s时,普通的光源已经不再适合,必须选取合适的光源。 但是在这次的实验仿真中还是遇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在运用Loop control软件时,在控制传输距离过程中由于粗心,是传输距离变成了300km,应该将循环数改为4*(10km+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